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

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

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創辦於1984年,是根據國務院授權,由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經國家教育部備案設立的省屬普通高等院校。前身為1985年的廣州南洋輔導大學,後更名為1998年的廣州南洋科技專修學院,2003年廣東省高校設定委員會評審通過成立“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2004年升格為普通高等學校。2010年學院獲"廣東省民辦教育突出貢獻獎"和"廣東最具就業競爭力民辦學院"的殊榮。2012年學院再獲"廣東最具社會認可度學院”。根據第三方調查機構麥可思報告,學院2011屆廣東省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現狀滿意度排名全省第二。

基本信息

學校歷史

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
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是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批准文號:粵府函[2004]87號)、國家教育部備案的民辦普通高等學校。學院創辦於1984年,是廣東省成立最早的民辦高校之一。建校28年來,學院始終堅持育人立校、質量強校、人才興校、特色譽校的辦學理念,秉承團結、勵志、拼搏、創新的校訓精神,取得了非凡的成績和長足的進步,共為社會輸送了十萬餘名各類專門人才。學院一直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核心,走產學研結合發展的道路,著力打造‘技能培養特色鮮明,就業競爭力優勢突出’的辦學特色,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辦學水平得到國省教育廳及社會各界的高度肯定。
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始創於1984年,是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批准文號:粵府函[2004]87號)、教育部備案的省屬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辦學水平得到國家高等教育專家、省教育廳及社會各界的高度肯定。
本院於2010年8月啟用的新校園,位於南粵溫泉之都廣州從化環市東路1123號,105國道西側和流溪河東岸,交通便利,環境優雅,綠樹環繞,青草茵茵,池水清澈,鳥語花香。校園占地面積508畝,一期工程建有設備先進的實驗室(場)108個,多媒體教室50多間,圖書館讀者座位1974個,藏書75萬多冊,數位化校園,學生宿舍已全部安裝空調,學習、生活、體育、文娛設施一應齊全。
學院堅持以培養套用型人才、培養學生就業競爭力為基本目標,改革培養模式,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推行“雙證書”制度,探索建立“校中廠”、“廠中校”等形式的教學基地,實行訂單式培養,並在長江精工鋼結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神舟電腦、廣州潤都集團等一百多家企業建立了學生實習基地,85%以上的學生獲得雙證書,培養出一批批高素質的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的歡迎。
2010年學院再獲“廣東省民辦教育突出貢獻獎”和“廣東最具就業競爭力民辦學院”的殊榮。2011年,學院以優秀的成績通過省教育廳人才培養工作評估和思想政治課教學工作評估。評估專家組充分肯定學院“校園環境大不一樣,全院教職工精神風貌大不一樣,學生家長認可度大不一樣,發展勢頭大不一樣,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明顯成績”,總結肯定了學院人才培養工作六大成績。2011年9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周鐵農來我院視察,充分肯定學院“辦學很實,辦得很好”。
在新的時期,學院將認真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關於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發展道路的辦學方針,以提高質量為核心,以增強特色為重點,以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為主線,創新體制機制,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圍繞國家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院系設定

