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第六中學

廈門第六中學

福建省廈門第六中學創辦於1953年,是一所省級示範性完全中學。被確定為省、市一級達標學校。2003年,在廈門市新一輪教育改革中率先實施與東渡中學合併,實行高國中分設辦學。近十年來,學校實現了超常規、跨越式發展,辦學效益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讚譽。現為廈門市中心城區規模最大、設施一流、積澱深厚、特色鮮明的名校。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福建省廈門第六中學創辦於1953年,其前身是廈門私立中級文化補習學校。

1954年春,學校遷址江夏堂,同年又搬至現廈禾校區。

1955年,經廈門市政府批准,更名為廈門私立思明中學。

1956年9月6日,經省政府批准,改名為福建省廈門第六中學。

1971年秋,學校開辦高中班,從此成為一所完全中學。

1980年,學校試辦職業高中。

1991年,創辦廈門女子職業學校。

1997年,女子職業學校分離出去。改革開放以來,學校實現了超常規、跨越式發展,辦學效益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讚譽。

1993年被省教委直接定為省二級達標學校,1998年成為全省26所一級達標學校之一,從此步入名校行列。

2003年,在廈門市新一輪教育改革中率先實施與東渡中學合併,實行高國中分設辦學。學校分廈禾、東渡兩校區,廈禾校區為國中部,東渡校區為高中部;合併後即擴建高中部,擴大優質教育資源。

2004年在廈門市以高分率先通過示範高中市級驗收。

2006年入選福建省新課程實驗樣本校。

學校加強同世界教育的交流與合作,積極探索合作辦學新路子。與建中教育信託基金合作創辦“出國留學實驗班”,與菲律賓光啟學校合作開辦中國文化培訓班。如今的廈門六中已發展成為廈門市中心城區規模最大、設備一流、師資力量雄厚的著名學府。

獲得榮譽

近年來,教學質量逐年穩步提高,學生在新一輪課改中茁壯成長,教學質量逐年穩步提高。中、高考成績一年一個新台階。高考上線率100%;2002年高考本科以上錄取226人;2003年本科錄取人數240人以上,再次培養出市文科狀元,贏得良好的聲譽;2004年本科以上錄取306人,錄取率86%;2005年在全省200個600分以上的文科考生中該校占有7人,上重點大學線近百人,上本二大學線260人,上本三大學線300人。中考成績顯著,年年獲市國中教學優質獎。學生參加各級各類學科競賽和小發明比賽,不畏強手,摘金奪銀,捷報頻傳。據不完全統計,有143人次獲國家級獎勵,179人次獲省級獎勵,880人次獲市級獎勵。其中,化學學科競賽獲2002年全國高中化學奧賽銀牌獎,生物學科競賽榮獲第六屆全國青少年生物與科學實踐英特爾英才獎和全國一等獎,數學學科競賽獲全國國中數學聯賽全省第一名,語文學科競賽獲第三屆冰心杯寫作大賽省一等獎。學校榮獲“全國中國小德育工作先進集體”、“全國模範職工之家”、 “全國勞動技術教育先進學校”、“全國中國小現代教育技術試驗學校”、“全國中國小創造教育先進集體”、“全國中國小創造教育實驗基地學校”、省“五一”勞動獎狀、省級“文明學校”、“福建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福建省首批“中國小素質教育先進學校”、第四屆福建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突出貢獻獎、“福建省首批青少年科技教育示範學校”、“福建省第十八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優秀組織獎”、省“青少年科技活動先進單位”和省級“先進職工之家”、福建省教育系統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福建省親職教育先進集體等20多個省部級以上的榮譽稱號。

物換星移,白鷺騰飛。如歌的往日業已成為歷史,如詩的未來等待我們去開創。有著五十多年辦學歷史的福建省廈門第六中學,充滿勃勃的生機與活力,正朝著更加高遠的目標大步前進,在示範高中的基礎上,不斷做大做強,把廈門六中辦成富有人文精神、突出創造特色、師生和諧發展、在省內起示範作用、國內有一定知名度、與國際同類學校有文化交流的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

學校校園占地面積97648平方米,有教學樓、行政辦公樓、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網管中心、藝術教育綜合樓、實驗樓、天文館、圖書館、學生活動中心、學生宿舍、大禮堂、體育館、400米標準的塑膠運動場、25米*50米室外標準游泳池等主要建築。教學區、運動區、生活區布局規範合理。國中部教學實驗綜合樓於2008年9月奠基,該工程總投資4000多萬元,建築面積約為17300平方米,主體建築12層,預計2009年底竣工。學校校園環境優美,校園雕塑、綠化景觀、休閒庭院、下沉式廣場、地理園、天文館等巧妙安排,點綴其中,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水乳交融。

