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元市朝天區

基本信息

朝天區

朝天區概況

朝天,踞川、陝、甘三省結合部,扼秦隴入蜀咽喉,介於東經105°36′ --106°17′、北緯32°31′--33°51′之間,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5.8℃,年均降雨量1120毫米,最低海拔475米,最高海拔1998米,無霜期230天。全區轄25個鄉鎮,總人口21萬,幅員面積161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4萬畝。是秦嶺南麓蜀道起點上的第一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素有“川北門戶”、“秦蜀鎖鑰”之稱。 此後,朝天一直是利州府、廣元府(州、縣)治地。新中國成立後,又為廣元縣轄。1989年經國務院批准,建立廣元市朝天區(縣級)。

中文名稱: 朝天區
行政區類別: 市轄區
所屬地區: 四川省廣元市
下轄地區: 轄6個鎮、19個鄉
政府駐地: 朝天鎮
電話區號: 0839
郵政區碼: 628012
面積: 1613平方千米
人口: 總人口21萬人(2004年)
氣候條件: 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代碼: 510812
拼音: Chaotian Qu

歷史沿革

朝天區

本數據來源於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

 朝天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居住。因朝天地處秦隴入蜀的交通要口,故這一軍事要地常為南北割據勢力所爭占。在歷史演進的漫長歲月中,戰爭連綿不斷,王朝興廢更替,行政區劃歸屬不定,轄域範圍桿並無常,直至民國末年,今朝天區域範圍才基本定型。 西周時期,朝天為西周轄治。春秋初期,蜀部落酋長於蜀稱王,建立蜀國、朝天為蜀治。春秋中期、蜀於今廣元南部建置附庸國。春秋末期,蜀開明氏廢附庸國,於今廣元南部(今昭化境內)置苴國,朝天屬苴治。 秦統一六國後,全國推行郡縣制,秦於今昭化置葭萌縣,朝天屬葭萌治。秦二世元年,劉邦率軍攻破鹹陽,秦亡,劉於漢中稱王,朝天屬漢治。建安二十二年(217年),蜀漢劉備桿 葭萌縣北(今朝天鎮樓房溝村周家坪)置昭歡縣,隸屬梓潼郡。 秦始三年(267年),晉為樹立國威,蓋避“昭”諱,遂頒詔天下,改“昭”為“邵”,更名為邵歡縣。 東晉惠帝太安二年(303年),羌族首領率軍走故道、金牛道、拔益州據全蜀,建立大成國,邵歡縣歸大成。晉穆帝永和二年(346)年,桓溫滅成漢,邵歡復歸晉。晉太元十五年(390年),邵歡隸晉壽郡,其轄域由興安、邵歡兩縣分治。 宋文帝元嘉十九年(442年),楊難當破葭萌,後為齊將裴方明所敗,邵歡歸齊治。齊明帝嘉鸞永泰元年(498年),為穩固邊防,寵絡人心,遂增州置縣封官晉爵,將劉宋遷置的華陽郡又遷至朝天境內的邵歡縣邑--周家坪,這就是朝天地區廣為流傳的“曹州府”。 北魏正始二年(505年)因邵歡縣邑城江畔水碼頭石盤亭上建有河神廟一座,俗稱“石亭寺”,故以此為名,將邵歡縣改為石亭縣。西魏建德二年(573年)省晉壽、 石亭二縣,原石亭縣所轄區域歸興安縣治,石亭自此廢縣為戌。 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為御西北少數民族入蜀,於富村驛(今朝天鎮)置兵鎮守,並改富村驛為“飛霞鎮”。 唐天寶十五年(756年),唐玄宗避安史之亂奔蜀,至飛霞鎮後,蜀中百官於此接駕,隆典朝拜天子幸蜀,為之紀念,遂將飛霞鎮更名為朝天鎮,屬綿谷縣治,朝天之名延至今日。 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利州寧武軍於朝天置都統治官。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廣元府路,十九年(1282年)置廣元總管府。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於朝天鎮置富千戶指揮所。1640年至1644年,張憲忠鋸朝天,朝天屬大西政權。清順治三年(1644年),廣元縣置三鄉,於神宣驛置神沙鄉,順治十五年(1658年),廣元增置為六鄉,朝天境內有神沙、乾河二鄉。清康熙二十六年(1698年)於朝天鎮增設千總。雍正九年(1732年)於朝天鎮增設巡檢司。乾隆二年(1756年),神宣驛由驛丞升為巡檢司,析朝天鎮巡檢司。嘉慶(1799年),神宣驛升置為分司縣。嘉慶十六年(1811年)撤神宣驛公司縣改置為廣元縣神宣驛鎮分司。光緒元年(1875年)撤鎮分司為總保,後改稱神沙鄉。 宣統二年(1910年),撤總保改設東宣鎮。民國元年(1912年)設神宣驛分縣,下轄三個團區 ,九個團防局。民國十六年(1927年)撤分司縣改設神宣驛公安分局,轄域未變。民國二十 二年至二十四年(1933--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於青林鄉李家坪建立紅坪縣蘇維埃政權。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神宣驛改為第二行政督察區署,民國二十九年(1941年)改第二行政督察區為第二區公署。 1949年12月13日,朝天解放。1950年上半年至1952年,先後組織了五個區公所,所屬28個鄉鎮分隸。1986年10月,撤銷羊木、大灘、中子、曾家四個區公所,原所屬22個鄉鎮歸朝天區公所轄。1989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同意建立朝天區(縣級),區人民政府駐朝天鎮,轄朝天、元吉2鎮和26個鄉,朝天區公所即行撤銷,後幾經調整,朝天區現轄6鎮19鄉。 1997年,朝天區面積1619.7平方千米,人口20萬,轄6鎮19鄉:朝天鎮、羊木鎮、沙河鎮、中子鎮、曾家鎮、大灘鎮、陳家鄉、蒲家鄉、魚洞鄉、小安鄉、東溪河鄉、花石鄉、西北鄉、宣河鄉、青林鄉、轉斗鄉、兩河口鄉、李家鄉、汪家鄉、麻柳鄉、臨溪鄉、平溪鄉、馬家壩鄉、文安鄉、柏楊鄉。 2000年,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區總人口202984人,其中: 朝天鎮 27828 大灘鎮 12115 羊木鎮 15874 曾家鎮 9980 中子鎮 10458 沙河鎮 7926 陳家鄉 6290 小安鄉 3786 魚洞鄉 5221 東溪河鄉 9430 花石鄉 4410 蒲家鄉 4634 西北鄉 4834 宣河鄉 10285 轉斗鄉 6228 青林鄉 3735 平溪鄉 5344 兩河口鄉 10560 李家鄉 8771 汪家鄉 7151 麻柳鄉 7934 臨溪鄉 6499 文安鄉 5175 馬家壩鄉 4251 柏楊鄉 4265  2004年,朝天區轄6個鎮(朝天、大灘、羊木、曾家、中子、沙河)、19個鄉(臨溪、西北、麻柳、汪家、陳家、轉斗、平溪、小安、花石、東溪河、柏楊、魚洞、青林、宣河、兩河口、李家、文安、馬家壩、蒲家)。

