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電子政務“十一五”規劃

前 言

本規劃是根據《中共廣東省委 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廣東省信息化發展綱要(2005-2020年)〉的通知》(粵發〔2005〕11號)精神和《關於印發廣東省“十一五”規劃編制工作方案的通知》(粵府辦〔2004〕117號)要求,結合當前我省電子政務發展實際制訂而成,是對我省電子政務建設進行規範和指導的綱領性檔案,是“十一五”期間電子政務項目建設的依據。

一、形勢和現狀

(一)國內外發展形勢
電子政務是信息社會政府管理髮展的一種新趨勢,已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焦點。許多國家把實施電子政務作為創建經濟高效政府的重要舉措,尤其是已開發國家憑藉其在信息技術和人力資本等方面的優勢,大力發展電子政務,其目的是要在國際政治經濟競爭中進一步取得主導地位。開發中國家只有積極吸取他們的經驗教訓,同時結合自己的實際,加大電子政務建設力度,加快建立高效政府,才能在資訊時代加快發展、迎頭趕上。
我國的電子政務建設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起步,至今經歷了辦公自動化、“三金”工程、政府上網工程、“兩網四庫十二金”等發展階段。2002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關於我國電子政務建設指導意見》,把電子政務建設作為今後一個時期我國信息化工作的重點,政府先行,帶動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信息化。2002年11月,黨的十六大報告強調“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改進管理方式,推行電子政務,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為規範、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2004年10月,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召開第三次會議,提出“紮實推進電子政務,把行政體制改革與電子政務建設結合起來,推進政府職能轉變。”
因此,順應全球電子政務發展趨勢和我國推進電子政務的要求,加大建設力度,加快形成行為規範、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是我省今後電子政務工作的一個主要任務。
(二)我省發展現狀與問題
“十五”以來,我省各級政府以促進政府職能轉變、提高政府行政效能為重點,大力開展電子政務建設,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1、基礎設施取得突破性進展。在九運會信息網路基礎上,我省建設了電子政務網路平台。該平台橫向連通了省四套班子、100多個省屬單位,縱向連通21個地市和100多個縣區;珠三角地區2.5G密集波分復用,東西兩翼155M同步數字序列。依託該平台,配套建設了廣東省電子政務數字認證、網路檢測、信息安全等基礎設施,為各級政府機關提供技術支持和服務。
2、政務套用不斷深化。全省地級以上市政府機關95%以上都已經建立了內部辦公網,開展了辦公自動化與業務信息化工作。勞動保障、計生、民政、財政、統計、工商、稅務、無線電等30多個部門都開展了全省性的業務套用。巨觀經濟信息資源庫、人口法人信息資源庫、政策法規信息資源庫、地理信息資源庫等重大的基礎性信息資源庫已經建立,並不斷完善。
3、政務公開成效明顯。以省政府入口網站(www.gd.gov.cn)為中心,全省共建設了2300多個各級政府網站,設立了政務公開、網上辦公和便民服務專欄。全省還建立了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東莞、江門市以及廣州市天河區、佛山市南海區等“一站式”電子政務網站。這些網站已經成為我省政務公開和公共服務的一個重要平台,使公眾可以在網上方便、快捷的辦理各項行政管理事務。
4、突破體制性障礙取得較大進展。我省逐步建立了電子政務項目建設投資管理、效果評估、專家評審等制度和體制,電子政務建設步入規範化。以資源整合為基礎,初步建立了全省社會保障信息系統、企業信用信息網系統、交通安全信息共享系統等一批跨部門、跨地區的重大信息化項目。
5、建立健全電子政務規章制度。2003年初,省政府頒布政府規章《廣東省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管理規定》,有力地保護了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安全。省政府和省府辦公廳還先後出台了《廣東省電子政務信息安全管理暫行辦法》、《廣東省電子政務建設管理辦法》、《廣東省電子政務建設實施意見》等規範性檔案,對信息安全、電子政務建設、資源共享、效果評估等重要問題作出規範,促進了信息化建設的健康發展。
但是,我省電子政務建設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信息化建設還存在多頭管理、各自為政、投資分散的體制性障礙;整體水平不高,地區發展不平衡,部門信息化套用水平參差不齊;信息共享程度不高,信息資源分散,重複建設現象仍然存在;部分系統效率低下、利用率不高;標準規範建設滯後等。