學校擁有全國一流的中學校園網。完善和高級別的網路設施,萬兆光纖骨幹鏈路,13台高級伺服器,4000多G的網路存儲容量,並配有硬體防火牆、網站過濾器等安全設備。先進的教學資源體系,擁有900多G的海量教學資源庫。校務管理平台、遠程學與教平台、遠程視頻教學系統等各種軟體的套用日趨完善。建有高考聽音系統、校園電視台、演播室,可同時播放8頻道的節目,有攝像機、編輯機、非編系統及DVD、VCD製作設備;網路走進教室、實驗室、辦公室,實現了教室教學多媒體化和教師備課、辦公電腦化。六中網站訪問人次居福建省中國小校網站前列。學校圖書藏量豐富,圖書管理、編目、查詢和檢索全部實現電腦化,逐步邁向數位化,教學儀器充足,實驗設施完善,勞技藝術設施到位,體育館、藝術館設備齊全。

六中六中

學校現有100個教學班,學生4537名,教職工369名。學校擁有一個教育觀念新、管理能力強、年齡結構合理、勇於改革創新、團結協作的領導班子和一支教育觀念較新、富有開拓意識、教育科研能力較強、愛崗敬業、朝氣蓬勃的教師隊伍,現有特級教師6人,國家級、省級骨幹教師26人,市級骨幹教師35人,省市學科帶頭人14人,碩士學位研究生26人。

學校標識

校訓:博學明理求實致遠

六中精神:精誠團結、頑強拼搏、敢為人先、永不滿足

機構沿革

現任領導

校長:劉衛平(主持全面工作,分管辦公室、總務處)

書記:劉衛平 (負責黨務,分管國中部、德育處、群團組織)

副校長:黃達平 (分管宣傳、保衛、生管科)

楊思竅 (分管教務處、教科室)

劉鵬 (分管國中部教學,協管國中部)

孫東耀

德育處:江禮平(主任)、郎愛珍、田雪荊、王曉菲、張曉茜

教務處:戴鷺堅(主任)、凌雲

辦公室:朱文真、張惠珍

總務處:鍾子東

教科室:張雪瓊

保衛科:孫東耀

財務科:黃鴻

生管科:曾慶日

“一個好班子,能帶出一所好學校”。廈門六中的領導班子是一個團結、務實、開拓進取的領導班子。班子成員具有較高的道德修養和強烈的事業心,具有強烈的爭創一流的意識,具有現代教育管理能力,熟悉教育教學和學校管理業務,能駕馭全局,處理複雜問題和矛盾,經得起考驗,具有較強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領導班子繼承和發揚六中的優良傳統,團結協作,分工明確,各司其職,配合默契;不斷增強自身修養,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堅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各項制度;重視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密切黨群幹群關係;重視培養後備幹部,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幹部隊伍;重視通過開展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堅持以人為本,依法治校,實現高效的學校管理。不斷更新觀念,善於抓住機遇,堅持從學校的實際出發,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制定規劃,描繪宏圖,明確提出階段工作目標,大膽進行實踐探索,聚精會神搞好建設,以此來凝聚人心,激發教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力促進學校快速健康發展。

學校領導班子振奮精神,再接再厲,鞏固和發展辦學成果,為把廈門六中辦成富有人文精神、突出創造特色、師生和諧發展、在省內起示範作用、國內有一定知名度、與國際同類學校有文化交流的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而努力,為建設教育之城作出更大的貢獻。

