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東軼事

廟東軼事

長篇小說《廟東軼事》是他退休後回顧一生、見聞的感世興懷之作。 他好色已到了膽大包天的程度,為了滿足......牛德草牛德草:這是作者最為著力的一個人物。 上世紀70年代初,我在華麓當兵結識了不少文友,化民便是其中的一位。

圖書信息:
廟東軼事廟東軼事
長篇小說《廟東軼事》為“垂釣老人” 楊化民退休後回顧一生、見聞的感世興懷之作。小說信息

小說名稱:《廟東軼事》
作品大類:社會·紀實
完成字數:約69萬
小說冊數:上、下(兩冊)
全冊章數:32
出版情況:已出版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作者簡介

楊化民,又名民周,號“垂釣老人”,1947年生於陝西華陰市,“文革”前在校念書,“文革”期間被冠以“漏劃地主嫌疑”狗崽子,返鄉於孟塬柏廟大隊(東廟底村)勞動,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曾於縣文化館從事文學創作,“四人幫”粉碎後,七八年參加陝西省第一次召開的文藝工作者代表大會,自此詩歌、戲劇、小說、散文,多有發表(演出),其後函授取得陝西師大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文憑,一直擔任高中語文教學工作,寫有多篇教教學論文,至2007年退休回家於垂釣菴。長篇小說《廟東軼事》是他退休後回顧一生、見聞的感世興懷之作。

作者作者
作品簡介

內容提要: 牛門一家三人,各有千秋。 他—牛保國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以前,曾經是中共地下黨員,四十年代後不知怎的,卻又成了國民黨敵偽鄉長,解放前夕還槍殺過一名地下共產黨,“文革”期間險些因此要了他的命,誰料到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一轉身卻紅得發紫,成了縣政協委員,由於無視國法,最後竟又一次鋃鐺入獄;更不要說在他一生中所發生的那些風流韻事—他到底是個好人,還是壞人? 牛保民—牛保國的哥哥,一生勤勞儉樸,精明正義,且熱心公益事業,然而世途卻偏偏總與他過不去,每次運動來了他都受衝擊,以致最後憂鬱而死—這是理該如此,還是天道不公? 牛德草—牛保民的兒子,他媽一心想按照自己的意圖,把他培養成一個勤快、地道的農民,可誰知道他堅決與命運抗爭,衝破重重艱難險阻,從社會的夾縫裡擠了出來,嶄露頭角,終於成長為一名初見成效的文學創作者—這又到底是人闖世事,還是世事造人? 凡此種種,怎能不叫人拊膺慨嘆“世事多變,人生無常”? 要知詳情,請覽全文……

小說中心人物

牛保民:

牛保民:從他的生活軌跡和心理脈象看,屬於中國農村中那種仁者的化身。他有點兒像《白鹿原》里的白嘉軒,受過正統的封建倫理道德等儒家文化的薰陶。他一生恪守孝道,為母親之命是從,信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古訓,把收留河南逃......

牛保國

牛保國:他是唯一一個貫穿於全書始終的人物,也是一個生活脈象極其複雜的角色,而他的一生又充滿了傳奇色彩。他和牛保民雖是一母所生,卻各自代表了善惡的兩極。首先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淫棍。他曾和四個女人發生過性關係。除他的法定妻子張妍外,小說一開始他就和鄰村女子蓮葉在黑地野合,自後差不多一生或明或暗二人都在一起廝混著。他好色已到了膽大包天的程度,為了滿足......

牛德草

牛德草:這是作者最為著力的一個人物。他從作者身上吸取了大量的人生元素,他的生命軌跡幾乎是原生態的真實再現。作者對於他內心世界的開掘以及煉獄般的精神狀態的展示,幾乎達到了驚世駭俗,直指人心的高度。牛德草生於1947年,是牛保民與劉碧霞的獨生子。他和所有解放前後出生的新中國的新一代完全一樣,都有著遠大而美好的理想。他上國小時......

