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星雲說

康德星雲說

1755年,康德發表《自然通史和天體論》一書,首先提出太陽系起源星雲說。 康德的星雲說發表後並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直到拉普拉斯的星雲說發表以後,人們才想起康德的星雲學說。 三部著作的相繼間世,成為康德批判哲學體系誕生的真正標誌。

康德星雲說簡介

1754年,康德發表了論文《論地球自轉是否變化和地球是否要衰老》,對“宇宙不變論”大膽提出懷疑。

(圖)康德星雲說

1755年,康德發表《自然通史和天體論》一書,首先提出太陽系起源星雲說。康德在書中指出:太陽系是由一團星雲演變來的。這團星雲由大小不等的固體微粒組成,“天體在吸引力最強的地方開始形成”,引力使微粒相互接近,大微粒吸引小微粒形成較大的團塊,團塊越來越大,引力最強的中心部分吸引的微粒最多,首先形成太陽。外面微粒的運動在太陽吸引下向中心體下落是於其他微粒碰撞而改變方向,成為繞太陽的圓周運動,這些繞太陽運轉的微粒逐漸形成幾個引力中心,最後凝聚成繞太陽運轉的行星。衛星的形成過程與行星相似。他還把太陽系起源的假說推廣到整個宇宙系統,刻畫了宇宙物質的演化。他一方面認為,宇宙的發展在時間和空間上沒有盡頭,是宇宙物質日臻完善和逐漸衰退的不斷更替過程;另一方面,他又認為宇宙的發展在時間和空間上有開端。他認識到,行星系統的斥力消耗殆盡之後,運行著的天體就會墜入中心物體,並被墜落的力量粉碎成重新處於混沌狀態的物質微粒。不過從這種混沌中產生的不是新的天體系統,而是同樣的東西。這反映了康德宇宙發展學說的內在矛盾。康德還從天體演化的普遍規律出發,推測地外天體也必然有人居住,甚至推測在離太陽更遠、形成得更晚的行星上可能會有更優越、更完善的居民。

(圖)康德星雲說

地球的形成,根據星雲理論,地球原星體大約比現在重500倍,直徑大約是現在的2000倍,由於重國的差異,重元素沉入物質,形成厚而重的核心,周圍是輕的物質。當太陽收縮到內部產生反應時,太陽發熱、發光、輻射出大量粒子,這些粒子掃射到地球表面時,把地球表面輕物質 “趕跑”。於是地球就剩下那些密度大的,基本上都是固態的物質了。

康德的星雲說發表後並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直到拉普拉斯的星雲說發表以後,人們才想起康德的星雲學說。

恩格斯曾對康德的學說給予很高的評價,說是“從哥白尼以來天文學取得的最大的進步”,是在“形上學思維方式的觀念上打開了第一個缺口”,但也指出其中有不足之處。

康德生平

伊曼紐爾·康德(ImmanuelKant,1724-1804), 1724年出生於柯尼斯堡。德國哲學家、天文學家、星雲說的創立者之一、德國古典唯心主義創始人。康德深居簡出,終身未娶,一輩子過著單調刻板的學者生活,直到1804年去世為止,從未踏出過出生地半步。

康德星雲說康德

康德生活中的每一項活動,如起床、喝咖啡、寫作、講學、進餐、散步,時間幾乎從未有過變化,就像機器那么準確。每天下午3點半,工作了二天的康德先生便會踱出家門,開始他那著名的散步,鄰居們紛紛以此來校對時間,而教堂的鐘聲也同時響起。唯一的一次例外是,當他讀到法國浪漫主義作家盧梭的名著《愛彌爾》時,深為所動,為了能一口氣看完它,不得不放棄每天例行的散步。這使得他的鄰居們竟一時搞不清是否該以教堂的鐘聲來對自己的表。

和許多偉大的德國學者一樣,康德家境也很貧寒,以至在金錢觀念方面給後人留下笑料。據說這位大學者經常聲稱,他最大的優點是不欠任何人的一文錢。他曾說:“當任何人敲我的門時,我可以永遠懷著平靜愉快的心情說:‘請進。’因為我肯定,門外站著的不是我的債主。”

(圖)康德星雲說

康德思想的發展,以1770年他提出教授就職論文為界,分為“前批判時期”和“批判時期”。在“前批判時期”,他埋頭於自然科學研究,提出了“關於潮汐延緩地球自轉的假說”和“關於天體起源的星雲假說”。這兩大假說從物質自身的運動和發展來解釋自然現象,摒棄了神學創世說和自然界永恆不變的觀點,因此恩格斯說:“康德在這個完全適合於形上學思維方式的觀念上打開了第一個缺口,而且用的是很科學的方法。”

(圖)康德星雲說

在“批判時期”,康德對他以前的以萊布尼茨為代表的唯理論及以休漠為代表的懷疑主義進行了批判。1781年,康德發表了《純粹理性批判》這部哲學名著。恰如康德枯燥乏味的生活一樣,這本洋洋數十萬言的大作非常晦澀難懂。一個讀者對康德抱怨說:“讀你的書十個指頭都不夠用,因為你寫的句子太長了,我用一個手指按住一個從句,十個指頭用完了,一句話還沒有讀完!”但是艱深的語句掩不住思想的光輝,康德哲學真的像他自己所說的那樣成了哲學領域內“哥白尼式的革命”。此後他又陸續發表了《實踐理性批判》(1788年)和《判斷力批判》(1790年)這兩部著作。三部著作的相繼間世,成為康德批判哲學體系誕生的真正標誌。

(圖)康德星雲說

由於推翻了當時流行於歐洲的形上學體系,開拓了從主客體關係去探討哲學根本問題的新方向,提出了以“二律背反”為核心的消極辯證法,康德的哲學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有人把它比作蓄水池,前人的思想匯集於此,後人的思想則從中流出來;也有人將他的哲學比作一座橋,想入哲學之門就得通過康德之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