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松桑康林寺

主殿大門有兩根十二形柱的門房,門房牆壁繪有四大天王像。 殿前有一排南北向的門廊,有方柱四根,廊壁繪有長壽圖和佛教圖徵。 神殿除西壁有兩扇大窗外,在四壁頂部,每面不各有兩扇小窗。

簡介

康松桑康林寺,位於西藏扎囊縣桑伊鄉桑耶寺西南側樹林之中,創建於八世紀晚期,由吐蕃贊普墀松德贊的一位王子按照桑耶寺「烏孜大殿」的,式樣修建的。據《賢者喜宴》記載∶「王妃蔡幫·美多純因有子,他以父王(墀松德贊)之屋頂為模式,興建了康松桑康林。」二十世紀,熱振攝政時期曾對該寺進行過一次較全面的維修。「文革」時被毀,現正逐步修復。

建築

康松桑康林寺,坐東朝西,占地面積四千平方米。主殿居中,高四層十八米,周圍是兩層樓的僧舍。四面各設一座大門,正門是西大門(高二.三米,寬二.二米)。門內有面闊五間進深三間的門廊,有方柱十二根。主殿前是一片空地,地面用鵝卵石鋪墊而成。主殿大門有兩根十二 形柱的門房,門房牆壁繪有四大天王像。門內便是第一層的大經堂,面闊五間進深四間,有方柱十二根,有的方柱直通二層頂部。柱頭雕飾華麗,有蓮花、蓮珠、垂草紋等。在大經堂左右兩邊,還各有兩間小庫房。通過大經堂後中部的三道木門到佛殿,殿內東西有四排方柱,柱頭飾有蓮花、垂草紋等圖案;壁畫以十六羅漢為主,還有釋迦牟尼佛像等內容。圍繞佛殿有一周圍經迴廊,廊壁繪有釋迦牟尼佛、金剛護法神等壁畫。主殿第二層中後部被第一層高大的經堂和佛殿的占,所以第二層只有左右兩邊幾間矮小的房舍。在第二層前面有一片寬敞的陽台。
主殿第三層僅有一座佛殿。殿前有一排南北向的門廊,有方柱四根,廊壁繪有長壽圖和佛教圖徵。佛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壁畫以蓮花生像為主。佛殿四周為轉經迴廊,西部迴廊左邊繪有桑耶寺失火後重修竣工時的允慶場面,瓊結、乃東等地派代表來慶賀,載歌載舞,熱鬧非凡;另外迴廊還繪有釋迦牟尼佛、無量壽佛、無量光佛、菩薩、羅漢及釋迦涅盤像等壁畫。
主殿第四層是護法神殿,建築風格奇特别致。圍繞神殿有一周轉經迴廊,迴廊外牆,每壁各設兩面小窗;神殿四壁又各有一門。神殿除西壁有兩扇大窗外,在四壁頂部,每面不各有兩扇小窗。門窗如此之多,在西藏地區其他寺廟神殿中並不多見。神殿最別致的是殿內的木結構,四根方柱立於中部,面闊三間進深三間;柱頭雕飾華麗,有蓮花、寶珠及垂草紋等;同時柱頭頂部雕有假斗,斗上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十字形華 斗 上有繁縟的雕刻繪畫裝飾。在神殿四面牆壁內上部,每面各伸出三道長兩層短∶短昂居下、長昂居上。長短昂上各置一排橫 (均三 ),即「出跳」,其上是並口枋,以承天花板。神殿四角還各有一根角柱,似寶瓶狀,雕刻精細。在四根方柱頂部有一方形藻井,中心有圓形彩繪「壇城」圖案;在柱上還書寫有梵文佛教咒語。神殿內壁畫有釋迦牟尼佛、無量壽佛、無量光佛和護法神等;轉經迴廊壁畫有各種姿態的歡喜佛、護法神像,還有蓮花生墀松德贊的肖像。整個神殿內雕樑畫棟,富麗堂皇,其結構簡單輕巧,無大梁,只是用華藻的昂、跳、枋等組合承托天花板,具有一定的漢式建築風格,但在柱頭等局部卻具有當地藏式建築特點。如上漢基層結合的華麗建築風格,在西藏還很少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