作品評論

你著的書,令我震撼——解讀楊化民和他的小說《廟東軼事》 關中東府文化研究會會長李高田 化民的長篇小說《廟東軼事》在網路走紅,的確令我震驚。
春日的夜晚,我伏在西安寓所思雁閣的電腦前,凝神拜讀這位久違了的文友的生命之作。窗外不知何時竟下起雨來,我的思緒和著悄然而至的春雨一同潛入了化民小說那深廣而多彩的世界。
上世紀70年代初,我在華麓當兵結識了不少文友,化民便是其中的一位。大約是冬日的情景吧,他穿著一件沒套罩衫的對襟棉襖,戴著一雙關中女人常用來禦寒的花花套袖,看上去寒顫顫的,有點秦腔戲中貧生的況味,然而卻透著塬上人固有的質樸和憨厚。交往中始知他能寫故事亦能編劇,是個文藝創作的多面手。80年代初我在華山中學擔任代課教師,他亦在縣上重點中學——岳廟中學當民辦教師,這樣兩人又多了一層同病相憐的情誼。自後為了生計亦為了獲得一名正式教師的桂冠,我遠足青海,在祁連山里一所地質中學安下身。那時化民也意欲遠聘西北,但最終還是下不了決心,只是轉到離家10餘里之遙的一所廠礦子校另覓出路。後來由於這個廠礦發展的不景氣,他又不得不重返縣教育系統。這樣以來他就被當局以“跳槽”為由打入了另冊。一直到90年代初,幾乎全縣民辦教師差不多都“轉”完了,他這個陝師大“**”後第二屆畢業的本科函授生才摘掉了那頂被社會鄙視的民辦教師的帽子。再後來聽說他惡了一位類似《水滸》里黃文炳那樣的角色,藉故便將他父子貶至華陰西陲的一所學校去教書。這一熬就是數年光景,等到回城時卻回不了原校。一個在縣域裡小有名氣的高中語文教師,竟被安置在一所職業學校直到退休。這些年我時東時西工作頻繁變動,便沒了他的訊息。忽而在網上看到他的長篇小說《廟東軼事》,我內心深處湧起的那種激動和驚喜真之情真是無法掩抑。目光流動在化民以血淚澆鑄而成的字裡行間,驀地我頓悟了不平則鳴這一千古格言的深刻意蘊。韓愈說:“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自然界如此,人類亦如此。大地沉默久了,便有火山噴迸,蒼穹沉默久了,便有雷電交鳴,江河沉默久了,便有怒濤洶湧,人類沉默久了,便有動盪變革,而沉默愈久其鳴愈烈。以化民論之,正因為一生經歷了太多的不幸,經受了太多的屈辱,一腔積久不平之氣凝於筆端,才有了這樣一部足以使人心靈震撼的作品。而他小說中對於世事世相的再現以及對於人生主題的深層開掘,對於廣大讀者無不具有不可低估的審讀價值和反思作用。
《廟東軼事》這部小說,從構思到初稿殺青歷時四年之久,“頗費苦心,煞耗時日”(化民語)。全書共分32章,70餘萬字,堪稱宏篇巨製。寫作區段上起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下止八十年代,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跨度里,全景式地展現了抗日戰爭、土改運動、建國十七年、**、改革開放等一系列社會重大變革和運動演化的歷史畫卷。小說真實而深刻地反映了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秦東地區日益尖銳的階級矛盾和階級鬥爭,通過以華陰縣為代表的關中東府各縣的“交農”運動,以及因趙鎖子蒙冤致死而誘發的華陰民眾的請願事件,歌頌了我黨領導下的勞苦大眾英勇不屈的鬥爭精神,再現了那種轟轟烈烈、波瀾壯闊的歷史風貌。尤其難能可貴的是,作者立足於二十一世紀現實的土壤,以一個現實主義作家特有的眼光,對建國以來紛繁的生活世相,在深切地反思下,給予了鮮活而本質的勾勒。這裡有全民大煉鋼鐵勞民傷財的盲目冒進;有“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發燒”浮誇;有三年困難時期的生存危機;有“**”中“早請示晚匯報”、“跳忠字舞”等造神運動的荒誕;有對九種人(地、富、反、壞、右、內奸、工賊、走資派、反動學術權威)的殘酷鬥爭;亦有“文攻武衛”腥風血雨的“紅色恐怖”等等。