行政區劃

朝天區轄6個鎮、19個鄉:朝天鎮、大灘鎮、羊木鎮、曾家鎮、中子鎮、沙河鎮、陳家鄉、小安鄉、魚洞鄉、東溪河鄉、花石鄉、蒲家鄉、西北鄉、宣河鄉、轉斗鄉、青林鄉、平溪鄉、兩河口鄉、李家鄉、汪家鄉、麻柳鄉、臨溪鄉、文安鄉、馬家壩鄉、柏楊鄉。

經濟發展

介紹朝天人傑地靈,這裡曾經留下西漢丞相蕭何、西蜀丞相孔明、西蜀大將軍向寵等歷史名人印記。“一代將相澤後世”,如今在這片沃土上,意氣風發的朝天人民正夯山築海,大步流星,英姿勃勃地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改革開放以來,朝天的經濟社會事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朝天建區的十年,是朝天歷史上經濟社會發展最快,人民生活改善最快的十年。 經濟總量快速增長。從一九八九年到一九九九年,全區國內生產總值(現價)增長5倍,年增長11.9%;工農業總產值增長6.4倍,年增長22.2%;本級財政收入增長5.5倍,年增長12.3%;糧食產量增長0.7倍,年增長5.5%;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4.68倍,年增長19%。 產業結構得到調整。一、二、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例由一九八九年的74.2:6.2:19.6調整為45.7:30.1:24.2,農業所占的比例大幅度下降,二、三產業特別是第二產業所占的比例顯著上升。在各產業內部,第一產業中,糧經比例由建區時的7:3調整為6:4,糧食生產一統天下的局面正在被打破,農業基礎進一步加強,農村經濟全面發展,以黃羊、蠶桑、乾果、食用菌等為主的農業產業化初具規模;作為國民經濟主體的工業持續快速增長,形成了建材、醫藥、化工、食品、機械、能源、礦產等工業布局。豪運集團已躋身四川省37戶擴張型企業、全國512戶重點扶持企業行業,“豪運”牌高檔建築裝飾材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產品遠銷日本、美國、韓國、奧地利等國家和地區,第二產業中的加工製造業所占的比例由建區時的24.8%上升到56%。第三產業穩步增長,旅遊業、商貿業蓬勃發展,越來越顯示其強大的生命力,城鄉市場繁榮活躍,消費品滿足供應,居民生活質量明顯提高;在第三產業中服務業所占比例已由建區時的11%上升為26%。 基礎設施大為改觀。大力開展以治水、改土、建園、造林為重點的農田水利建設,基本解決了農村人畜飲水問題,農民人平擁有高產穩產農田接近半畝,農業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顯著增強。國道108線廣北段改造竣工通車,等級公路和縣道黑色化均實現零的突破,區內交通主骨架基本形成,公路密度和通達深度不斷提高;再過五至十年,將實現幹線公路二級聯網,鄉道公路黑色化或水泥化,100%的組通公路。開通了程控電話、移動通訊,通訊手段基本實現現代化;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快農村電網建設,全區鄉村的通路率、通話率及通電率大幅度提高。修建了朝天站嘉陵江公路大橋和城區小中壩防洪河堤,改造了城區進出口通道,整治了城區道路,解決了城區千百年來的水患和過江難問題,2001年投入60萬元,解決了城區居民飲水問題,縣級中心城鎮的格局基本形成;完成了中子、羊木、曾家的城鎮建設規劃,進一步增強了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力。 社會事業長足發展。引進一批糧經新品種,推廣了一系列實用新技術,全區工農主導產品的科技含量不斷提高。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得到落實,“兩基”順利通過省檢,實施“普九”以來,全區共投入資金4500餘萬元,新、改、擴建及維修校舍13.5萬平方米,辦學條件明顯改善。衛生事業蓬勃發展,防病、治病工作取得顯著成績。醫療衛生設施、設備大為改善,新建改建衛生用房5萬餘平方米,農村初級衛生保健通過省上檢查驗收。計畫生育基層基礎工作不斷加強,提前一年實現了“三為主”工作目標,人口過快增長得到有效控制,經初步測算建區十年來全區少生3萬多人。 經濟大事記1997年以來改革開放重大經濟事件: (一)扶貧攻堅初戰告捷。憗自一九九八年初區三屆黨代會及區三屆人大一次會議提出“力爭提前越溫脫貧”及區委、區政府正式作出“全力以赴,背水一戰,年內越溫”的決定後,區政府把越溫攻堅作為頭等大事,進一步加大領導力度,從區到鄉鎮、村、組層層建立了領導機構並簽訂了越溫脫貧目標責任書,制訂了越溫脫貧攻堅決勝方案;充實了脫貧幫扶力量,先後抽調組織1000餘名幹部直接進村駐組幫扶到戶,不脫貧,不脫鉤,責任到人頭,獎懲到位;進一步加大扶貧資金投入力度,先後爭取並按兩個85%的要求向貧困戶直接發放扶貧貸款1084萬元;進一步加大督查力度,盯緊“45”目標,逐項規 劃,逐戶核實,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據省、市對全區5鄉鎮10村10組282個建卡貧困戶抽查,認定全區有93%的建卡貧困戶越過了溫飽,越過了省上規定的90%越溫標準線,正式宣告全區越溫攻堅戰全面告捷。 (二)農業產業化項目建設得以適度發展。憗按照區委三屆二次全委會精神,我區緊緊圍繞“千米以上林藥芋豆菜,千米以下果桑牧菌油”的區域經濟布局,按既定的思路、目標和措施,突出抓好黃羊、蠶桑、乾果和食用菌等四大主導產業和蔬菜、烤菸、花生、油桐等六大特色產品的發展。建立健全了產業項目發展的相關機制,扶持了產業重點鄉鎮、村組及專業大戶,特別是在產業專業村的建設上,形成產業規模優勢;逐步完善產業技術服務體系,加快了專業技術協會的發展,產前、產中、產後的服務網路正在形成。同時,多渠道增加對產業發展的投入,鼓勵機關幹部職工領辦發展產業項目,支持社會各界投資產業項目開發,領導產業專業市場發展,培育產業龍頭企業,進一步完善產業發展的利益分配機制和目標考核機制,通過努力,產業 化發展取得了較好效果,截止2000年,全區黃羊飼養量達4.6萬隻,產繭達7440擔,乾果產量達3084噸,食用菌產量達800噸,蔬菜面積達4.88萬畝,培育了4個產業專業市場,扶持4個龍頭企業,形成產業專業村45個。 (四)招商引資成效顯著。1997年以來,以浙江對口幫扶為契機,依託豐富的礦產資源和現有企業閒置設施,全面加大了招商引資力度,先後組團赴西安、成都、溫州、深圳等地招商引資,到目前為止,引進項目37個,引進到位資金411萬元,同時抓住國家加快中西部發展的機遇向上爭取到退耕還林、貧困地區縣醫院建設、聯合國糧安工程等項目5個,爭取相關項目資金1500萬元。為我區經濟社會的健康、快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農業(一)農業人口19.43萬人,可耕地面積24.77萬畝。 (二)糧食總產量101946噸/年,油菜2219噸/年。 (三)農民人均收入1367元/年。 畜牧業年出欄豬134550頭,牛3610頭,羊39615頭。 朝天區企業概況建區10年以來,朝天區工業得到了長足發展,工業企業個數從建區的45個增加到一九九九年末的688個,增加了15.3倍;全部工業總產值由建區時的993.5萬元增加到一九九九年的26707萬元,增長26.9倍;從業人數從建區時的1211人增加到一九九九年末的4470人;資產總額建區時僅有1833.8萬元,到一九九九年末國有及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非國有工業資產總額已達到1.65億元。