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鄧世昌紀念館

廣州鄧世昌紀念館

其前身為鄧氏宗祠,是民族英雄鄧世昌的出生地。

介紹

 

廣州鄧世昌紀念館廣州鄧世昌紀念館
廣州鄧世昌紀念館位於寶崗大道龍珠直街龍蜒里2號。其前身為鄧氏宗祠,是民族英雄鄧世昌的出生地。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鄧氏家人用朝廷給予的撫恤銀擴建宗祠,占地面積4700平方米。

鄧世昌於光緒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海戰中壯烈殉國後,清廷追封其為“從一品”官,故宗祠正門按一品官員規格,建6級台階,以清代中晚期南方大祠堂的形式重建。整座建築以長條花崗石為基礎,高出地面1米後再用水磨青磚砌牆,以進口坤甸木為柱和梁架,屋頂是灰塑瓦脊、碌筒瓦面。主體建有前后座,用兩廊相連,並在四角各建1座閣樓。另有 東院和後花園、東西門樓、前院和照壁等。正門門額上書“鄧氏宗祠”字樣,兩側掛有“雲台功首”、“甲午留名”的楹聯。 後花園有一棵紫荊樹和一棵鳳眼果樹,據傳鄧世昌當年赴威海前所植。花園外東面原有車馬場、清光緒、宣統年間,幕名前來瞻仰均在此下車,再步行前往祠堂拜。

鄧世昌紀念館鄧世昌紀念館
抗日戰爭時日軍侵占廣州期間,日軍士兵懾於鄧世昌的威望和英氣,不敢破壞鄧氏宗祠。民國38年(1949)秋,鄧氏族人字祠堂內創辦“世昌國小”。後曾改作婦產院。1957年開始,鄧氏宗祠為廣州市結核病防治二所使用。“文化大革命”期間,祠內不少文物散失,附屬建築物受到不同程度破壞,部分附屬用地亦被違章占用。1989年12月,鄧氏宗祠被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8月,在鄧氏宗祠建立鄧世昌紀念館。現在整座建築恢復了清代式樣,祠堂的木雕亦精心復原 ,並塗上油漆,重現了鄧氏宗祠的原貌。展品陳列線長80米,通過近600張圖片和複印件、雕塑、模型、文字說明等,反映鄧世昌青少年時代、甲午海戰及其戰後影響,使之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的場所。如果你到廣州旅遊不妨到這裡看看愛國英雄的故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