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古宜鎮

廣西古宜鎮位於三江縣城潯江河畔,總面積28.3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63.73公頃,其中水田130.13公頃,旱地面積34.2公頃,轄大竹、大洲、西遊3個村民委和古宜鎮社區居委會,13個自然屯,36個生產小組,4個居民小組。總人口2.3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488人。

基本信息

鄉鎮概況

古宜鎮是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江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所在地,橫跨潯江河畔。清 代和民國期間都曾在這裡設立分署。民國二十二年(1933),縣治從丹洲遷至古宜,即成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解放前的古宜鎮,只有現在的十五分之一,大部分是歪斜黑糊的木樓店鋪,只有中長街、興沙街、長西街等幾條狹窄的街道。解放後,古宜鎮新修了興宜路、中山路、沿山路、稻香路、義山路、觀魚路、柚子路、螞蝗沖等新街。如今,街道兩旁高樓林立,雄偉壯觀。鎮內有農貿市場3個,物資豐富,市場繁榮。改革開放以來,鎮內工業有了很大發展,程陽橋牌菊花糯米蜜酒已暢銷國內海外。新中國成立前,水上木帆船是這裡的唯一交通運輸工具。食鹽及日用百貨從柳州、長安逆融江、潯江而上,裝運此,每次需要3-7天時間,且船翻人亡的事故時有發生。現在每天有班車直通桂林柳州、融水、融安、龍勝和湖南通道、貴州黎平等地。每天有班車往返於縣內15個鄉鎮。鐵路可直達湖南懷化、湖北襄樊和本區的柳州市。乘坐汽船可通貴州從江和本縣富祿、良口、老堡和麻石電站等地。解放前,古宜鎮沒有什麼文化娛樂場所,只有幾個破爛的戲台,唱些彩調和桂戲,現在各種文化娛樂場所應有盡有。還成立了侗族藝術團,侗族風情表演團等。教育、體育、衛生事業也有較大的發展。

鄉鎮經濟

古宜鎮為三江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鎮交通便利,村村通公路,柏油路直通柳州、桂林和湖南省通道縣,321國道已通到貴州從江縣;20噸位貨船可運至融安、柳州;枝柳鐵路三江站離古宜鎮13公里。農業以種植水稻蔬菜、水果和養殖豬、牛,家禽為主。年末糧食產量327.14萬公斤,生豬出欄6897頭,家禽6.21萬羽。農業總產值723.4萬元,工業企業總產值3.04億元,財稅收入62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908元。
投資500萬元完成河東征地及土地開挖開整,24.53公頃的土地已批准建房271宗。年內增加財稅收入50多萬元,提供3100多個就業機會。投資368萬元規劃占地3.33公頃的古宜鎮人民政府辦公樓用地和幹部職工住房用地的第一期工程已經動工,鎮政府搬遷帶動白石小區的開發,全鎮的經濟和城鎮化建設得到發展。
古宜鎮有青年、老年活動中心各一個,敬老院1所,圖書館1個,藏書1萬多冊,戲台5座,業餘文藝隊11個,龍獅隊2個,廣播站1個,有線電視入戶率90%以上,被自治區評為農村有線廣播先進單位。鎮設有中醫院1個,該院被評為國家二級甲等醫院,有計畫生育服務室1個,個體醫療所9所,從業人員120多人。全鎮有中學1所,在校生1291多人,教職工82人;完小4所,在校生1336人,教職工112人。古宜鎮中學被自治區評為“民主管理先進單位”,古宜鎮中心國小被自治區教育廳評為“常規管理先進單位”、“縣級實施形象學校工程”。

