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涼秘會

平涼秘會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之前,張學良和楊虎城曾在甘肅省平涼開過一次秘密會議。

平涼秘會

11月下旬,張學良將軍乘飛機抵蘭州又轉平涼。之所以在平涼開會,是因為王以哲部正駐在平涼,張學良以“督剿紅軍”的名義,理所當然要到平涼,這樣可以掩飾諫蔣計畫。如果在西安或蘭州開會,不僅易被蔣系特務偵知,又不能把胡宗南嫡系晏道剛等人拒之會外。

平涼會議極其保密

參加會議的除張學良將軍及東北軍將領于學忠、王以哲、高福源、唐君堯等幾位心腹外,西北軍只有十七路軍的楊虎城將軍一人。連張學良的隨從副官都沒讓參加。會議的安全守衛工作由“替死鬼”王政負責。(王政十幾歲就參加東北軍,外貌與張學良極為相似,經常裝扮成張學良外出,故被人戲稱為“替死鬼”)

在會上,張學良說他遲遲一個多月沒到指定位置,實在是由於內心不願意“剿共”,並說:“我同蔣委員長政治意見上的衝突,到最近階段已經無法化解,誰也不可能放棄自己的主張。於是我決定在三個辦法中選一個:第一,和蔣委員長告別,我自己辭去職務走開;第二,對蔣委員長用口頭作最後的諍諫,希望蔣委員長能夠改變他的主張;第三,蔣委員長若還拒絕,只有不得已而實行兵諫。採取第一種辦法,對我個人沒有什麼,我一點也不在乎;第二種辦法,是我最近一個月來已採取的行動,在實行過程中,我是用盡心機,也可說唇乾舌燥。我曾去洛陽兩次,有一次為表明心跡是單身去的,可惜,因為蔣委員長火氣太盛,聽不進去,況且我的嘴太笨,總未能盡其詞。……第一、第二兩種辦法都行不通,只好採用第三種辦法。”

與會的人分析討論張學良將軍講話後,一致同意張的兵諫主張。因此,平涼秘密會議,可看成重要的轉折點。

西安事變”的預備會

軍事家王書君在其《張學良世紀傳奇》中說:“平涼秘密會議可看成西安事變的預備會。”

蘭州事變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爆發。隨即,在蘭州的東北軍51軍參謀處二科中校科長解方就收到了張學良從西安發來的電報。

“軍事會議破裂,我與楊主任合作,於今晨3時對蔣委員長實行兵諫,已將其及中央軍政要員扣押”,“速轉達51軍,立即在蘭州配合西安行動,切斷綏署與南京之任何聯繫,將胡宗南部兩個團、綏署特務營及軍統有關武裝一律繳械,對重要人員限制其自由,發表聲明擁護八項救國主張”。

“駐防蘭州的東北軍是于學忠的51軍,軍長於學忠還兼任甘肅省政府主席。蔣介石不信任東北軍,任命于學忠為省政府主席的時候,又任命朱紹良擔任綏靖公署主任,目的就是節制和監視東北軍。”中共蘭州市委黨史辦公室副主任袁志學介紹說,接收張學良電報的解方的真實身份是共產黨員,“接電後,51軍即於當晚利用宴會扣押了除去西安開會的朱紹良以外的在蘭綏靖公署首腦及各處處長,占領了綏靖公署。”

那是一場“鴻門宴”——1936年12月12日晚7時,51軍軍部舉行了一場盛宴,來賓是綏靖公署參謀長章亮琛、總參議張春蒲等國民黨官員,酒酣耳熱之際,突然四周伏兵突出,就這樣,51軍一槍未發,就順利扣押了綏靖公署的十餘名官員……而在這之前,為防止意外發生,51軍已經先行扣押了甘肅省會警察局長史銘。與此同時,蘭州城裡一時間也是槍聲四起,以113師為主力的51軍各部在師參謀長竇光殿的指揮下,分頭直撲預定目標。解方率部先行進入綏靖公署院內,對胡宗南部進行包圍攻擊,在短暫的交鋒後,解除其武裝並占領了綏靖公署;在甘肅軍警督察處、蘭州警察局及各分局,國民黨中央軍留守處和電報局、郵政局、飛機場、中央銀行、民國日報等要害部門採取軍事行動,先後俘虜、扣押1200多人,擊斃胡宗南部10餘人員,解除了中央軍在蘭州部隊和蘭州地方特務組織的全部武裝。這時,蘭州局勢完全掌控於51軍手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