歷任領導

姓名 任職時間 職務
林采之 1953.09--1956 廈門私立中級文化學校 思明中學校長
李永裕 1955 廈門第六中學書記
孫肇穎 1956--1965 廈門第六中學校長
顧元興 1956 廈門第六中學書記
袁玲瑩 1957--1962 廈門第六中學書記
高南非 1963 廈門第六中學書記
紀禮利 1969.08 廈門第六中學書記
姚生龍 1969 廈門第六中學校長
陳炳三 1970.01 廈門第六中學革委會主任、書記
朱河水 1970.01--1978 廈門第六中學革委會副主任、副書記
鍾文福 1971.04 廈門第六中學革委會副主任、副書記
上官世文 1972.05 廈門第六中學革委會主任、第一副書記
陳純元 1972.05 廈門第六中學革委會副主任
鍾文福 1972.05 廈門第六中學副書記
朱河水 1972.05 廈門第六中學副書記
上官世文 1973.06--1978 廈門第六中學書記
葉拯漢 1973.06 廈門第六中學革委會主任
馮遂明 1975.09 廈門第六中學革委會副主任
柯棟樑 1978.12--1980 廈門第六中學校長
陳純元 1978.06 廈門第六中學副校長
鄭永華 1978.12--1986 廈門第六中學書記
黃登福 1978.12 廈門第六中學副書記
趙家鼎 1980.03 廈門第六中學副校長
吳新岳 1983.04 廈門第六中學副校長
郭文貴 1983.06 廈門第六中學副書記
詹廷玉 1984 廈門第六中學副校長
魏淑珍 1984.10 廈門第六中學副書記
林解成 1985.08 廈門第六中學副書記
吳新岳 1986.05--1998.03 廈門第六中學校長
魏淑珍 1986.09—1992.12 廈門第六中學書記
蘇力耕 1986 廈門第六中學副校長
黃景生 1988.09—1999.10 廈門第六中學副校長
萬樂震 1990.9 至 2002.06 廈門第六中學副校長
林解成 1992.11—1999.02 廈門第六中學書記
周君力 1996.10 至 1999.02 廈門第六中學副校長
1999.02 至 2007.01 廈門第六中學校長
沈柏芳 1999.02 至 2001.05 廈門第六中學副書記
2001.06 至 2008.01 廈門第六中學書記
白秋棠 1999.12 至 2008 廈門第六中學副校長
莊小榮 2002.09 至 2007.01 廈門第六中學副校長
黃達平 2003.5 至今 廈門第六中學副校長
詹功祚 2006.06 至 2009 廈門第六中學副校長
莊小榮 2007.01 至 2008.01 廈門第六中學代校長
2008.01 至 2011.8 廈門第六中學校長
宋林平 2008.01 至 2014.3 廈門第六中學書記
楊思竅 2008.06 至今 廈門第六中學副校長
劉鵬
2008.09 至今 廈門第六中學副校長校長
劉衛平 2011.9 至今 廈門第六中學校長
2014.3 至今 廈門第六中學書記

著名教師

學校有多位著名教師。以下列舉,不分先後:

劉衛平(語文),盧錦春(物理),陳宙鋒(通用),陳洪生(化學),陳成波(物理),郭福堅(語文),林福榮(信息),黃銀旺(數學),賴志峰(數學),邱天文(數學),陳琦(音樂),鄭映琪(英語),陳芬(物理),莊麗紅(歷史),戴鷺堅(政治),周忠芳(政治),曾慶日(政治),林瑜(數學),李鋼(地理),羅秋官(地理),劉彩虹(歷史),潘明山(生物),劉美蘭(語文)

學生校長助理

在六中,為了有效實現學生的自我管理,該校著力打造學生“領頭羊”,培養學生自我管理的骨幹。在高中每個年段,由學生民主推選出兩位“校長助理”,全校4位校長助理配備了專門的辦公室,跟學校處室領導的一樣大。學生反映的問題,在徵得校長的同意後,校長助理可組織學校處室領導召開協調會;與學生相關的主要會議,如升旗儀式,學校大會,各種節日慶典等,都由校長助理來統籌安排、負責組織,“比老師還牛”。此為六中特色。

廈門六中現已有10位同學先後擔任學生校長助理,均為高中部學生。

第二屆校長助理名單:(2013年12月9日上任)

1、郭振弘,男,現就讀於高一(18)班。兼任高一年段學生會主席。

2、呂雯雯,女,現就讀於高一(13)班。兼任高一年段學生會副主席。

3、林一洲,男,現就讀於高二(12)班。兼任高二(12)班副班長。

4、林琦媛,女,現就讀於高二(10)班。兼任校學生會社團部部長。

第一屆校長助理名單:(2012年10月31日-2013年12月9日)

1、陳熙,男,現就讀於高二(18)班。兼任校學生會主席團成員、高二年段學生會副主席、監察部部長、高二(18)班班長。

2、徐暢,女,現就讀於高二(18)班。兼任高二年段學生會主席、廣播社社長。

3、蔡俊偉,男,現就讀於高三(15)班。曾任話劇社副社長。

4、胡瀛櫻,女,現就讀於高三(13)班。

5、李彥歐,女,原就讀於2010級高三(18)班,兼任當屆學生會主席,現已畢業。

6、黃睿,男,兼任當屆學生會副主席,現已畢業。

廈門六中學生領袖訓練營廈門六中學生領袖訓練營

校長助理負責一切關係到學生利益的事物,同時負責每周一晨會課的主持工作,並於每周五下午第四節課舉行校長助理接待日,在上一學期中還組織並主持了“廈門六中學生領袖訓練營”。