黨政建設

老幹部工作搞得好與差,老幹部的作用發揮的好與差,都與黨委、政府的重視程度密切相關。一直以來,布泉鄉黨委、政府都對老幹部工作十分重視,把老幹部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協調管,工作人員具體乾。鎮黨委每年召開兩次老幹部工作專題會議,並邀請老幹部代表參加,專門研究老幹部工作。
古宜鎮共有32名退休幹部,處級退休幹部9名。古宜鎮撤銷了退休幹部黨支部。主要是由於我鎮退休幹部黨員居住比較分散,活動場地問題也不好解決,就將他們的將組織關係轉到了所居住的社區。老幹部們雖然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了,但他們對家鄉各項事業的建設和發展、黨和國家的有關政策和時事依然十分關心,為了取得老幹部對黨委、政府的支持與配合,布泉鄉主要抓了以下重點工作:一是鎮黨委主要領導每年兩次向老幹部通報全鎮工作情況,就全鎮總體工作徵求老幹部的意見和建議,達到互相溝通,及時了解情況的目的,使老幹部工作有目標,有重點。二是每年春節都要召開退休人員團拜會,走訪慰問老幹部,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讓他們充分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三是豐富活動載體,開展多種形式的老幹部教育活動。改變以往那種依靠念報紙、作報告的單調教育模式,力求豐富多彩、生動活潑,提高活動的質量。如在重陽節開展遊園活動,組織到鄧小平故居參觀等。四是積極發動退休幹部為黨委、政府各項工作出謀獻策。黨委、政府在每項重點工作開展之前或重大決策決定之前,都要先徵求老幹部的意見和建議,在落實過程中及時組織老幹部進行觀摩檢查,並向他們通報情況,激發他們參政議政的積極性
古宜鎮不折不扣地執行上級老幹部管理部門的規定,認真落實離退休幹部的政治生活待遇。一是在生活上關心老幹部,全面落實退休幹部工資、醫療保險、生活福利、後事處理等方面的待遇問題。對老幹部在生活福利等方面的問題,儘可能解決。只要老幹部有困難,鎮裡就立即安排人前去了解情況,直至問題解決,受到了老幹部的好評。二是在政治上關心老幹部,為老幹部訂閱了《當代黨員》等刊物,古宜鎮黨代會、人代會都要邀請老幹部代表列席。三是針對老幹部年老體弱的情況,每兩年組織老幹部進行身體健康檢查,對影響身體健康的各種因素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早康復。四是對生病住院的老幹部上門慰問。

旅遊景點

古宜鎮旅遊資源豐富,可開發景點較多,有大洲村生態農業環保觀光、香林寺景點、西遊古榕樹景點、中山亭景點、二聖廟景點、三江縣鼓樓景點(獲得世界紀錄協會世界第一高鼓樓候選世界紀錄,正申報世界第一高鼓樓)、涼亭界旅遊景點、導航站景點、蓮花井景點、侗族文博館等,各景點包括有風俗展示、傳說故事、佛教及山水環保等內容,可開發潛力大,利於今後縣城擴容及展示三江風土人情,是我縣經濟成長的一個熱點

社會事業

鞏固以培育扶持和發展種植西紅柿為支柱產業的基礎上,拓寬經濟渠道,積極引進外地老闆到古宜鎮投資開發種植項目,積極拉動當地民眾發展經濟。穩定和適當增加優質玉米的種植面積,引進高、優品種,提高品質和產量。在畜牧業方面,突出養殖品種改良,特別是山羊的養殖量要大幅度增加。
積極配合以柳州市人大辦為牽頭單位的扶貧工作組對我鄉扶貧調研,同時努力爭取上級有關部門的大力扶持,解決村級公路建設、農村人畜飲水工程建設、偏遠村屯通訊等問題。
依照法律、法規對橋板鄉境內的礦山進行治理整頓,同時不斷最佳化投資環境。2004年,古宜鎮引進外地老闆投資380多萬元,僅一個月就重新啟動了土草弄選廠開工和投資其他礦點的開採。在招商引資的同時,合理地開採礦產資源,既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就業,又增加了財政的收入。
古宜鎮始終把教育、衛生工作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鞏固和加強了“最佳化組合、競聘上崗”的教育改革,使一批年富力強的優秀教師走上了學校領導崗位,從而使教育管理、教學水平上了一個台階。全鄉的衛生工作以農村初級保健為龍頭,醫療水平和服務質量有了進一步提高。現在全鄉有鄉衛生院一所,醫務人員15人。
鄉政府積極開展“嚴打”專項整治鬥爭,堅決取締黃、賭、毒和偷盜現象,加強了“打、防、控”工作力度。2004年,全鄉逐步完善鄉、村、屯三級司法行政業務網路,設立人民調解委員會、安置幫教小組,從組織上有效地保障司法工作的正常開展,有效地維護了橋板鄉社會的穩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