隨著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企業規範運作逐漸完善;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基礎設施不斷改善,招商引資和對口幫扶也取得顯著成效,工業門類及企業規模又上新台階,拳頭產品逐漸形成。主要的工業門類有:煤炭採選業、食品加工業、飲料製造業、家具製造業、醫藥製造業等。重點企業有:四川豪運集團有限公司、羊木油脂加工廠、中子機械修配廠、烏木柁煤礦、虹玉石材廠、芋興魔芋製品有限公司等。拳頭產品有:木梭、拼木地板、集成材、實木家具、口可寧膠、感速康口服液、消食健胃糖漿、腰息痛膠襄、腎炎片、桐油、大理石板材、魔芋精粉等。 知名品牌簡介1、“熊貓牌”木梭 該產品由廣元豪運紡織器械有限公司生產,熊貓牌木梭獲省市雙優,1995年被中國紡織總會確定為推薦產品,1997年中國西南新區銷量第一,暢銷省內外200餘家用戶,並出口東南亞部分國家,新產品“熊貓牌”尼龍木梭也占有相當市場份額,產品年產銷量達45萬支,實現利潤近100萬元。 2、豪運牌系列木製品 四川豪運木業有限公司生產的“豪運牌”高級企口木地板、指接拼板、集成材,實木家具,四大系列產品,系引進歐洲九十年代先進成套設備和扶植---德國微信息處理電腦自控乾燥處理設備等現代科技加工系統,利用當地盛產的山毛櫸、橡木、雲杉、冷杉等優質商品木材精製而成,產品達到了歐洲同行業先進水平,1996年11月被中國輕工總會、北京國際室內裝飾協會評為“優質產品”,並獲得四川省名牌產品稱號,產品暢銷全國,並遠銷韓、日、美、德等八個國家。 3、羊木桐油 產品由廣元市朝天區羊木油脂加工廠生產,該廠年產桐油3000噸,成為川、陝、甘三省毗鄰地區最大的桐油生產企業,與國內數十家大型企業建立了良好的供銷關係,並出口日、韓等周邊國家。 桐油性能穩定,是其它任何物質不可替代的天然抗腐、防潮材料,廣泛用於造船、印鈔、有機化工、絕緣等方面,羊木桐油以其質量上乘、交貨及時、價格公道贏得了廣泛市場,在川內桐油生產企業中享有盛名。 4、豪運牌系列藥品 產品由四川豪運藥業有限公司生產。豪運藥業以國際先進制藥企業為參照,秉承“高標準,高起點”的辦廠宗旨,按GMP標準建造,現已建成中藥前處理,中藥提取,口服液、口膠劑、片劑、沖劑、膠囊劑、糖漿劑和茶劑9條專業生產線。開發的主要產品有三大系列,八個劑型,二十餘個品種,中藥浸膏粉和中藥合劑已出口日本、韓國、法國、新加坡等六個國家。獨家生產的“口可寧口服”、“感速康口服液”已風靡國內市場,贏得廣大消費者的普遍信賴。新開發並經國家衛生部批准生產的“消食健丸糖漿”、“腰息痛膠襄”、“腎炎片”均為國家基本藥物,市場前景極為廣闊。 對外開放優惠政策根據國家有關政策、法規,結合朝天實際,區委、區政府已制訂出對外開放優惠政策: (一)稅費優惠政策 1、凡來我區投資的企業,五年內免徵企業所得稅,五年後還可酌情減免。增值稅、投資方向調節稅、土地使用稅及其它共享稅中的地方留成部分五年內可視其情況酌情返還給企業,用於擴大再生產。 2、凡來該區投資的企業,各種規費除必須向上級繳納的外,其餘一律免徵。從事城區舊城改造的享受我區規定的有關優惠政策。利用荒山、荒地、荒灘、荒水從事農業特產品開發的,從有收入時起,三年內免徵農業特產稅。 3、對在我區投資的企業的重大項目、重點稅源企業實行掛牌保護,實行副縣級以上領導聯繫制度。有關部門無論到企業收取何種費用,都必須經聯繫領導簽字同意後,方能進行,否則,企業有權拒交。對違反本規定的單位和個人,區委、區政府要從嚴查處。 (二)土地使用優惠政策 4、凡來我區興辦生產性企業需新徵集體土地的,其土地使用費,除對農民的安置、土地補償、青苗附著物補償等費用和向省以上繳納的有關費用外,區權益部分一律免徵。 5、凡來我區進行新建和擴建生產性企業者,利用現有企業劃撥土地的,可將原劃撥土地繼續劃撥使用。通過出讓方式使用國有土地的,可視情況,在一定時期內(最長十年)免收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取得的土地使用權,在有效使用期內可依法轉讓、出租、抵押,其土地使用權受國家法律保護。 6、允許村社將集體土地拆資入股、保本分紅。 (三)勞動用工優惠政策 7、凡來我區投資的企業,由其自主確定機構設定和人員編制,自主確定工資待遇、分配形式和獎金、津貼發放制度。 8、凡來我區投資或獨資的企業,實行用工自主。自主招聘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工人。企業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契約,按勞動契約解聘或辭退企業工人。 (四)設施設備使用優惠政策 9、凡來我區投資的企業,我區提供水、電、氣、通訊等基礎設施,確保公路暢通。 10、凡來我區合資合作的生產性企業,可視情況在一定時期內無償使用我區長期閒置的廠房、設施等。 11、凡來我區投資的企業,由區政府分管領導召集相關部門負責人現場辦公,在5日內辦完一切手續。 12、凡來我區投資的企業一律為無主管企業,只接受行業主管部門的業務指導,不受任何單位的行政領導,不接受任何單位和部門對其生產經營的指揮和干涉。 13、保護來我區投資者的一切合法權益,實行“無小事”制度,對其生產生活中的具體問題,各部門要按各自的職責,及時予以解決。 (五)獎勵政策 14、凡從區外為企業爭取或引進無償資金的,按實際引進資金總額的5--10%一次性獎勵引資者;從區外為企業引進或爭取使用期限一年以上,利率等於或低於國家同期同類貸款基準利率的有償資金,對引進者按到位資金總額的1%加利差合併計獎。上述獎金由受益企業稅後支付,允許進入成本。對引進區外個人或單位到我區按有關規定購買企業的中介組織,按被購買企業一年內上繳地方稅總額的20%一次性獎勵中介人。 15、凡具有中級以上技術職稱的專業技術人員和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管理人才自願到企業工作到企業後企業可為其上浮三級工資,優先解決住房。原行政工資關係可 繼續保留在原單位或轉調到區計經委、 鄉鎮企業局實行檔案管理,其子女、配偶為農村戶口的,可以“農轉非”。自願到企業的大中專畢業生,工資上浮1~2級,工資關係可保留在區人才交流中心。在職科技人員利有用節假日到企業搞技術承包、科技諮詢或其它服務,允許按有關政策規定取得相應的報酬。 16、凡開發出新產品榮獲國家獎勵的,由企業按當年該產品所創淨利潤的40%一次性獎勵企業廠長(經理)和研製人員;若當年該產品所實現地方稅金入庫10萬元以上和實現增值稅金入庫20萬元以上,由區財政局一次性獎勵廠長(經理)和研製人員1萬元;凡開發出的產品獲省、部級獎勵,由企業按當年該產品所創實有淨利潤總額的20%一次性獎勵企業廠長(經理)和研製人員;若當年該產品所創地方稅金入庫5萬元以上、實現增值稅入庫10萬元以上,由區財政一次性獎勵企業廠長(經理)和研製人員總額5000元。 17、凡企業當年實繳地方稅金在上年基礎上每淨增10萬元,由區財政獎勵企業廠長(經理)1000元;凡個體私營企業當年實繳稅金達5萬元以上且無偷騙稅ee為的,由區委、區政府授予“納稅大戶”稱號,區財政獎勵現金1000萬元。 18、凡鄉鎮、村新上投資300萬元以上的項目,在項目建成後,按投資總額的5‰一次性獎勵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或村支書、村主任和企業法人代表;新上投資100萬元以上300萬元以下的項目,在項目建成後,按投資總額的3%一次性獎勵上述人員,獎金在項目建設經費中列支。 19、每年設招商引資“功勳獎”4名。獲“功勳獎”者除授予榮譽稱號外,由區財政獎勵現金2000元。對於招商引資、發展有突出貢獻的人員,按有關政策可優先招乾、轉乾和提拔使用。 20、對來我區合資合作的投資者,其子女入園、入學、參軍等方面享受與本地居民同等待遇。

