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達姆大街

庫達姆大街

庫達姆大街(Kurfürstendamm,簡稱Ku'damm,中文也譯為“選帝侯大街”),曾是連線王城宮邸和古納森林狩獵宮的一條騎馬沙路。“鐵血宰相”俾斯麥曾親自推動此街的開拓擴建工程,使它成為通向城西的別墅區的市區林蔭大街。現在,庫達姆大街已成為了柏林西城區一條舉世聞名的購物街。

簡介

庫達姆大街庫達姆大街

選帝侯大街(Kurfürstendamm,當地人稱為Ku'damm,中文譯為庫達姆大街或褲襠大街)是德國首都柏林最著名的大道之一。這條街得名於昔日的布蘭登堡選帝侯。這條大街既寬又長,可以認為是柏林的香榭麗舍大街—充滿了商店、住宅、酒店和餐館。最著名的設計師們都在此擁有自己的商店:Gucci、寶格麗、香奈兒、路易威登、華倫天奴、Lacoste、TommyHilfiger、卡地亞、愛馬仕、施華洛世奇,以及幾個汽車製造商展示室。

這條大街長3.5公里,沿街種植著四行懸鈴木,穿過西柏林的夏洛滕堡·威默爾斯多夫區。它起於動物園火車站和威廉皇帝紀念教堂廢墟附近的布賴特施德廣場,然後向西南經過夏洛滕堡區。在與Joachimstaler大街交匯處是克蘭茨勒咖啡廳(CaféKranzler),其前任西方咖啡館(CafédesWestens)曾是一戰以前藝術家和波希米亞主義者著名的聚集地。在Uhlandstraße捷運站附近,有凱賓斯基酒店,以及選帝侯大街劇院(在昔日柏林分離派藝術協會展覽廳的遺址上)。

阿登納廣場,這條大街進入了威默爾斯多夫區,在那裡經過萊寧廣場(LehninerPlatz)上的邵賓那(Schaubühne)劇院。在較樸素的西段或選帝侯大街的“上段”,其標誌是柏林環形鐵路線上的Halensee火車站,以及與100號高速公路交匯處的Rathenau環島廣場,那裡有引起長期爭議的1987年沃爾夫福斯特爾的“混凝土凱迪拉克”雕塑。

歷史

庫達姆大街庫達姆大街

與鄰近的街道不同,選帝侯大街是從歷史上架在沼澤上,通往布蘭登堡選帝侯於1543年建在西郊的綠森林狩獵小屋的一條木排路(德語:Damm)發展而來。雖然其興建的精確日期不明,不過在1685年的地圖上已經標出了這條從城市宮經過夏洛滕堡與威默爾斯多夫之間的沼澤地帶通往綠森林的無名小路。“選帝侯木排路”(ChurfürstenDamm)的地名首次出現於1767年和1787年之間。

自1875年起,由於俾斯麥的建議,昔日的韁繩小道被美化為一條寬達53米的林蔭大道,他還提議在其西端建造綠森林大廈。1882年,維爾納·馮·西門子在Halensee車站附近介紹他的電動機無軌電車概念。附近的Lunapark開放於1909年,當時是歐洲最大的遊樂園,仿照康尼島,1926年拳擊手馬克斯施梅林在此贏得德國輕重量級冠軍。在經歷了長期的衰敗後,公園最終於1933年關閉,大部分地區今天屬於Stadtautobahn。

在“黃金20年代”,“新西部”的選帝侯大街地區成為柏林娛樂業和夜生活的中心,這一時期結束於大蕭條和1933年納粹當權。猶太商人擁有的商店和公司成為一些屠殺的目標,最終導致了1938年11月9日的水晶之夜。在二戰中,這條大街遭到空襲和柏林戰役的嚴重破壞。

戰後,柏林被分割為東柏林和西柏林,迅速得到重建的選帝侯大街成為西柏林的主要商業街。因此它也是當1968年4月11日,發言人RudiDutschke在離開選帝侯大街140號德國社會主義大學生聯盟辦公室時遭到暗殺(Dutschke因此暗殺事件遭受重傷,在康復後仍留下許多後遺症),德國學生運動進行示威抗議的地點。

兩德統一之後,選帝侯大街面臨位於市中心區的波茨坦廣場弗里德里希大街亞歷山大廣場的競爭,造成許多咖啡館和電影院關閉。它保留了漫遊(flâneur)和高檔購物街的特徵,作為陶恩沁恩大街(Tauentzienstraße)及其大型百貨公司的向西延續。

主張者

庫達姆大街庫達姆大街

建造庫弗斯坦達姆大街的主張是由城市建築師J.A.W von Carstenn-Lichterfelde提出的。1870年他就提議讓由市區向西到古耐沃德(GRUNEWALD)森林皇家狩獵區的汽車路成為30米寬的大道。而因為巴黎普斯愛麗絲(CHAMPS-ELYSEES)的例子,Otto von Bismarck 更堅持認為寬度應該擴展到54米。這條大街從特伽坦斯(Tiergartenstrasse)岔出,建立了一條以八月維克多利亞地區 (AUGUSTE-VIKTORIA-PLATZ)(即現在的布里斯配德 BREITSCHEIDPLATZ)的動物園(即現在的布達配斯特 BUDAPESTER STEASSE)南部為起點的路線。那裡也是後來威廉 姆帝(KAISER WILHELM)紀念堂的所在地。人們把這條大街暱稱 為“庫達姆”。綠樹成行的街道通往西部,直達瀚藍斯湖(HALENSEE)。

街區風貌

庫弗斯坦達姆大街很快發展為了一個重要的購物大道,並且伴隨著很多的藝術咖啡屋、劇場、戲院、和電影院。它的吸引力集中體現了繁榮的20年代的充滿活力的文化生活。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這一區域的功能是作為被分開的西半部城市的商業區,繼續扮演它作為娛樂和商業中心的角色。這樣它也成為了20世紀50年代德國經濟奇蹟的證言。公眾生活集中在亞當奧爾(ADENAUERPLATZ)和布里斯配德(BREITSCHEIDPLATZ)之間的地區,而大街上時尚公寓排列成行的西部地區往住宅區的發展方向更加貼近。20世紀70年代,街道的華麗由於快餐店和廉價商店的增多而在某種程度上有所減弱。但是市政府和房產主在20世紀80年代都加入到提升城市形象的力量中來。努力的一部分成果就是在布里斯配德(BREITSCHEIDPLATZ)建成的新式噴泉。 再次統一之後,東西商業區中心(庫弗斯坦達姆,弗來瑞克特 FRIEDRICHSTADT,亞歷山大alexanderplatz)之間的競爭更高程度上促進了庫弗斯坦達姆地區的進步。今天,它再次成為高級時裝和時尚商店匯集的首要地區。經過查絡特伯格(CHARLOTTENBURG)和威末斯道夫(WIMERSDORF)區的庫弗斯坦達姆持久的吸引力要歸功於街邊的特色風景, ——那就是購物,辦公,以及居住空間依然保持著的協調與平衡。

交通影響

庫達姆大街站街女庫達姆大街站街女

2014年1月,德國柏林市政府主張將本市的選帝侯大街改為單行道,原因在於居民們抱怨這裡的站街女郎過多導致交通擁堵,對出行產生了影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