二、發展目標、指導思想和建設原則

(一)發展目標
結合政府職能轉變,全面推進省、市、縣各級行政機關信息化建設,推進內部辦公自動化、公文交換無紙化、管理決策網路化、公共服務電子化,監督手段科技化,實現全省政府系統全面信息化。圍繞部門間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推進重點套用系統建設和整合,政務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取得更大成效。進一步完善信息化支撐體系建設,法律法規、標準化和安全保障體系基本形成,各級電子政務協調、建設、運維和管理機制逐步完善。全面提高套用實效,電子政務成為各部門政務工作的有機部分,政府內部辦公運作規範高效,實行公開對外服務,管理、決策、服務、監督、公共應急能力得到較大提高。
——到2010年,省、市、縣各級行政機關普遍實現辦公業務網路化和公文處理電子化,市級以上行政機關全面實現公文交換電子化。
——到2010年,省、市、縣各級入口網站普遍建立,政務公開和信息更新不斷完善,面向公眾提供便捷、高效的各項政府服務。
——到2010年,人口、法人單位、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等基礎信息資源基本完善,建成省數據中心,省級信息資源實現公開和共享。
——到2010年,建成巨觀經濟、財政金融、規劃管理、公共安全、市場監管、安全生產、環境保護、決策支持等一批跨部門的重點業務系統,政府協同辦公能力進一步提高。
(二)指導思想
我省電子政務建設的指導思想是:圍繞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總要求,緊密結合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全面推進電子政務;以需求為導向,以信息技術為手段,以資源整合為基礎,以建立科學管理模式為保障,踏實推進電子政務,切實發揮電子政務實效,提高行政效率,提高公共服務水平;以推進政府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的核心業務為重點,以最佳化和重組業務流程為關鍵,通過電子政務套用,促進政府職能轉變,加快建立行為規範、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三)建設原則
統一領導、統籌規劃。電子政務建設必須按照省信息化領導小組的統一部署,制定總體規劃,避免重複建設。要充分發揮規劃的指導作用,加強對電子政務項目的調控,只有納入規劃的項目才能開展建設。
整合資源、信息共享。電子政務建設必須充分利用已有的網路基礎、業務系統和信息資源,加強整合,促進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使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效益。
需求主導、試點先行。以滿足政務活動需求和服務社會公眾為目標,統籌安排電子政務建設。積極開展電子政務試點工作,總結經驗,逐步推廣,防止一哄而上。
分類指導、分步實施。按照統籌規劃,結合本地區、本部門實際,明確發展目標和建設重點。因地制宜,小步快走,分階段推進電子政務建設。
效益優先、加強評估。電子政務要緊密結合政府職能轉變和管理體制改革,政務主導,突出實效,防止盲目建設。加強電子政務評估,對建設投資、系統管理、運行效果進行適時評價,防止“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
統一標準、保障安全。電子政務建設必須在統一標準和統一規劃的指導下開展,相關技術、標準、協定和接口必須遵循國家和省的有關規定,保證系統的標準性、規範性、開放性和實用性。要正確處理髮展與安全的關係,綜合平衡安全成本和效益。要建立和完善電子政務標準化體系和安全保障體系。