社會事業

朝天區曾被評為四川省“八五”期間計畫生育工作先進集體。文化、藝術、廣播電視、體育等各項事業都有明顯進步。麻柳鄉被評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民法制建設不斷推進,黨的領導得到進一步加強。 人民生活顯著改善。通過艱苦努力,1998年9月 經省、市驗收,提前一年越過溫飽線,農村人口貧困面由建區時的89%降低到6%,城鎮居民的消費支出增長6.5倍,農村居民的消費支出增長4.5倍,居民的耐用消費品擁有量大幅度增加,十年間農村新建住房180多萬平方米,城鎮新建住房10多萬平方米,城鄉民眾的衣食住行、思想觀念及精神面貌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對外開放取得豐碩成果。憗台灣、浙江、廣東、成都、西安等地五十多家企業相繼落戶朝天,投資上億元,從事農業產業化及加工、採掘和服務行業的開發與經營。 科技文化(一)朝天區文化服務機構 1、朝天區文化館 始建於1990年,占地1000平方米,業務用房247平方米,擁有國定資產20萬元,現開設有藝術培訓、美術裝飾、廣告等對外服務項目,年業務收入達萬元。文化館配有音樂、舞蹈、攝影、美術等業務幹部,民眾輔導、文體活動組織、科普宣傳、文化產業開發等各項工作開展順利,正日益成為朝天宣傳思想工作重要陣地和民眾文化娛樂服務中心。 2、朝天區圖書館 始建於1990年,占地1000平方米,業務用房550平方米,擁有固定資產40萬元,擁有各類藏書3萬餘冊,年訂有各類報刊雜誌100餘種,內設有閱覽室、外借部等。該館年接待讀者2萬人次,年業務收入1.2萬元。 (二)中國小數量及在校人數 全區現有中國小206所,其中高中1所,職中1所,單設國中4所,鄉鎮中心校28所,村級國小172所。在校學生人數32181人,其中高中在校人數509人,職中在校人數195人,國中在校人數8942人,國小在校人數22535人。另外3--6歲幼兒在校人數3694人。 文化藝術清以前,朝天的文化藝術,由民間自行運作,以傳統文化、傳統教育、傳統藝術在師承前人的基礎上,有一定程度的進展,培養和發展了一批優秀的文化、藝術人才。民國時期,新文化漸次傳入,各地建立了國小校、報紙、新文化書籍,開始傳播。1933年至1935年,朝天是蘇區革命根據地之一,在蘇區內新文化運動得到了進一步的開展,宣傳黨的政策、開辦各類識字班,唱抗日歌曲,演活報劇,刻寫宣傳標語,辦板報,建學校等收到了良好的效益。 解放後,黨和政府各基層建制中都有文化委員,利用各種文藝形式,配合各項中心工作,清匪反霸、減租退押、破除封建迷信、宣傳抗美援朝、土改、開辦夜校掃盲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954年至1964年,朝天、羊木、中子等地,相繼建立了文化輔導站,業務文工團、劇團、閱覽室、電影放映隊、廣播組、讀書組、文藝演出隊等。在各類文藝活動中,湧出了一批先進典型,中子區文化活動的經驗在《四川日報》上發表,宣河鄉燈塔大隊黨支部書記出席全國文教群英會,馬家鄉五七大隊、沙河鄉的金鰲、白虎大隊的業務文藝創作,在廣元、綿陽會演得獎。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民眾文化活動開創了新局面。 一九八九年廣元市朝天郊區新建以來,朝天新建了區文化局、區文化館、區圖書館、區文館所和文化藝術學術,鄉村文化站十五個,文化演出、音樂會達100場以上,美術、戲劇、攝影、詩歌、小說、舞蹈、故事創作等培訓,展覽、比賽二十餘次。1995年廣元女兒節、秋交會,朝天舉辦了《蜀門風采》專場文藝演出,獲全市一等獎。《蜀門風采》的部分片段在中央電視台、四川電視台播放。建區以來,在市級以上報刊上,如《人民日報》、《中國旅遊報》、《收穫》等國家級報刊、書發表文學作品50多篇,論文二十餘篇,攝影美術作品20餘幅,文史、專業著作《朝天廣記》一部。 在群藝方面,朝天的民歌、舞蹈、書畫、工藝諸方面源遠流長: 1、民歌方面,有勞動號子、山歌、神歌、薅草歌,內容豐富; 2、舞蹈有:燈舞、彩蓮船、龍燈、獅舞、車車燈、采高腳等; 3、音樂:民間音樂主要有吹奏鎖吶、鑼鼓、鎖吶鑼鼓套奏,還有三弦等; 4、書畫:朝天在清末民國時期,有些著名的書法家在省內外都較有 名,如中子鎮的劉光漢是當時四川省八大書法家之一,馬家壩鄉的王贊襄、黃萬全,他們的書法獨具一體,其字貼至今還流傳在陝西一帶。畫,清、民國時期,多是軍畫、畫鬥神一類較為普遍。現在畫繪的人較多,參加市、省書法繪畫展的人達10人以上。在《四川教育》和《廣元市書畫家作品選》等書刊和專集上發表二十多幅,黃應泰同志的鋼筆畫“籌筆驛”在日本宮田縴夫編著的《李商隱詩集》的扉頁上刊登; 5、工藝美術,尤以石刻為著獅和大型墓碑稱絕。汪家鄉永龍村清道光、光緒年間龍子泰父子之墓,三品官向顯達元墓,為石刻上品,今被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雕工精巧,石刻人物近百圖,栩栩如生。今麻柳鄉石匠師趙仕堂到陝西沔縣、廣元鳳凰公園、漢中治台博物館、留壩張良廟等處的石刻,均為趙仕堂等人精刻,稱譽為石刻藝術家; 6、麻柳刺繡是古老羌氏族的風俗,男女衣飾、生活用品裝飾物、繡品上的圖案皆裝在婦女的心中,衣飾和各類生活用品有極強的生活氣息和羌氏族服飾特色。麻柳刺繡曾在省展館、中國美術館多次展出,國內外有十多家報刊刊登,受到了楊汝岱和中國美術館領導的高度評價; 7、文物,朝天是文物大區,現有省文保單位一處--明月峽先秦棧道遺址。市區文保單位146處,明月峽棧道曾在中央電視台一套、二套、香港 鳳凰電視台、四川省電視專輯播放,拍攝電視劇、電視片二十多部,還有大安寺(明代古建築、漢唐古梅),七盤關、朝天關、紅坪縣址等,政府和文保部門採取各種措施大力保護,為發展朝天的經濟而開發利用; 8、圖書館過去在朝天是一片空白,建區後,文化局建立了圖書館和閱覽室1000餘平方米,收集、徵集了各類書刊、報紙,現有各類藏書20000餘冊,年平均借閱流量近萬人。 人口與就業1、總人口20.51萬人,男女結構10.59:9.92,自然增長率8.26‰,其中非農業人口1.08萬人。 2、受教育程度:中等教育7554人,約占總人口的3.68%,高等教育1693萬人,約占總人口的0.83%。 3、城鄉從業人員總數12.2萬人,其中第一產業占72.95%,第二產業占4.1%,第三產業占22.95%。 4、城鎮勞動工資:平均工資5791元/人年,其中服務業5696元/人年,製造業6550元/人年。