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博愛湖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博愛湖
建築工程系堅持以培養套用型人才、培養學生就業競爭力為基本目標,改革培養模式,注重“二基一能”的教學改革,積極推行“訂單式”培養。為區域建設行業輸送理論強、操作能、管理優的高技能人才打下基礎。全系設有建築設計技術、建築工程管理、工程造價、市政工程技術和環境藝術設計五個專業。在校學生1500多人。是我院辦學歷史較長、師資力量較強、學生人數最多、就業前景形勢最好的系。該系一直以來注重師資隊伍建設。通過師資引進、師資培養、師資整合、校企互通等措施造就了一支學緣結構、職稱結構、學歷結構、年齡結構、技能結構等較為合理的專兼結合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全系現有專兼職教師50多人,其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人、教授3人、副教授及高級工程師8人、講師及工程師15人,碩士學歷以上18人,青年骨幹教師6人、雙師型教師12人。又有多名專任教師具有國家一級註冊結構、建造師、註冊造價師和註冊監理工程師等行業執業證書。同時聘請了一批行業一線的技術和管理人員擔任兼職兼課教師,為學生頂崗實習、校外實踐教學的順利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師資保證。該系注重教育教學改革和教學改革,不斷促進專業建設與課程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並套用於實際課堂教學中。教職員工們積極在各類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總計30多篇,且我系有三位教師撰寫的教學教改論文分獲省教育廳科研論文二三等獎,主編、參編高職高專系列教材10餘部。該系重視實訓室的建設,設有建築模型製作與展示室、建築力學實驗室、材料與施工工藝室、土木工程實驗室、儀器測量實驗室等13個校內實訓室。同時與廣州建築集團、廣東省源天工程有限公司、廣州普邦園林股份有限公司、廣東省美術裝修設計有限公司、廣州駿飛建築設計有限公司、清遠方圓建築設計研究院等20多家行業企業進行校企合作建立了校外實訓教學基地,為學生的頂崗實習和職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該系學生就業率高,社會反響優勢突出。就業採取訂單式培養和開展多途徑就業渠道等形式靈活,畢業生就業率高達98%以上,建築設計技術專業畢業生就業率達到100%。歷屆畢業生分布在華中和華南地區,紛紛成為建築行業的主力軍和自主創業的領軍人物,成為學院一大亮點。
學院現設有11個教學系部,即機電工程系、汽車工程系、電子信息工程系、管理系、財經系、外語系、建築工程系、工業設計系、服裝系,以及基礎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
校園占地面積508畝,已完成建築面積13.5萬平方米。校內建築錯落有致,學習、生活、體育、文娛設施一應齊全。擁有先進的專業實驗室(場)近50個,圖書館藏書20萬餘冊,還建有十萬多冊的數字圖書館,各種活動場所30多個,包括能容納2千多人同時就餐的學生食堂、南洋美食園,還有多功能大禮堂,擁有二幢教學樓110個標準教室,有50間多媒體教室;配有圖書館1.2萬,藏書50多萬冊,內設電子閱覽室;建有2.3萬的實訓場地,建成了專門的汽車檢測與維修、車鉗工、服裝設計、電子電工、可程式序控制技術、網路軟體設計等108個實驗室訓室;還組建了校內企業,如服裝系成立“朵朵驕兒”品牌服裝設計公司,管理系成立華天地通訊有限公司教學工廠,建築系成立建築設計工作室,讓學生在校內就可以真刀真槍地“接單”、“幹活”。
新校園還建有全新的標準塑膠運動場、網球場等一流的文體活動場所,標準運動場、游泳池、溜冰場、籃球場、排球場、網球場、足球場、桌球場,並配有全新空調學生公寓。搬進新校園後,學院董事會又投入近千萬元建設和完善校內實訓基地。同時,新校區第二期工程開始動工,將完成現代化的教職工電梯公寓、學生公寓、體育館等項目。

教育方針

老校區老校區
該院始終堅持”名師執教、質量立校”,不斷進行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一是不斷強化校本特色,鞏固重點課程和重點專業,建設了一批優質專業、優質課程;二是在教學上融入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實行分層教學和模組教學;三是實行”雙證”畢業離校的教學目標,利用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強化職業技能資格證的考證學習,以便學生畢業離校時拿到”畢業證”和”技能資格證”雙證。
從2000年起,該院就實行了“推薦就業”的承諾制度,“凡經過面試被錄取的學生,成績合格、無違法行為者保證推薦就業,若不能在規定的期限內推薦就業,學校返還全部學費”,並在新生入學時,與新生簽定就業承諾書。
按照“建設以工為主,各專業協調發展,技能培養特色鮮明、就業優勢突出的民辦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的辦學方針,學院積極探索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新途徑,重視校企合作,成立了11個“訂單班”,與企業合作育人;建立了廣州華天地通訊服務有限公司電話行銷“教學工廠”、廣州朵朵嬌兒服裝有限公司服裝工藝“教學工廠”,融企業標準於課堂教學中。
學院在潤都集團、神舟電腦、深圳大興汽車集團等42家知名企業建立了教學實訓實習基地。另在鄧老涼茶、廣州惠邁電腦、東莞大瑩服裝城等企業建立大學生創業基地。與此同時,學院積極嘗試工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專門出台了《頂崗實習教學管理辦法》、《提前頂崗實習學生實習期間課程教學與考試辦法》等規定。學院為每個專業配套了能力突出的實習指導教師,每學期要深入學生實習單位了解學生實習情況,向學生面授相關教學內容,及時解決學生在實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保障了學生的實習質量。在2011屆畢業生中,頂崗實習率達99.4%。
兩年來,汽車系將部分畢業生論文答辯一直放在實習企業,讓企業或行業權威參與。香江控股、深圳新天下集團(神舟電腦)、飛肯集團、德邦物流等知名企業紛紛與學院開展多形式深度校企合作。

