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平剪紙

建平剪紙是東北剪紙的一個主要流派。五千年燦爛文化的沉澱,多民族風俗的浸淫,獨特地理環境的影響,形成了建平以蒙族薩滿文化為主體的、蒙漢文化相結合的造型粗獷、浪漫的剪紙藝術。

建平剪紙基本情況及特徵

建平剪紙是東北剪紙的一個主要流派。五千年燦爛文化的沉澱,多民族風俗的浸淫,獨特地理環境的影響,形成了建平以蒙族薩滿文化為主體的、蒙漢文化相結合的造型粗獷、浪漫的剪紙藝術。

建平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獨特的剪紙藝術,自春秋到明清,大多數時間都是由山戎、東胡、匈奴、鮮卑、烏桓、蒙古、契丹等少數民族居住,蒙古諸部在此盤踞時間最久。清中葉以來,大批漢民出關,帶來山東、山西、陝西等關內剪紙,與其他少數民族的剪紙藝術相融合,逐漸形成了建平剪紙風格。

建平剪紙產生於民間,繁榮於民間。經過歷史的融合,逐漸形成了以下基本特徵:

一是建平剪紙多服務於百姓的婚喪嫁娶,表現為百姓的喜怒哀樂,因此它具有通俗性和時令性的特徵。

二是建平地處塞外,先民多是遊牧民族,因此形成了建平剪紙造型粗獷、大膽、浪漫的獨特地域性的特點,同時也保留了某些特殊的文化符號,使其具有對歷史風俗的解讀性特徵。

三是建平與內蒙接壤,境內蒙、回、滿等遊牧民族與漢人雜居,形成了剪紙文化多元性的特徵。

四是建平剪紙受薩滿崇拜、圖騰崇拜、生殖崇拜等文化遺存的影響,形成了神秘性的特徵。

五是建平剪紙的構圖不受空間束縛,多為二維半空間和四維空間構圖,有利於表現故事、傳說,形成其敘事性的特徵。

六是建平剪紙造型不受客觀物象的束縛,形成其為存在而存在的造型手法,因此建平剪紙具有主觀性的特點。

建平剪紙作品在藝術上運用了對立統一的手法,以白色基調為主,線與面巧妙地結合,相互襯托,對比強烈,富有韻律感;造型稚拙粗獷而不呆板,誇張變形而不失真。所剪事物粗獷中透清秀,拙樸中藏精巧,玲瓏剔透,純樸可愛。尤其動物剪紙,構思浪漫而不浮誇,造型嚴謹而不拘泥,動作情態若似活物躍然紙上。在五穀莊稼、生肖阿福、豬馬牛羊、生命樹、麽麽神等作品中,寄託了作者和人們的美好願望,運用陰剪和陽剪手法,巧用大塊和細線,善使鋸齒紋和月牙紋,有定規而不拘束,剪出了粗獷而精巧,簡約而不單調,質樸而靈秀,生動又傳神的藝術效果。

建平剪紙種類豐富,題材廣泛,造型多樣。

一是從製作工具上分有剪紙、刻紙、撕紙。

二是從題材上分有流傳久遠的歷史故事,有美妙的神話傳說,有舞台的戲曲人物,有虛幻的神秘世界,有現實生活的寫照,可謂包羅萬象。

三是從民族上分有蒙、滿、回少數民族文化的剪紙,有蒙滿回少數民族與漢民族文化融合的剪紙。

四是從剪紙的用途上分有節慶時令用裝飾剪紙,有婚喪嫁娶用剪紙,有作為繡品的花樣子剪紙,還有巫術信仰習俗剪紙。

節慶時令用裝飾剪紙:包括棚花、炕圍、牆花、窗花、門楣的掛箋等。以喜慶吉祥、家庭和美、平安如意、富貴幸福為主要內容和目的。

婚喪嫁娶用的剪紙:有洞房貼的喜字,壽宴時用的壽花,白事用的財頭、財尾、財邦和棺蓋等。因用途不同,所表現的內容也不同。喜事之用多表現夫妻和美(和合二仙),子孫繁衍(榴生百子),夫妻恩愛(鴛鴦戲蓮)。壽宴之用多表現祝福,如福祿壽禧、福鹿同春。用於白事的剪紙一方面表示親人的悲痛,另一方面表現生命輪迴,慰籍死者亡靈。