學校榮譽

獲獎日期 獲 獎 項 目 獲獎情況 頒 獎 單 位 獲獎類別 級別
2008-12-01 廈門市第二套全國中小學生系列廣播體操比賽 中學組第一名 廈門市教育局 廈門市體育局 奧賽 市級
2008-12-01 2008年廈門市中小學生田徑錦標賽團體總分 中學組第五名 廈門市教育局 廈門市體育局 競賽 市級
2008-12-01 2008年廈門市中小學生田徑錦標賽 國中組第五名 廈門市教育局 廈門市體育局 競賽 市級
2008-11-01 2008年全國大眾健美操鍛鍊標準等級大賽(廈門)分賽區比賽暨廈門市青少年健美操錦標賽中學組(5級) 一等獎 廈門市教育局 廈門市體育局 競賽 市級
2008-11-01 2008年全國大眾健美操鍛鍊標準等級大賽(廈門)分賽區比賽暨廈門市青少年健美操錦標賽中學組(4級) 一等獎 廈門市教育局 廈門市體育局 競賽 市級
2008-10-01 第十屆“廈門郵政杯”青少年書信大賽暨第四屆全國少年兒童書信大賽廈門市選拔賽 組織獎 廈門市教育局 共青團廈門市委員會 廈門市郵政局 競賽 市級
2008-08-01 在2008年組織開展中小學生”拒吸第一支煙,做不吸菸的新一代“簽名活動中成績卓著 福建省控煙與健康協會 表彰 省級
2007-09-01 市青少年體育舞蹈錦標賽 團體總分中學組第一名、優秀組織獎 競賽 市級
2007-05-01 《牢記兩個務必 永葆政治本色--西柏坡精神巡迴展》觀後感優秀徵文評選 優秀組織獎 廈門市教育局 徵文 市級
2007-05-01 市中國小藝術節音樂周中學生合唱比賽 金獎 廈門市教育局 競賽 市級
2007-12-01 市中小學生田徑錦標賽 高中組團體總分第七名 廈門市教育局 競賽 市級
2007-12-01 市中小學生田徑錦標賽 國中組團體總分第五名 廈門市教育局 競賽 市級
2009-01-18 全國教育系統“五五”普法工作 先進單位 全國校園普法培訓辦公室 表彰 國家級
2007-12-01 市中小學生田徑錦標賽 中學組團體總分第四名 競賽 市級
2007-11-01 08奧運會啦操選拔賽廈門分賽區中學生組冠軍 國家體育總局 奧賽 市級
2007-11-01 大眾鍛鍊標準大賽成人組五級 二、三等獎 國家體育總局 競賽 市級
2007-11-01 廈門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先進單位 先進單位 廈門市教育局 表彰 市級
2007-11-01 市第三屆中學課堂教學改革創新大賽 組織獎 廈門市教育局 競賽 市級
2007-11-01 省親職教育先進集體 先進集體 省婦聯、省教育廳、省委文明辦 表彰 省級
2007-11-01 廈門市青少年主體教育“知榮明恥樹新風”讀書徵文活動 組織獎 廈門市教育系統關工委 徵文 市級
2006-01-01 福建省首屆校園戲劇節(小品《誰最美》) 演出獎 共青團福建省委員會 活動 省級

校園風光

廈禾校區新綜合樓廈禾校區新綜合樓
仁和樓門廳仁和樓門廳
至善大禮堂至善大禮堂

以下為廈門六中校園風光。

發展規劃

廈門第六中學福建省廈門第六中學2006—2010年學校發展規劃

(2005年11月校九屆四次教代會審議通過)

近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校堅持面向全體學生,立足於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全面完成2003—2005年發展規劃。在內強素質、外樹形象的發展歷程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為今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校在廈門市新一輪教育改革中率先實施合併,實行高國中分設辦學,擴建高中部,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在廈門市第一所正式申報示範性高中,並以較高分數通過市級驗收;在廈門市第一所創辦“出國留學實驗班”,探索合作辦學新路子。高考、中考取得優異成績。高考上線率100%,有一大批學生考入名牌大學;2003年高考再次培養出市文科狀元,贏得良好社會聲譽,2004年本科以上錄取率86%,2005年在全省200個600分以上的文科考生中我校占有7人,上本一線近百人,上本二大學線260人;中考連續4年獲得國中教學質量優秀獎。2003年以來,學校榮獲“全國模範職工之家”、“福建省第八屆文明學校”、福建省首批“中國小素質教育先進學校”和第四屆福建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突出貢獻獎、廈門市文明學校、廈門市教育系統先進基層黨組織、廈門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先進學校、廈門市教育系統行風建設先進單位、廈門市學校體育工作先進單位、廈門市藝術教育先進單位、廈門市學校衛生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基於對黨的十六大和國家“十一五”發展規劃中關於基礎教育的有關精神的理解,對基礎教育改革未來發展的認識,以及我校目前的實際狀況,我們制定了本發展規劃。在未來的五年中,我們將牢固樹立憂患意識、競爭意識和品牌意識,大力弘揚“精誠團結、頑強拼搏、敢為人先、永不滿足”的六中精神,以新的思路,新的突破,新的舉措,書寫新的輝煌篇章。