校園文化

作為一所以套用型、技能型人才為培養目標的院校,該院一直不斷地嘗試“校企聯合辦學”。一方面,該院根據市場人才需求狀況及時進行專業設定調整,增加市場需求量大、就業前景好的專業;還結合企業的要求進行課程改革,加大實踐技能課時量。另一方面,該院還同許多知名企業聯合辦學,實行“訂單式教學”,並在這些企業建立“實習基地”。如今,該院已在廣州本田發動機、深圳神舟電腦、廣州花園酒店等一百多家企業建立了“實習基地”。許多學生由於實習期間表現優異,畢業時就直接被這些企業聘用。
校園文化生活豐富多彩。學院每年舉辦校園文化藝術節、校運會、籃球聯賽、足球聯賽、校園歌手大賽、校園生活攝影大賽、校園生活徵文比賽、服裝設計表演等各種活動,為所有學生搭建展現風采的舞台。該院還定期邀請社會名人來校講學、講座,針對學生的愛好、興趣,進行專業指導。該院設有書法、文學、演講和口才、公關禮儀、武術、籃球、舞蹈,攝影等協會。

教學課程

汽車故障診斷與維修技術
服裝畫技法教學
數控加工工藝與編程
連鎖經營管理案例

助學活動

學院設有朱鎔垓教授獎學金、董事長獎學(助學)金、院長獎學(助學)金、鄧建國獎學(助學)金、陳小敏獎學金、神州電腦獎學金、美媛春助學金、冰雪文藝獎學金等多種助學金和獎學金,以獎勵優秀學生和幫助有困難的學生完成業。

辦學信念

夜景夜景
辦學二十多年來,該院以自己的特色,培養了一批又一批人才。今後該院將一如既往地堅持“以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面向生產、管理和服務第一線,培養具有良好的職業素質和熟練技術的高、中級技術套用型人才”為辦學宗旨,以質量求生存,以改革促發展,以特色創品牌,實行多層次、多形式、開放式辦學,以現代化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手段打造出設施一流、師資一流、管理一流、質量一流的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把該院辦成立足廣州、面向全國,以理工為主,文、經、管、藝術協調發展的綜合性職業技術大學。
該院多年來的優秀辦學成果和學子們的優異表現,贏得了上級主管部門的多次表彰和社會、家長們的普遍信賴,使該院社會影響力與日俱增。除廣東省和其他十多個省市的學生紛紛前來求學外,一些港、澳、台地區和韓國的青年也前來該院求學。