三、主要任務

(一)完善電子政務網路平台。按照統一規劃、分級實施的原則,加快形成全省統一的電子政務網路平台,支撐各級政務部門的業務套用。加快建設電子政務區域網路(黨政區域網路)平台和安全支撐平台,開展公文交換、信息報送、信訪服務等套用。加快完善省級和市級電子政務外網平台,擴展數據交換、容災備份、信息安全等功能,滿足政務公開和公共服務需要。加快建設縣級電子政務外網平台,連線縣級政府部門。各地方、各部門不得單獨自建電子政務通信傳輸網。
(二)實施電子政務暢通工程。按照條塊結合、縱橫聯合的原則,逐步建立比較完善的統一的、跨部門的基礎信息資源共享平台和業務協同辦公平台,促進政務信息暢通、行政業務暢通和公共服務暢通。加快建立省、市電子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系與交換體系,統籌建設省、市級電子政務數據中心,實現政務信息資源在政府各部門間的交換、共享和對社會的公開。按照提高政府監管能力和公共服務水平的要求,重點推進財政、統計、公安、工商、安全監管、環保、交通、勞動保障等跨部門、跨地區的業務套用系統建設。2009年初步實現巨觀經濟、財政金融、規劃管理、公共安全、市場監管、安全生產、環境保護、決策支持等業務的協同辦公。2010年形成比較完善、統一、跨部門的基礎信息資源和各類業務協同套用系統,為各級政府、部門、企業、社會公眾提供多元化、高質量的電子政務服務。
(三)大力推進應急指揮信息系統建設。按照統一規劃、分頭建設、整合資源、平戰結合的原則,加快建設我省應急指揮信息系統,預防和減少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和社會安全事件及其造成的損失,保障國家安全、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維護社會穩定。加快公安、水利、衛生、交通、地震、氣象、質監、安全生產等部門的專業應急信息系統建設和城市級應急信息系統建設。充分利用現有資源,依託電子政務網路平台,加快建設應急信息系統、預測預警系統、無線指揮系統和視頻監控系統,提高信息採集能力、分析決策能力和協同調度能力。
(四)大力推進政府公共服務。以信息技術為手段,以服務對象為中心,以市縣、基層單位和“視窗”部門為重點,建設服務型政府,使企業和公眾充分享受到電子政務帶來的便利。大力加強政務公開,建立健全信息公開制度,編制信息公開內容的詳細目錄。加強政府網站資源的整合和共享利用,建設好省、市、縣(市、區)各級政府入口網站,大力推進政務網上公開,以網站為載體,及時發布政策法規、政府工作動態、重大決策、辦事指南等信息。大力加強網上辦事類服務,重點加強婚姻、生育、戶籍管理、衛生、教育、勞動就業、社會保障、出入境、信訪、投訴舉報等社會公眾服務事項網上服務,以及企業登記、納稅、智慧財產權保護、進出口、機構變更等企業服務事項網上辦理。加快建立“一站式”電子政務服務網站,提供“網上審批”和“並聯審批”的統一入口,實現省、市、縣(市、區)各級行政機關面向公眾和企業的主要行政許可事項在網上進行。大力加強社區類服務,把政府的服務延伸到街道、社區和村鎮,加強就業、社會保障、衛生、治安、計畫生育、環保、家政等服務。提供多種接入手段,擴大服務範圍、提高服務的質量和水平。
(五)大力推進政府行政管理創新。以提高政府管理能力為中心,加強辦公自動化和業務信息化建設,穩步推進縣級以上行政機關內部辦公、會議、信息的電子化和無紙化。依託電子認證、電子印章、數字簽名等技術,逐步實現省、市、縣公文無紙化傳輸。運用信息網路技術加強行政管理和監督工作,建立行政許可電子監察系統,對行政機關辦理行政許可的過程進行自動採集、預警糾錯和績效評估。結合政府職能轉變,套用信息技術手段最佳化政府組織結構和管理模式。省級機關重點建設信息收集、反饋分析和決策支持系統,提高行政決策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市、縣級機關重點開展內部網路建設,整合規範業務部門,最佳化行政管理流程。鄉鎮、街道著重開展公眾網站建設,公開政務信息,簡化辦事流程,發揮基層組織的社區管理和服務功能。
