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風景區

建水風景區

建水風景區位於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縣境內,距昆明220千米,由建水古城、燕子洞、顏洞溶洞群組成,為溶蝕窪地、孤峰、地下洞發育良好的岩溶地貌景觀。

基本信息

地理環境

位於建水縣境內,距昆明299公里。景區包括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建水古城和著名的風景區燕子洞兩大部分,面積115.5

(圖)建水風景區建水風景區

平方公里。

歷史淵源

建水古稱臨安,自元代以來就是滇南政治、文化、交通中心,文化發達,人才輩出。這裡有保存完好、規模宏大的文廟,以及朝陽樓、雙龍橋、指林寺、朱家花園等一大批古建築。全縣有古寺廟近百所,僅城區就有40多所,還有許多保存完好的古式民居,堪稱是“古建築博物館”。

燕子洞

燕子洞是“亞洲最大、最壯觀的溶洞之一”,春夏有百萬隻雨燕飛舞巢居。採擷燕窩絕技、鍾乳奇觀、峭壁懸匾等,每年吸引著無數中外遊人前來一飽眼福。經國務院1994年批准,定為國家第三批風景名勝區,建水古城也定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

建設歷史

建城整整1200年的臨安鎮,帶“古”的東西之多,在雲南首屈一指。其中的建水文廟,規模僅次于山東曲阜孔廟,面積達42畝的泮池“學海”,列全國第一。有“小天安門”之稱的建水朝陽樓比北京的天安門還早建28年。歷經600多年風雨仍巍然屹立。現實版的滇南“大觀園”——建水朱家花園,一步一景,雕樑畫棟,是邊地建築與中原建築的交融之作。創建於清朝末年的建水紫陶,是中國四大名陶之一。林林總總,堪稱“文獻名邦”。
建水朝陽樓滇南重鎮的標誌:

建水人稱作“小天安門”的朝陽樓,從外觀看與北京天安門幾乎一模一樣,而最讓當地人引以為榮的是它比北京天安門還早建20餘年。

朝陽樓

朝陽樓建於古城建水東城門城牆之上,距今已有600多年。走近朝陽樓,先聽到的是檐角銅鈴的叮叮咚咚之聲和小白腰雨燕的翱翔呢喃之聲。雲南省建水古城的幾座城樓歷經戰亂和風吹雨打,南門、西門、北門3座城樓早已坍塌消失,唯東門朝陽樓屹立如初,成為滇南重鎮留存的標誌。

建水文廟

雲南省建水文廟始建於元代,已有700餘年歷史,先後50余次增修擴建,占地7.6萬平方米,其規模僅次于山東曲阜的孔廟。雲南省建水文廟坐北朝南,完全按照曲阜孔廟的布局而建。走進大門“太和元氣”牌坊,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池碧綠的荷葉。據介紹,這是泮池,又稱“學海”,分前後兩池,前一池紅蓮,後一池白蓮,取連連高中之意。泮池邊紅牆環繞,一池清波中有一小亭為釣鰲亭。取“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之意,以勉勵生員奮發學習,他日功成名就,猶如釣得海中大鰲,“獨占鰲頭”。

建水文廟的主體建築大成殿又叫先師廟,位於雲南省建水縣文廟建築縱向中軸線後部的最高台上,是祭祀孔子的正殿。大成殿前有一個乾隆年間的銅鼎香爐。香爐上部是宮殿亭樓牌坊建築式的造型,足部卻是4只代表著滇南民族地區特色的象頭,捲曲的象鼻曲線優美,支撐在4朵蓮花座上。漢族和西南邊陲少數民族文化的融合,在小小的細節里得以體現。

文廟興建後,建水儒學風氣大開,號稱“滿城皆聞讀書聲”。明、清開科取士,雲南一榜舉人,有時臨安學士竟占半榜,故有“臨半榜”之稱,建水也被譽為“文獻名邦”、“滇南鄒魯”。

古井博物館

雲南省建水縣可以說是一座活的古井博物館。井是建水的魂魄所在,當地有著“先圈大板井,後建建水城”之說。建

(圖)古井古井

水的井奇在一個“古”字,有自元初開鑿至今還在使用的東井,有圈於明代洪武年間的西門大板井……繩索在青石井欄上磨出的印痕凹深四五厘米,歲月滄桑自不用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