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蝦餃

廣東蝦餃

蝦餃是廣東人非常熟悉的特色小食,是嶺南早、晚茶市必備的糕點菜式,蝦餃皮爽軟,色白,晶瑩透亮,軟韌而爽,餃內餡料隱約可見;餡心鮮美,形態精緻玲瓏,味鮮香醇,被外省同行稱為三絕。

簡介

(圖)廣東蝦餃廣東蝦餃

二十年代由廣州市河南區伍村伍鳳鄉的一間家庭式小茶樓所創,後經不斷發展而成為廣東久盛不衰的名牌點心,大、小酒家、茶樓均有供應。此品用熟淀面(又稱澄粉)作皮,鮮蝦肉、豬肉泥、嫩筍肉作餡,包成餃形,蒸製而成。其形似彎梳,故又稱彎梳餃。蝦餃皮爽軟,色白,晶瑩透亮,軟韌而爽,餃內餡料隱約可見;餡心鮮美,形態精緻玲瓏,味鮮香醇,被外省同行稱為三絕。起初,用料和造型都較粗糙。但因它選用剛從河裡捕的鮮蝦作餡,鮮美異常,為早茶市食客鍾愛。後來,傳入廣州市區各大茶樓酒家,經名師逐步改制而成為精美點心,廣為流傳,經久不衰。

由來

(圖)廣東蝦餃廣東蝦餃

蝦餃相傳始創於廣州市郊某食館。據說當時這食館依河而設,常以河中新鮮魚蝦制餚餌客。舊時的食館不像如今那么規範,一般屬家庭作坊,卻也因此特色各異,很多名菜往往由此誕生。這家食館也一樣,主人雖廚功粗糙,但因用料鮮活,不乏食客。

某日,一食客在食館打尖進食餃子,飯畢覺其味鮮美,但總嫌美中不足,於是對小二說:如以熟澱粉(澄粉)制皮,則餃皮軟韌透亮,蝦餡隱約,色香味俱全矣。食館老闆不信:餃子哪能看得見肉餡的?食客受了冷落,冷笑而去。食館老闆驀然悔悟,急忙親自依法調試,果然客似雲來。相鄰食店聞風仿效,蝦餃遂誕生。

發展

上世紀三十年代,蝦餃開始在廣州流行。以鮮蝦肉做餡是廣東蝦餃的重要特色,於是各大茶樓經常趕早派人在河邊收購鮮活河鮮。飲食業的繁榮極大地促進了漁業發展。後來,傳入廣州市區各大茶樓、酒家,經名師逐步改制而成為精美點心,廣為流傳,經久不衰。

做法

(圖)廣東蝦餃廣東蝦餃

菜譜名稱:廣東蝦餃

用料:

澄面200g、生粉50g、麵粉200g、豬肉餡50g、鮮蝦200g、乾筍絲50g、蛋清1份、油2茶匙(10ml)、 香油1/2茶匙(3ml)、胡椒粉1/2茶匙(3g)、鹽1/2茶匙(3g)、白糖1茶匙(5g)、水適量

麵皮做法:

1 將澄面、生粉和麵粉充分混合均勻,緩緩倒入沸水,用筷子攪拌,然後加少許油繼續攪拌均勻,將其揉成光滑的麵團。
2 將麵團用保鮮膜覆蓋餳20分鐘,然後把餳好的麵團搓成長條狀,分成小劑子,擀成圓片,麵皮就做好了。

餡料做法:
1 鮮蝦洗淨,去頭去殼,挑去蝦線,留幾隻整的,其餘的用刀背細細地剁成蝦肉蓉。乾筍絲髮好,用水漂清。將蝦蓉和肉餡放入盆中,加乾筍絲、蛋清、鹽、白糖、香油、胡椒粉,順著一個方向不停地攪至肉餡上勁。
2 整蝦(或切成小段)加鹽和胡椒粉,在小碗中醃製入味。

蝦餃包法:
1 把餡料包入擀好的麵皮中,再放一隻蝦或蝦段,捏成餃子
2 蒸鍋里放適量水燒開,將餃子整齊地碼放好,用小火蒸10分鐘左右至熟即可。

備註

所謂澄粉,是用麵粉加工洗去麵筋,然後將洗過麵筋的水粉再經過沉澱,濾乾水分,再把沉澱的粉曬乾後研細的粉料.(其特徵:色潔白、面細滑,做出的麵點半透明而脆、爽,蒸製品入口爽滑,炸製品脆)。
一般超市里有賣的,或者副食品店麵粉店里也有賣的。如果沒有賣可以照上面澄粉解釋親自做澄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