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豐區

廣豐區

廣豐區隸屬江西省上饒市,位於江西省東北部,東接浙江省江山市,北鄰玉山縣,西毗上饒市上饒縣、信州區,南接福建省浦城、崇安兩縣。區境南北長62.5千米,東西寬45千米。廣豐始建於唐,原稱永豐,清雍正十年(1732年)改稱廣豐。廣豐區轄23個鄉鎮街道。 廣豐地處北緯28°3’30″—28°37’23’’,東經118°1′18″—118°29′15",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無霜期266天,多年平均氣溫17.9℃,年平均降雨量1661.6毫米。截至2013年末,廣豐區人口有923766人,總面積1377.79平方千米。2012年廣豐區實現生產總值(GDP)為2060030萬元。廣豐擁有“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縣”、“全國衛生縣城”、“國家雙擁模範縣”,“全國文明縣城”等稱號。 2017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 2018年10月,入選2018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 2018年10月,獲得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 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唐武德四年(621年),設永豐鎮,以鎮北有永豐山而得名,屬饒州上饒縣,此為廣豐建制之始。

乾元元年(758年),置信州,同時析上饒縣東南部置永豐縣,並益以衢州須江縣(今江山市)之西南地,治永豐鎮,是為建縣之始,隸信州。

元和七年(812年),省永豐縣入上饒縣。

宋熙寧七年(1074年),復置永豐縣,仍隸信州。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隸江浙行省信州路。至正二十年(1360年),朱元璋部將胡大海攻取信州路,改廣信府,轄永豐縣,仍隸江浙行省。

明洪武四年(1371年),因廣信府隸浙漕運不便,改隸江西行省,因省內吉安府亦有永豐縣,故分別以廣永豐和吉永豐相區別。

清沿明制,雍正十年(1732年),準江西巡撫謝昊奏,改廣信府永豐縣為廣豐縣,沿用至今。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廢州府,各縣直屬於省。民國三年設道,廣豐縣屬豫章道。民國十五年(1926年)廢道,各縣仍直屬於省。民國二十一年至三十一年(1932年至1942年),全省四次劃分行政區,廣豐縣皆屬第六行政區。

1949年5月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5兵團17軍49師進駐廣豐,5月20日成立縣人民政府,隸贛東北行政區上饒專區。

2000年10月,上饒地區撤地設市,廣豐縣屬上饒市。

2006年1月20日,撤銷永豐鎮、塘墀鄉,設立永豐、豐溪、蘆林街道辦事處;將廣豐縣管村鄉與社後鄉合併,設立東陽鄉。同年9月21日,撤銷嶺底鄉,改設銅鈸山鎮。

廣豐區 廣豐區

2015年2月16日,國務院批覆同意撤銷廣豐縣,設立上饒市廣豐區,以原廣豐縣的行政區域為廣豐區的行政區域。

2015年3月,中國國務院下發《關於調整上饒市部分行政區劃的通知》,批准撤銷廣豐縣,設立上饒市廣豐區。

2015年6月6日,“廣豐區”正式掛牌成立。

行政區劃

截止2015年4月,廣豐區下轄23個鄉鎮街道:永豐街道、豐溪街道、蘆林街道、大石街道、下溪街道、 五都鎮、洋口鎮、橫山鎮、桐畈鎮、湖豐鎮、大南鎮、排山鎮、毛村鎮、梘底鎮、泉波鎮、壺嶠鎮、霞峰鎮、吳村鎮、沙田鎮、銅鈸山鎮、東陽鄉、嵩峰鄉、少陽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廣豐位於江西省東北部,上饒地區東部,浙贛鐵路和320國道南側。東界浙江省江山市,北鄰玉山縣,西毗上饒縣、上饒市,南接福建省浦城、崇安兩縣。縣境南北長62.5公里,東西寬45公里,總面積1377.79平方公里,折合206.67萬畝。地理坐標:東經118º1'18"-118°29'15",北緯28°3'30"-28°37'23"。

地形地貌

廣豐地處武夷山北麓低山丘陵,屬半丘陵半山區,地勢東南高、西北低。東南部群山連綿,峰巒疊嶂。有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102座,銅鈸山主峰海拔1534.6米。縣境中部、北部和西部均屬起伏丘陵,地勢平緩,縣城海拔95米,縣內最低處為西端和北端,海拔均為72米。整個地勢從東南向西北漸次傾斜,形成半山區半丘陵的地貌特徵。