自然環境

1、地理位置:東經105°37′--106°5′,北緯32°29′--32°52′。 2、行政區劃:25個鄉鎮,214個村,1466個組。 3、氣象:年平均氣溫13.1℃,1月份平均氣溫2.7℃,8月份平均氣溫23℃,年平均降雨量900毫米。

自然資源

1、城區規劃總用地1535公頃,其中城市建設用地273.75公頃,居住用地69公頃,商業用地45公頃,工業用地36.75公頃。 2、礦產資源。朝天境內現有各類礦產30多種,“東有煤,西有金”布滿川北大地,其中已探明的礦產主要有黃金:一是砂金,境內嘉陵江流域從大灘至觀音壩段屬國控區,平均品位為0.1--0.9g/m3,總儲量約為8噸。二是岩金,位於朝天區東溪河鄉楊槐村境內,平均品位6-15g/T,總儲量約3噸。煤炭,主要分布在曾家及西北片區,煤質優良,總儲量為200萬噸。黑墨玉,分布於宣河、中子境內,硬度為4.5--5.5,總儲量50萬立方米。生物碎屑灰岩,主要分布於宣河、轉斗、李家鄉境內,硬度5--6,總儲量為20萬立方米。石灰石,在區內分布最廣,其中CaCO3含量為70%--80%,總儲量2000萬噸。多金屬礦,分布於大灘鎮境內,主要含有鉛、鋅、銅、金等,總儲量8.7萬噸。海泡石,分布於兩河鄉境內,其含量為20--30%,總儲量120萬噸。硫鐵礦:分布於曾家、兩河、平溪、汪家等鄉鎮,硫含量為14--30%,總儲量為300萬噸。另外我區還新發現粘土礦,主要分布於小安鄉、羊木鎮等地,三氧化二鋁含量為20--40%,總儲量約80萬噸。脈石英,分布於花石鄉,二氧化矽含量為99%,總儲量約20萬噸。白方岩,分布於中子、宣河境內,Mg(CaC03)含量為10--30%,總儲量約100萬噸。 3、森林資源:全區有耕地24萬畝,林業用地146.7萬畝,其中有林地110.8萬畝,疏林地3萬畝,灌木林地13萬畝,未成林造林地1.3萬畝,無林地18.6萬畝,宜林荒地11265畝,退耕還林地13.6萬畝,活立木蓄積量393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45.6%,是四川省重點產材縣(區)之一。主要樹種有華山松、巴山松、油松、柏木、馬尾松、銀杏、櫟類、山毛櫸和竹類。年產木材1.2萬立方米,白皮松、銀杏、楠木、水杉、紅豆樹、樟木等珍貴樹種分布較廣。名優林特產品資源豐富,生漆、柿餅、板栗、“三木”藥材、天麻、香菇等,質地優良、馳名中外。1999年底林業產值達4372萬元,是建區時的8倍,全區各類經濟林產品達5000餘噸,其中,核桃2867噸、木耳、香菇500噸、木本藥材800噸、柿子500噸、華山松籽 500噸,這些林產品的銷售,已成為廣大農民民眾經濟收入的重要來源。 4、水利資源:朝天區水資源屬嘉陵江水系,集雨面積大於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嘉陵江、羊木河、安樂河、潛溪河、青邊河、魚洞河,全區多年地表總徑流量70.609億立方米,平均徑流深435.9毫米,其中過境水量61.41億立方米,地下水2559萬立方米,全區多年平均降水深112毫米,降水總量18.156億立方米,平均產水深568毫米。 全區水能理論蘊藏量17.8萬千瓦,可開發量5.2萬千瓦,現僅開發0.3萬千瓦,開發潛力巨大,現已具備開發條件的電站主要有峽口Ⅰ級、陳家電站、正覺寺電站等。 5、旅遊資源 朝天是國家級風景區劍門蜀道的起點,又處於黃金旅遊專線蜀漢遺蹤三國文化線的黃金地段,旅遊資源分布集中,數量多,品味高,極具開發潛力。明月峽集先秦古棧道、嘉陵水道、縴夫鳥道、金牛驛道、108國道、寶成複線等古今六道於一峽通行,被譽為中國道路交通博物館,中國道路交通發展的活化石。明月峽古棧道遺址是迄今中國開鑿時間最早,形制結構最科學,遺存孔眼數量最多,保存最完好,最具古棧道風貌的地段,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月峽雄奇險 峻,李白過此方有《蜀道難》不朽詩篇。不走古棧道,不知蜀道難。龍門閣是古金牛道上最著名的棧閣之一,“龍門非禹鑿,詭怪乃天工”,是川北道教聖地之一,龍門石林曲徑通幽,神韻萬端,龍門三洞氣勢宏偉,景色壯觀,被譽為“川北第一大洞”。雪溪洞,人稱地下仙宮 ,因陸游詩“雪溪巴山來,蓑翁蔥嶺留”得名。青林、馬家境內水磨溝“飛瀑流泉掛壁,鐘乳石筍林立,千畝草壩青幽,紅葉積雪秀奇”,有川北“小九寨”之稱。曾家自然風光民俗風情旅遊區被譽為“溶洞王國”,這裡氣候宜人,動植物資源豐富,民族風情獨特,是尋幽寶地。 6、其他資源。朝天境內不僅有豐富的礦產、森林、水利和旅遊資源,而且農副土特產品丰韻獨具,松籽、木耳、香菇、土豆、芸豆、花生、油菜籽等產品質優量大,物美價廉,適宜發展食品加工業。目前,松籽、芸豆、香菇等部分農副產品遠銷歐亞。牧草資源開發極富優勢,全區現有利用林草地143萬畝,牧草山120萬畝,適宜養殖草食牲畜。經專家論證,可載畜60萬個羊單位。目前,我區已被列為國家南江黃羊種羊基地,牧草投資開發潛力巨大。