一、指導思想

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黨的十六大和國家“十一五”發展規劃中的教育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科學發展觀,抓住我省即將進入高中新課程改革的良好機遇,擴大辦學規模,提高辦學效益,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堅持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任務,強化教學中心地位;以改革促發展,以特色求卓越,走內涵式發展道路;以“人文、創造”為辦學目標,堅持以人為本、依法治校,創建學以致用、和而不同的校風;堅持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創造”的辦學思想,堅持“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全面發展,使學生全部成才”的教育理念,促進師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鑄就閩南地區的人才搖籃。

二、目標定位

1、學校發展目標

近期目標:通過5年左右的努力,在省級示範高中的基礎上,不斷做大做強,把廈門六中辦成富有人文精神、突出創造特色、師生和諧發展、在省內起示範作用、國內有一定知名度、與國際同類學校有文化交流的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

遠期規劃:在實現近期目標的基礎上,把廈門六中辦成突出人文、創造,在全國起示範作用,國內著名、國際知名的現代化、國際化學校。

學科定位:不斷增強高中理科類學科競爭力,繼續發揮文科類學科優勢,文理科協調發展。

規模定位:國中42個班,高中48-60個班。

辦學形式:完全實行高國中分設辦學,既招收普通生,又舉辦“出國留學實驗班”、“海外華僑華人子弟培訓班”。

2、學校培養目標

學生培養目標定位:身心健康,志向高遠,素質全面,特長突出,具有“禮、信、情、毅”的品德素質,嚴謹的科學精神,良好的人文素養,寬厚的知識底蘊,積極的合作意識和進取精神,能適應未來社會需要的優秀畢業生。

教師培養目標定位:身心健康,品德高尚,教育理念前衛,專業知識寬厚,教學技能高超,教學風格突出,具有較強的教育科研意識和能力的研究型教師。

三、實施策略

(一)構築堅強堡壘,建設一支團結務實、開拓進取、廉潔高效的幹部隊伍。

1、加強領導班子自身建設,堅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繼續堅持班子成員的學習制度,不斷增強個人修養,弘揚六中精神,分工明確,各司其職,互相尊重,團結協作,默契配合。

2、完善青年後備幹部推薦、自薦和培養考核制度,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幹部隊伍。依據民主推薦、組織考核的原則,把思想品德好、教育教學水平高、管理協調能力強、富有開拓進取精神、得到廣大教職工公認的教工推上重要崗位;逐步試行中層幹部、段長、教研組長競聘上崗和輪崗制度,進一步完善任人唯賢、能上能下的用人機制;進一步健全乾部考核評價的民主監督制度。

3、積極穩妥地做好黨建工作。不斷深化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充分發揮黨組織、黨員在學校各項工作中的戰鬥堡壘作用和先鋒模範作用。

(二)最佳化教師團隊,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最佳化、充滿活力、適應學校發展需要的教師隊伍。

1、加強師德建設。認真組織教師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繼續開展“講師德,比奉獻”師德系列教育活動,大力弘揚“六中精神”,樹立依法治教、文明施教、精心執教、廉潔從教的良好師表形象。樹立先進典型,每兩年分別評選一次"十佳青年教師"和 “師德標兵”。舉行先進事跡報告會,開設《師德論壇》,設立師德網頁,強化師德教育,突出教師的參與和互動,增強實效性。制定《廈門六中師德建設十不準》和《師德考評辦法》,完善評估機制。

2、堅持教職工培訓的多樣性和實效性。以校內培訓為主,進修外培為輔,在全員培訓的基礎上,重視開展個性化分類培訓,形成系統性、針對性和差異性相結合的教職工培訓方式,努力把新課程的理念轉化為教師的教學行為。積極推薦優秀教師參加校外各級各類培訓班學習。建立以校本為主、教研為基礎的教師個案分析、研討制度,引導教師對自己或同事的教學行為進行分析、反思與評價,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

3、加強青年教師培養。完善“師徒結對子”與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制度;繼續開展青年教師讀書小組的活動;鼓勵青年教師提高學歷層次。建立"青年教師論壇"。

4、建立教師發展性評價機制,激發廣大教師的工作熱情。研製和實施教師發展性評價機制,通過自我評價、學生評價、家長評價、教師互評、領導評價等民主程式,對教師的德、才、勤、績進行全面公正的考核評價,將考核結果記入教師個人業績檔案,並作為教師評先、晉級的重要依據,以此促進廣大教師的健康成長,從而形成有利於實施素質教育、發揮教師創造性的、多元的、新型的教師評價體系。

