庇隆,J.D.

庇隆,J.D.

 阿根廷政治家、總統(1946~1955,1973~1974),正義黨領袖。1895年10月 8日生於布宜諾斯艾利斯省洛沃斯城一個中等莊園主家庭。1929年畢業於高等陸軍學校。1930~1935年任高等陸軍學校軍事史教官,曾支持1930年推翻H.伊里戈延政府的軍事政變。1936~1938年任駐智利大使館武官。1939年赴義大利考察軍事,並訪問德國、西班牙等國。1941年回國後,在陸軍山地部隊任職,晉升上校,參加陸軍秘密組織“聯合軍官團”。1943年6月,“聯合軍官團”發動政變,推翻R.S.卡斯蒂略政府,庇隆出任勞工和社會保障國務秘書。他擅長演說,廣泛進行改善勞工政治、經濟地位的宣傳,取得工人民眾的支持。1944年任陸軍部長和副總統。1945年10月發生軍事政變,庇隆被捕,不久獲釋。1946年 2月庇隆當選總統並晉升將軍。1949年他主持修改憲法,使自己在1951年連選連任。

庇隆,J.D.

正文

庇隆,J.D.阿根廷政治家、總統(1946~1955,1973~1974),正義黨領袖。1895年10月 8日生於布宜諾斯艾利斯省洛沃斯城一個中等莊園主家庭。1929年畢業於高等陸軍學校。1930~1935年任高等陸軍學校軍事史教官,曾支持1930年推翻H.伊里戈延政府的軍事政變。1936~1938年任駐智利大使館武官。1939年赴義大利考察軍事,並訪問德國西班牙等國。1941年回國後,在陸軍山地部隊任職,晉升上校,參加陸軍秘密組織“聯合軍官團”。1943年6月,“聯合軍官團”發動政變,推翻R.S.卡斯蒂略政府,庇隆出任勞工和社會保障國務秘書。他擅長演說,廣泛進行改善勞工政治、經濟地位的宣傳,取得工人民眾的支持。1944年任陸軍部長和副總統。1945年10月發生軍事政變,庇隆被捕,不久獲釋。1946年 2月庇隆當選總統並晉升將軍。1949年他主持修改憲法,使自己在1951年連選連任。
庇隆把自己的基本政治主張概括為正義主義,即庇隆主義。其主要內容是政治主權,經濟獨立,社會正義;對內實行勞資合作,和平革命;對外奉行與帝國主義和共產主義保持等距離的所謂“第三立場”。他執政期間,在國內推行發展民族經濟的政策,贖回部分外資企業,發展工業,並在一定程度上使國內政治生活民主化;建立全國統一工會,擴大工會政治權力;建立全國性的政黨──正義黨(見阿根廷正義黨);提高工人工資福利待遇,給婦女以選舉權。在對外政策上,1946年同蘇聯建立外交關係,揭露和反對美國對拉丁美洲的擴張政策,加強同拉丁美洲各國的聯繫。但是,他的經濟政策損害了大農牧業主和大資產階級的利益,他的政府頒布的允許離婚、墮胎和在學校中禁止宗教教育的法令引起教會不滿;對反對派的嚴厲鎮壓又加劇了國內矛盾。1955年9月庇隆被軍人推翻。此後長期僑居西班牙,間接領導國內的庇隆主義運動。1973年 3月,正義黨和其他12個黨組成聯合陣線參加大選,庇隆在國內的私人代表H.J.坎波拉當選總統。同年6月,庇隆從西班牙回國。7月,坎波拉政府辭職,為庇隆重新執政鋪平了道路。在 9月舉行的大選中,庇隆及其夫人M.E.M.de庇隆分別當選為總統和副總統。庇隆重新執政後,繼續推行發展民族經濟、加強與第三世界關係的政策,但受到黨內派系鬥爭加劇、經濟形勢惡化等問題的困擾。1974年7月1日病逝。
參考書目
 Robert J. Alexander, Juan Domingo Perón:a History,Westview Press, Boulder,1979.
 Robert D.Crassweller, Perón and the Enigmas of Argentina,W. W. Norton and Co.,New York,1981.

配圖

庇隆,J.D.庇隆,J.D.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