基礎設施

(一)電廠和裝機容量,輸變電能力 我區屬地方網躉售國網供電為主的供電縣區,全區現有110kv變電站一座,110kv線路6km,110kv變電容量2萬kvA;10kv配電線路897km,配電變壓器361台,1466kvA;低壓線路3793km,通電率100%,年用電量3500萬kwh,年人均用電量175kwh。建成地方水電站5座,裝機容量3270kw,年保證出力1110萬kwh,年實際發電量1140萬KWh。配合農網改造,全面理順了我區電力管理體系,依照農網改造方案,擬新建35變電站4座,新增變電容量14000kvA,使全區供電基本達到同網同價,全面改善我區供電質量和供電能力,促進國民經濟快速健康發展。 (二)公路和城市建設情況 建區十年,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區公路建設和城鄉規劃與建設發展迅速並取得可喜的成績。1994年以來,區委、區政府借鑑蒼巴公路的好經驗,掀起以黨委領導、政府牽頭,部門配合、民眾參與的公路建設熱潮,朝陽公路三級達標大會戰,沙曾(沙河--曾家)、轉馬(轉斗至馬家壩)、元柏(元吉至柏楊)公路四級改造、城區進出口通道、軍師廟大橋以及大羊(大巴口至羊木)公路油路建設、中曾(中子至曾家)公路油路建設等重點工程相繼竣工。截止目前,我區公路總里程達434.9公里,其中國道二級專用公路43公里,國道108線50公里,縣道76.7公里,區鄉道261.2公里,村組公路1743.9公里(不含公路總里程),已通公路鄉鎮25個,達100%,村181個,占總數的85.7%,組957個,占總數的65%,公路交通的主骨架和網路化基本形成。為全面實現上等升級,區委、區政府擬定三年實現縣道公路黑色化或水泥化,鄉道公路等級化,村通公路達100%,組達80%。五至十年實現幹線公路聯網,100%的鄉道公路路面硬化,80%的村組公路上等升級,已通公路的村組均達100%的奮鬥目標。全區城市規劃控制面積為15.35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達1.6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已發展到1.3萬人。新、擴、改建硬化城鎮道路6.21萬平方米,配套鋪設排水管道5公里,鋪設人行道1.84萬平方米,新建城鎮防洪堤4.66公里,安裝城市路燈300盞,新建垃圾處理場一座,垃圾屋91個,新建城鎮大中型橋樑9座,新建、擴建、改建各類房屋建築面積20萬平方米,開通電話容量5000門,城鄉居民電話擁有量2.1門/戶,實現城鎮建設總投資達7.5億元。村鎮建設步伐加快,中子、羊木列入省級試點鎮,規劃面積達6平方公里。農村能源及房地產開發也取得顯著成效。

外事大事記

建區前,朝天除接待外國專家和旅遊團體外,一般無重大涉外活動。1990年,廣元市朝天區人民政府外事僑務辦公室(簡稱外事僑務辦)正式成立,並配備了專職人員從事具體工作,外事僑務工作在區政府的領導下,認真貫徹執行黨和國家外事僑務工作的各項方針政策,圍繞政府中心工作,從實際出發,廣泛宣傳朝天區政治、經濟、社會事業等各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為朝天對外開發、招商引資,加快經濟發展步伐服務。 1991年接待日本、前蘇聯、英國、美國、印度等國外賓共10批66人次,其中聯合國糧農組織派印度黑米爾先生來我區考察後,又派行政長官和專家來我區李家、中子等考察,達成了投資230萬美元治理潛溪河流域水土流失項目。 1992年,在台人員陳定甲先生返朝探親。 1993年,區政府加大發展以明月峽、龍門閣、雪溪洞等景點為主的旅遊事業,吸引外國客人10餘批20餘人次。同時在引進外資方面,完成世界銀行三木藥材貸款項目4700畝,引進獨資項目15個,合作合資項目50個,引進外資達2000萬元以上。 1994年,區委書記吳萬德赴美,區政府副區長白耀憲赴加拿大、美國對農業、防洪、水土流失治理等進行了考察,同時,台灣永奧股份有限公司與台灣台訓興業股份有限公司共投資570萬元與新利集體合資開發藥材生產、集成材生產線等項目。 1995年,世界銀行秦巴貸款項目,通過專家評審,德援項目進入評審階段。 1996,世界銀行秦巴貸款項目和德援項目開始啟動。 1997年,區委書記黃黎明赴澳大利亞、紐西蘭考察農業、科技發展項目、畜牧產業化項目;區人大主任徐全華、區政府副區長李培勇赴德國等國考察糧食產品銷售、儲運及連鎖管理項目。 1998年,美國海信集團苟董事長到大灘鎮落實風雷村希望國小選址事宜。