作者屬於當時所謂的“革命對象”,因而他不可能不極度關注自己的生存環境,亦不可能不極度關注當代社會這些病相和變異。小說的時間下限雖說是八十年代,其實遠不止於此。試看結尾部分的情節:身為縣政協委員的牛保國夥同他的兒子——廟東村大隊長牛連學,私開金礦一夜暴富,人稱“牛百萬”,又是置小車,又是蓋洋樓,還組建了一支凶神惡煞的護礦隊。後因對抗政府公然炸毀礦洞而被捕入獄。透過這些文字,我們似乎可以嗅到當今一些官盜勾結,惡勢力甚囂塵上的氣息。當然小說也預示了這夥人最終必然身敗名裂的可恥下場。作者在“後記”里曾坦言他的寫作意圖為“旨在鑒往”,因而“竭力以現實主義筆法再現年青時期所生活的那個年代的社會風貌,訴說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所發生的那些是是非非。”從這個意義上講,《廟東軼事》對我們重新反思半個世紀來那段動盪多變的歷史,恰是一部形象而深刻的社會“教參”。
化民不只是一位直面社會的作家,更是一位直面人生的作家。在他的《廟東軼事》里,敘寫了眾多人物的命運演進,給我們繪出了一幅瀰漫半個世紀風雨的現代浮生圖。在這幅圖裡,有三個主要人物的塑造最為出色。
一個是牛保民。從他的生活軌跡和心理脈象看,屬於中國農村中那種仁者的化身。他有點兒像《白鹿原》里的白嘉軒,受過正統的封建倫理道德等儒家文化的薰陶。他一生恪守孝道,為母親之命是從,信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古訓,把收留河南逃難女子劉碧霞做二房生子續香菸視為家門的最大榮耀和對祖宗的最大孝敬。他素有一顆仁愛之心。對於常年生病的原配妻子董玉鳳,他四處覓醫不離不棄;他還把自家3000斤穀子施捨給了窮鄉親。當發現有人偷摘他家地里的柿子時,他卻一聲不吭地主動迴避,絕不願看到那人受驚從樹上掉下來的慘劇發生。他曾從為富不仁的牛秀才的老婆李玉琴刀下,救出了備受屈辱和饑寒的福平母子。他作甲長,寧肯被催征軍糧的國軍打個半死,也不願加重鄉親們的負擔。甚至村里打城牆、修藥王廟、建學校,他都親自操辦,慷慨解囊。他平生以農為本,對土地有著特殊的感情。他勤快、能幹,天生就是種莊稼的天才。在村裡的同齡人甚至小伙子中間,沒有一個人幹活能配得上他。他雖是一個農民,卻有著開明的一面。土改前夕,他主動把四五十畝地分送給了村裡的窮鄉親,以至大家齊誇他是個有素行的君子。在浮誇風猖獗時,他沒有出賣一個正直人的良心,不敢虛報產量放“衛星”,結果被斥為保守,撤了他科研組長的職務。社教中,為補陝西民主革命不徹底這一課,他被內定為漏劃地主嫌疑。就在這樣的情勢下,他還頂著四十多度的高溫,為村里修水磨四處奔波。最後在沉重如山的精神壓力下,於“**”之初憂鬱恐懼而死。就在他臨危之際,生命發出了感天動地的血淚呼喊:“我一生都在盡心竭力地行善,積陰德,力求正直無私,總想勤勞治家,造福鄉里……扶危濟困,我不明白我到底作了什麼孽,到頭來竟落得這樣人嫌狗不愛?我心氣不平,心氣不平啊!如今很有些還是從前受過我好處的,或者是和我一起在泥里水裡跌打滾爬的人,居然說我解放前是附帶勞動,你看這氣人不氣人?天理昭昭,良心何在?”牛保民這位仁者的悲愴質疑,天理無言以對,良心無言以對。面對不正常的社會生活使人產生異化的冷酷現實,我們只能啞口。
另一個是牛保國。他是唯一一個貫穿於全書始終的人物,也是一個生活脈象極其複雜的角色,而他的一生又充滿了傳奇色彩。他和牛保民雖是一母所生,卻各自代表了善惡的兩極。首先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淫棍。他曾和四個女人發生過性關係。除他的法定妻子張妍外,小說一開始他就和鄰村女子蓮葉在黑地野合,自後差不多一生或明或暗二人都在一起廝混著。他好色已到了膽大包天的程度,為了滿足**,他可以不擇手段,不計後果。在陝西榮院,他在同事值夜下班之前,悄悄溜進家裡姦污了睡夢中同事的妻子。更為不齒的是,他辜負了兄長的託孤之重,用安眠藥使寡嫂沉睡,趁機將其姦污。