(六)加快電子政務重點項目建設。以開發利用政務信息資源為核心,大力推進人口、法人單位、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等基礎性信息資源庫建設。大力開展企業基礎信息共享工作,推進全省企業信用網建設,整合工商、國稅、地稅、質監等部門的企業基礎信息,實現部門間數據信息的實時交換和面向社會提供服務。以粵港合作為重點,面向通關便利化,加強地方電子口岸建設。全面實施科技強警戰略,加快建設科學決策、統一指揮、快速反映、協同作戰、高效運行的政法信息平台。實施“數字計生”工程建設,加快建立全省人口巨觀管理與決策信息系統。推進國土信息化工程,建設覆蓋省、市、縣三級的耕地保護、礦產資源管理、國土資源信息統計分析與決策支持、信息服務等套用系統及測繪管理資料庫建設和更新。推進“數字環保”工程,完善全省環保監測、生態環保、水環境監測、重點污染源監控、固體廢物管理等系統。加快建設全省社會保障信息系統,進一步提高勞動保障、民政、衛生等多部門聯合管理和協同服務。
(七)加強信息安全保護。在國家安全戰略、法規、政策和方針指導下,積極防禦,綜合防範,堅持信息安全保障與信息化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發展。按照網路和套用系統的重要性、涉密程度和安全風險等因素,劃分安全域,實施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加強信息安全等級保護,成立電子政務信息安全等級保護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開展信息安全等級保護試點工作。加強套用系統和信息資源的安全保障,促進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基於信息安全試點工作,逐步制定廣東省電子政務信息安全規劃、安全策略和解決方案。加快整合信息安全資源,統一規劃建設電子政務電子認證機構、電子政務應急回響系統和災難備份系統,充分發揮各類信息安全基礎設施的作用。
(八)大力推進Linux軟體套用。以政務套用為切入點,推廣使用國產Linux軟體。各級政府電子政務新建項目在網路伺服器作業系統上要採用Linux作業系統,並逐步使用Linux套用軟體。開展Linux軟體套用試點工作,在政府部門分步實施Linux套用工程,在全省範圍選取一批電子政務Linux套用試點單位。制定政府採購支持政策,將Linux伺服器作業系統納入我省政府集中採購目錄,並優先採購支持Linux系統的跨平台套用軟體。
(九)完善電子政務標準規範。根據套用需求,逐步完善電子政務標準體系,為互聯互通、信息功能共享、業務協同提供支撐。按照急用先行的原則,重點加強面向電子政務套用和服務的標準化建設,尤其是針對網路管理、信息資源目錄體系與交換體系、信息資源開發利用、Linux軟體套用等方面建立標準,並強化遵循套用標準的意識。加強標準實施,強化標準在電子政務建設各個環節中的套用,保證各地區各部門電子政務建設規範有序的開展。
(十)加強電子政務試點工作。全省各地要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加強電子政務套用試點,重點推進信息安全、Linux套用、“一站式”電子政務、資源管理等試點工作。要明確重點,抓出實效。要及時總結成功經驗和做法,為電子政務建設提供典型示範。

