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邑鄭城觀音山

平邑鄭城觀音山

觀音山旅遊區位於中國金銀花第一鎮——鄭城鎮東部,東臨國家“AAA”級農業旅遊景區——九間棚景區,因主峰神似觀音而得名。九鼎蓮花山、蓮花寶座似是為觀音而設,祈求著觀音能保鄭城一方平安。旅遊區內山水相連,花果飄香,景色優美秀麗,生態植被保存完好,民風淳樸,是以生態農業觀光旅遊度假為主的旅遊區。

基本信息

現況

觀音山整個山體從不同角度觀看分別呈現出孟母教子、臥佛、猛虎回頭等不同的形象。九鼎蓮花山為一巨型崮頂之上分布著的九座山峰,造型各異,山峰間的平緩崮頂之上有文冠果生態園和一望無際的黃草地。觀音山綿延數十里,山體為金銀花、各類果樹、馬尾松、側柏、槐樹等覆蓋,是全國金銀花主產區,分布著眾多的金銀花GAP標準化種植基地、生態園、種植園等,百年以上的老果樹不可勝數,“山楂王”、“柿子王”為其中的代表。九鼎蓮花山下是著名的省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村、農家樂旅遊點——油簍村,村莊建設風格依山就勢、錯落有致;煙波浩淼的大一型水庫——昌里水庫緊鄰油簍村,山上山下風景形成了獨特的“天上人間”格局。旅遊區內還分布著著名的115師會議遺址、羅榮桓住所等眾多革命歷史遺蹟,這些與蘇家崮戰鬥遺址、蘇家崮革命烈士陵園、鄭玄公園、鄭玄墓、漢墓群等共同構成了鄭城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紅色革命文化底蘊 。

景觀

鄭玄墳

鄭玄墳高5米,直徑10米,是東漢著名經學大師、教育家鄭玄的衣冠冢。建安五年(公元200年),鄭玄死後,其弟子將其衣冠運回老家高密安葬,行至此處,突遇大風,前面之土被吹至此,形成一座大土堆。眾弟子以為其師留戀此地,遂將其衣冠葬於土堆之上,此衣冠冢被人們稱為“鄭玄墳”,俗稱“大墳子”,其所在村也因此改名為“鄭玄墳村”,後訛傳為“鄭仙墳村”;由於村莊合併,又以鄭玄之字將村莊命名為“康成村”。鄭玄墳東北方向地面因風颳而形成一條大溝,此處村莊因此改稱“刮家溝”,燕家嶺村。衣冠冢建成以後,人們為表達對鄭玄的尊敬和思念,在衣冠冢周圍遍栽松樹,形成了大片的松林,衣冠冢西的村莊就改名為“松林村”,鄭玄曾居住七年之久的古南城也改為“鄭城”。鄭玄墳原為一大型封土簡墓,系黃沙土堆築,並有墓志銘一方,在“文革”期間遭到嚴重破壞;2008年1月,鄭城鎮人民政府在原址修復了鄭玄墳。

觀音山(拜師岩)

觀音山綿延南北十數里,峰巒疊翠,山高谷幽,景色優美秀麗,生態植被保存完好。從此處觀賞,觀音山頂兩崮中間的巨石(俗稱“掛心橛子”)恰如觀音坐於蓮花寶座之上,形態逼真,栩栩如生,因此得名“觀音峰”。變換角度來看,觀音峰又像是一位學者,峰下岩石紋理似學者下垂的長袖,與西面的鄭玄墳遙遙相對,仿佛鄭玄弟子在向恩師遙拜,因而得名“拜師岩”。

猛虎回頭

從鞏家山村北向南眺望,觀音山變成一隻猛虎,臥於群山之上,向著身後昂首怒吼,凝神視之,惟妙惟肖。

柿子王

該樹樹齡有100年以上,屬“甜柿”品種,坐果率高,個體均勻,色澤紅潤,口感甘甜,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老柿子樹”,是觀音山一帶眾多老柿樹中的代表。每到秋季,金黃果實掛滿枝頭,引得成群喜鵲來此棲息嬉戲,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

臥佛

從油簍村黃泥溝水庫處仰望西南觀音山諸峰,會發現正前方山頭猶如彌勒佛祖袒胸側臥,“體態”安詳,目視南方,不遠處巨大的佛腳凌空翹起,組成一幅完整的臥佛圖,不由讓人感嘆大自然鬼斧神工之妙。

