弗蘭契斯科·彼特拉克

弗蘭齊斯科·彼特拉克(義大利語:Francesco Petrarca,1304年7月20日—1374年7月19日),義大利學者、詩人,文藝復興第一個人文主義者,被譽為“文藝復興之父”。

基本信息

弗蘭契斯科·彼特拉克(1304~1374)
彼特拉克(1304~1374)
Petrarca,Francesco
義大利詩人。1304年7月20日生於阿雷佐城,1374年7月19日卒於阿爾夸。父親是佛羅倫斯的望族、律師。他自幼隨父親流亡法國,後攻讀法學。父親逝世後專心從事文學活動,並週遊歐洲各國。他還當過神甫,有機會出入教會、宮廷,觀察生活,追求知識,提出以"人的思想"代替"神的思想",被稱為"人文主義之父"。
彼特拉克是文藝復興時期用人文主義觀點研究古典文化的最早代表。他廣泛蒐集希臘、羅馬的古籍抄本,並且敢於突破中世紀的神學觀念,用新時代的眼光,把人和現實生活放在中心位置,詮釋古典著作。他對古典文化的研究,對歐洲文藝復興運動和本人的創作,都發生了影響。
彼特拉克用拉丁語寫了許多詩歌、散文。這些作品歌頌人的高貴和智慧,宣傳人可以追求塵世幸福,享受榮譽的權利,並向中世紀宣揚的神權說和禁慾主義提出挑戰。他還認為,人的高貴並不決定於出身,而是決定於人的行為。著名的敘事詩《阿非利加》(寫作始於1338年1339年,但未完成)描寫古羅馬統帥西皮奧戰勝漢尼拔的英雄事跡,歌頌羅馬的偉大,體現了愛國主義精神。這部作品使他在1341年4月8日獲得桂冠詩人的稱號。
《秘密》 借聖奧古斯丁同詩人的對話,宣傳人文主義,詩人熱烈為愛情和榮譽辯護,認為愛情同熱愛上帝,追求人間的幸福同追求永恆的幸福,是一致的。
代表作《歌集》相傳為詩人於1327年見到美麗少女蘿拉後陸續寫下300多首十四行詩(兩節四行,兩節三行)和1347年蘿拉死後為表達哀思的一些抒情詩的結集,共365首。用義大利語寫成,主要是愛情詩。分成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寫蘿拉的生活,第二部分寫了蘿拉的死。彼特拉克跳出舊抒情詩的框框,以豐富多彩的色調,細緻入微的筆觸,描繪蘿拉的形體之美,刻畫自己複雜的思想感情和內心活動。這些詩篇大膽歌頌愛情,表達對幸福的渴望,反映出人文主義者蔑視中世紀道德,熱愛生活的世界觀。彼特拉克的詩音韻優美,結構周密,常常藉助自然景物來歌頌蘿拉,傳達細微的感情。他使十四行詩這一新詩體藝術上臻於完美。他的抒情詩,特別是十四行詩,為歐洲抒情詩的發展開闢了道路。後人為此把他尊稱為詩聖。《歌集》中的長詩《我的義大利》,是一首政治抒情詩。詩人譴責義大利的君主們利用外族僱傭軍進行內戰,讓“豺狼與綿羊同居”,善良的人民蒙受災難。他的其他政治抒情詩還對教會進行猛烈的抨擊。彼特拉克的一些詩篇,也反映了他內心的矛盾,反映了文藝復興初期的人文主義者的矛盾。
彼特拉克用拉丁文寫過一部歷史著作《名人列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