觀其醜行,完全是一個禽獸不如的人渣。然而他又是國民黨鄉區級的一名領導幹部。他做過孟至鄉的鄉長,還做過國民黨的區分部書記。整天挎著盒子炮,留個大分頭,拄根文明棍,帶著兩個護兵,儼然一個流氓加黨棍的模樣。而他家裡的土地全靠長工耕種。在鎮壓農**動中,他陰差陽錯槍殺了中共地下黨員趙鎖子,以至引起了全縣民眾到縣政府請願遊行的軒然大波。解放後他成了地主分子加歷史反革命的雙重身份。尤其在“**”中殺害地下黨員趙鎖子一案被人揭發,造反派用老虎凳等酷刑折斷了他的一條腿,從此為他永久地留下了恥辱的標記。同時他還是一位早年投身革命的老地下黨員。早在學生時代,經地下黨負責人王尚德介紹,他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曾智斗反動巡警,從獄中成功地救出了我黨的高級幹部。他還參與組織了“交農”運動,做過國小教員陳懷德的入黨介紹人。在三河口地下聯絡站被查獲後,他脫了黨,走上了一條截然相反的人生道路。解放後他屬於專政對象。為了改善生存環境,他處心積慮地捧紅了他和蓮葉的私生子牛連欣,讓其擔任了生產隊的副隊長。他還把村支書杜木林作為自己的保護傘,主使兒子、媳婦為其母大辦壽宴,曲盡巴結之能事。“四人幫”倒台後,由於他的老地下黨員身份的確定,始摘掉了歷史反革命分子的帽子,並且當上了縣政協委員。他又利用自己的影響,讓兒子牛連學當上了大隊長。他還鑽改革開放的空子,非法開採金礦而暴富。正當他肆無忌憚地侵吞國家礦產資源時,一紙逮捕令從此終結了他的政治生命。這裡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對於牛保國這個人物的塑造作者一直處於矛盾的心理狀態之中。從理性上講,作者對牛保國是極為厭惡的——我們從他對牛保國失敗結局的安排就能明顯看到這一點,然而在小說的字裡行間,卻不自覺地流露出了對牛保國某些方面的偏愛和欣賞。如在三河口鎮,為拒交所謂的“保護費”,牛保國臨危不懼力挫群痞,對於他那種過人的膽識和不凡的身手,作者極盡了鋪陳渲染之能事。再如牛保國為生產隊畫宣傳畫一節,由於他新穎的創意,出色的書畫,竟使廟東村成為公社政治宣傳工作的先進典型,並且召開了28個生產大隊黨支部書記參加的現場會。這裡對牛保國的才藝不乏夸張溢美之詞。正因為作者這種矛盾的心理,才塑造出了牛保國這一別樣的典型形象。
還有一個牛德草,這是作者最為著力的一個人物。他從作者身上吸取了大量的人生元素,他的生命軌跡幾乎是原生態的真實再現。作者對於他內心世界的開掘以及煉獄般的精神狀態的展示,幾乎達到了驚世駭俗,直指人心的高度。牛德草生於1947年,是牛保民與劉碧霞的獨生子。他和所有解放前後出生的新中國的新一代完全一樣,都有著遠大而美好的理想。他上國小時的一片散文《綠豆吟》曾刊在省報副刊上,從此確立了他一生以書為伴、酷愛文學創作的人生之路。他有著農村孩子吃苦耐勞的特點。小小年紀便到秦嶺北坡為生產隊牲口割草擔草。他又有著勤奮學習的稟性。即使在三年困難時期學生紛紛輟學的情況下,他也不曾放棄學業。他甚至利用推磨子這樣強體力勞動的過程,背誦課文和古典詩詞,默記數理化定義、定理、公式,居然能把整本《毛主席語錄》全背下來,還背完了《小成語詞典》。他亦是一名政治上上進心極強的學生。由於勤奮努力且成績優異,他被選為班長和學生會的副主席。他曾多次向團支部遞交了入團申請書。正當他滿腔熱情地向團組織靠攏之時,上中農的家庭成分卻成了他追求政治進步的剋星。按照當時官方的解釋:我黨對敵鬥爭的政策有明文規定,地主階級出身的子女有百分之五是可以教育好的,要努力爭取他們,做到最大限度地團結大多數,孤立、打擊一小撮。而對上中農出身的子女卻沒有這方面的規定。因為上中農在革命隊伍中是一個最不堅定、最容易動搖的階級。如此以來,家庭出身上中農的子女既不是革命依靠的對象,又沒有教育好的可能。社會如此的歧視與冷落使他痛苦不堪。