5、不斷最佳化師資結構,全面提升教師素質。五年內特級教師人數力爭達到10人,省級學科帶頭人人數力爭達到8人,力爭有10個學科擁有市級以上學科帶頭人,50人參加市級以上骨幹教師培訓,40%的教師取得高級教師資格,100%的高中教師達到本科以上學歷,其中20%達到碩士研究生學歷;98%的國中教師達到本科以上學歷;95%以上的高中教師能熟練運用網路等現代教學手段進行教學,98%以上的教師能夠開設至少兩門以上的選修課程,20%以上的教師每學年至少在市級以上刊物正式發表一篇教育教學論文或其他形式的教育科研成果。五年內每位教師至少形成一篇課題研究論文在校級以上刊物發表,且在指導學生參加課外活動方面至少有一項成果。

(三)完善以人為本、民主、科學、高效的學校管理機制。

1、用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調動教職工的積極性,形成教職工內心世界的主人翁精神。把教職工身心健康狀況作為評價學校領導工作政績的一項重要指標,高度關注教職工的生活質量。設立教職工子女成長基金,學校工會建立教職工子女(本校)學習狀況跟蹤制度。建好“網上教師論壇”,完善建言獻策獎勵制度。豐富教師業餘生活。由學校工會牽頭,成立“科學設定教師崗位責任,減輕教師心理負擔”的校本課題研究組,努力從管理機制的層面上解決教師心理負擔過重問題。

2、認真貫徹執行“五五”普法規劃,增強全校師生法制意識。

3、積極推進學校內部管理體制創新。繼續落實校長負責制、全員聘任制、崗位責任制、結構工資制。進一步完善競爭激勵機制,以聘任制為突破口,定編、定崗、定員,堅持公開、公正、公平競爭上崗的原則,允許高職低聘,低職高聘,工資待遇視業績浮動,激活用人機制,提高工作效率。

4、充分發揮黨組織的監督保證作用,繼續堅持和完善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繼續加強黨政工“共建教工之家”工作。推進校務公開,增強教職工的主人翁意識,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推動學校發展。

5、充分利用學校網路管理平台,開發網路教學,推進學校管理信息化和現代化。

6、試行校級領導直接分管年段,強化年段的綜合性管理職能,強化教研組的學術研究職能和學科教學質量職責。

7、繼續做好離退休教職工管理工作。充分落實離退休教職工的政治和經濟待遇,盡力讓他們共享學校改革和發展的成果。充分發揮“關工委”的作用,為離退休教職工“老有所為”創造條件。盡力為離退休教職工提供活動場所、器材和經費,支持他們開展適合老年特點的活動,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

(四)繼承傳統,大膽創新,增創德育工作的新優勢。

以《中學德育大綱》、《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為基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遵循教育規律,以誠信教育為切入點,以學會做人為主線,狠抓工作落實,再創德育工作新輝煌。1、學校發展目標

近期目標:通過5年左右的努力,在省級示範高中的基礎上,不斷做大做強,把廈門六中辦成富有人文精神、突出創造特色、師生和諧發展、在省內起示範作用、國內有一定知名度、與國際同類學校有文化交流的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

遠期規劃:在實現近期目標的基礎上,把廈門六中辦成突出人文、創造,在全國起示範作用,國內著名、國際知名的現代化、國際化學校。

學科定位:不斷增強高中理科類學科競爭力,繼續發揮文科類學科優勢,文理科協調發展。

規模定位:國中42個班,高中48-60個班。

辦學形式:完全實行高國中分設辦學,既招收普通生,又舉辦“出國留學實驗班”、“海外華僑華人子弟培訓班”。

2、學校培養目標

學生培養目標定位:身心健康,志向高遠,素質全面,特長突出,具有“禮、信、情、毅”的品德素質,嚴謹的科學精神,良好的人文素養,寬厚的知識底蘊,積極的合作意識和進取精神,能適應未來社會需要的優秀畢業生。

教師培養目標定位:身心健康,品德高尚,教育理念前衛,專業知識寬厚,教學技能高超,教學風格突出,具有較強的教育科研意識和能力的研究型教師。

1、進一步濃厚大德育氛圍,建設一支強有力的德育骨幹隊伍,形成教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大德育工作機制。

2、完善突出六中特色的德育管理和評價模式,力爭德育工作系統化、規範化、課程化。加強年段長、班主任常規工作的管理與指導,不斷完善《廈門六中班主任常規工作考核細則》,規範班主任培訓制度,及時推廣班主任工作的成功經驗,樹立班主任工作的優秀典型。

3、依託業餘黨校、團校、團隊組織,對廣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共產主義崇高理想教育。

4、以誠信教育為切入點,培養學生“禮、信、情、毅”的道德情操。重新修訂《廈門六中學生行為規範》,將其作為新生入學的必修課程。建立較為完善的《學生行為規範記錄卡》,建立電子檔案,對學生的日常行為規範實行網路化管理,將學生的日常行為規範與學生評價、班級考核、班主任工作考核等結合起來。建立完善的學生問題行為矯正工作制度。

