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信宜中學

廣東信宜中學,是經信宜市教育局批准設立的一所全日制公辦普通高級中學。1916年創辦的信宜第一所縣立中學,培養了甘子玉、甘子釗、林元等政治、科學、文化英傑,是粵西地區一所歷史悠久的名校。

廣東省信宜中學簡介

006年4月24-26日,信宜人民迎來了期盼已久的又一教育大喜事:信宜中學正式接受並通過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初期督導驗收,成為粵西地區第一所通過創建國家級示範性高中初期督導驗收的學校……這是信宜中學邁向“全國名校”目標的堅實一步;這是信宜教育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教育盛事;這是信宜人民實施“科教興市”戰略,致力打造“教育名市”的又一重要戰果。

廣東省信宜中學詳細介紹

上篇:古郡名校輝映雲開
信宜中學是一所具有悠久辦學歷史、人才輩出、辦學特色鮮明的古郡名校。學校創建於1892年(清光緒十八年),校址在當時縣城所在地鎮隆,校名為信宜“中義學堂”,後由清末信宜籍舉人陸肖如等聯合改辦為信宜第一中學,爾後定名為信宜中學。1955年秋,信宜縣政府從鎮隆遷至東鎮,學校也隨遷到信宜縣城教育路。長期以來,學校為信宜縣(市)重點中學。1995年,學校被評為茂名市首批“廣東省一級學校”。2003年春,市委、市政府在實施“科教興市”戰略中,為創建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將學校遷建於教育城現址。
信宜中學是我國著名教育家、原北京師範大學校長、原教育部副部長林礪儒先生(1889—1977)早期從教和開展講學與教改實踐的學校,文化教育底蘊十分深厚。林礪儒先生這位被譽為我國“服務最有恆心的教育家”、華南師大的首創者、新中國首任北師大校長、第一個欲為中國教育立法、被錢學森(“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兩彈一星” 傑出功臣,二十年代北師大附中學生)和關山月大師稱為對其“影響最深的教師”、解放後被毛澤東第一個邀請到中南海晤談發展教育的教育界重要人士、我國中國小“六三三”學制的創始人,對信宜中學的辦學思想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學校也成為林勵儒先生教育思想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受他鮮明的“教育是人格的成長”、“學校里教學生學習的是他們人格往後成長的資本,要能生息”等重要觀點的影響,“培養學生健全人格”一直成為信宜中學辦學的主流思想。
秉承悠久的辦學傳統與教育名家的親躬導引和深刻影響,信宜中學不斷發展,素以辦學理念先進、治校嚴謹、校風優良、英才輩出而享譽南粵,輝映雲開。一個多世紀以來,多少信宜人民的優秀兒女,到這裡尋找真理,尋找科學與文明,又從這裡衝出雲開大山匯入時代洪流,成為各行各業出類拔萃的人物。他們當中的傑出代表有: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超導專家委員會首席專家、北大物理系主任甘子釗,原全國人大常委會主任委員、國家計委常務副主任甘子玉,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所長甘子均,我國著名文藝理論家、吉林大學研究生院院長吳代鳴,國家外經局副局長陳風崗,原《文藝研究》和《新觀察》主編林元,在聚落地理研究方面成果顯著的原中山大學地理系主任梁溥,北京郵電大學黨委書記李根達,廣東省人大常委、省委統戰部常務副部長黃福春,廣東省婦聯主席趙東花等等。早在大革命期間,學校還是傳播進步思想、培養革命志士的搖籃,他們當中的傑出代表有在中國革命鬥爭史上留下燦爛一頁的林俊昌、林俊耀、梁尚文、朱作彥等革命烈士。
悠悠百年,古郡名校,滄桑巨變。信宜中學秉承林勵儒先生 “人格和諧發展”之教育思想,以“為國育才”為己任,融合時代先進教育理念,以人為本,科學管理,不斷創新,加快發展,在信宜教育發展史上譜寫了輝煌的篇章。
中篇:時代弄潮 闊步前行
重視教育就是重視未來。市委、市政府在謀劃加快信宜發展時,高度重視教育發展問題,提出把打造好信宜中學這個“教育龍頭”和教育品牌,創建國家級示範性高中,作為實施“科教興市”戰略,加快優秀人才培養的一項工作大任和堅定目標。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朱育英提出勒緊褲帶抓好創建工作,市委副書記、市長何振輝提出以砸鍋賣鐵的決心和行動加大投入,致力把學校打造成國家級的現代化的優質示範名校。市人大、市政協、市直各部門和社會各界紛紛以實際行動支持這一教育重大盛事。為確保信宜中學有更加良好、更加優越的條件創建國家級示範性高中,市委、市政府毅然決定在教育城用地600多畝,以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信宜中學。建設歷時一年多,終於使學校於2003年4月正式搬到教育城。嶄新的校舍,現代化的裝備,使這所古郡名校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春天。
