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壽命

建築壽命

住建部副部長在第六屆國際綠色建築與建築節能大會上說我國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築量最大的國家,每年20億平方米新建面積,相當於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鋼材,而只能持續25-30年。2009年,各地出現的“樓歪歪”、“樓脆脆”、“樓裂裂”等現象,就已經暴露出建築質量問題的現狀,如今,“中國建築壽命30年”再次驗證了這一事實。

建築壽命介紹

中國建築的平均壽命只有30年!日前,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在第六屆國際綠色建築與建築節能大會上語出驚人。有網友稱,照此推算,等到自己的房貸還清的時候,房子也該塌了。

自1988年我國進行房改以來,個人住宅便走上了市場化、商品化的道路。在市場競爭激勵機制下,為何建築質量仍然令人堪憂?設計缺陷、施工中偷工減料造成了建築質量和耐久性差,再加上商品房預售制度的實行,使得購房者在交付房款時根本無法預知房屋存在的質量問題,等到發現時,已經太晚。 相關新聞: 墨西哥嚴把建築質量關大大降低了地震人員傷亡 住建部對短命建築不能只限於指責 中國建築壽命短的三大原因 中國建築平均壽命僅30年 中國建築平均壽命僅為30年 年產數以億計垃圾  房地產行業在價格上堪稱“樓堅強”,漲價速度令人咋舌,可謂一天一個價,但在質量問題上為何偏偏是“樓脆脆”?人們花幾十萬幾百萬買來的高價樓房平均壽命僅有30年,這讓廣大房奴又情何以堪?大多數人貸款買房,還款期限在10年至20年,如果買的是新房,20年後貸款還完,房子還能住10年;如果買的是二手房,20年後貸款還完了,房子也該拆了,這是何等的戲劇性。我們不要求房子的壽命有100多年那么長,起碼也得符合“住宅70年產權”的標準吧。

除了房屋質量問題是造成“短命”的原因之外,城市規劃、拆遷不合理是另一大主因。城市中每一棟樓成功實施爆破的背後,都是一個建築的“短命”史。我們對於城市建設規劃缺少整體意識、尊重意識、法制意識,導致建築建了拆,拆了建,建築未老先衰,使城市陷入了永無休止的大建、大修、大拆與重建的怪圈之中。

有資料顯示,美國建築平均壽命達74年,英國建築平均壽命達132年。在歐洲建築重建的時候,中國的建築已經被重建了4次。建築壽命的縮短,不僅加大了浪費,而且直接加大了建築業的碳排放量,使得中國建築成為最大的碳排放源頭。開發商為了收益、利潤,大肆拆建,卻忽視了建築質量,一些樓盤正值“壯年”,也被早早地犧牲掉。建築業的這些現狀到了該糾正的時候了。 短命診斷 據報導,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築節能與科技司司長陳宜明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政府的盲目拆遷和國內房屋自身的建築質量問題一直是中國建築業面臨的難題。
專家昨日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則分析:建築行業趕進度、省成本為建築質量埋下“病根”,而全國範圍內的盲目拆遷則使許多建築還未到服役期滿便“猝死”。

底子薄

——為省成本絞盡腦汁

華南理工大學土木與交通學院副教授張原的研究領域之一就是建築質量,他本人也曾做過多年的建築工程監理。“如果是講自然壽命,那么上世紀90年代後期以來建的都不止這個年限。但即使挺過了30年,中國的大多數建築到50年時也需要加固、維修了,有質量問題。”
他告訴記者,中國的建築,多數的設計使用壽命只有50年,而國外的設計使用壽命往往是70年。“設計的時候預著的時間就短。”在建造過程中,從開發商到承建商再到具體蓋樓的承建方、工人,大多數時候都不是以“保證質量”為第一考慮的。“第一考慮是如何用最低的成本建房子,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如何儘可能多地賺一點錢。”

底子薄——1平方米監理費不到10元

張原分析,多數開發商在選擇承建商的時候都是看哪家的報價最低。如此一來,偷工減料、馬虎了事就不可避免。
而本應為建築質量“把關”的工程監理也不能發揮應有作用。“按照國家規定,監理費用應該是按工程造價的百分比來確定的,現在開發商為了壓價,改成以建築面積付給監理費。往往1平方米的監理費還不到10元。”“為了節省成本,監理公司根本不會花大力氣去乾好本職工作,划不來嘛!”

易缺鈣

——層層分包致“骨質疏鬆”

建築質量無法保證,還有一個因素在於施工者的資質和管理體制。建築施工“層層分包”已是行內的常態,“層層分包到最後,蓋房子的工人大多數是從未接受過建築培訓的農民工。”農民工一般是計件或計時算薪水,包工頭也是忙著趕進度收錢——實際上工人和管理者都缺乏專業資質和專業素養。
工程建完,施工隊就走了,去別處接活乾。萬一建築質量真的出了問題,追究下來,也只能找到當初承建公司的項目經理、建造師或監理單位等。只有這些人是穩定的、有資質的,跑不掉的。但論起責任大小,他們顯然不是最該被“打板子”的。
而在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情況就完全不同。張原介紹,這些國家對承建方的資質並無要求,卻嚴格要求施工、管理、監理人員必須持證上崗。如果建築出問題,會直接處罰到工人以及雇用工人的企業,嚴重時甚至會弔銷職業資格證。“國外這種專業技能人士的收入普遍較高,為了不丟掉‘飯票’,他們必須自律。”

如果讓建築“自然老去”直至“自然死亡”,也許不止30年、50年。全國範圍內,都有老建築經過加固、修整後依然正常使用的例子,如上海外灘老建築群、武漢大學民國老建築群、廣州沙面的老建築群。但近年來愈演愈烈的“拆遷風潮”,使眾多建築都變成了“短命鬼”。

中國日報網訊息:英文《中國日報》4月6日報導:每年中國消耗全球一半的鋼鐵和水泥用於建築業,產生了巨大建築廢物,現在政府號召房地產開發企業提高建築質量,將目前30年的建築平均壽命延長至100年。

仇保興,住建部副部長在第六屆國際綠色建築與建築節能大會上說我國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築量最大的國家,每年20億平方米新建面積,相當於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鋼材,而只能持續25-30年。“平均壽命30年”現象的確與建築質量存在一定關係,“豆腐渣工程”與“樓脆脆”層出不窮。很顯然,如此短壽的建築將每年產生數以億計的建築垃圾,給中國,乃至世界帶來巨大的環境威脅。
“我國建築垃圾的數量已占到城市垃圾總量的30%~40%。據對磚混結構、全現澆結構和框架結構等建築的施工材料損耗的粗略統計,在每萬平米建築的施工過程中,僅建築垃圾就會產生500~600噸;而每萬平方米拆除的舊建築,將產生7000~12000噸建築垃圾而中國每年拆毀的老建築占建築總量的4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