5、完善學生自主管理制度,提高學生自主管理水平,實現學生常規管理的自主化和網路化。完善團隊和學生會組織,進一步加強三級督導隊的建設和管理,建立學校管理委員會學生分會,調動廣大學生積極為學校的發展建言獻策。學生自主管理信息全部進入校務管理平台,實現網路化。

6、紮實開展學生社團活動,增設展示學生才藝的平台,形成一批深受學生喜愛、有較高水平的社團和特色活動,營造“人文、創造”的校園文化氛圍。辦好體育節、科技節、文化藝術節。與思明區青少年宮共同努力,力爭把“鷺島中小學生藝術團”辦成在省內有較大影響的青少年藝術團。積極創設條件,形成6-10個常年開展活動、有較高水平、在全市有一定影響力的學生社團。鼓勵學生社團開展校際交流或社區服務。深入開展以體驗教育為主的學生實踐教育活動,努力將新生入學誠信承諾、每周一星、課間廣場音樂、重陽節訪師等幾項活動做成富有六中傳統特色的主題活動。

7、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形成面向全體、關注個體、形式多樣、富有實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網路,保持在全市的領先地位。力爭有3名專職心理教師,10—20名經過系統培訓的兼職心理教師。建立完整、規範的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在高中開設心理健康校本課程。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建立師生情緒發泄室。辦好《心海導航》。

8、辦好家長學校,規範各年段家長委員會工作。充分發揮學校管理委員會家長分會的作用,調動廣大家長共同參與學校發展和學生教育工作。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新的共建關係,爭取廣泛的社會力量參與學校發展和學生教育工作。積極開闢學生社會實踐的新基地,力爭新建立3-5個有較強教育意義的學生實踐基地。

9、探索形成適合六中發展的寄宿生管理模式。

10、充分利用學校網路管理平台,建立高效的網路德育管理模式。

11、探索高中課改中學生管理新模式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五)深入開展課程改革實驗,努力提高教學科研水平,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以新的課改理念和新的科學研究成果指導課程改革實驗,針對存在問題,積極開展專題研究,努力開發課程資源,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1、鞏固和發展國中課改成果。

繼續鞏固原有的校本課程,進一步深化國家課程學科的課程改革。依託三級教研網路,開展校本課改研究,尤其是學生學習的發展性評價研究。

2、積極穩妥地開展高中課改。

研製和實施我校高中新課程改革實施方案,積極穩妥地推進我校高中新課程改革,創造性地實現國家課程與校本課程的有機整合。

探索高中新課程改革實施細則,各學科建立學生學分評價體系及可操作的實施細則,建立從課程設定、課程安排、教學資源科學配置、學生選課、課表實施,到學生學分認定及學生成績管理等一整套電腦網路化管理機制。

3、將創造教育與高中新課程改革融為一體,凸顯人文、創造的辦學特色。結合高中新課標關於校本課程的學分規定,開發出富有創造教育特色的校本課程系列;按照高中新課改的理念,重新編制富有創造教育特色的學生評價手冊。進一步發展我校勞技教育,五年內初步形成系列校本課程,發揮更大的示範作用。

4、積極開展校本教研。逐步實現每個教研組都有專門的教學網頁,20%的教師擁有個人教育教學網頁,所有課題研究過程與成果都在校內報刊、宣傳欄、校園網上實現共享,在校園網上開闢教師論文專欄,使教師論壇真正成為教學研討和課題研究的沙龍,逐步形成濃厚的學術氛圍。成立“廈門六中學術委員會”,發揮其在教育教學研究、教育科研中的指導和評價作用。成立“廈門六中教育科研獎勵基金”,每學年撥出專款,支持教師開展課題研究,並對取得重大科研成果的人員給予重獎。學校鼓勵教師個人出版學術專著。堅持每學年彙編出版兩種以上教育教學類刊物。努力使教育科研水平居全市領先行列

5、強化教學質量意識,狠抓工作落實,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1) 進一步強化教研組的教學指導功能。完善和實施教研組長職責考核辦法。加大備課組活動檢查指導力度,紮實開展校本教研活動。五年內各學科力爭在教育教學方法改革、提高學生學習研究能力、發揮學生主體地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學習質量監測保證辦法、考試方法改革、現代教育技術套用、分層教學和尖子生培養等面形成若干特色。有六個左右的學科在全市成為優勢學科。

(2)落實《廈門六中年段長的年段教學管理常規》,年段長著重抓好學法指導、學風建設、考試質量分析等三方面工作。不失時機進行學風建設,把班級學風作為推薦優秀班主任的重要依據。重視對學生個人、對班級集體進行成績跟蹤分析,作出發展性評價。