在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中,他返鄉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但返鄉的日子並不比在校好多少,儘管他事事都在竭力鬥私批修,積極向造反派、革命組織靠攏,但對於他這個漏劃地主狗崽子,沒有人準許他革命,而是將他視作革命的對象予以無情打擊。就在他的父親去世不久,村革委會就宣布他家正式確定為漏劃地主嫌疑,接著便被抄家。從此他一家人均被剝奪了一切政治權利。為了一封所謂的“翻案信”,他曾被送上“九種人”學習班。在去學習班的路上,他打算臥軌自殺,是父親臨終要他一定要照看好母親的遺言,將他從死神手裡挽救了過來。他曾參加過全縣“九種人”的批鬥大會,目睹了一名漏劃地主被斗得頭破血流的慘景,這一剎那他的精神幾乎就要崩潰,“他似乎覺著自己已經被淹沒在一片紅色的汪洋大海中,拚命在掙扎著,呼救著;又似乎覺著自己被一根無形的繩子捆著吊在了萬丈深淵裡,四周什麼都抓不住……他的一切努力都無濟於事。”雖然他編寫的小戲《雙上庫》在工地演出時一炮打紅,廉組長提名讓他進入政宣組,但由於家庭出身,最終還是被無情否決。至此他覺得“自己這輩子不慎把胎投錯了,在娘肚裡就注定上世後是個狗崽子、大壞蛋”,永無出頭之日。“四人幫”粉碎後,終於摘掉了他家漏劃地主嫌疑的帽子,他也轉為正式創作幹部並且取得了不菲的創作成果。大作家王蒙說過,每一個中國人的經歷就是一部當代史。牛德草的人生經歷,勤學與無為,榮譽與屈辱,幸福與痛苦,理想與夢魘,陽光與寒潭,有幸與不幸,等等,正是這部當代史的真實記錄。牛德草這一人物的典型意義就在於,他警示我們:那種人為的擴大階級鬥爭,唯成分論的極左思潮,是造成我國改革開放之前數十年來社會不和諧、生產力停滯、國弱民窮的根源所在。我們要告誡子孫後代,欲使多災多難的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就絕不能讓成千上萬個牛德草這樣的人生悲劇在中國重演。
作為一部長篇小說,《廟東軼事》的結構也有自己的特色。它基本上以時間順序為主線,圍繞幾個主要人物和一系列社會重大事件來安排章節和結構情節。這樣的結構,時代背景清晰,人物與事件的敘述相對集中、完整,易於讀者對人物命運的理解和對事件脈絡的把握,從而加深對作品主題的體悟。另外,小說的開頭與結尾,作者也別具一番匠心。如開篇三聖母與劉彥昌人神相愛神話故事的敘寫,大約有三大妙用:一是起興作用;二是體現了整部小說濃郁的秦東地域文化特色;三是以這對人神純真的愛情來反襯人間亂性悖倫的醜惡世相。再如結尾一章,冠以“金光大道”之名,似有雙重寓意。一是指牛德草受盡千辛萬苦終成正果(轉為創作幹部且取得驕人成果),他參透了人生,以淡泊為懷,以事業為重,以提高兒孫文化教養為要務,走上了一條實現理想境界的金光大道。二是指牛保國為金而迷狂以致鋃鐺入獄,這裡的“金光大道”,對他而言無疑是一條黯淡無光的窮途末路。這樣的結尾,不無諷刺意味,尤其對當今那些金錢至上者流具有棒喝般的警世作用,可謂字字千鈞韻味雋永。再則,小說在大的場面描寫上也不乏精彩之筆。如為支書杜木林母親祝壽的場面,數千人的席口,寫得很有條理層次分明,且在大場面中加入多個小特寫,虛實相映,跌盪起伏,而略帶幽默的文筆,讀來饒有趣味,足見作者駕馭大場面的過硬筆力。小說的語言也有一定魅力。敘述語言通暢準確,人物對話極富生活氣息,通體呈現著一種幽默而沉靜的敘述姿態。尤其是對古代散文中經典文句的靈活運用,使得小說的語言閃耀著一種理性的光輝,從中亦可看出作為一名高中語文教師的作者的深厚文學功力。當然,《廟東軼事》作為作者第一部長篇,還有不少值得商榷之處。如人物對話的性格化、敘述語言的小說化還明顯存在不足。還有對於牛保國這個人物的藝術處理,由一個出色的中共地下黨員搖身一變竟成了國民黨的鄉長、區分部書記,似覺有點突然,中間的因果關係也沒有加以交代說明,影響了讀者對這個人物心理脈象的準確把握。但瑕不掩瑜,就小說的總體而言,我認為《廟東軼事》是關中東府近數十年來不可多見的具有一定重量的長篇小說之一。
2010年暮春於西安思雁閣

