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部剪力法

為了克服擬靜力法的上述缺陷,一些學者發展了可以部分地反映土體與結構物之間的動力耦合關係的所謂擬動力分析法。迄今為止,已經發展了不少考慮土體-結構物動力相互作用的分析方法,例如子結構法、有限元法、雜交法等。

底部剪力法(擬靜力法)(Equivalent Base Shear Method)
根據地震反應譜理論,以工程結構底部的總地震剪力與等效單質點的水平地震作用相等,來確定結構總地震作用的方法。
一種用靜力學方法近似解決動力學問題的簡易方法,它發展較早,迄今仍然被廣泛使用。其基本思想是在靜力計算的基礎上,將地震作用簡化為一個慣性力系附加在研究對象上,其核心是設計地震加速度的確定問題。
該方法能在有限程度上反映荷載的動力特性,但不能反映各種材料自身的動力特性以及結構物之間的動力回響,更不能反映結構物之間的動力耦合關係。
但是,擬靜力法的優點也很突出,它物理概念清晰,與全面考慮結構物動力相互作用的分析方法相比,計算方法較為簡單,計算工作量很小、參數易於確定,並積累了豐富的使用經驗,易於設計工程師所接受。但是,應該嚴格限定擬靜力法的使用範圍:它不能用於地震時土體剛度有明顯降低或者產生液化的場合,而且只適用於設計加速度較小、動力相互作用不甚突出的結構抗震設計
為了克服擬靜力法的上述缺陷,一些學者發展了可以部分地反映土體育結構物之間的動力耦合關係的所謂擬動力分析法。迄今為止,已經發展了不少考慮土體-結構物動力相互作用的分析方法,例如子結構法、有限元法、雜交法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