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之鄉

建築之鄉

建築之鄉多指位於齊魯大地中部淄博市的市轄縣桓台。桓台縣的建築工匠們從隋唐時期就留下了隋文寶塔、華嚴寺等古建築。從新石器時代就有的工藝精細的制陶業到春秋時期為齊國鑄錢和冶鐵中心,再到後來的造紙、製革、印刷、紡織業,桓台的歷史就是一部手工業發展史。

山東桓台

位於齊魯大地中部淄博市的市轄縣桓台,以“建築之鄉”聞名全國,桓台縣的建築工匠們從隋唐時期就留下

建築之鄉建築之鄉

了隋文寶塔、華嚴寺等古建築。從新石器時代就有的工藝精細的制陶業到春秋時期為齊國鑄錢和冶鐵中心,

再到後來的造紙、製革、印刷、紡織業,桓台的歷史就是一部手工業發展史。然而,不論是建築業還是傳統的輕工業,並沒有改變桓台靠天吃飯的產業格局,直到近五年才開始的氟矽材料化工產業。

相關評價

最近,人稱“桓台一把刀”、外號“呂一刀”的43歲的桓台縣田莊鎮大寨村村民呂昌東沒有像往年那樣隨身帶著瓦刀,而是甩著雙手在淄博阿波羅大酒店施工現場當起了“巡視員”。

從“一把瓦刀闖天下,養妻養兒全靠它”開始,“呂一刀”的封刀標誌著桓台建築業已進入“領著別人乾”時代。

桓台縣另一個時代也在悄悄開啟,這就是近幾年興起的以氟矽材料為主的新興化工業,並以此為專業產業於2003年建立了省級東嶽氟矽材料產業園,目前是國內外很多空調企業製冷劑的供應商,園內聚四氟乙烯規模為亞洲第一,綠色制冷機規模位於全球前列。

傳統工業難挑工業興縣大梁

建築業在桓台源遠流長,隋唐時期,境內莊嚴雄偉的隋文寶塔、華嚴寺已聞名遐邇。建於明代的“四世宮保”坊更是全國為數極少的古代磚坊之一。

19世紀初,膠濟鐵路通車後,濟南闢為商埠。桓台建築工匠們開始走出家園,到全省、全國乃至海外去從事建築,迄今,仍屹立於泉城的濟南青年基督教會禮拜堂、齊魯醫院、鄭州的“二·七”紀念塔等,都出自桓台工匠之手。

建國後,桓台縣的建築業在黨和政府的支持下發展很快。1981~1987年,桓台縣共完成建築面積1073萬平方米,相當於1箇中等城市的全部建築面積。建築工程合格率和優良率分別達80%和15%,已形成立足山東,服務全國,走向世界的格局。在那時候,桓台的建築業是全縣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占全縣國民生產總值的1/3左右、居民收入的1/4左右。

“建築業是我們桓台人的自豪,發展也很快,但是隨著桓台建築工匠們走出桓台服務於外地之後,現在收益大部分都帶到外地去了。”桓台縣政府辦公室秘書王履雷對記者說。

除了建築業之外,早在新石器時期,桓台境內就有制陶業,其工藝之精細,堪稱“黑似漆、明似鏡、薄如蛋殼”。春秋時期,桓台是齊國冶鐵、鑄錢的重要基地之一。明清時期,已形成以制陶、織布、釀酒、榨油等10餘個行業的手工業體系。

“即使有悠久的手工業、輕工業歷史,我們還是一直以農業為主,是農業大縣,”王履雷說。不少人知道桓台,因為桓台是江北第一個“噸糧縣”。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淄博開始遭遇“東北現象”困局:傳統產業、資源初加工型企業占了很大比重,國企重負和資源枯竭,一度跌入“工業低谷”和城市困境;作為老工業基地淄博的一個縣,面臨同樣問題的桓台縣老工業亟待轉型。“直到最近幾年興起的化工產業,拉動了縣域經濟快速增長,現在是縣裡的經濟支柱。我們的GDP和財政收入差不多一半多都要靠化工工業。”王履雷介紹道,“尤其是我們東嶽產業園的氟矽工業,基本實現了從氟礦開採直到該領域高端產品全氟磺酸樹脂的完整產業鏈條。”

偶然中的必然

在509.53平方公里的桓台縣內,坐落著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68家,其中有60家億元企業。

物產豐美的馬踏湖畔,艷陽高照的綠色掩映之中,是一片高聳著的化學儲備罐,和毛細血管一樣繁密的壓力管道。一望無際的園區大道,5.65平方公里的占地規模。這就是以東嶽集團為主體的氟矽材料研發生產基地,桓台東嶽氟矽材料產業園。

桓台縣要走新型化工業立縣道路,本土民營企業東嶽化工正好在此時興起,以新材料、新能源、新環保為前提的含氟高分子材料及其深加工產業為主。

“這是偶然中的必然。”當地發改委一位工作人員對記者說,“東嶽化工既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又屬於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工業,順勢成為桓台縣經濟的頂樑柱。”