(3)備課組長對全年段該學科教學質量負責,備課組和班科任集體試行三年小循環負責制,組成教師相對穩定。重點表彰和獎勵先進備課組和先進班科任集體。

(4)注重教學效益。反對單純依靠加班加點、題海戰術求得考試成績的錯誤行為,各教研組有計畫地組織編寫符合學校課程目標、切合我校學生實際的習題集。加強學生正確學習態度、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加強學習方法指導。

(5)從起始年段抓起,加強學生正確學習態度、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加強學習方法指導。將學習規範的訓練納入新生入學訓練,進一步豐富新生培訓內容,並使之成為一門校本課程。

(6)嚴肅考風考紀,落實廈門六中關於考風考紀的若干規定,完善監考人員工作守則,營造良好的考試環境。

(7)建立調研反饋、落實整改制度。堅持調研製度,針對調研過程中發現的問題,相關管理部門及時反饋,落實整改。

(8)積極探索尖子生培養途徑,抓好學科競賽,力爭早出、多出優秀人才。

(9)形成質量監控體系,建立運作有效的學校高考信息組,充分發揮考試中心在組織命題、信息交流方面的作用。

(10)加強對外交流,與國際同類學校開展文化交流,與省內重點學校合作建立重點學校聯合體。

(11)發展藝術教育特色。加強音樂美術教育的軟硬體建設;爭取擴大國中藝術班招生規模,全面提高國中藝術生的專業素質和文化素質,努力做到每位學生有一項音樂美術類的愛好。

(12)增強學生健康素質,努力做到學生人人有一項喜愛的、長期堅持的體鍛項目;積極引進有潛力的體育特長生,進一步提升我校的體育工作水平。

(六)創造優良的辦學條件,為實現高質量教育提供保障。

堅持“整體規劃、分步實施、逐步完善”的方針,在現有基礎上,通過政府投入、社會資助和自身努力,加強軟硬體建設,創造優良的辦學條件。

1、加快學校的硬體設施建設。

廈禾校區計畫在落實紅線圖後進行較大規模改造。東渡校區按照60個班的規模,配備教室、實驗室,完成教室、實驗室多媒體設備。按照2000人的規模,完善學生公寓、單身教師公寓和教師午休宿舍配套設施。根據教學需要,完成理、化、生實驗室、勞技教室及其它功能教室的整改。實現自來水和中水的並行使用,降低用水成本。

2、創設優美的育人環境。

配合新校區建設,做好校園功能分區規劃,完成對各功能區的補充建設,在綠化、雕塑、亭廊和校園文化廣場的設定上進行富有特色和創意的加工,使校園成為知識的殿堂、藝術的園地,讓校園洋溢著自然之趣、花園之美、讀書之樂。

3、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進程。

完善數字校園建設,提升傳統校園的效率,擴展傳統校園的功能,實現教育過程的全面信息化。

(1)硬體投入。建設200座位的電子閱覽室。建設校園一卡通工程,並與市E通卡聯網,實現校內考勤、借閱、上網、門禁、小額支付等管理的數位化。建設校園無線網路。完善宿舍區網路設備,開通每人一個網路信息點。在條件成熟時,將學生公用計算機放入教室。

(2)套用建設。推廣和用好校務管理平台,在教育信息的採集、處理、分析、傳輸和使用等方面,實現網上辦公;套用好學與教平台,推廣網路教學的新型教育手段,創造一個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學習的環境。繼續完善資源庫,做好資源共享工作。結合課改,開設網上選修課程,並結合試題庫建設,開展網上考試。

4、最佳化後勤保障體系

(1)加強學校財務工作的巨觀調控,認真編制和執行每年收支預算,多渠道多方法增加收入,從嚴控制預算外支出,確保收支平衡,做到開源節流。嚴格執行財務制度,保證財務工作的規範化。

(2)完善財產管理辦法和管理制度,努力提高國有資產使用效率,確保國有財產不浪費,不流失。實行校產保管責任制。落實學校財產管理條例及賠償制度。固定資產建立總賬,專人負責,分校區建立分帳,各部門相應建立固定資產保管清冊,由部門保管員保管,定期清點。

(3)加強對臨時用工的管理。期初簽訂臨時用工契約,最佳化勞動組合,加大監察力度,作好有關記錄,實行工作量、工作表現與年終獎金掛鈎。

(4)建立合理高效的定期檢修和報修、維修、反饋機制。

(5)加強食堂管理,提高服務質量。在條件許可的前提下,食堂、小賣部面向社會招標,競爭承包;在東渡校區引入超市,方便師生的日常生活。

5、建設“平安校園”。

根據上級關於安全工作的有關精神,堅持抓好建設“平安校園”活動。把學校建設成為安全防範機制健全,措施得力,重大刑事治安案件、違法犯罪案件和重大責任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學校及周邊治安狀況良好,師生安全防範意識和民主法制意識顯著提高,校園環境安全、秩序正常,家長放心的教書育人場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