氣候特徵

廣豐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無霜期266天,多年平均氣溫17.9℃,年平均降雨量1661.6毫米。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廣豐歷史上森林茂密,縣內銅鈸山古名稱封禁山,從明代正德年間(1506~1521)開始封禁,至清代同治八年(1869)弛禁,長達300餘年。此間,樹木種類繁多,載入清同治十一年《廣豐縣誌》的樹種有20餘種,竹類11種,還有各種果樹、花卉和各類野生動植物。

20世紀70年代以後,當地採取措施加強林業基地建設,興辦集體林場,大力組織和推動全民植樹造林活動,森林覆蓋率逐年提高,1979年森林覆蓋率為27.9%,1981年森林覆蓋率為32%,1986年森林覆蓋率為46.3%。20世紀90年代初開展長江中上游防護林工程建設和退耕還林治理水土流失工程建設,廣豐的林業生產得到迅速發展,森林覆蓋率上升到55.3%。

礦產資源

廣豐自然資源 廣豐自然資源

廣豐有煤、石灰石、磷、螢石、雲母、膨潤土、珍珠岩、瓷土(高嶺土)、鐵、鎢等礦藏。向陽磷礦為全國八大磷礦之一。廣豐境內高品位黑滑石儲量達10億噸以上,儲量之大居世界之首。

水能資源

廣豐溪流經區境87公里,流域面積2043平方公里。河床縱坡陡,水資源豐富,水能蘊藏量大。

人口民族

苗族服飾 苗族服飾

截止2013年末,廣豐年末總戶數達24.78萬戶,戶籍總人口為923766人,比2012年增長0.27%,其中非農人口達187270人。城鎮化率達51.15%,年平均常住人口達76.11萬人。 居住有26個有漢、蒙古、布依、苗、畲、回等民族。

經濟概況

綜述

廣豐區 廣豐區

2012年,廣豐實現生產總值(GDP)為2060030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1年增長12.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82051萬元,比2011年增長4.6%;第二產業增加值1116373萬元,比2011年增長13.9%;第三產業增加值761606萬元,比2011年增長12.8%。人均生產總值27149元,比2011年增加3778元。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1395912萬元,比2011年增長14.6%,占GDP的比重達67.76%。

第一產業

2012年,廣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275163萬元,比2011年增長5.74%。其中農業產值89583萬元,比2011年增長3.82%;林業產值12799萬元,比2011年增長5.34%;牧業產值136759萬元,比2011年增長2%;漁業產值32837萬元,比2011年增長33.65%;2012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917220畝,糧食總播種面積616215畝,經濟作物總播種面積72690畝。蔬菜播種面積77655畝。2012年糧食產量181501噸,經濟作物產量15168噸。

第二產業

2013年,廣豐工業增加值1040024萬元,比2012年增長12.1%,全部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43.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突破100億元,達到1014121萬元,比2012年增長12.0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占全部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97.5%,工業企業呈規模化發展。

第三產業

2012年,廣豐區第三產業增加值831588萬元,比2011年增長8.5%。2012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9480.7萬元,共接待旅客280.91萬人次,比2011年增長41.95%,旅遊總收入306002萬元,比2011年增長78.95%。

政治

區委書記:譚贛明

區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皮曉瑤

區委副書記、區長:鄭華森

區政協黨組書記、政協主席:方有水

參考資料:

社會事業

教育

截止2009年,廣豐有普通中學45所,國小208所;幼稚園68所,在校學生數16.3萬人,其中普通高中、國中、國小在校學生數分別達14202人、44528人、78575人。

衛生

截止2009年末,全區有二級甲等醫院3所:廣豐區人民醫院、廣豐區中醫院、廣豐區婦幼保健院,私立醫院3所,鄉鎮衛生院23所,村級衛生所1236個。醫院和衛生院床位共909張。各類衛生技術人員1109人。

2014年為1.3萬名80周歲以上高齡老人,發放高齡補貼1071.7萬元。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16.5萬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合人數達66.9萬人。

