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甫村

平甫村地處貴州省黎平縣德順鄉東南部,距黎平縣城65公里。該村轄平甫和平龍兩個自然寨,四個村民小組,全村202戶,911人,均為侗族。該村總面積8.7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63.3畝,有林地面積13080畝。

基本信息

平甫村

平甫村地處貴州省黎平縣德順鄉東南部,距黎平縣城65公里,原是一個地處偏僻、信息閉塞、經濟落後的村寨。該村轄平甫和平龍兩個自然寨,四個村民小組,全村202戶,911人,均為侗族。該村總面積8.7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63.3畝,有林地面積13080畝,森林覆蓋率達84.4%,1995年被全國綠化委員會授予“全國綠化造林十佳村”,是國家級森林公園——太平山景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2006年,平甫村被列為貴州省100個新農村建設工作試點村之一。平甫村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種養殖業,推進新農村建設,2002年,平甫村爭取退耕還林項目,與農戶聯營種植了334.3畝香桔,建起了平甫村香桔基地,靠退耕還林政策每年為民眾增收6萬多元。桔園建成了,但香桔的銷售成了問題,2003年7月,通過努力爭取,得到上級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幫助,成功舉辦了“德順鄉平甫村第一屆香桔節”,大大提高了產品的知名度,2007年,該村又成立了香桔協會,通過協會的廣泛宣傳,香桔遠銷湖南、廣東等地,現全村香桔種植面積達789畝,該項每戶年收入1000多元;積極引導下,部分農戶發展養兔業,從2007年4月開始,現已發展養兔示範戶20餘戶,現兔存量達200餘只,已銷售100餘只,有3戶利用40畝的坡地在山上聯戶放養兔;同時,大力發展林下“小香雞”,全村小香雞已達6000餘只,其中有4戶在坡上聯戶放養,已成規模。龐書記認識到只有壯大村集體經濟才能更好地為民眾辦實事,在她的努力下,2008年村里通過香桔種植,電站、荒山承包,年壯大村集體經濟收入達5840元。2006年以來,村黨支部帶領廣大民眾按照中央“20字”方針的要求,積極發展生產,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適用技術的推廣力度,努力增加民眾收入。平甫村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面貌煥然一新,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得到了和諧的發展:所有稻田全部栽種高產優質稻;789畝荒坡建成了小香桔園;廣大村民將鼓樓坪及兩座鼓樓周圍1428平方米地坪鋪上了青石板和鵝卵石,對1455米爛泥街道、主幹道進行了硬化,清理和硬化排水溝372米,漿砌保坎180立方米,2000多米長的由青石板和鵝卵石鋪就的步道連線家家戶戶;完成了主管長11.56公里的人飲消防工程;新建“農民文化家園”,購買了部分文化設施;組建了36人的業餘文藝隊,10人的蘆笙隊;新建沼氣池65口;在民眾中廣泛開展“十佳農民”、“十星級文明戶”、“五好家庭”、“計生模範戶”、“遵紀守法光榮戶”、“一戶一技能”評選活動;昔日“雞亂跳,豬亂拱,蒼蠅蚊子嗡嗡叫”的現象已銷聲匿跡;不僅環境變美了,而且村民們的思想觀念也發生了改變;寨里建設得井井有條,建有14米寬350米長的3條防火線,消防池塘5個。90%的農戶配有通訊設備;村民吃穿不再悉,2008年,全村人均糧食達到442公斤,現金收入2068元,比2000年翻一番。現在村里社會安定,民風淳樸,鄰里和睦,團結友愛,明禮誠信,一心一意發展經濟的新風尚正在形成,呈現了生活富裕、生態文明、欣欣向榮的農村新局面:勤勞務實的人多了,遊手好閒的人少了;團結互助的人多了,互相扯皮糾紛的人少了;積極幹活找錢的人多了;打牌閒聊的人少了;講文明樹新風的人多了,愚昧橫蠻不講理的人少了;學文化、學技術、追求上進的人多了,不學無術的人少了;遵紀守法的人多了,違紀違法的少了。[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