傲立時代當弄潮,闊步前行拓新天。規模宏大、氣勢雄偉的教育城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玉都大地,城中那充滿現代化氣息的信宜中學更似一條傲視蒼穹的巨龍在騰躍。信宜中學在創建國家級示範性高中的征程中,牢記重託,肩負明天,大膽探索,勇於創新。不但辦學條件有了巨大的改善,現代化教學設備設施等硬體建設全面加強,學校管理、師資隊伍建設、教育質量等內涵建設、軟體建設也大步提升。
“人本發展”的辦學理念成為引領學校發展的鮮艷旗幟。受林勵儒先生治教思想的影響,“培養學生健全人格”一直成為信宜中學辦學的主流思想。學校明確提出了“立志、勤奮、團結、進取”的八字校訓,確立了學校以學生髮展為本,對學生終身負責的辦學指導思想,努力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堅實基礎,著力培養大批品德高尚、才智高強、身心高質的優秀人才。
“綠色生態”的校園環境如詩如畫。信宜中學的校園環境建設和整個教育城一樣,以“綠色生態”的環保教育基地定位。其選址、規劃、布局、設計、建設等都無不獨具匠心,講求科學。如,校址避離喧囂而清靜無嘩,居城區南郊之高可縱覽全城,而又山水環抱,景由天成。校園空曠開闊,教學區、運動區、生活區、休閒區規劃有致,三大廣場、人工湖、假山噴泉、亭台樓閣相映成趣,樓宇新穎別致、寓意深刻,校道花紅綠蔭、如詩如畫,全都達到科學性、藝術性、自然性和人文性有機結合之精深境界。每幢樓宇還講究南北座向,置身其中,既避驕陽之暴曬而又感南風爽送,即使是炎炎夏日也覺涼風習習。學校所有生活服務設施配套,公寓式學生宿舍和寬敞的飯堂大廳設計,無處不彰顯適宜現代人居的風格,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人文科學設計理念。從而,創造出一個綠色生態、自然和諧、富有時代氣息和活力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環境,充分發揮著環境育人的功能。學校探索了一條環境教育與學校建設相協調的新路子,特別重視培養學生環保意識和綠色生活方式,成為全國新興的“環保教育基地”。學校被評為“廣東省綠色學校”。2005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系統中心國際生態安全科學院副院長、北北合作組織聯合會主席兼亞太地區執行長蔣明君先生和國家環保總局的領導在教育城考察時大加讚賞。在同年12月召開的北北合作組織第二次北京工作會議宣言上,聯合國北北合作組織主席團報請聯合國城市管理最佳範例指導委員會審定,教育城被正式批准為“國際環境教育創新範例”。
“人格和諧”的德育體系哺育出時代合格新人。人的發展首先是健全人格的形成。人格教育不僅是為人最根本的教育,而且是能使人終生受益的教育。學校構建了“人格和諧”的德育體系,加強“兩基”德育體系教育,即“基本道德規範教育,使學生懂得怎樣做人;基本思想觀點教育,讓學生明確做怎樣的人。”並建立了相對固定的德育模式和德育評價體系,特別是以開展文明班評比等活動為載體, 以做人教育、養成教育代替空泛的教育,改變了德育無序、無力的狀況,建設好每一個班級,訓練好每一個學生,強化學生良好行為規範的養成教育,培養學生以做人為核心的責任感,培養學生開放探索能力、社會交往品質、協同合作精神、自我調控心理能力,使學生在幾年的學校生活中養成一種終身受益的良好道德和行為習慣。同時,學校還十分重視抓好師德教育,發揮教師的榜樣示範作用,以教師自身的健全人格魅力去感染薰陶學生的人格。從而,使學生表現出良好的精神面貌和道德風尚。該校已保持了近20年沒有學生嚴重違法更無學生犯罪的記錄,學校先後被評為廣東省、茂名市、信宜市文明單位,茂名市先進集體和安全文明小區,信宜市創文明城市示範單位。
“快速成長”的師資隊伍培養模式催生大批教壇新秀。該校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高中招生每年僅為4個班,近年不斷增加,每年高中招生達20多班,2005年秋季招生人數是1993年的8倍。現在在校生人數相當於十年前整個信宜市高中在校生人數。學校規模擴大了,新教師隊伍不斷壯大,比例偏高。教壇新兵過多對於提高教育質量是一個突出的致命問題。開弓沒有回頭箭!該校迎難而上,採取紮實措施力促教師新兵“快速成長”:一是紮實抓好集體備課,把任教同科同塊的教師集中在一起,以優秀教師幫帶新教師,指導他們備好課。二是實行教師教學從高一跟到高三循環教學,大膽放手讓新教師上戰場,“逼著”他們快速成長。初生牛犢賽過虎,活力強、拼勁足的新教師有了良好的成長的環境和空間,馳騁教壇,快速成熟,脫穎而出。這幾年的高考,一大批新教師的成績還超越了原來的優秀教師。
