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灣鎮

店灣鎮

左雲縣店灣鎮成立於1984年9月,前身為井兒溝公社,地處左雲縣東南15公里,全鎮總面積106平方公里,現轄有25個行政村,2752戶,10012口人,國土面積106.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5042畝。富藏煤炭資源,探明儲量2.5億噸.現有各類煤礦51座,其中生產礦井48座,基建井3座。境內交通便利,建有雲店、左鴉、台東、西潘等四條運煤專用水泥路,公路通車裡程達78公里。地面企業和第三產業發展迅速,現有各類企業27家,其中煤炭加工企業12家,煤化工企業3家,餐飲業3家,交通運輸業3家,加油站3家,其它企業3家。

基本信息

改革開放以來,店灣鎮大力發展煤炭產業,在全省率先實現了“億元鄉鎮”的目標。近年來,鎮黨委、鎮政府響

店灣鎮億元鄉鎮
店灣鎮
亮提出了“新店灣、新形象”的口號。全鎮25個行政村共有22個村達到了高級小康村的標準。目前全鎮共有517名黨員,5個黨總支,38個黨支部。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過程中,店灣鎮黨委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帶領全鎮廣大幹部和民眾務實求發展,攜手創繁榮的豪邁鬥志,創建新型和諧小康鎮的嶄新局面。

簡介

店灣鎮店灣鎮

2005年,全鎮原煤產量實現568.24萬噸,活性炭產量達2萬噸,糧油總產量達185萬公斤,財政收入達到20074.73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9043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709元,人口自然增長率5.95%o。
為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按照“整體規劃,分段實施”的原則,近年來累計投資1698萬元,建成了大型集貿市場、停車場、安裝了路燈、燈箱,建設完善了商貿文化一條街,建設了集鎮中心南北出入口標誌性牌樓工程和虎山二期生態工程。
今後我們將繼續以煤炭經濟為支撐,狠抓地面工業建設,培育科技文化人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虎山造林

店灣鎮造林工程
店灣鎮

店灣鎮虎山生態造林工程位於雲店路西側,總治理面積15000多畝,該工程共分二期進行綜合治理。
一期工程從1988年秋季開始,到1992年完工,鎮村兩級投資900多萬元,總治理面積達8000多畝,共栽植樟子松、油松110萬株。已基本成林。
二期工程屬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生態治理項目,從2004年秋季開始,到2005年秋季完工,該工程總投資415萬元,總治理面積5100多畝,按照:“整體規劃、分步實施、集中聯片、集約經營、綜合治理”的原則,本著:“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的宗旨,2004年秋冬完成荒山荒坡予整,建設綠色通道9.3公里。2005年春季,共栽植雲杉7560餘株,(1米以上)樟子松5600餘株,(3+3)樟子松17萬餘株,新疆楊1.6萬餘株;油松2.2萬餘株,檸條50萬餘株,人工種草1500畝。經過精心施工,嚴密管護,林木成活率達到了90%以上。
2006年在前期工程的基礎上鎮政府又投資300多萬元,新增治理面積2100畝。共栽植雲杉3000餘株,(1米以上)樟子松2000餘株,(3+3)樟子松16萬餘株,楊樹1.6萬餘株。
店灣鎮虎山造林工程前後經過十幾年不懈努力,共投資1615萬元,治理面積1.5萬多畝,已經成為一道山川秀美的綠色風景線。

萬畝村造林

店灣鎮生態造林
店灣鎮

店灣鎮萬畝村級生態造林工程位於店灣鎮西溝、武家溝兩個行政村所處的龍尾溝小流域,是店灣鎮2006年度重點工程,也是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生態治理項目,工程在原有綠化荒山、荒坡5000多畝的基礎上,對兩村間剩餘所有的荒山、荒坡進行以營造水保生態林為主的綜合治理,並配套嚴格的封禁措施,工程總治理面積5000畝,總投資450萬元。
工程的主要建設內容是:營造水保林5000畝,建淤地壩1座,林地新建蓄水池6座,配備輸水管道6960米,共栽植雲杉5000餘株,(1米以上)樟子松1萬餘株,(3+3)樟子松23萬餘株,新疆楊2萬餘株,檜柏3萬餘株。

店灣鎮地處左雲縣東南部,距縣城l5公里,轄25個行政村,人口10012人,土地面積106.7平方公里,建有生產礦井64座,地面企業26個。境內溝壑縱橫,屬於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蘊藏著豐富的煤炭資源,已探明煤炭儲量達2.5億噸。2004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實現78630萬元、原煤產量達568.24萬噸,農村經濟總收入達83131萬元,財稅收入達到12625.2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144元。

店灣的煤

店灣鎮煤炭工人
店灣鎮

店灣的魅力在於煤、店灣的特色在於煤。佇立尖口山巔,俯瞰北望,店灣境內井架林立、煤山連綿、新居如畫、道路寬敞、運煤車穿梭不息,載滿的能源,載滿了店灣這片熱土的奉獻精神。烏黑的煤在這裡充滿了生命的激情,奉獻出生命的全部能量,就像這裡的人民寬厚耿直又具有時代創新精神一樣,處處給人時代的活力、時代的魅力、時代的創造力。在船到過的地方說滄海、在鞋到過的地方說道路,讓我們置身店灣、走進店灣,睜大驚奇的雙眼,探及晉之北、雲之南的店灣,解讀崛起在塞外大地的小康鄉鎮、魅力鄉鎮一一店灣鎮。

小康建設

店灣鎮小康建設
店灣鎮

2004年店灣鎮被大同市委、市政府命名為“市級文明單位”和農業戰線“紅旗單位”。上張家墳村被命名為“國家一級文明村”,代家溝村被命名為“省級文明村”,西溝村被命名為“全國百佳生態村”等光榮稱號。目前全鎮25個行政村,有20個村達到了中高級小康村。全鎮2757戶、l0012口人中,寬裕型小康戶有2295戶,寬裕型小康人口8825人,在大同市率先進入了寬裕型小康鎮行列。

塞上明珠

店灣鎮塞上明珠
店灣鎮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店灣鎮人民走“以煤炭生產為龍頭,以工代農,農工商並舉”的振興經濟之路,致富一步一層樓,像插上了神奇的金翅膀,1985年率先成為了聞名全省的“億元鄉鎮”、“小康鄉鎮”。湧現出了以上張家墳村代家溝村、西溝村為代表的小康村、文明村。以左升、吳興有、屈文貴為代表的創業帶頭人,其中上張家墳村被譽為“三晉小康第一村”,黨和國家領導人親臨視察。左升同志被評為山西省特級勞模、全國勞動模範,當選六、七、八屆全國人大代表。屈文貴同志被評為大同市十大新聞人物,山西省勞動模範。

城鎮化建設

店灣鎮城鎮化
店灣鎮

2003年店灣鎮投資l35萬元建成了主體集貿市場2200平方米,投資55萬元,建成6300平方米的停車場,投資1OO多萬元,硬化路面、安裝了路燈廣告燈,規劃建設的124間商業鋪面,入住率高達100%,完全達到了小城鎮建設的“硬化、美化、亮化、繁華”的四化標準,成為了牡羊大地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各村投資80萬元,興建進村水泥路、油路8公里。為改善人居生態環境,上張家墳村、代家溝村、西溝村建起了敢於城市比美的村民住宅樓、辦公樓、教學樓、文化活動廣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