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遙清涼寺

平遙清涼寺

位於山西省平遙縣卡宜鄉水城村北。據《平遙縣誌》載,此寺始建於元至正二年(1342年),明嘉靖五年(1571年)、三十六年(1557年)增修。坐北朝南,二進院落。中軸線上有山門、中殿、正殿,兩側有廂房14間,占地1500平方米。正殿面闊五間,懸山頂。

信息

物質文化遺產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建築
山西省
平遙清涼寺VI-455

簡介

..
平遙清涼寺位於山西省平遙縣卡宜鄉水城村北。據《平遙縣誌》載,此寺始建於元至正二年(1342年),明嘉靖五年(1571年)、三十六年(1557年)增修。坐北朝南,二進院落。中軸線上有山門、中殿、正殿,兩側有廂房14間,占地1500平方米。正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懸山頂。斗拱重昂五鋪作,明、次間為格扇門,梢間直欞窗。殿內彩塑七佛系明代作品,保存尚好。左右有觀音、地藏殿。中殿面闊三間,斗拱四鋪作,正中開板門,左右為直欞窗。寺記憶體碑四通,其中一通為北魏造像碑,其餘為明清碑。

歷史

..
元至正二年(1342年)建,明清兩代均有修葺。寺坐北朝南,前後兩進院,現存建築有山門、中殿、七佛殿、東西配殿及東西廊房等。
..

七佛殿為正殿,位於後院北端,面闊五間,進深六椽,單檐懸山頂,斗栱五鋪作雙下昂。殿內砌有倒凹字形的佛台,7尊坐像通高近3米,背光金碧輝煌,為明代彩塑之精品。
滿院子的刺耳的狗叫聲,卻沒有一個人出來看看我。於是我避開鏈著的大狗,輕腳往裡走去,路過外院的右配殿時,從窗戶中看到屋裡有4、5個人在吃飯,他們肯定也看見我進去了,但是依然沒出來攔我,估計這就是因為過年的原因罷,也許他們正喝得痛快不想因為我掃興。

建築

現存的外院應當是原來的中院,東西兩側是加建木結構外檐的窯洞式廊屋,正面是一座三開間四架椽,前檐帶廊的懸山頂殿宇。殿內已經空空如也,梁架結構遺留著明顯的早期特徵,脊槫和下平槫下的支撐方法,和那溜肩駝峰充滿了金元味道;檐柱的側角生起都很明顯。不過中殿的磚牆被改建了一下,雖然不難看,但是痕跡明顯。
..

總的看來:這箇中殿要比大殿的年代早些,估計能到元代,儘管第六批“國保”只判定她為“明清”。 滿院子的刺耳的狗叫聲,卻沒有一個人出來看看我。於是我避開鏈著的大狗,輕腳往裡走去,路過外院的右配殿時,從窗戶中看到屋裡有4、5個人在吃飯,他們肯定也看見我進去了,但是依然沒出來攔我,估計這就是因為過年的原因罷,也許他們正喝得痛快不想因為我掃興。 清涼寺大雄寶殿所在的後院地勢,比中殿所在的前院要低的多,從清涼寺山門遺址看上去,寺院的地形呈“倒階梯狀”,一級比一級低,這個形制布局很有點奇怪。
清涼寺大殿面闊五間,進深六椽,前檐廊下一椽,殿內四椽栿對後劄牽用三柱。大殿的明間和次間裝隔扇,小木作優美精緻,令人賞心悅目,盡間設直欞檻窗。廊下以峻腳椽遮擋前檐鋪作的後尾,不過從殿內障日版上方的空擋處,可以看到一絲前檐鋪作的後尾:前檐鋪作的後尾超長延伸至下平槫下。這種形制不算稀奇,也不常見。
清涼寺建築的木結構在山西來說,那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她的大殿中較為完好地保存著七尊巨大的明代彩塑,主要因為這個,清涼寺被國務院批准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清涼寺大殿內設兩擺手佛壇,正面佛壇上塑裝三尊彩塑,原本還有四尊可能是脅侍菩薩的今已無存,只剩蓮花殘座,不知是被盜還是被毀;兩側
..
的佛壇上各有兩尊,全部共七尊高約六米的精美彩塑。按照這個數字來看,塑像的內容應該是佛教所謂的“過去七佛”,即:(自左至右)迦葉佛、拘樓孫佛、尸棄佛、毗婆屍佛、毗舍婆佛、拘那舍佛、釋迦牟尼佛。這個順序是按佛傳的年齒排列的,如果按佛傳時間順序的話,排列方式是:毗婆尸佛、尸棄佛、毗舍婆佛、拘樓孫佛、拘那舍佛、迦葉佛和釋迦牟尼佛。
但是不管以哪個順序排列,“七佛”的布局應該是並列直排的,象清涼寺這樣轉角布局的方式,使“七佛”顯得有點“高下”了。所以,或許這七尊塑像根本就不是“過去七佛”。其中,左側佛壇上裡邊的一尊彩塑,佛首和背光明顯是新修的,但是佛身和須彌座是原物,原因不明。 我到的大殿時,看著殿門緊鎖,隔扇內已經焊接了牢固的鐵柵欄,大殿右側的狗窩裡關著一條巨大的狼狗。但是直欞窗的縫隙較大,完全可以伸進照相機去,於是偷偷的拍了幾張殿內的塑像。不曾想,右次間的殿門沒有鎖,這當然不是看守人員的疏忽,而是因為不斷有村民一大早來進香的緣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