作者序

光陰如梭,轉眼年已花甲,“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回首往事,歷歷在目,不禁感慨萬千:世事多變,命途多舛;人要活出個樣兒來還真不容易。眼看死神一步步走來,自己不久即將無可奈何地與這個多彩多姿、可愛無比的世界揮手告別,心裡總有股說不出的感傷——赤條條地來到這個人世,一生匆匆忙忙,碌碌無為,然後又得身不由己地悄然與之分手,化為一縷兒青煙,消散於碧空藍天,和大自然融為一體,來無蹤、去無影,這多讓人遺憾?自己一輩子的那些艱難辛酸,有誰曾略知一二;這個世道的功過是非,又有誰曾予以客觀地評說?
於是禁不住產生了一種傻想,自己早年酷愛文學,且也冒昧涉足嘗試,但由於當時政治多變,望風莫及,加之自己又一心想先謀個穩當飯碗,以求安生養命,存活而後發展,所以淺嘗則輒止,改道作了教書匠。目今,教了一生的中學語文,尚或在講課中也曾屢屢慷慨激昂地“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點評名人大家的妙手傑作,然而他人的東西這樣那樣了,而自己那東西又在哪裡?常言說“憤怒出詩人”,自己多少也算個知識分子,忿忿不平時所留下的墨跡呢?難道也僅僅只會“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隨之不覺羞赧無地。人世走了一趟,總不能一點兒塵漬都沒留下,這樣一乾二淨的,讓後人連依稀的蹤影兒都看不見吧。常言又道“不平則鳴”,自己也屢屢不平過,然而究竟鳴了沒有?於是不自量力地就琢磨著以一生的見聞、閱歷為素材,去粗存精,集中、概括,使之典型,虛構了幾個人物,寫起小說來。
我作小說的底限是努力使語言通順,沒有錯別字(但我電腦上沒有的字,也就不得不用別字代替),沒有病句,為淨化語言環境持戈;且力爭把我所要告訴人的事情說明白,再現當時的社會現實,促使讀者得以感世興懷。
書擬名為《廟東軼事》,從構思到初稿寫完,大約歷時四年之久,也算是頗費苦心,煞耗時日,現已基本成形,總計約70餘萬字,分32章。仆竭力以現實主義筆法再現年青時期所生活的那個年代的社會風貌,訴說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約半個世紀)我們村子所發生的那些是是非非。書中所涉獵的事情雖不是歷史,但在我來說,也確確實實全都是以前曾深深打動我心扉,使我得以喻世明理,且刻骨銘心,至死難以忘懷的情節。我用小說的形式把它們寫出來,不阿諛,不溢美,不隱惡,不圖表現,力求再現,旨在鑒往。希冀看我小說的志士仁人得以了解。
倘若我所寫差強人意,書中的故事或許還能感動他人一二,使其在回顧當時世事、認識社會發展軌跡時多多少少有點啟示。
《紅樓夢》的作者似乎有這樣一句名言:“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所言得矣。拙作誠能於此萬一,則大為欣慰,幸甚,頂禮。
我這部不像景的所謂“書”,期盼有人能夠喜歡,並且與之共識,進而共鳴。
2009年8月16日

