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湖縣鍾莊中學

建湖縣鍾莊中學

學校創辦於1956年,市屬老完中之一,原名為“建湖縣秉文中學” , 後幾易校名 ,1978年定名為“建湖縣鍾莊中學”。

基本信息

簡介

學校現有25個班級,在籍學生1327人,國中雙軌,高中六軌(今年高一增至七軌)。教職工125人,其中具備教師資格的99人,具有中學高級職務的10人,一級教師職務的26人,高中任課教師具有本科學歷的53人,合格率71.6%。
學校占地115畝,合76705m2,生均57.8m2,建築面積為17485m2,其中教學用房3973m2,學生生活用房2999m2,行政用房596m2,教職工宿舍用房5460m2,勤工儉學用房150m2,體育場面積為33350m2,校園綠化面積為5768m2,生均4.3m2,圖書室藏書4萬冊,全天向師生開放,理代生實驗二人一組,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全部開出,語音教學單人單套,音樂、美術、體育、電教器材基本達標,教學配有三機一幕,桌杌配套齊全。醫務室配備2名校醫、有門診室、備有常用的醫療器械、藥品。浴室天天向學生開放。精幹的師資,優美的環境,齊全的設施,使學校具備了良好的辦學條件。
建校四十多年,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針對校情,辦出特色,不僅向高一級學校輸送了大批的合格人才,而且為地方經濟建設培養了一批素質優良的建設者。
近幾年,學校在上級黨委、政府和市縣教育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堅持以《教育法》《教師法》為指導方針,自覺明確“雙重任務”,突出堅持“三個方面”,加快教育轉軌,強化素質教育,深化內部改革規範教學行為加強質量觀念,搞好後勤服務,出現了“學校管理上檔次,教育教學上質量,後勤服務上水平,勤工儉學上台階的新局面,取得了較好辦學成績和社會信譽。學校先後獲得省德育先進校,縣文明單位,十佳基層黨組織,綜合治理先進單位,勤工儉學先進單位的光榮稱號,連續五年為國家輸送了七名飛行學員,受到江蘇省招生委員會和南京空軍司令部的聯合表彰。教學質量大幅度增長,九七年高考本科錄取率與九六年相比遞增率達140%,九八年高考本科遞增率又達30%,受到縣委、縣政府和教育局的嘉獎,被當地民眾譽為“農家子弟成才的搖籃”。
鍾莊中學在改革求發展,堅持以《教育法》、《教師法》為指導方針,全校師生員工以嶄新的姿態,積極開拓進取精神,奮力拚搏,為把學校辦成一所特色鮮明,辦學效益位居全市中上游水平示範性學校,而不懈努力。