四、重點項目規劃

“十一五”期間,圍繞政府實現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職能,我省電子政務優先支持黨政辦公決策、巨觀調控、綜合財政管理、涉農管理與服務、食品藥品安全監管、企業信用與監管、環境保護、公共安全管理和危機回響、綜合社會保障、社區服務等核心業務發展。每年度制定年度項目建設計畫,作為本年度建設依據。
(一)公共基礎設施。公共基礎設施是指各部門、各地區在開展電子政務套用過程中所需要的公共設施或需要各部門、各地區共同參與建設的重大項目,主要包括電子政務網路平台(區域網路和外網)、數據中心、容災備份系統、政府入口網站和“一站式”電子政務網站、公文交換平台等。
(二)黨政辦公決策業務。黨政辦公決策業務指黨政部門的辦公自動化、公文交換、信息報送、信訪服務、會議、督查等業務,以及為領導提供決策支持的業務系統。
(三)巨觀調控業務。巨觀調控業務指財政管理、資源配置、土地使用、建築工程、國有資產管理、價格調控、經濟調節、社會事業發展等業務。
(四)綜合財政管理業務。綜合財政管理業務指圍繞財政收支管理開展的財政預決算、財政收入、稅費入庫、財政支出、國債管理、固定資產管理、審計等業務。
(五)涉農管理與服務業務。涉農管理與服務業務指農業預測預警、農產品和生產資料市場監管、農業市場與科技信息服務、農村文化教育等業務。
(六)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業務。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業務指食品藥品的安全檢測、預報預警、執法監察、重大事故查處等業務。
(七)企業信用與監管業務。企業信用監管業務指圍繞企業的市場經濟活動全過程,進行的企業註冊、稅務登記、行業資質許可、廣告、商標、智慧財產權、專利、產品質量、納稅情況等信用管理和監管業務。
(八)環境保護業務。環境保護業務指自然環境評價、防治、保護、監督、執法等業務。
(九)公共安全管理和危機回響業務。公共安全管理和危機回響業務指自然災害、疾病預防與控制、社會重大災害、安全生產重大事故等公共安全危機事件的監測、預警、應急回響等綜合管理業務。
(十)綜合社會保障業務。綜合社會保障業務指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保險,以及就業、勞動保障監察、職業資格管理、勞動關係、勞動工資等業務。
(十一)社區服務業務。社區服務業務指依託社區公共服務平台,為社區居民提供婚姻登記、社保低保、計生、水煤氣、援助、家政、保健等服務的業務。

五、保障措施

(一)統一認識、加強領導。加快電子政務建設,對於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提高行政質量和效率,增強政府監管和服務能力,促進社會監督,實施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發展戰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各級政府、各個部門都要把推進電子政務建設作為一件大事來抓,充分認識加快電子政務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進一步完善信息化建設機構和隊伍,加大組織、協調和建設力度。
(二)完善電子政務建設機制。信息化主管部門負責牽頭制定信息化項目效果評估辦法和評估指標體系,會同有關部門組織電子政務效果評估。政府投資管理部門負責制定信息化項目投資管理辦法。項目建設部門負責科學制定實施方案、精心組織實施,推進項目的建設和套用。審計部門負責建設項目審計工作。財政部門負責建立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機制,加強財政支出管理。
(三)加強電子政務項目管理。各級信息化主管部門要加強對電子政務項目規劃、立項、建設、驗收、運行管理、審計等全過程的跟蹤和管理,建立項目管理資料庫,及時對項目進行分階段效果評估,提高電子政務項目建設質量和效益。
(四)加強電子政務效果評估。按照“科學、公正、客觀、實用”的原則,加強電子政務項目效果評估。電子政務效果評估以政務為主導,以效益為優先,重點檢查電子政務項目建設的可行性、實效性,是否符合資源整合、信息共享的要求,是否符合政務公開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要求,評估結果作為項目預算投資的重要參考依據。
(五)完善電子政務規章制度。圍繞基礎資源的整合共享和套用系統的規範建設,加快制定和完善電子政務規章制度,重點制定政府信息資源管理、政府網站管理、政務網路管理、政府信息公開、政府信息共享、電子認證服務管理等方面的規章和規範。
(六)保障電子政務建設和運行維護資金。按照“分級負擔、共同建設”的原則,省、市、縣分別負擔本級電子政務建設和運行維護所需資金,重點保障部門基礎性業務、跨部門核心繫統、公共基礎設施和信息資源建設。財政部門負責項目建設資金和運維資金的保障工作。
(七)健全電子政務服務體系。加強各級電子政務公共資源的管理,提高電子政務回響能力和安全防護能力。積極探索建立電子政務服務外包機制,鼓勵政務部門的信息技術支持機構通過市場化方式與其他社會力量共同參與電子政務建設和運維。
(八)加強電子政務宣傳和培訓。加大電子政務宣傳和推廣力度,提高社會各界的認知度和參與度,創造良好的電子政務發展外部環境。充分發揮各級各類教育培訓機構的作用,切實有效地開展公務員電子政務知識、信息安全知識、電子政務技能等方面的培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