科技

廣豐2014年設立了黑滑石基地院士工作站,企業申報科技創新項目68項,申報智慧財產權和專利100件,研發高新技術產品5個。電商產業園建成並投入運營,入駐電商企業78家,榮膺了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項目示範試點縣(區)。

體育

廣豐素有武術之鄉之稱,1994年4月,廣豐參加全省柔道比賽,榮獲團體第一名。同年11月參加省九運會,奪得三金、七銀、二銅的好成績。1998年,在省十運會上,奪得五金、二銀、二銅的好成績。1994年、1996年,分別參加遠東國際散打搏擊拳王爭霸賽,和深港自由搏擊拳王爭霸賽,廣豐籍運動員徐真華分別蟬聯冠軍。在第五屆全國農民運動會上,舞獅項目共設四枚金牌,廣豐健兒勇奪三枚。

交通運輸

鐵路

浙贛鐵路、滬昆/京福高鐵穿過境內,形成廣豐地方鐵路運輸線。

公路

廣豐有146.625公里公路,其中農村水泥路1524公里 。截止2014年6月,廣豐有等級客運站三個。 截止2014年7月,廣豐有104台出租汽車。

風景名勝

博山寺 博山寺

博山寺

博山寺風景區位於廣豐洋口鎮博山村,距縣城15公里。 博山寺風景區晚明時曾譽為“天下第二叢林”,聞名國內外。景區內有博山寺,又名能仁寺。始建於唐同光年間。建有大雄寶殿、藏經閣、法堂、安樂堂、東西禪堂等計12棟24廳。現為江西省重點開放寺廟之一。

天桂岩

天桂岩位於廣豐排山鎮西岩山腰上,距縣城12公里,屬石灰岩溶洞,為廣豐著名勝地三岩之冠,因岩前古時有桂樹而得名。岩門有明朝丁磯手書“天桂岩”三個大字,筆力猷勁,岩門左側題有明代周尚德五言詩 《題天桂岩》。岩正中洞高10餘米,寬可容千餘人。

祝氏宗祠

東陽鄉龍溪村古建築群中最典型的是祝氏宗祠,該祠始建於明成化年間,清康熙、乾隆兩代多次重建。宗祠占地2583平方米,是江西省保存最完整的宗祠建築之一。

十都王家大屋

江南第一大民宅——王家大屋,建於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系該村紙商王直賢所建,故又名為“直賢大屋”。占地面積2.7萬平方米,有房間108間,青石雕花欄桿魚池4個,大小天井36個。王家大屋全屬木質結構,全屋廳堂樓閣錯落有致,雕樑畫棟,石雕、木雕技藝精湛。

銅鈸山國家森林公園

銅鈸山國家森林公園面積312.4平方千米。主峰銅鈸山尖,海拔1534.6米。2002年12月被確定為國家森林公園, 2010年被評為國家3A級景區。

名優特產

元代已有土紙、夏布等產品。明代有悟峰雲霧“芽茶”為貢品。清代有“紫老紅煙”、“薑黃曬煙”、茶葉。近現代有紫老紅煙、薑黃曬煙、白耳黃雞、廣信牌健腦膠囊,月兔捲菸。

歷代名人

古代

姓名生卒年簡介
王貞白875~958唐乾寧二年(895)進士。授校書郎,唐代江西四大詩人之一。
張叔夜1065~1127宋大觀三年(1109)中進士,北宋將領、簽書樞密院事。
施師點1124~1192宋紹興十七午(1147)進士。學士、參知政事。
黃從龍1189~?宋嘉定十六年(1223)進士。
徐宗仁?~1276南宋淳祜十年(1250)進士。
夏尚朴1466~1538文學家。正德六年(1511)成進士。
呂懷1492~?文學家、天文學家。嘉靖十一年(1532)進士,選庶吉士。
詹兆恆1613—1646明崇禎四年(1631)進士,南京御史。
顧菊生1817~1865同治元年(1862)進士。

近現代

姓名生卒年簡介
俞百巍1927~1996特派員、南昌特委書記。
蔣潤觀1916~1990中華人民共和國少將。
周行鍵1895~1986著名冶金材料專家。
鄂棟臣1939~中國極地測繪之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