申報本科院校評估

陳文冠院長外出調研,並為學院申報本科評估做好前期準備工作,把本科評估納入到學院發展規劃,爭取在2016年或2019年申報本科評估。

辦學歷程

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
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是一所由廣東省政府批准、國家教育部備案成立的省屬民辦普通高校,是廣東省成立最早的民辦高校之一。學院由鄧李剛教授及交通大學校友同仁創辦於1984年,交大前身為創辦於1896年的南洋公學,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自創辦至今一直得到交通大學及校友的大力支持,繼承和發揚了老南洋人治學嚴謹、篤實治校的辦學精神。學院取名“南洋”,意為繼承優良的辦學傳統,也是交通大學人文精神——飲水思源的體現。
學院建立
交通大學(西安交大、西南交大、北方交大、上海交大)廣東校友會於1984年創辦,因交大的前身為“南洋公學”,飲水思源,故取名“南洋”。
廣州南洋輔導大學
1985年,成立了出國人員培訓部,進行出國語言培訓。成立了西安交通大學南洋函授站。獲得“廣州市社會力量辦學先進單位”稱號。
1988年,在廣州五羊新城和西華路開設全日制教學部,正式開始全日制辦學。
1989年,廣州市教學點規模擴大,分別獲省、市先進單位稱號。
1991年,開始在廣州以外地區設立分校。惠州分校、韶關分校先後成立。原廣東省省長梁靈光為惠州分校題寫校名。分別獲省、市先進單位稱號。
1992年,外地分校進一步擴大,分別在清遠、中山、東莞、佛山、茂名、河源、陽江、汕尾等地設立分校。獲省市先進辦學單位,許多分校也被當地教育部門評為辦學先進。
1996年,高等教育學歷文憑考試(大專)在廣東試點,南洋被批准為廣東三所試點院校之一。在番禺麗江建有全日制教學基地(後稱為“南院”),招收第一屆學歷文憑學生。
1997年,五山全日制教學基地成立,開始招收第一屆全日制學生,學校教學主體開始轉為全日制教育,並成立了中專部。
廣州南洋科技專修學院
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
1998年,根據教育部、教育廳有關檔案精神,更名為廣州南洋科技專修學院。五山教學基地搬遷至龍洞,正式掛牌為廣州南洋科技專修學院北院,番禺教學基地為“南院”。學院以全日制學歷文憑大專教育為主體,全院在校全日制學生一千多人。
1999年,學院北院投資近千萬元,陸續建造教學大樓、學生宿舍,進一步擴大規模。第一屆學歷文憑學生畢業,畢業率全省最高。
2000年,廣州市教育局組織專家對廣州地區民辦高校進行優、良、中、差辦學質量評估,學院獲得廣州地區優秀學院第一名。
廣東省教育廳組織專家對廣東省56所學歷文憑院校進行優、良、中、差辦學質量評估,該院被評為優秀學院第一名。
2001年,西安交通大學在南洋設立遠程教育學習中心,開辦專升本教育。
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
2002年,南北兩院合併,南院整體併入北院,北院成為學院主體。鄧李剛院長辭去董事長、院長職務,任名譽院長;全國青聯委員、廣東省青聯副主席、廣東省政協委員、潤都集團董事長李希同志加盟南洋並出任學院董事長;謝偉芳同志任學院院長。學院增設廣從校區(從化南洋學邨),北院更名為龍洞校區,兩校並駕齊驅,在校生達4000多人。開始籌建“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
2003年,獲抗擊“非典”先進單位。正式申報“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廣東省高校設定委員會評審通過成立“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
2004年,獲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經國家教育部正式發文(批准文號:粵府函[2004]87號),批准成立“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為備案的民辦普通高等學校,學院首次參與普高招生錄取,第一屆學生832人;後來只參與普高招生錄取,招收普通聯考畢業生。
2005年,學院獲教育部“陳香梅教科文中國民辦教育創新與發展貢獻獎”;被評為中國民辦高校就業競爭力50強;經廣東省社科院評估為廣東省綜合實力六強民辦高校。
2010年8月,學院廣從校區(從化南洋學邨)整體遷入新落成的校園。新校址位於南粵"溫泉之都"從化區江埔街九里步果場105國道西側和流溪河東岸。

學校領導

鄧李剛簡歷

鄧李剛,自1984年至2002年,任廣州南洋輔導大學校長、廣州南洋科技專修學院院長。男,漢族,廣東湛江人。1970年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動力系,分配到陝西安康地區從事冷庫設計和建設工作。1973年至1984年,在廣東省機械學院任教。1984年,發起成立了西安交大廣東校友會;同年在母校的大力支持下,與校友們一起創建了廣東省第一所民辦高校——廣州南洋輔導大學,逐步發展成了今天的國家普通高校——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現任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名譽院長。

謝偉芳簡歷

謝偉芳,男,廣東惠州人,漢族,大學學歷。歷任廣州南洋科技專修學院副院長、常務副院長、院長;2003年12月至2007年12月任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副董事長、常務副院長。

王國榮簡歷

王國榮,自2004年3月至2004年12月,任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院長。男,漢族,中共黨員。1963年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歷任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生處處長、校長助理等職務,2004年3月出任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副董事長、院長,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評估委員會副主任,全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