發展規劃

一、特色:
1、堅持以德育為首位,認真貫徹落實《綱要》精神,緊緊圍繞社會實際,學生實際,突出與教學結合、與家庭結合、與社會實踐結合、與重大活動結合、與班團隊工作結合的“五結合”原則,形成以“抓‘龍頭’形成格局;抓常規,形成習慣;抓結合,形成網路。”的德育工作特色,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和前途信念,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內在的動因,使學生“遵紀守法的自覺性,學習、生活的能動性,立志成才、報效祖國的積極性,以及建設好家鄉的責任感,”逐步增強。近幾年來,學校連續三年被評為縣級文明單位,進入了省德育先進校行列。
2、根據我校生源差,文化基礎知識不紮實,針對這一實際狀況,我們採取了“分類教學,捆綁推中補差”的教學措施,不但使學生接受好文化知識的學習,而且發揮學生自己的特長,使教育教學質量大面積的提高,得到上級主要部門的高度首肯。
3、學校在校內進行改革的同時,積極承擔市、省級教研課題,主動與施教區學校建立教學聯繫,發揮輻射教學的功效。
4、在搞好教育教學的同時,切實抓好基礎勤工儉學工作,節資增效,增強自身的造血功能,為教育教學增添後勁。
二、發展規劃:
(一)總的目標: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不斷深化內部改革,堅持“兩為”辦學方向,實行“五育”並舉,培養“四有”新人。九五期間,把學校辦成市級重點中學,二十一世紀初辦成省級重點中學,真正使學校達到“三園”(校園象家園,校園成樂園,校園變田園,)“兩特”(辦學有特色,教學合理有特色)的新型農村中學。
(二)具體目標
1、幹部隊伍和教師隊伍:
(1)通過崗位培訓或函授方式,提高幹部的管理水平,學歷都達本科以上,培養1-2名市內較有影響的名校長,幹部配備達到“知識化,年輕化,專業化”的要求,真正成為政治上的明白人、業務人的帶頭上、服務上的有心人。深入老師學生中去,調查研究,有效地開展各項工作,發揮堅強的堡壘效應。
(2)教師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教書育人,為人師表。不斷加強業務學習和進修,初、高教師學歷達標率分別達到95%、80%以上,建立一支素質高,責任心強,相對穩定的教師隊伍,不斷提高教師的福利待遇。
2、教育質量:
(1)加強德育建設,形成“校長加強領導,支部積極保證,政教處直接管理,教職工人人參與、社會、學校協同配合”的學校教育新格局,通過系列教育使學生養成“自尊、自愛、自立、自強”的良好品質,並具備“能獨立、能創造、能競爭”的良好素質,思想品德合格率力爭達100%,
優秀率在35%以上,繼續保持犯罪率為零的紀錄。。
(2)針對學生文化知識底子薄,層次多的特點,明確“低起點、嚴要求、中密度、高質量”教學思路,分層教學,因材施教,積極發揮學生個體特長,使學生的合格率,優秀率、升學率居市重點中學中上游水平。
(3)學生具有良好的衛生習慣,掌握體育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並有較強的體育競爭能力,傳統的籃球項目在參加市級比賽要處於上游水平,每年向高級學校輸送了3-5名體育專業人才。各種傳染疾病、常見病控制率達主管部門的要求,學生有健康心理素質、身體素質。
(4)加強勞動知識和技能的傳授,使學生養成動手動腦的習慣,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增進與勞動人民之間的感情。
(5)搞好音樂、書法、美術等各種興趣小組活動,學生有健康的審美觀念和較強的創造美能力,針對特長,加以積極引導,每年向藝術類學校輸送一定數量的人才。
三、辦學條件
在體育、音樂器材上、圖書上增大投入。最佳化校園育人環境。建學生公寓樓一幢,浴室樓一幢,電教、語音、微機、等設備滿足正常上課的要求,搞好花、草、樹木的栽培,使校園內部環境達到“香化、美化、淨化、綠化”。搞活校園經濟,尋求經濟成長點,確保產值利潤逐年上升,為改善辦學條件,提供物質條件。
鍾中在競爭中生存,在競爭中發展,“全面育人、繼續開來”是對鍾中人的真實寫照,展望未來,鍾中將會迎著朝陽,走出建湖,走向鹽城,走向江蘇。
建湖縣鍾莊中學教改課題
為了不斷地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我校在九七到九八年度先後承擔市級、省級的教研課程,經過研究、實踐,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市級教研課題《中學德育工作的研究》。