“要說桓台縣的區位優勢並不是很突出,但東嶽氟矽材料工業園以東嶽化工為主體,走自主研發之路,以科技為優勢,是國內外很多空調企業製冷劑的供應商,目前發展到聚四氟乙烯規模亞洲第一,綠色制冷機規模位列全球前幾名。”王履雷說。

熟悉東嶽集團的人都記得,2004和2005兩年,時任山東省委書記的張高麗和省長韓寓群先後視察東嶽集團。2005年9月,山東省政府還把現場辦公會開到了東嶽集團。在那次以“加快東嶽集團離子膜項目產業化”為題的現場辦公會上,山東省提出要“將東嶽離子膜項目列為全省高新技術項目第一號,舉全省之力支持東嶽離子膜項目產業化工程。”省政府就一個項目到一個企業召開現場會,在山東歷史上尚屬首次。

那次會議之後,淄博市就針對東嶽集團專門研究扶持政策,全力助推離子膜產業化。

山東省和淄博市如此重視東嶽集團,是因為東嶽集團及其所從事的產業,代表著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方向。其對淄博乃至山東的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對於桓台縣來說,自然成為其工業經濟的代表方向和支柱。

氟矽產業鏈

有待延伸和專業化

近10年來,作為一種新材料,我國的氟矽化學品得到重視並有很大發展,江、浙、滬、魯、粵一帶氟矽化學品產業快速崛起,逐漸成為這些地區的經濟亮點。氟矽工業是化學工業中的重要行業,其產品種類繁多、性能優異,廣泛套用於化工、建築、紡織、輕工、電子電器、汽車、造船、機械、食品、日用化學品、醫療衛生、軍工等行業、部門以及高科技領域,僅氟化材料來說向上就有螢石甲烷氯化物、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等,向下有橡膠、冰櫃等延伸鏈條。

“雖然目前氟矽材料產業鏈比較完整,但今後縣裡還需要搞好含氟含矽為主體的新材料的研究開發,拉長產業鏈,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重點發展30萬噸有機矽、擴建氯甲烷和氯鹼規模、配套聚氯乙烯、噸氟橡膠、聚偏氟乙烯等重點項目建設,基本要形成全國最大的氟矽材料生產基地和氟樹脂第一品牌。”王履雷告訴記者。

“產業集群發展到高級階段,還要三個條件,一是有扎堆的企業,二是產業鏈條完備,三是企業之間的分工合作比較明細。以桓台縣東嶽氟矽專業產業園的情況來看,以東嶽集團為主體,以高科技研發為翼延長產業鏈,朝著分工細緻這一方向發展,具備了產業集群地的優勢。”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周民良對記者說。“桓台的經濟實力比較強,並且縣內還有兩個省級產業園,其中一個是專業化的氟化工園區,圍繞氟矽材料形成化工產業集群地,前景比較可觀。”

但是周民良研究員同時指出,淄博這個工業城市轄五區三縣,桓台縣面臨著地方區域間的競爭,工業發展的門檻越來越高、條件越來越嚴格。以桓台現有化工企業狀況來看,企業集中度高,博匯、金誠、東嶽、滙豐石化等四大企業就占了全縣工業總量的50%以上。但產業關聯度不是很高,政策風險就比較大,如果把化工行業細分為有機化工與無機化工,包括氟矽材料在內也要形成有機氟矽化工和無機氟矽化工,在細分的基礎上各自向上向下形成產業鏈,形成產業優勢,這樣能夠節省資源,提高產品的競爭力,有助於區域品牌的形成。

■相關連結

打造優勢產業集群地

據悉,除了要打造氟矽材料產業集群地之外,桓台縣還要打造造紙、印染、製革、紡織、鋼鐵、機械等產業集群地。

產業集群地與產業聚集地有所區別,二者雖然都是企業聚集地,但產業集群地(一般指高級階段)要求企業之間已形成穩定的分工與合作。

造紙、印染、製革、紡織、鋼鐵雖是桓台縣的老工業,但污染嚴重,境內小清河的污染已成為整個山東省重點治理的項目。從國家產業政策調整來說,這些產業的政策風險較大,煉油、造紙、鋼鐵等行業的投入只要放慢、猶豫不決,就會被淘汰,並且桓台縣的鋼鐵年產量尚未突破300萬噸,還不具備規模經濟的水平。

“機械行業可以借鑑浙江零部件企業的發展模式,不求全但求細、求專業,對以民營企業為主的桓台縣來說,還是有產業集群的可能的。”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周民良認為。

桓台縣也認識到,現在地方區域間的競爭,產品、市場的競爭十分激烈,工業發展的門檻越來越高、條件越來越嚴格。現行的財政體制和考核體制,迫使各地趕、超、比、拼。而桓台的發展環境與周邊地市相比,發展的壓力還很大。

對此,周民良建議,不如收縮扶持的產業,按照國家的產業導向,集中力量將鼓勵、扶持政策放在3到5個優勢產業上,扶植高科技產業,鼓勵科技創新,保護好“北國江南”的資源環境和小清河,讓符合條件的企業在市場化要求中形成合作與分工、配套協作的產業鏈條,按照集群化的形勢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