民族風情

朝天居住著漢族、回族、蒙古族、滿族、布依族等,漢族占全區居民的99%以上,漢族聚居地廣泛的流傳著年歲、月節、社祭、祭祀等各類禮俗文化活動,它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成員之一,通過禮俗活動,藉以團結和睦、歡樂愉快,相互祝願,共同奮進的活動形式之一,每月都有節日活動,主要節日有春節、二月二日“迎勤龍送懶龍節”和觀音會、三月清明節,四月娘娘會和浴佛節,五月端午節,六月曬經節,七月乞巧節,八月中秋節;九月重陽節,十月牛王節,冬月冬至節,臘月臘八節。 公曆的節日,是中華民族各族的共同節日,主要有元旦節、三八婦女節、五四青年節、六一兒童節、七一建黨節、八一建軍節、九月十日教師節、十月一日國慶節。 回族約占全區居民人口總數的0.19%,他們一直按照伊斯蘭教的習俗祥和的生活著,他們的主要節日有十二月十日的古爾幫節,又叫宰牲節,五月二十一日的聖經節,十一月一日的開齋節,按國務院檔案規定,這三個節,按教規慶祝,對回族職工放假一天,在回漢同居的地方,他們也參與漢族的一些習俗活動和各種節日紀念日。 我區的其它少數民族有滿、蒙、布衣族、黎黎族等,因人數太少,他們都有一個漢族家庭,一般都依漢族的習俗。 朝天大部分地區,是古老的羌氏族集居地,遠在秦漢這裡羌氏人口就相當發達,朝天的羌氏族和陝西守羌的羌氏族是同一個部族,漢武帝時,在寧羌設有羌氏族管理機制。元朝和明初,朝天百里無人煙,在宋元戰爭期間,很多羌氏族被殺死或外逃,但羌族遺留的文化禮俗,為朝天后來的居民所採用。如羌氏族的服飾---麻柳刺繡;羌族的住宿---吊角樓;羌族的婚俗--合婚,對歌;羌族的表葬---火葬和岩葬; 羌族的祭會---山神會;羌族的文娛生活---對鑼、對歌等,特別是高山地區,還殘存著古老民族生活風俗的遺存。這是民族文化的重要部分,我們這一代應盡力去發掘,使之一些有益於民族文化發展的優秀傳統禮俗,能得到發展和弘揚。

宗教信仰

我區是一個多民族、多宗教的地區,在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有其深遠的影響。我區有六、七個民族。 主要宗教有道教、佛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 1、佛教:我區的佛教是北魏時期傳入的。如北魏時期,北魏宣武帝大興佛教,擴建寺廟。南朝時在朝天建立的邵歡縣,北魏為緩解民族矛盾,妄圖將人的思想引到佛教上來,言為“楊佛教旨,造福於民”,各地到處建寺廟,將原邵歡縣邑城處的河神廟擴大為石亭寺,將邵歡縣改名為石亭縣,從此朝天佛教大興,據《禪林仙觀》記載,清代末朝天有佛教寺廟庵大小二百八十多座,僧人500餘人,常業地產33000多畝。寺內多供佛祖、觀音、雕塑精美。寺廟建築規模宏偉,雕畫棟、富麗堂皇,如小峨眉、大安寺、鳳凰寺、太平寺、臨溪寺、龍門閣等露寺,等。 我區的佛教的基本信仰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皈依。主要供奉小乘佛教釋伽牟伲,也供奉大乘佛教,如七佛、諸佛、十方諸佛、三世佛、恆河沙佛、法身佛、扳身佛、應聲佛等。主要經書有大藏經,全剛頂經、法華經、華嚴經等,宗派有華嚴宗、法相宗、禪宗等。 寺院制度和戒律---我區的寺院內的僧伲遵守官方和本寺規定的清規戒律,按照“戒和同修,見和同解,身和同往,利和同均,口和無諍,意和同悅”的六個和行事。小乘佛教制定的五戒、八戒、十戒,大乘佛教規定,戒殺、盜戒、謠戒、妄語戒、酤酒戒、毀他人戒、慳戒、謗三寶戒、石不懺悔戒等等。 佛教的主要節日,佛誕節(農曆四月初八),成道節(農曆臘月初八)等。 解放後,我區無正式佛教組織,現還有此零星散僧,依付於其他僧觀的教派。 2、道教 我區是道教發祥地之一,現全區有道觀三十九座,主要有筆峰觀、朝天觀、金台觀、金花觀、魚鱗觀、元通觀、元山觀、尖山觀、玉皇觀等等。道教興起於東漢,發展於唐、宋、明、清代時,佛教大興,我區的所有的道觀都改稱為寺。夫子、老君、佛三教合一。唐宋時我區的道教規模較大,僅筆峰觀,在明清時,有廟產10000畝,筆峰觀有九宮八殿,觀宇七十八間,為川北第一觀。 3、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又叫“回教”,“清真教”,尊奉穆罕默德,不分性別年齡通稱穆斯林。 我區的回族主要居住在大灘,宣河、中子有些零星的住戶,總人口400餘人,大灘新生村穆家坡集中居住360多人。我區的回民在清康熙年間由寧夏傳入,恂一祖師在大灘創教,清康熙三十一年,恂一祖師任教長,馬永清,穆在清任阿匍,修建了大灘清真寺,康熙四十年代在大灘回龍山建立了拱化靜覽亭。 大灘回族的風俗,不信鬼神,不崇拜偶像,但他們信安拉、信天使、信經典、信後世、信前定、信《古蘭經》、信聖訓。大灘伊斯蘭教屬正統遜尼派,每個回民都要進行基本功訓練,他們每個人要練五功,即:念功、禮功、齋功、功課、朝功;伊斯蘭教很講究倫禮和禮儀。他們的生活習慣,講究清潔衛生,不吃死物、戒酒,不吃豬肉,認為豬很污穢。 他們的葬禮很講清潔,不講排場,講究土葬、博葬,死者按規矩用土掩埋即可。 4、基督教 廣元的基督教有兩支,一是英國差會的中華 會,一是美國差會的福音會。朝天參加基督教派的人不多,大都是知識分子,大灘李開國等十餘人屬基督教徒,和廣元東街禮拜堂的福音會聯繫。一九五0年以後未開展活動。 5、天主教 朝天教主教發展較早,影響面很大,十七世紀末,余德新等法國傳教士,就已到大灘、元吉、文安、青林等地傳教,光緒二十年在元吉建立天教堂,經歷了十四神職神父,收教徒達500餘人。1950年3月,神父王良佐調任天主教堂任神職,曾親到元吉走遍了家家戶戶,了解民情。1950年11月,王良佐和天主教關人士一道,組織發動了天主教革新運動,發表了“自治、自養、自傳”的宣言,反對帝國主義,堅決與新中國站一起,揭露了成都主教彭道傳(譯音)的反革命罪行立下了功勞。在國內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1951年起,王良佐歷屆被推選為廣元縣各界代表川北各代會代表、廣元縣人民代表、歷界四川省人民代表、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1997年當選為四川省天主教愛國會主席至今。 朝天天主教統傳的經典有《古經大略》、《新經大略》、《聖教要科》、《要理問答》、《聖教禮規》等。天主教徒奉行十戒,早晚要頌經,每周四、六要守齋,星期日為守 日,停止百工。敬天主,紀念復活節、八月十五、聖母升天日、十二月二十五、耶穌誕生日,這些節日,都要做彌撒和祈禱。 天主教徒臨終時要經死者頌經,不超過三日必葬,花圈、輓聯、嗚炮、奏樂、帶孝與漢人同。

