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位效率指數

床位效率指數是將床位使用的負荷指標(床位使用率)和效率指標(床位周轉次數),通過數學處理,使兩者合併數值趨向“1”,並以“1”為判斷標準,來分析床位使用的效率狀況。亦稱床位工作效率的“歸一分析法”。

1 定義與目的 床位效率指數是將床位使用的負荷指標(床位使用率)和效率指標(床位周轉次數),通過數學處理,使兩者合併數值趨向“1”,並以“1”為判斷標準,來分析床位使用的效率狀況。亦稱床位工作效率的“歸一分析法”。
2 計算方式
床位效率指數的數學模型為:床位效率指數=期內床位實際周轉次數/期內床位標準周轉次數×床位使用率式中實際周轉次數為床位周轉的實際發生數。標準周轉次數為衛生主管部門的需要達到的床位周轉次數。經此模型計算後的數值向“1”集中,即所謂“歸一”法,簡化了原有數據,便於分析比較。同時,用標準周轉次數作分母,起到了通分作用,使不同醫院不同狀態下數據由不可比較變成可比較。
3 判斷標準及意義
據床位效率指數的數學模型可知,當實際數與標準數相等時,商等於1。當實際數與標準數不等時,商必大於1或小於1。實際數與標準數相等,使用率為100%時,則床位運轉情況達到管理所要求的最佳狀態,這種最佳狀態筆者稱其為等效率狀態。等效率狀態下的床位效率指數必等於1.故以“1”作為標準,來判斷床位工作效率情況,即:當效率指數<1時,床位低效率運行;當效率指數=1時,床位等效率運行;當效率指數>1時,床位高效率運行。且指數值越大,床位使用效率越高;反之,效率越低。指數值過大或過小,都說明床位運行不夠正常。
4 套用
4.1 用於分析同一醫院不同時期床位工作效率情況。筆者計算分析了某市醫院2000年至2004年床位效率指數,見表1。表1 某市醫院2000年至2004年床位效率情況分析(略)
由表1可見,從效率指數與使用率上看,似乎各年度相差無幾,特別是2002、2003兩個年度,床位運行情況很相近,但經歸一法分析,差異是明顯的。
4.2 用於分析不同醫院間的床位工作效率情況 
筆者計算分析了6所市級醫院2004年床位工作情況資料,見表2。表2 6所市級醫院2004年床位工作效率情況分析(略)
由表2可知,從原始的數據中,難以直接判斷出各醫院間的床位工作效率的高低,如醫院2和醫院3,一個使用率高,一個周轉次數多,一時難以說清哪個醫院床位效率高,但經歸一處理後,可立即判斷出兩院工作效率相同,因為床位效率指數都為1.2。顯見用床位效率指數來分析判斷床位的工作效率,其優點是簡潔明了,快速直觀,計算簡便,便於操作。將此指數作為醫院管理的指標,可避免只追求床位使用率,而忽視床位周轉次數的提高,減少壓床,加速運轉,充分利用衛生資源。
4.3 制作床位工作效率控制圖,科學地調控床位的使用 
在實際工作中,可根據本單位近三年的床位效率指數,計算出控制限,製作月控制圖或年度控制圖,進行分析控制。可及時掌握床位使用效率的波動情況,及時發現床位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控,使有限的衛生資源發揮出最大的使用效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