該課題意在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確立的新形勢下,如何更好地按照德育大綱的要求,從培養“四有”新人的總目標出發,根據中學生的生理、心理特徵和思想品德理論邏輯發展規律,從中學紛繁的德育教育中提煉出理想、道德、紀律三大教育主線,確定德育目標、德育內容、和德育活動,形成一個互相聯繫的教育序列:1、按循序漸進的原則,確立家庭、社會、德育三大縱向序列,2、堅持整體性原則化、建立三者間的橫向結構。3、堅持綜合治理原則,實現德育空間、時間立體聯繫。4、堅持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做到行知統一。根據研究的需要和實踐的結合,我們確立了以高三年級為實踐對象,通過一系列的研究套用,師生的面貌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學生在學業上攀登高峰的同時,在政治上、思想上也積極追求進步,高三年級有20多名差生得到了轉化,有30多名同學遞交了入黨志願書,在高三年級的影響下,全校掀起了“學雷鋒、學賴寧”的熱潮,校園內每年好人好事多達400件,全校每年各類捐資1萬多元,扶貧助學資金目前有八千多元,有力地幫助了特困生解決了學習、生活上的困難。
二、省級教研課題《大面積提高農村中學的教學質量》
該課題國內外研究由來已久,為了適應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需要,各國學者進行大量的實踐研究,其中美國教育學家布盧姆的“掌握學習”理論和前蘇聯教育論專家巴班斯基的“教學過程化”理論,為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了教學策略和方法論指導,80年代“重在普教,重在基礎,重在質量”成為世界範圍內教育改革的趨勢,在我國也日益受到重視。但一般研究主要針對個別學生,個別學科分類、補差,由個別任課教師負責工作。而“分類指導,捆綁推中補差”是多個教者共同對學生負責,每一位教者對學生都有全面了解,既發揮老師個體的積極性,更利於發揮集體智慧,打團體戰,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對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有重要意義。課題組研究本校教學取得較高效益,九七年高考超歷史,本科錄取率比前一年相比遞增140%,九八年高考再超歷史,本科遞增率又達30%,同時學生信心大增,情緒穩定,違紀行為大大減少,“分類指導、捆綁推中補差”這一模式得到市領導肯定,在市教學會議上產生了較大的轟動效應,據市、縣教育局評估,我校教學質量居同類學校上游水平,多次受縣政府,縣教育局的表彰,獎勵,具體做法被多種報刊雜誌登載宣傳。
個人檔案
吳春祥:男,生於1962年10月,中共黨員,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現任校長、黨支部書記。任教高三數學,95年被省教委表彰為“江蘇省優秀教育工作者”,96年被評為“江蘇省勞動模範”,97年榮獲“紅杉樹金獎”,西南師大特約研究員,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五十多篇,其傳略已被收入《中華人辭典》中。
陳金元:男,生於1950年6月,中共黨員,專科畢業,函授本科,中學一級教師,現任副校長,任教高三英語,受縣委、縣政府表彰十一次,多次在雜誌和報刊上發表論文,其中一篇論文在《中學生英語》雜成社論文評選中獲三等獎,輔導的學生在全國英語競賽中獲獎。
謝廣宙:男,生於1963年11月,中共黨員,86年7月畢業於徐州師範學院物理系,後參加蘇州大學研究生課程進修班學習。現任建湖縣鍾莊中學副校長,中學高級教師,縣學科帶頭人、市教學能手、縣“十傑”青年、省教育學會會員,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三十餘篇,其傳略已被收入《中國當代知名學者辭典》。
呂正友:男,生於1954年,本科畢業,中學一級教師,黨員,現任建湖縣鍾莊中學副校長,工作以來,潛心高三歷史教學,在高三教學第一線連續奮戰十三個春秋,教學實績顯著,被評為歷史學科教學能手,並受到縣政府的表彰。他篤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孫萬標:男,生於1958年,專科畢業,函授本科,中共黨員,現任副校長,分管後勤,工作嚴謹、紮實,富有成效,校園經濟逐年增長,為教育教學增添後勁,多次受到主管部門表彰,在多種雜誌上發表論文,其中