發展展望

本世紀的五年至十年,將是朝天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全區工作將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箇中心,調整結構,發揮優勢,崛起支柱,使城鄉人民生活儘快實現小康,整體生活質量基本達到或接近沿海發達地區的水平,當前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按照“面向市場,突出特色,規模發展,集約經營,專業生產”的原則和已確定的發展思路,突出產業發展重點,狠抓產業規模和檔次提升,以擴繁和改圈為重點,逐步由放養向種草圈養過渡,加快黃羊產業發展;以桑樹栽植、設施配套和增加養蠶量為重點,穩 步推進蠶桑產業;以病蟲害防治、品種改良、提高單產和創立品牌為重點,加大以核桃為主的乾果產業發展;要以引進技術、拓展市場銷售渠道為重點,經濟與生態效益並重,抓好食用菌發展;科學規劃,集中成片,效益優先,穩定面積,適度規模發展烤菸;擴大蔬菜種植面積,依靠科技,大力發展精細和反季節蔬菜,不斷提高蔬菜商品率。 二是加大對內開放力度。要面向市場,搶抓機遇,轉變觀念,主動出擊,強化服務,注重實效。切實加強招商引資工作領導,落實招商引資目標責任制,健全和完善項目引進的激勵考核機制,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加快架構招商引資服務平台,在夯實以交通建設為重點的基礎設施條件,改善硬環境的同時,進一步強化服務意識,打破部門、行業、區域利益割據,強化“外來企業投訴中心”職能,搞好“一站式”服務,認真落實已出台的各項優惠政策,切實為納稅人辦實事。堅持“廣交朋友,通過民間,面向企業,講求實效”的方針不動搖,放寬視野,創造條件,不斷拓展招商引資渠道。樹立良好招商形象,搞好已簽意向協定項目的跟蹤、協調和落實工作,努力提高項目合作的成功率。緊緊依託我區資源和農業產業化建設,充分體現引進企業對我區經濟建設的帶動作用,不斷開拓新的投資領域,積極發展該區外向型經濟。 三是大力實施“科教興區”戰略。憗加快科技進步與創新,進一步解決科技與經濟脫節問題。推廣成熟、先進、實用的農業科技成果,加大農業新品種的引種、試種、示範和推廣,加強農村科技培訓,培育一批農業科技工作典型和農村科技致富帶頭人。加強技術改造,增強新產品開發和技術創新能力。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發展科技中介機構,完善技術創新的投入機制和激勵機制,促進我區科技事業邁上新台階。切實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鞏固“兩基”成果,提高“兩基”質量和水平;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調整教育結構,合理配置資源;鼓勵社會力量辦學,增強高中教育辦學能力;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著力培養實用型人才,提高勞動者整體素質;增加教育投入,改善辦學條件;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大力提高 教育質量。重視人才開發,把培養、吸引和用好人才作為一項重大的戰略任務,在盤活本地人才的基礎上,建立引進人才的直通道,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整體提升全區人才隊伍的素質,創造有利於開發和利用人才資源的新機制,積極營造用好人才、吸引人才的良好環境。 四是切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憗突出抓好以公路為主的交通網路建設,加大水、電、氣、通訊建設和改造力度,繼續抓好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和城鎮基礎設施建設。以縣道公路黑色化或水泥化為龍頭,以加快出省通道建設和鄉道公路等級化為建設步伐重點,以村組公路規範化和全區公路網路化為基礎,基本形成以公路運輸為主、鐵路配套的交通體系,初步達到物資流通運輸快捷、方便的目標。重點是建成朝天至陽平關、陳家至安樂河、東溪河至廣坪河、兩河口至關口壩、馬家壩至竹壩河等出省快速通道;完成花石至金洞、中子至大石、中子至曾家、曾家至魚河、朝天至大灘、朝天城區進出口通道北段等共47.6公里縣道整治,實現路面黑色化;努力提高所有通鄉公路的等級標準,實現100%的村和80%的組通公路。加強供水、電網、氣網、信息網路建設,重點抓好農村人畜飲水、缺水鄉鎮場鎮用水和城市供水,全面完成農網改造,加快電信建設步伐。把廣播電視網建設作為信息網建設的重中之重,逐步消除農村收聽收視盲點,實現“戶戶通”。以建園、改土、修水為重點,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提高全區的防洪能力。 五是調整城鄉結構,加快小城鎮建設。憗調整城鄉結構,加快小城鎮建設。 按照把朝天城區建設成為廣元近郊休閒旅遊度假區這一總體思路,加快市場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抓好防洪堤、小中壩開發、中山街改造、水上公園、城區進出口通道、大巴口工業園區等建設,美化城市容貌,樹立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品位,增強城市功能,提升城市人氣和商氣,形成特色風格。重點抓好中子、羊木、曾家小城鎮試點建設,圍繞區域經濟結構調整,有序推進沙河、大灘、青林、汪家等一系列集鎮建設,積極引導農民向城鎮轉移,有序推進城鎮化進程。 六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憗堅持不懈地進行黨的基本路線、理論和綱領的教育,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加強“三德”教育,努力培育“四有”新人。深入開展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推進多層次、多樣化的文明社區、村鎮創建活動,形成積極健康、奮發向上的社會風尚。繼續鞏固省級衛生城和省級雙擁模範城創建成果。加強民主政治建設,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推進依法治區工作,堅持從嚴執政,正確處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維護正常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秩序。深入開展法制教育,增強全區人民的法律意識。全面貫徹黨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打擊利用宗教進行非法活動。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確保社會穩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