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郵政博覽館

廣州郵政博覽館

廣州郵政博覽館位於沿江西路的郵政大廈,面向珠江,西接海關大樓,東鄰南方大廈,與相鄰的愛群大廈組成珠江沿江路最亮麗的一道風景,其建築本身就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簡介

廣州郵政博覽館是集展覽、收藏和銷售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博覽館,是展示沿革歷史和集郵文化的視窗。

廣州郵政博覽館所在的大樓建成於1916年(民國五年),曾先後作為廣東郵務管理局、郵電部廣州郵局和廣州市郵政局辦公樓,2002年8月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結構及介紹

現博覽館展出面積近1500平方米,設三大展廳。

一樓為集郵展銷中心:展示珍稀郵品和銷售各類集郵品等。

二樓展廳:展示中國悠久的郵政通信發展歷史和具有嶺南特色的廣州郵政歷史變遷,包括早期通信、大清郵政、中華郵政和改革開放前的人民郵政等部分。反映古代郵驛通信、近代郵政和新中國改革開放前人民郵政的發展歷史。

三樓展廳:展示改革開放後的廣州郵政發展歷程和未來展望等部分。放映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尤其是邁進21世紀廣州郵政發展的輝煌成就,介紹郵政通信科技發展的新成果,展望未來廣州郵政的前景。

參觀者來此不僅能了解和認識郵政歷史的變遷發展,辦理郵政和集郵業務,選購郵品,還可領略獨具特色的建築藝術。

歷史特點

廣州郵政博覽館

廣州郵政博覽館

郵政大廈始建於1916年,其前身是當時國民政府廣東郵務管理局,80多年來一直是廣州郵政的辦公大樓。

2002年5月,它作為廣州最早的郵政建築而被闢為郵政博覽館向公眾開放,成為展示廣州郵政發展歷史和集郵文化的一個視窗,而其本身就見證著廣州郵政歷史的變遷與發展。

結構及介紹

博覽館設在大廈二樓和三樓,共有7個展廳,分古代郵驛通信大清郵政中華郵政和改革開放後的廣州郵政四個部分。其中古代亭傳郵驛的歷史,從殷商郵驛、春秋郵驛,到秦代正式制定“亭傳郵驛”制度而一直延續了上千年。在“清代客郵”部分中,突出近代中國第一家郵局誕生在廣州沙面的史實。

博覽館還以豐富的實物及詳盡的文字圖片資料,介紹了新中國郵政的發展過程。其中一些頗為珍貴,1949年11月發行的“廣州解放紅色紀念郵票特大全張,以一個整版480枚創造了世界最大版郵票的紀錄。而改革開放後的廣州郵政,又擁有多箇中國第一:1998年在五山誕生了國內第一個自助郵局,1999年在廣大路誕生了第一個郵政自動儲蓄所,顯示出廣州在中國郵政史的突出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