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談自我意識

《弗洛伊德談自我意識》是2011年1月1日中國商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弗洛伊德談自我意識》主要內容:人類對其環境所作的改變,我們稱之為文化。我們

弗洛伊德談自我意識

的文化就是人類心靈激發其肉體所作的各種動作的結果。依我看來,人類全部文化都是以自卑感為基礎的。自卑感本身並不是變態的,它是人類地位增進的原因。例如,科學的興起就是因為人類感到自己的無知,和他們對預測未來的需要。

奉獻乃是生活的真實意義。假如我們在今日檢視我們從祖先手裡接下來的遺物,我們將會看到什麼?他們留下來的東西,都有是他們對人類生活的貢獻。

編輯推薦

《弗洛伊德談自我意識》:沒有能保守秘密,即使雙唇緊閉,指尖也會說話,每個毛孔都泄露著秘密。

目錄

一、自我和本我

二、自我和超我

三、意識與潛意識

四、無意識的現象

五、暗示與力比多

六、等級區別

七、壓抑的狀態

八、悲痛與抑鬱

九、理智的判斷

十、詼諧的作用

十一、心理能量的釋放

十二、夢的神秘

十三、心理感應

十四、夢的解釋

十五、記憶的特性

十六、遺忘的本因

十七、痛苦的記憶

十八、數字和迷信

十九、數字與名字

二十、我與別人的區別

二十一、對口誤的討論

二十二、依賴關係

二十三、認同作用

二十四、兩類本能

二十五、愛和催眠

二十六、女性氣質

二十七、興趣的轉移

二十八、成熟女性的心理特質

二十九、自戀傾向

三十、性慾的本能

三十一、宗教與藝術

三十二、幸福與痛苦

三十三、對於文明的理解

三十四、愛的態度

三十五、良心與內疚

三十六、特殊群體

三十七、原始群體

三十八、群居本能

三十九、共同的特性

四十、宇宙觀的取向

四十一、科學的回答

四十二、生活的真正價值

文摘

一、自我和本我

病理學的研究把我們的興趣完全集中到被壓抑的方面。“自我”這個詞在其本來意識上也是潛意識的,我們就希望更多地了解自我。到目前為止,從事研究唯一的指導是區分意識和潛意識的不同特點,最後我們卻發現這個性質本身的意義就不明確。

現在我們的一切知識都總是和意識密切相連的,即使潛意識的知識也只有使它成為意識的才能獲得。這是怎樣成為可能的呢?當我們說“使它成為意識”的時候,這是什麼意思呢?它是如何發生的呢?

就此而言,我們已經知道在這一方面必需的出發點是什麼。意識是心理結構的外表。也就是說,人們已把它作為一種能劃歸在空間上最靠近外部世界的系統了。

從外部(感知覺)和內部——我們稱之為感覺和情感——獲得的一切知覺從一開始就是意識的。但它是怎樣在思維過程的名義下和我們可以——模糊地、不確切地——概括起來的那些內部過程聯繫起來呢,它們代表心理能量的移置,而這種能量在付諸行動的過程中,就在結構內部的某個地方獲得了。它們是向著允許意識發展的外表前進呢,還是意識向著它們走來?這顯然是當一個人開始嚴肅地採用心理生活的空間概念,或心理地形學的概念時所遇到的困難之一。這兩種可能性同樣都是不可想像的,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要有一個第三種可能性。

潛意識觀念和前意識觀念之間的真正差別就在於此:前者是在未被認識到的某種材料中產生出來的,而後者則另外和言語表象聯繫著。這是為前意識和無意識系統,而不是為它們和意識的關係,找到一個明顯標記的第一次嘗試。於是把“一件事情怎樣成為意識的呢?”這個問題說成“一件事情怎樣成為前意識的?”就可能更有利。且答案就會是:“通過和與之相應的言語表象建立聯繫而成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