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房村

店房村

店房村地處烏龍河谷中部,年平均氣溫19℃,年降雨量800毫米。村委會所在地海拔1600米,是個回族村,轄水井灣、禮拜寺、大店房、石羊、烏龍街和五丘田等6個村民小組,轄區面積1.5301平方公里。

基本信息

村情概況

店房村人口有293戶1293人,耕地面積610畝,其中水田590畝,旱地20畝。主產稻穀,糧食總產量46.7萬公斤,人均有糧361.2公斤,經濟收入主要以建築建材、運輸、餐飲業為主,2007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770.18元。有清真寺一座,是當地回民進行宗教活動的主要場所。主要林產品有梨、板栗、柿子、桔子、黃果等。

店房村生活場景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610畝(其中:水田610畝),人均耕地0.47畝,主要種植稻穀等農作物;擁有林地994畝,其中青松林420畝,經濟林果地13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1畝,主要種植柑橘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29畝;草地210畝;荒山荒地215畝;其他面積236畝。沒有礦產資源。

店房村經果林

基礎設施

截止2007年底,該村已實現水、電、路、有線電視、電話五通,村內有路燈。全村293戶農戶都已接通了自來水且水質達標。有293戶通電,290戶通有線電視並擁有電視機(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98.98%);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93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38戶(分別占總數的100%和47.1%)。

該村到鎮的道路為水泥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0.3公里,距離集貿市場0.3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44輛,農用汽車7輛,拖拉機2輛,機車35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590畝,有效灌溉率為96.72%,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59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46畝。

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3戶;裝有太陽能農戶41戶。全村6個自然村均通自來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有4個自然村(大店房、水井灣、禮拜寺和烏龍街)通路燈。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有257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另外36戶居住於磚混結構住房。

店房村村內道路

農村經濟

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93.11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80萬元,占總收入的18.09%;畜牧業收入46.1萬元,占總收入的10.42%(其中,年內出欄肉牛130頭,肉羊123頭);林業收入2萬元,占總收入的0.45%;第二、三產業收入314.2萬元,占總收入的71.03%。2007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770.18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人數285人,外出務工收入16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12人(省內210人,省外2人),占勞動力的74.39%。 

店房村田地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建築建材業、運輸業、餐飲業等,產品主要銷售往區內。2007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26.1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28.51%。

該村目前正在大力發展養牛產業,成立了店房村養牛協會,載止2007年底,共有45戶125人加入了該協會。經過回民手工醃製的牛乾巴,色澤鮮潤,儲藏攜帶方便,市場前景非常好。

店房村編織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人口293戶1321人,其中男性667人,女性654人。農業人口1293人,勞動力693人。該村為烏龍鎮唯一回族聚居村。

到2007年底,該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249人,參合率達96.6%;享受低保58人;五保戶7人。

該村建有1個衛生所,面積6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鎮衛生院,該村距離鎮衛生院0.2公里。

店房村衛生室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擁有教師22人,距離鎮中學0.3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97人,其中小學生116人,中學生81人。

該村暫無文化活動室、圖書室等文化娛樂設施,無業餘文娛宣傳隊,民眾的業餘文化生活較貧瘠。

店房村教學樓

村務公開

到2007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9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61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1.2萬元,有固定資產1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村財務收支情況和政務信息。

店房村制度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共有黨員38人,少數民族黨員38人,其中男黨員32人、女黨員6人。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水井灣、禮拜寺、大店房、石羊、烏龍街和五丘田等6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13人。

人文地理

拴太陽
烏龍回族民間故事
在東川西面的烏龍鎮,居住著1600多回族同胞,長期以來與當地漢族和睦相處,過著和諧、幸福的生活。
他們信仰伊斯蘭教,以德高望重的阿訇主持教務,使用漢語,只有阿訇在主持教儀時用阿拉伯語,每當到開齋節、古爾邦節和聖紀節等重大節日時,回族男人均戴白色花邊無緣小帽(稱之為經帽),婦女均戴白色花邊或其他顏色鮮艷的蓋頭。要洗漱(稱之為換水)。不用臉盆,用小壺,有特定程式,即嗆鼻、灌耳、漱口、由上到下左三把右三擦洗全身。待洗漱完畢和穿戴整齊後、便聚集到清真寺內,聽阿訇講經,進行禮拜,宰牛、羊聚餐,還要掛功德(即捐款),用予辦公益事務和救濟生活困難之人。肉食以牛、羊、雞、鴨、鵝為主,且要阿訇念經宰過才能食用。禁食豬肉、血液和自死的動物。
回族中的掌教阿訇,人們尊稱為仙爸爸。仙爸爸為人善良正直,經常扶危濟困,講經頌德,主張民族團結,和諧發展,得到了各民族人民的尊敬。
初夏,風和日麗,垂柳婆娑,正值插秧季節。烏龍壩的各族民眾,正在田間忙碌,有的在平整水田,有的在插秧。仙爸爸正來到田邊,幫著幹活。眼看太陽就要落山了,大田裡的秧還有一半沒有插完。仙爸爸就走出田埂,拿起一根手杖,走到一處高坡上,插下手杖,口中念念有詞,太陽就不動了,過了兩個時辰,大田的秧插完了,人們就收工回家,這時,仙爸爸才把手杖拔起;太陽就落下去了,四周已變得一片漆黑,原來太陽早就落山了,天已黑了一個多時辰,是因為仙爸爸為了讓人們好把秧插完,才拴住太陽,讓陽光照亮美麗的田野,使人們辛勤的勞動結出豐收的果實。

店房村朝真殿
店房村馬家大院

新農村建設

2007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現已由市、區下派的新農村建設指導員根據本村實際情況和村民意願整理編寫完成了整村及各村民小組的“新農村建設項目規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店房村店房村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產業單一,資金短缺。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養殖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