廩君

廩君

古代土家族的祖先巴務相被推為五姓部落的酋領,稱為“廩君”。巴人的先祖是廩君(即巴氏之務相),初居武落鍾離山(今湖北長陽假山),有巴、樊、暉、相、鄭五姓。巴氏出於赤穴,其餘四姓出於黑穴。巴氏之子務相為五姓之首,尊為廩君,後來巴氏廩君的勢力逐漸發展,便率領五姓沿夷水(今清江)向東發展,到鹽陽(今湖北恩施),射殺征服了鹽陽女部落,後又向川東擴展,控制了這一地區,發展為一個廩君時代的巴氏族。

史籍記載

李時,字玄休,廩君之後,昔武落鍾離山崩,有石穴,一赤如丹,一黑如漆。有人出於丹穴者,名務相。姓巴(“巴”原作“已”,據《錄異記》改)氏;有出於黑穴者,凡四姓:婂氏,樊氏,柏氏,鄭氏。五姓出而爭焉,於是務相以矛刺穴。能著者為廩君,四姓莫著,而務相之劍懸。又以土為船,雕畫之,而浮水中。曰:“若其船浮者為廩君。”務相船又獨浮,於是遂稱廩君。乘其土船,將其徒卒,當夷水而下,至於鹽陽。水神女子止廩君曰:“此魚鹽所有,地又廣大,與君俱生,可無行。”廩君曰:(“曰”原作“君”,據明抄本改)“我當為君,求廩地,不能止也。”鹽神夜從廩君宿,旦輒去為飛蟲,諸神皆從,其飛蔽日。廩君欲殺之,不可別,又不知天地東西。如此者十日,廩君即以青縷遺鹽神曰:“嬰此即宜之,與汝俱生;不宜,將去汝。”鹽神受而嬰之。廩君至碭石上,望膺有青縷者,跪而射之。中鹽神,鹽神死,群神與俱飛者皆去,天乃開朗。廩君復乘土船,下(“下”原作“不”,據《錄異記》改)及夷城。石岸曲,泉水亦曲,望之如穴狀。廩君嘆曰:“我新從穴中出,今又入此,奈何?”岸即為崩,廣三丈余,而階階相承。廩君登之,岸上有平石,長五尺,方一丈。廩君休其上,投策計算,皆著石焉。因立城其旁,有而居之。其後種類遂繁。秦並天下,以為黔中郡,薄賦斂之,歲出錢四十萬。巴人以賦為賨,因謂之賨人焉。(出《錄異記》)

解釋翻譯

李時,字玄休,是古代巴郡南郡氏族首領廩君的後代。從前武落的鐘離山崩塌,出了一個石坑,一坑紅如硃砂,一坑黑如生漆。有一個人從紅色坑中出來,名叫務相,姓巴。有人從黑色坑中出來,共四個姓:婂氏,樊氏,柏氏,鄭氏。五姓出現後開始爭鬥,於是務相用矛扎坑壁,說能把矛扎在坑壁上的,就做廩君。結果姓婂、樊、柏、鄭的人誰也沒扎住,而務相扎在坑壁上的矛上還能掛住。又用土做船,在船身上雕刻繪畫,然後讓船浮在水上,約定說:“如果誰的船能浮在水上,就可做廩君。”又獨有務相的船能浮在水上,於是就稱務相為廩君。務相乘著他的土船,帶著他的部眾,順夷水而下,到達了鹽陽。水神的女兒阻止廩君說:“此地魚鹽都有,土地廣大,我願跟您一塊生活,不要再走了。”廩君說:“我將成為國君,所以我要尋找能生產糧食的土地,不能停止。”鹽神夜晚跟廩君一起睡覺,早晨離去變成了飛蟲。各種神都跟著鹽神,它們飛舞起來遮蔽了太陽。廩君想殺死鹽神,但沒法分辨,又不知天地和方向,像這種情形持續了十天。廩君就把青線送給鹽神,說:“纏上這個,如果適合你,就與你一塊生活;不適合的話,我就要離開你。”鹽神接過去纏在了身上。廩君到了一塊帶花紋的石頭上,望著飛蟲胸上有青線的,跪在石上射它,一下子就射中了鹽神,鹽神死了,天也開朗了。廩君又乘上船,下行到夷城。那地方石岸曲折,泉水也彎彎曲曲,遠遠看去像大坑似的。廩君感嘆說:“我剛從坑中出來,現在又進了坑,怎么辦?”河岸馬上就崩潰了,寬有三丈多,而且一個台階接著一個台階。廩君登上去,岸上有平坦的石頭,長五尺,面積有一丈。廩君在上面休息,拈鬮測算,結果都說建城。於是就在石頭旁邊建立城鎮,靠近石頭,在這裡住了下來。從那以後廩君的種族便繁衍起來。統一天下後,就把此地定為黔中郡。對此地收稅不多,每年貢錢四十萬。巴人把賦稅稱為賨,於是便把巴人稱為賨人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