作者與其妻子作者與其妻子
小說目錄

第一章 廟會情緣
(1)
第一章 廟會情緣(2)
第一章 廟會情緣(3)
第一章 廟會情緣(4)
第一章 廟會情緣(5)
第一章 廟會情緣(6)
第二章 挑夫打店(1)
第二章 挑夫打店(2)
第二章 挑夫打店(3)
第三章 蓮葉婚嫁(1)
第三章 蓮葉婚嫁(2)
第三章 蓮葉婚嫁(3)
第四章 飛蝶秦東(1)
第四章 飛蝶秦東(2)
第四章 飛蝶秦東(3)
第五章 天作之合(1)
第五章 天作之合(2)
第五章 天作之合(3)
第五章 天作之合(4)
第五章 天作之合(5)
第六章 善行天佑(1)
第六章 善行天佑(2)
第六章 善行天佑(3)
第六章 善行天佑(4)
第七章 燙手紅苕(1)
第七章 燙手紅苕(2)
第七章 燙手紅苕(3)
第七章 燙手紅苕(4)
第八章 恩娃坐監(1)
第八章 恩娃坐監(2)
第八章 恩娃坐監(3)
第九章 柴樓情深(1)
第九章 柴樓情深(2)
第九章 柴樓情深(3)
第九章 柴樓情深(4)
第十章 曇花再現(1)
第十章 曇花再現(2)
第十章 曇花再現(3)
第十章 曇花再現(4)
第十一章 土改滄桑(1)
第十一章 土改滄桑(2)
第十一章 土改滄桑(3)
第十一章 土改滄桑(4)
第十二章 榮歸故里(1)
第十二章 榮歸故里(2)
第十二章 榮歸故里(3)
第十三章 紅旗飄飄(1)
第十三章 紅旗飄飄(2)
第十三章 紅旗飄飄(3)
第十三章 紅旗飄飄(4)
第十四章 困難時期(1)
第十四章 困難時期(2)
第十四章 困難時期(3)
第十五章 碧霞持家(1)
第十五章 碧霞持家(2)
第十五章 碧霞持家(3)
第十五章 碧霞持家(4)
第十五章 碧霞持家(5)
第十六章 裁縫部事(1)
第十六章 裁縫部事(2)
第十六章 裁縫部事(3)
第十七章 自樂文化(1)
第十七章 自樂文化(2)
第十八章 紅色風暴(1)
第十八章 紅色風暴(2)
第十八章 紅色風暴(3)
第十八章 紅色風暴(4)
第十九章 臨終託孤(1)
第十九章 臨終託孤(2)
第二十章 漏劃之災(1)
第二十章 漏劃之災(2)
第二十章 漏劃之災(3)
第二十一章 偷情夤夜(1)
第二十一章 偷情夤夜(2)
第二十一章 偷情夤夜(3)
第二十一章 偷情夤夜(4)
第二十二章 峨冠示眾(1)
第二十二章 峨冠示眾(2)
第二十三章 橫掃一切(1)
第二十三章 橫掃一切 (2)
第二十三章 橫掃一切(3)
第二十四章 血戰無端(1)
第二十四章 血戰無端(2)
第二十四章 血戰無端(3)
第二十五章 風雲無定(1)
第二十五章 風雲無定(2)
第二十五章 風雲無定(3)
第二十五章 風雲無定(4)
第二十六章 是非保國(1)
第二十六章 是非保國(2)
第二十七章 親自家親(1)
第二十七章 親自家親(2)
第二十七章 親自家親(3)
第二十七章 親自家親(4)
第二十八章 蜂蝶爭戀(1)
第二十八章 蜂蝶爭戀(2)
第二十八章 蜂蝶爭戀(3)
第二十九章 攀龍附鳳(1)
第二十九章 攀龍附鳳(2)
第二十九章 攀龍附鳳(3)
第二十九章 攀龍附鳳(4)
第二十九章 攀龍附鳳(5)
第二十九章 攀龍附鳳(6)
第三十章 夙怨刻骨(1)
第三十章 夙怨刻骨(2)
第三十章 夙怨刻骨(3)
第三十一章 衣錦廟東(1)
第三十一章 衣錦廟東(2)
第三十一章 衣錦廟東(3)
第三十二章 金光大道(1)
第三十二章 金光大道(2)
第三十二章 金光大道(3)(大結局)
後記
你著的書,令我震撼(廟東軼事·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