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窯黑釉碗

建窯黑釉碗

建窯黑釉碗是中國陶瓷藝術的珍品,其產地在今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水吉鎮建窯遺址。黑色陶瓷,始創製於東漢晚期。經兩晉、南北朝、隋代到唐宋時期,已成為獨具一格的民間生活氣息很濃的陶瓷珍品,在國內外頗受人們喜愛。

描述

由於黑釉中呈現出黑藍色或淺棕色流紋,猶如兔毫者,稱之為兔毫釉。因宋代茶具一般使用盞,故通稱叟窯生產的黑色茶盞為兔毫盞。寧代是建窯黑釉陶瓷生產鼎盛時期,當時定、均、哥等名窯齊名。兔毫盞或兔毫杯為陶瓷茶盞中之珍品。兔毫盞造形精巧大方,口大底深,胎骨較厚,釉彩凝重,黑而潤澤,紋理清晰,富有典雅的民間風格。宋代為什麼崇尚窯生產的黑釉茶盞呢?這同當時上自天子,下到漕司、文人茶人讚賞、推崇貢茶品格和品茶、鬥茶風習有密切關係。

此式樣碗用於“鬥茶”,對日本影響很大,被稱為“天目釉”。

簡介

名稱: 建窯黑釉碗

分類: 陶瓷

種類: 布袋木偶頭

製作年代: 宋

製作地點: 廣東潮州

尺寸: 左:高6.5厘米 口徑12.3厘米 中:高5.5厘米 口徑11.5厘米 右:高8厘米 口徑12.3厘米。

收藏者: 福建省博物館

介紹

這三件器物,質量較粗糙而堅實,釉水紺黑如漆,口沿釉薄,腹底部釉水垂流聚厚,通體釉層中呈現銀白色兔毫狀窯變花紋,其中右器外壁斑點狀結晶,系燒窯過程中氣溫火侯變化所致。造型口大底小,口沿稍束斂,深腹,實足,在宋代是為上乘的飲茶器具。 建窯在福建建陽縣水吉鎮,為南方名窯。產品以碗盞為大宗。其窯變有兔毫、鷓鴣斑、油滴、曜變等,紋理奇特自然,賞心悅目,風靡朝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