在市級以上交流論文有八篇。
鍾正華:男,生於1950年10月,77年畢業於揚州師院中文系,現任學校黨支部委員,校長辦公室主任,中學語文高級教師。擔任班主任工作,多次被評為優秀班主任,任教高中語文,成績題名列前第茅,多次受縣的表彰。他先後在省級以上刊物上發表教育教學論文二十餘篇,95年1月參編《作文指點迷津》,由新疆大學出版社出版,今年撰寫了《愛得深、抓得實、獎得寬》被南京空軍司令部招飛中心收錄為《招飛工作主要驗和論文》一書中。
吳吉成:男,漢族,1961年2月出生,83年7月畢業於蘇州大學物理系,同年獲學士學位,中共黨員,中學高級教師,政教處主任,十多年高三教育教學工作,連年獲縣高三物理高考學科獎,多次受縣級以上表彰,省級以上交流論文十多篇。
周加昌:男,漢族,1964年9月10日出生。畢業於南師大生物系,中學一級教師,政教處副主任。一直從事高中生物教學,任教班級學生會考合格平均達98%以上,擔任多年班主任工作,實績突出,多次獲縣級以上表彰,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多篇論文。
朱長滿:男,生於1946年10月,中師學歷,中共黨員,現任保衛科長,工會主席,多年被政府評為教育先進工作者、先進個人優秀輔導員,分管勤工儉學工作,使學校工、商副校長全面發展,效益突出,論文經驗材料多次在市、縣級大會上交流,並多次受到獎勵和表揚。
顧萬森:男,生於1963年,學曆本科,中學一級教師,下教處副主任,任教高三化學,教育教學工作認真負責,不斷探索新的教育方法,擔任多年畢業班班主任工作,教學實績顯著,多次獲教育局授於的“文考質量獎”。
唐凱:男,生於1958年,中學一級教師,學歷大專,中共黨員,教務處主任,任教高三物理,鉛研教材、研究大綱,具有教強的開拓精神,教學實績顯著,96年被教育局表彰為“優秀工作者”,97年被評為教育系統“優秀黨員”。
葛萬春:男,生於1966年,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教務處副主任,任教高三數學,縣教學能手,認真研究教材,積極撰寫論文,在省級以上刊物上發表論文十多篇,教學實績顯著,多次受學校和縣教育局表彰。
鄭明:男,中學一級教師,校團委書記,生於1966年5月,86年畢業於鹽城師專中文系,93年函授畢業於南師大中文系,96年參加蘇大研究生課程班學習。多年從事高三語文教學,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過論文,97年被縣政府命名為“水鄉教壇新秀”,95-97年連續三年被團縣委表彰為“優秀團乾”。
姜海軍:男,中學一級教師,總務處副主任,生於1956年4月,專科畢業,函授本科,80年9月開始工作,87年至今一直任教高三語文,經常面向全縣開設公開課,對作文系列教學有定研究,參加《農村實用文》、《中學語文AB卷》等書的編寫工作,在《鹽阜大眾報》發表過小說、新聞報導。
鍾旭東:男,生於1949年,專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中共黨員,檔案室主任,一直從來體育教學工作,多次對全縣開設公開課,注重對體育人才的培養,指導青年教師工作,教學實績顯著,多次受到學校表彰和主管部門表揚。
呂鋒:男,生於1944年,學歷專科,中學高級教師,中共黨員,任教數學,注重教學研究,積極參與並主持教改課題,工作認真踏實,實績顯著,擔任多年班主任工作,多次受學校表彰,九八年榮立“三等獎”受縣政府嘉獎。
吳古成:男,生於1949年,中學一級教師,大專學歷,任教英語,潛心研究教學規律,勤奮紮實工作,所任教學生的考試成績在同類學校中,始終排在最前面,多次受到學校和主管部門的表彰。
蔣寶俊:生於1948年,中學一級教師,學歷大專,任教數學,積極探索新的數學手段,悉心指導青年老師,使他們的迅速成為教學骨幹,工作勤奮踏實,深受學生歡迎,多次受學校表彰。
王彬:男,生於1965年,中學一級教師,任教數學,擔任多年高三班主任工作,所帶到班級95.96年度連續被縣教育局評為“先進班級”,個人也多次被學校評為“先進工作者,”98年被評為市“優秀工作者”。
湯其發:男,生於1967年,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90年7月畢業於南師大化學系,從92年起一直任教高三化學,勤教好問,積極進取,參加《高考化學複習》一書的編寫工作,所教班級學生成績在同類學校中,居上游水平,在全縣較有影響,多次獲教育局“高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