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頂山日報社

平頂山日報社

平頂山日報社是中共平頂山市委機關報社,於1958年正式創刊,報紙發行全國,日發行量20餘萬份。

概述

在中原腹地,大自然造就了一座頂平如砥的山,當地人叫它“平頂山”。這山下是綿延百多里的煤海。1957年,一座新興的城市在平頂山下誕生。這座以平頂山命名的城市雖然年輕,但它腳下的土地卻是古老的。春秋時期,孔子周遊列國時,曾在這裡與葉公論政,留下了“近者說,遠者來”的佳話。周時期這裡是應國故地。古時應、鷹通假,為追憶這段遠古的文明,也為了賦予這座城市以鷹的精神,這座城市有了“鷹城”的別名。

詳細經歷

《平頂山日報》從誕生到成長,從起步到輝煌,40多年來走過了一條不平坦的發展之路。
1958年,中共平頂山市委機關報《平頂山日報》正式創刊,四開四版,周六刊。1961年1月,隨全省地市報統一停刊。
1964年平頂山改為特區,同年9月特委政治部主辦《平頂山戰報》,四開四版,周三刊。1968年3月,更名為《新平頂山報》,同年11月停刊。
1969年4月14日,平頂山市革委會出版《平頂山報》,四開四版,周三刊。1970年底停刊。
1982年10月1 日,中共平頂山市委復刊《平頂山日報》,四開四版,周六刊。
成長的道路從來不會平坦,走過蹣跚前行的8年創業路,直到90年代初,平頂山日報才真正踏上快速發展的陽關大道。
1990年初,地面衛星數據接收站建成;1991年5月28日,第一台膠印機投入印報;1992年4月,報社遷入新落成的3500平米辦公大樓,電子照排系統全部開通;1993年10月1日,平頂山日報由四開四版小報擴大為對開四版大報。1994年元月,創辦了子報《平頂山晚報》;1995年6月16日,平頂山日報第一張彩報面世;1996年6月25日,微機化的新聞編採中心正式運行,編輯、記者一人一機,在地市報界屬領先水平;1997年,彩色圖文傳真設備投入使用,報紙采、編、排實現網路化;1998年末,平頂山日報推出經濟、法制、教育、影視四個周刊,並將平頂山晚報擴大為四開八版。
1993年11月,報社率先在河南新聞界實行內部行政職務和內部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制,並制定了目標責任制、精品獎勵制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如今,報社已經擁有一支實力較為雄厚的人才隊伍,具有新聞專業高級職稱的2人,副高26人,中級70餘人。截至1998年6月底,全報社共獲省以上好新聞獎168篇,論文獎23篇。1996年,在有河南日報參加的河南省18家黨報綜合質量評比中,平頂山日報榮獲第一名。1997年,平頂山日報社榮膺省級文明單位稱號。1998年6月,獲“全國地方報紙管理先進單位”稱號。同年,又獲全國第一屆中等城市黨報編校質量優勝獎盃。1999年3月,平頂山日報和平頂山晚報在河南省第二屆報紙綜合質量評比中雙雙被評為一級報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