作為繡品的花樣子剪紙:這類剪紙因用途限制了剪紙的空間,因空間而變型,本身也在創造空間。所以最大的特點就是適形。象鞋樣、枕頂、門帘等等。二、建平剪紙的製作過程

建平剪紙多流傳於鄉間,以剪刀鉸出為主,趣味渾樸天然。

建平剪紙的主要工具有剪刀、香。很早以前剪紙藝人的剪子都是到鐵匠爐專門定做的。即使是買來的大剪子也都要進行加工,使剪刀的刀尖、刀刃更加鋒利。這樣在剪精細部分的時候,根據作者的需要,不至於回不過剪子。

剪刀是用來剪紙的,香是用來燒眼睛部位的。燒出來的眼睛如畫龍點睛,有靈氣了,就象是靈魂附體,所以涉及到巫術的剪紙一定要用香火燒出來眼睛。建平剪紙的材料主要是以大紅紙為主的各色彩紙。

建平剪紙的傑出價值

建平剪紙藝術已經在國內外都有些影響,有其重要的文化傳承價值:一是研究價值。從建平剪紙中可以解讀到從遠古流傳下來的文化符號,可以了解到龍鳳文化與豬龍文化的演變過程,可以了解蒙滿回少數民族與漢民族文化相融合的歷史過程。二是歷史價值,建平剪紙應時而做、應事而做,其特有的敘事性真實地反映了歷史上原生態的風俗、事件、傳說,有較高的歷史價值。三是娛樂價值,建平剪紙多流傳於民間,是老百姓的自娛自樂手段,現在在建平不發達的鄉鎮,人們依然將剪紙作為一種娛樂形式。四是審美價值,建平剪紙屬民間美術範疇,造型上融合了紅山文化彩陶、玉器的質樸、粗獷、博大之氣,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五是收藏價值,剪紙作為一種藝術品是收藏愛好者的最佳選擇,有一定的保存價值。當前,在全球化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中,文化的社會作用越來越大,一個文化品牌往往能夠跨越空間和時間,形成一個地區、民族、國家的形象和魅力,為她贏得尊重、理解和信任。這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報,對於建平剪紙來說意義重大,建平剪紙將成為與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齊名的名片,既可以提高建平的知名度,又可以促進建平經濟的發展,也是增強建平人民自豪感和凝聚力、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途徑。

建平剪紙瀕危狀況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傳統藝術所依託的農耕文化已經在逐漸消退。建平剪紙藝術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是我們發展先進文化的精神資源與民族根基,對剪紙藝術的搶救、保護、傳承是我們責無旁貸的歷史責任。近年來,建平縣委、縣政府對建平剪紙採取了一些有效的保護措施,但仍存在諸多亟待解決的難題。一是優秀作品斷檔,建平的剪紙藝術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期為鼎盛時期,有大量的優秀作品參加省以上展出,自從藝術成就最高的老藝人趙連秀去世後,全縣參展作品逐年減少。二是優秀藝人匱乏,目前,有經驗的作者都年事已高,身體條件已經不允許繼續創作,2005年,又有耿鳳雲等兩位藝人過世。可以說,剪紙老藝人們就像“活文物”,一旦這些老藝人相繼離去,“人亡藝絕”的現實,將無法迴避,他們身上所承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會隨之消亡,一些建平特有的剪紙語言符號將無人破譯,建平剪紙藝術急需人力、物力來搶救保護,為我國的剪紙藝術留下更多世代相傳的寶貴財富和智慧結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