“整體培育”的素質教育機制催動“師生互動”的教學改革。課堂教學是推進素質教育的主戰場。該校找準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的素質教育切入點,在“整體培育”的素質教育運行機制下積極開展“師生互動”教學改革,大力倡導“啟發式”教學、“討論式”教學、“導學式”教學、“探究式”學習等教與學的模式,力改過去那種教師一味灌輸、學生一味接受的僵化被動教學的局面。通過教師“動”,學生“動”,教學相長,學生學得生動活潑,敢想、敢說、敢問、敢創新,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創造性發展的潛能。教師更加重視誘發學生動手做、動眼看、動情讀、動口議、動耳聽、動筆寫、動腦思,讓學生愛學、樂學、善學、學好,主動地參與各種教學活動,從而使把素質教育的目標較好地落實到日常教學活動上。
現代化化的教學手段使教與學如虎添翼。教育信息化是教與學的一次深刻革命。該校裝備了較為先進的教學設備,有計算機近800台,多媒體教學平台100多個,在網路資源和設備上有雄厚的優勢。教師人手一台辦公電腦,可以自己製作課件,能夠使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該校充分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的“科技含量”,發揮信息化技術高效和網路資源豐富的優勢,使教與學如虎添翼,師生互動更為便捷高效,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和質量。
以研興教結出累累碩果。“教學科研知其深,才能取之精而用之妙”。該校在抓常規教學的同時,重視校本教研,針對教學實踐中的問題開展教學研究,以校本教研解決課堂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引導教師創造性實施課程,使課程的實施過程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過程。學校構建了由教科研領導組、教研室、課題組組成的層級管理網路。實行教研教改專題化、課題化、常態化,重結果、重過程。使“科研興教”、“質量立校”理念在教師中紮根。同時,建立了學校教育科研保障和激勵制度。近年來,該校有多項課題獲省、市立項,一批科研成果獲省教育科學研究成果獎。教科研在提高教育質量中發揮了的“推進器”的重要作用,興教艱辛路,血汗鑄輝煌。近年來,該校教育教學質量迅速提高,高考更是年年上台階,屢歲創佳績,上線率、尖子生人數大幅增加,一批批優秀生被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名校錄取。2004年,上本科線以上的達777人,上本率達78%,總分800分以上8人。2005年,上本科線以上的達984人,上本率79%;總分800分以上的10人,居全省縣級重點中學第一,並分別超過省內八個地級全市800分以上的人數。這,凝聚了全校師生無限的心血和汗水;這,充分體現了該校較強的辦學實力和較高的教育教學質量。
素質教育的目標是優質,手段要高效,方法、理念要創新。作為信宜教育的龍頭學校,信宜中學不但是創新辦學理念、創新教育理念的榜樣和先導,而且是重要的教科研示範基地,對輻射帶動我市教育全面上水平、整體上台階發揮著排頭兵的重要作用,帶動了全市教育大發展。特別是近年來學校定期舉行教育教學開放周活動,各地紛紛組織教師前來觀摩聽課,開展教研活動,為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和開展師資培訓發揮了重要作用。該校建設和人本治校管理模式,在省內外也引起較大影響,對推動省內教育發展也起到積極作用。近年來,來自本省各地以及廣西、湖南、海南、福建、重慶、山東、四川、甘肅、內蒙古、香港、台灣等地的教育考察團、教育交流團等總計800多團、數十萬人次前來教育城參觀,他們深入考察了信宜中學。信宜中學開拓創新的精神,豐富的治校經驗,尤其是“人本發展”的先進辦學理念、“人格和諧”的德育體系建設、“快速成長”的教師培養模式、“整體培育”的素質教育機制、“師生互動”的教學改革實驗、“綠色生態”的校園環境建設等鮮明的辦學特色,都頗得教育同行的一致讚賞,是加快推進素質教育新形勢下辦學治校的有益探索,具有很強的示範性。全省示範性高中建設現場會把信宜中學作為重點參觀現場。國務院辦公廳、全國政協辦公廳、教育部、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協等各級有關領導也紛紛親臨該校視察並給予高度評價。
古郡名校耀雲開,老校生輝邁新程。信宜中學110多年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發展征途,是為社會發展作出積極貢獻的光輝歷程。面對百舸爭流、千帆競發的發展春潮,信宜中學正以創建國家級示範性高中新起點,追求卓越,不斷創新,續譜興校育人更加輝煌的新篇章,力托信宜人民一代又一代希望的明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