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溪鄉[壽寧縣]

平溪鄉,地名,在福建省、四川省和台灣都有平溪鄉。

福建省壽寧縣平溪鄉

平溪鄉位於福建壽寧縣南邊陲,南與周寧縣純池鎮相鄰,西與政和縣澄源鄉平溪鄉地緣遼闊,土地面積186平方公里,轄18個行政村,25881人,鄉駐地海拔560米,平溪鄉是壽寧連結閩北主幹線的重要交通樞紐,是鄰近鄉的邊貿中心。

平溪鄉年平均氣溫16.5度,雨量充沛,氣候適宜,植物生長茂盛。蔬菜中藥材是主要的經濟來源,水礦資源豐富,理論水能蘊存量49000千瓦,礦產主要有葉蠟石和石英石,葉蠟石礦儲量為94萬噸,石英石儲量100萬噸以上。

四川省廣元市朝天區平溪鄉

平溪鄉位於素有“小西藏”之稱的曾家山東北部,海拔1200—1500米,是曾家山風景旅遊區的重要門戶和視窗;全鄉轄5個村,38個村民小組,1750戶,5400人,幅員面積44.6平方公里;境內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有豐富的煤、硫等礦產資源;茂密的蒼松,優美的環境,清新的空氣,涼爽的夏季,雪花飛舞、銀裝素裹的冬天,熱情大方的農家休閒服務,中榮公路穿境而過,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這裡成為休閒度假的最佳選擇。

2008年以來,朝天區平溪鄉採用村民“一事一議”的辦法,大力推進通村水泥路建設。 2008年12月,該鄉完成投資340萬元,建成通村水泥路13公里,率先在全區實現村村通水泥路。

台灣省台北縣平溪鄉

平溪鄉位於台北縣東北方基隆河上游,東與瑞芳、雙溪相接;南與坪林毗連;北和基隆、汐止為界;西與石碇相鄰,面積共71.34平方公里。劃分為薯榔、菁桐、白石、石底、平溪、嶺腳、東勢、望古、南山、十分、平湖、新寮12個村。全鄉屬於狹長形的丘陵縱谷地形,平原稀少,四處層峰翠巒,自成一獨立且布滿芬多精的綠色山城。

歷史

清乾隆年間,閩人初大陸前來本鄉開墾,在日據台灣之前名石碇堡,日據台省以後改為石底及十分寮兩。民國9年10月,日人行地方治,將石底與十分寮兩合併為平溪莊,設莊役場於平溪予以治。民國34年抗戰勝利,本省復,改莊為鄉,即現今之平溪鄉。

平溪鄉早期是以農耕為主的山聚落,先民大多採集薯榔、樟腦及種植大青、茶葉等作物,公元1907年,平溪莊第一任莊長潘炳燭在平溪附近發現煤礦露頭,開啟了平溪鄉的黑金歲月,頓時搖身一變成為一座繁華的山城小鎮。

因為運煤之需,公元1918年,由當時的台陽礦業公司所出資興建平溪支線鐵路,從此牽動了近一世紀的產業發展,也影響了當地居民的生活型態及整體環境氛圍。在煤礦業最為興盛的時候,平溪支線鐵路可謂人聲鼎沸,來此淘金的追夢者高達數萬人。鐵道上的火車每天來來往往地運送著煤礦,鐵道兩旁的街道也因為外來人口和礦場不時上演熙來攘往的榮景。雖然在十多年前,礦場因為產量的減少和礦坑災變等等原因紛紛關閉,平溪的鉛華逐漸褪色,但鐵支路並沒有因此落寞,反而成了人們追憶平溪黑金歲月和礦工苦澀的最佳題材。

1992年4月,平溪線被台鐵選定為「觀鐵道路線」,三貂嶺起至菁桐全長約13公里,停靠大華、十分、望古、嶺腳、平溪、菁桐等六站,沿途經過渾然天成的山間水畔、經過高懸的鐵橋、經過漆黑的隧道,更經過民宅和屋頂,而當時的煤礦遺址,反而成為今日獨特的煤鄉風景。

資源

平溪鄉位於台北縣東北方海拔500至800公尺之雪山山脈分支下的丘陵地帶,氣候與基隆相似,受東北季風影響冬季雨量特多,加上地形上受基隆河及其支流侵蝕、切割的影響,造成許多突岩、斷層、瀑布及壺等然景觀,甚至有「瀑布之鄉」的雅稱。 此外,因本鄉坐落於山群之中,尚有著名的薯榔尖、石筍尖、峰頭尖、孝子山、慈母峰、五分山等著名的登山美景。鄉內的然生態豐富多樣,處處彩蝶飛舞、野鳥凌空飛鳴、樹綠花香。沉醉其中,可放鬆心情,拋開一切凡塵俗事。

金毛杜鵑

為台灣原生種中分布最廣的一種,從海拔400公尺到高海拔山都能發現其跡,尤其在平溪鄉特別容易生長。金毛杜鵑花期在3月上旬至5月下旬之間,花期相當長,當地居民稱為「滿山紅」、「映山紅」。

艷紅鹿子百合

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7月底至8月底間開花,原本分布生長於台灣北部山,其花朵鮮艷美麗,又被列為中藥材,濫采情況嚴重,野外已瀕臨絕跡,近年來僅在平溪鄰近山才可發現其原生株種。

台灣藍鵲

平溪鄉的鳥類資源相當豐富,全年記錄多達38種。其中保育動物台灣藍鵲不時出現在山林間甚或馬路旁,羽色深藍,擁有黑白相間長長的尾巴,喙、腳為紅色,俗稱「長尾山娘」,翠翼朱喙彩照人。

螢火蟲

平溪鄉每年4月到6月總是可以在寧靜山中的夜晚,看到點點熒在草叢與水邊婆娑起舞,較常見的種類是黃緣螢、黑翅螢、紅胸黑翅螢等。春夏之際,草叢裡的點點繁星,每每帶給都市人無比的雀躍與感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