阮慶生簡歷

阮慶生,自2007年12月至2009年1月,任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院長。男,漢族,廣東省廣州市人,研究生學歷。曾先後於中山大學、美國加州國際大學、美國加州州立大學、暨南大學,獲得外語學系英語專業文學士、國際貿易專業理學碩士、企業管理碩士(MBA)、套用語言學專業碩士。華南師範大學攻讀教育學博士學位。1983年至1990年在中山大學任外語系英語講師,並組織編寫了本科生閱讀教材;1990年至1991年在英國柴油機廠MirrlessBlackstoneItd任項目經理;1992年至1997年在美國加州SinowayInternationalInc任市場總監;1998年至2004年在培正商學院先後任院長助理、常務副院長。

李希簡歷

李希,男,漢族,研究生學歷,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中央團校)客座教授。1989年8月參加工作,1994年10月加入民革。現任潤都集團董事長、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董事長,並擔任第九、十屆全國青聯委員;第八、九屆廣東省青聯副主席;第八、九屆廣東省政協委員;第八、九屆民革廣東省委會常委;廣東省紀委監察廳特邀監察員;首屆廣東省青年商會會長;中國青年企業家協會常務理事;廣東高等學校設定評議委員會委員;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中央團校)客座教授等職務。李希董事長熱心教育事業及其他社會公益事業,積極參與及支持各種社會公益活動,不僅巨資捐贈“希望工程”及為中國青年政治學院設立“李希自強之友助學金”,支持廣東“培英工程”,解決貧困學生、失學兒童的就學問題,還相繼開展了一系列援助下崗職工、貧困家庭的扶助活動。

齊凱琴簡歷

齊凱琴,男,漢族,1945年出生,江西省南昌市人,中共黨員,精細化工教授。主持學院全面工作,同時分管行政、人事、新聞中心、圖書館工作。1968年畢業於江西大學(現南昌大學)化學系。1978—1992年任南昌職業技術師範學院化學系副主任(主持全面工作),1987年晉升為副教授;1992年調入廣東石油化工高等專科學校,負責籌建精細化工專業,1997年起任石油化工系黨總支書記,1998年8月起任廣東石油化工高等專科學校代校長,1999年晉升為教授;2001年3月起任茂名學院副院長。2009年2月任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院長。原社會兼職有:茂名市第八屆人大代表、廣東省化工學會常務理事、茂名市化工學會理事長、茂名市科協常委。齊教授從事教育事業40年來,在精細化工、食品加工和生物化工等領域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中取得顯著成績。多次獲得各級獎勵。1992年獲得南昌市五一勞動獎章,1993年評為江西省勞動模範、江西省第一批中青年學術帶頭人,1995年評為廣東省南粵教書育人優秀教師。已通過鑑定的科研成果主要有:“硬脂酸單甘油酯的合成”、“環氧增塑劑的研製”、“酒用三酯”、“水基型無水潔手液”、“果蔬蜜餞真空蜜煉工藝”、“二甘醇二苯甲酸酯的合成”、“高嶺土煅燒/絡合增白合成4A沸石”。發明專利有:“一種果蔬蜜餞真空蜜煉方法”、“伊麗斯女王洗髮液配製方法”、“一種防醉保健食品組合物”。編著的《精細化工經濟》於1995年由江西科技出版社出版發行。在國核心心期刊上發表了《柴胡提取物防醉作用的研究》、《酯交換法合成水揚酸苄酯的研究》等20餘篇論文。

陳桂榮簡歷

陳桂榮,男,漢族,1947年3月出生,籍貫福建南靖,中共黨員,副教授。分管黨務、繼教、思政工作。1969年7月畢業於廈門大學經濟系會計專業,曾任中學教師、副校長、校長。1983年10月至1988年12月任江西省鷹潭市教育局長、黨組書記。1988年12月至1991年3月任江西省鷹潭市政府副市長,分管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廣播電視、計畫生育等工作。1991年3月至2001年8月,任江西南昌職業技術師範學院副院長,2001年8月至2008年6月任江西教育學院副院長,2008年7月退休。2009年11月任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副院長,2010年3月任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黨委書記、副院長。