孟母教子

從旅遊區北門處向南遠眺觀音山,可以看到其山峰狀如一對母子,似是母親正伸著食指,對孩子進行啟蒙教育。惟妙惟肖的母子造型,使人想起戰國時期“孟母教子”的動人故事。

文冠果生態園

該生態園由山東華陽文冠果林業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總面積3000餘畝;在鎮駐地以東還建有文冠果加工基地。文冠果是一種可以用來提取生物柴油、甲醛,製作罐頭的植物,人稱“柴油樹”。文冠果耐乾旱,適宜成片種植,株形優美,花色艷麗,花朵芳香,花期長達30多天,花開時節,置身園中,恍如仙境。

崮頂草原

九頂蓮花山崮頂自然生長有大片的黃草和其它草類,夏天一片碧綠,秋冬時節變為黃紅相間。整片草原懸於崮頂,一望無際,草高沒膝,置身其中,風吹草低,仿佛置身內蒙古大草原,讓人心情愉悅,煩惱盡消。

觀音廟、蓮花寶座峰、臥佛

觀音廟位於九頂蓮花山崮頂,正對北方的蓮花寶座峰。蓮花寶座峰頂端由數塊巨石組成,表面平坦,形如巨型蓮花,恰如觀音之蓮花寶座,故名“蓮花寶座峰”。觀音廟東吳王崮傲然屹立,形似一巨型臥佛,與北面的蓮花寶座、西南方向的觀音峰遙相呼應。

金銀花生態園

“金銀花生態園”面積達數十畝,周圍植被茂密,果樹如織,空氣清新宜人。每年花開時節,花香四溢,仿佛滾金流銀一般甚是壯觀。周圍植被和果樹繁花渾然一體,到此駐足觀看,令人流連忘返。

桃峪高幹會議舊址

位於旅遊區內的桃峪村,即桃峪村東山根林化吉家的一棵大梨樹下的兩間草房內。

1940年是全國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的第三個年頭,在山東抗日根據地,由於存在著115師和地方武裝的山東縱隊這兩支平行的黨的武裝,山東抗日根據地的統一指揮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115師出現的一些缺點錯誤也開始受到中共山東分局、八路軍總部的批評。為此,1940年9月,115師在山東省平邑縣鄭城鎮的桃峪村召開了為期3周的115師高幹會議,之所以選擇該處作為會址,因為此處東臨山崖峭壁,南靠觀音山,北、西兩面視野開闊,且居高臨下,便於保密警衛。

羅榮桓、陳光主持了這次會議,出席者有各支隊和師直機關各部門的主要負責人,以及魯南區黨委的負責人,山東分局的負責人也出席了這次會議。羅榮桓在大會上作了關於115師在山東的總結報告,同時也指出了115師存在的缺點。由於當時條件的限制,峪會議結束後,為了便於實行山東軍事上的統一指揮,115師決定按照山東分局的意見,將師部轉移到沂蒙山區。但考慮到魯南地區是通向華中的樞紐,又是沂蒙山區的屏障,這個地方也不能放棄,於是,又把教導2旅一部,轉移到沂水縣青駝寺以西的聶家莊。

桃峪會議是山東抗日根據地抗日武裝在抗日戰爭比較艱苦的時期召開的一次非常重要的會議,它對加強黨對根據地抗日武裝的統一指揮和領導發揮了關鍵作用,為爭取山東抗日形勢的根本好轉奠定了思想上和組織上的堅實基礎。

桃峪山楂王

位於觀音山下,屬薔薇科植物,別名苦紅子,落葉小喬木,樹齡280多年,樹高約11米,胸圍2.2米,胸徑0.7米,冠幅東西約12米,南北約11米,總面積約104平方米,年產山楂300多公斤,被譽為“山楂王”。該樹處於生態環境優美、盛產水果和金銀花的觀音山流域,所產山楂營養成分豐富,鐵和鈣的含量居各種果品之首,維生素含量僅次於獼猴桃,比蘋果高10倍,除可生食外,還可加工成各種食品,同時具有重要的藥用價值,號稱“北方珍品”

迎客松

在環山路左側山嶺之上,一棵高約2.5米的馬尾松樹傲然挺立,其根植于山坡岩隙之間,其枝幹蒼勁曲折,如伸臂躬身作迎客狀,故名迎客松。

觀景台

是觀音山旅遊區最佳觀景點之一。由此向北、向東眺望,春季百花爭艷,夏季一片綠海,秋季果實飄香,觀音山區域盡收眼底:九頂蓮花山一覽無餘,文冠果、崮頂草原色彩鮮明,吳王崮傲然屹立,昌里水庫煙波浩渺,油簍新農村樓房錯落。顆顆明珠讓觀音山旅遊區錦上添花,熠熠生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