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海洋大學海濱學院

廣東海洋大學海濱學院的前身湛江氣象學校是一所擁有46年辦學歷史的國家級重點中專學校,直屬於中國氣象局。2000年,該校劃轉為地方管理,廣東省教育主管部門根據全省高等教育發展需要,經省政府批准決定把湛江氣象學校併入湛江海洋大學作為二級學院。廣東海洋大學,又名湛江海洋大學。是粵西的一首比較好的高校。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在粵西的湛江這塊空氣品質位居全國前列的美麗的海濱城市中的一所小有名氣的高等院校。廣東海洋大學,一共有4個校區,其中有一個是分開來的民營大學——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有一個是主校區——湖光岩校區;還有一個是在霞山校區——那個校區多部分是老師居住的校區了;還有一個是我現在所在的校區,一個位於內海旁邊的校區——廣東海洋大學海濱學院。廣東海洋大學海濱學院,原來是湛江氣象學校。是全國僅有的兩所氣象學校之一!也算是小有名氣了。廣東海洋大學(原名湛江海洋大學),是一所以海洋和水產學科為特色,理、工、農、文、經、管、法、教等學科協調發展的教學型大學,是廣東省重點建設大學。學校的前身是成立於1935年的廣東省立高級水產職業學校,她是廣東現代海洋水產教育的發端,至今已有72年的辦學歷史,培養了7萬多名套用型高級專門人才,成為促進南海經濟開發和瀕海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主要校區

學校分三個校區(不含寸金學院校區):主校區、霞山校區、海濱校區。占地4911畝。主校區位於湛江市西郊世界地質公園─湖光岩風景區旁,依山面海,環境優美。設有水產學院、食品科技學院、農學院、工程學院、經濟管理學院、航海學院、信息學院、軟體學院、理學院、文學院、法學院、中歌藝術學院、外國語學院、政治與行政學院、繼續教育學院、職業技術學院、寸金學院(獨立學院)等17個二級學院和1個直屬系——體育系。現有本科專業59個,高職高專專業29個,碩士學位授權點14個,農業推廣碩士學位點1個,省級重點學科1個,省級重點扶持學科2個,廣東省名牌專業2個。設有廣東省海洋開發研究中心、廣東省水產經濟動物病原生物學及流行病學重點實驗室、廣東省(教育廳)水產品深加工重點實驗室、珍珠研究所、海洋經濟研究所、南海海洋環境研究所、海洋資源與環境監測中心等18個科研機構。

學校概況

學校辦學條件日臻完善,教學樓、科技樓、圖書館、博物館、學生公寓、空調學生食堂以及文化廣場、運動場和標準游泳池等基本教學生活設施一應俱全,校舍總建築面積達63.6萬平方米,圖書館藏書154.5萬冊,教學科研設備值近1.6億元,固定資產值約13.6億元。學校有各類教學實驗室63個,其中經國家資質認定的計量認證機構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6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擁有包括水生生物博物館在內的校內外實習基地201個。水生生物博物館陳列標本近3000種,為全國高校中保存水生生物標本最多的博物館。學校現有教師1009人,其中教授93人,副教授258人,博士117人,碩士488人。進入廣東省“千百十工程”省級培養對象6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3人,獲得“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師德先進個人”、“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優秀教師”稱號共7人。全日制普通本專科在校生共17901人(不含寸金學院),其中本科生15491人,專科生(高職)2410人;碩士研究生304人;留學生9人;成人高等教育學生6468人。學校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逐漸形成了“勤奮、求實、敬業、創新”的校風和重視套用研究與科技推廣的優良傳統。學校堅持“人才強校、質量立校、學術興校、特色揚校”的辦學理念和“規模擴大與質量提高相結合,以質量提高為主;外延拓展與內涵充實相結合,以內涵充實為主;綜合發展與強化特色相結合,以強化特色為主”的辦學思路,通過最佳化學科結構,加強專業建設,實施素質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學校面向全國2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招生,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和充分肯定,近幾年學校本科畢業生就業率均超過全省平均水平。

學校動向

科學研究取得較大進展,學術水平不斷提高。近三年,學校承擔了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計畫等在內的科研項目483項。獲得各級各類科研獎65項,其中獲省部級科研成果獎14項。“華南地區對蝦產業高效技術”項目獲得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對蝦種苗繁育及養殖、海水名貴魚類的種苗繁育及養殖、海水魚類病害防治、珍珠貝的養殖及育珠技術、水產品加工與貯藏技術、海洋藥物開發、雜交水稻育種等技術達到了國際、國內先進水平。一批技術成果的推廣套用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廣泛的社會效益。學校自主研發的雜交稻新品種“博Ⅱ優15”在粵、桂、瓊三省區的推廣面積累計超過700萬畝。學校主辦的《廣東海洋大學學報》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學校在聯合辦學方面的多次成功實踐引起了省內外的廣泛關注。與國家歌舞團聯合創辦了“廣東海洋大學中歌藝術學院”,與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院聯合成立了“廣東海洋大學WTO研究中心”,前者被全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原教育部副部長周遠清教授譽為高等教育的一個創新學校廣泛開展對外學術交流與合作,與海峽兩岸另兩所海洋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和台灣海洋大學簽訂了聯合辦學協定。與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以及香港、台灣等地區的有關高校和研究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學術交流和合作關係。聘請了一批國內外著名學者為名譽教授、兼職教授和客座教授。21世紀是海洋世紀。廣東海洋大學正緊緊抓住海洋世紀提供的機遇,以廣東建設教育強省、海洋經濟強省為契機,站在海洋使命的戰略高度,深化改革,強化管理,推進創新,為把學校建設成為海洋和水產學科特色鮮明,優勢學科水平較高,與我國海洋事業和廣東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在國內外有一定地位和影響的多科性海洋大學而努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