龔寅華簡歷

龔寅華,男,1948年7月出生,中共黨員。分管學工、保衛工作。1968年2至1970年5月在中國人民解放軍6651部隊服役,1970年5月至1978年10月在南昌針織總廠工作,1978年10月至1981年7月就讀於江西師範學院南昌分院化學專業,1981年8月至1993年6月在南昌職業技術師範學院從事教學、管理工作,曾任系辦公室主任、學院總務處副處長、系總支副書記(主持工作)、系副主任(主持工作),1987年晉升講師,1993年6月2005年5月在企業從事管理工作,2005年5月至2009年9月在南昌理工學院從事教學、管理工作,2009年9月至今在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工作,任副院長,10月當選為學院黨委委員、黨委副書記,2011年6月兼任紀委書記。

陳文冠簡歷

陳文冠,男,漢族,中共黨員,教授,本科學歷,工學學士。分管教學、評估、職教所工作。1988年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先後赴英、法、德、日本、哈薩克斯坦、義大利等10個國家進行教育考察。科研與榮譽:獲廣東省科技三等獎1項、中國石化總公司優秀計算機軟體三等獎2項、第十屆全國多媒體教育軟體大獎賽高等教育組多媒體課件三等獎1項、廣東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4項、廣東省“優秀電化教育試驗課程”一等獎1項、廣東高校計算機多媒體優秀教學軟體三等獎、廣東省農業推廣獎三等獎1項等各類獎勵26項。曾主持及參與國家、省、廳、校各類課題20餘項,其中一項通過省級科技鑑定,兩項通過市級科技鑑定併入選《中國技術成果大全》。出版專著(獨著)、光碟著作(主要參加)各1部。2002年榮獲“廣東省南粵優秀教師”榮譽稱號。在國內重要學術刊物發表學術論文30多篇,其中在核心期刊上發表的有9篇。“Thecomputersimulationforgearcuttingprocess”發表於《ProceedingsofthefirstChina/JapaninternationalSymposiumonMachineElements》(InternationalAcademicPublishers)。 社會兼職:曾任廣東省首批科技成果鑑定專家庫專家、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評審專家、廣東省自然科學博士啟動基金項目評審專家,華南港奧地區教育技術協作委員會常務理事,現任廣東省教育評估專家庫專家。

胡瓊妃簡歷

胡瓊妃,女,漢族,1968年3月出生,本科學歷,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在職研究生,中共黨員,1989年12月參加工作,2002年9月至今任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董事、副院長、財務總監,2008年7月當選為學院黨委委員。兼任工會主席。分管學院計財、後勤工作。

岳國善簡歷

岳國善,男,漢族,1961年11月出生,大專文化。分管招生就業處、校友辦。1977年至1981年於湖北省陽新國營半壁山農場任民辦教師,1981年至1983年就讀於鹹寧師範學院中文系,1984年至1988年回原單位從事教育工作,曾任教導處副主任,教育組函授輔導老師,1988年至2002年調入湖北省黃岡水產學校工作,曾任辦公室副主任,基礎部副主任,教務科副科長,招辦副主任,圖書館館長,教材科科長,2002年加盟南洋理工職業學院工作至今,先後擔任院長助理兼招生辦主任及招生就業處處長,現任副院長。

羅哲凝簡歷

羅哲凝,男,漢族,1953年1月出生,大專文化,中共黨員,2003年10月至今任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董事、董事長助理。分管基建。

學校地址

廣州市從化市環市東路1123號(江埔鎮九里步)。

從化4路(公車,無人售票)、從化-呂田東明專線、從化站-良口站專線均經過該校,站牌:南洋學院。
註:原南洋學邨的“南洋學院站“牌為從化5號公車以及廣從線的站牌,同從化4路均從從化客運站發出,不要混淆。另外從化-呂田東明專線、從化站-良口站專線需要到購票視窗購票。

公交導航
可乘坐廣州汽車客運站(廣從1線)、芳村客運站(廣從2線)、羅沖圍客運站(廣從3線)、天河客運站(廣從4線)、廣州火車東站(廣從5線)、天河東圃客運站(廣從6線)、黃埔新港總站(廣從7線)、廣園客運站(廣從8線)、芳村滘口客運站(廣從9線)、越秀南客運站(廣從10線)、廣州海珠客運站(廣從11線)、番禺客運站(市橋)、花都客運站、新塘客運站在終點站從化汽車客運站轉乘從化4路公車、從化-呂田東明專線、從化站-良口站專線,在“南洋學院”站下車即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