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底碗

又稱實足碗,東漢至唐常見碗式之一,器呈直口,弧腹,平底。 西晉時碗口較大,腹淺,平底小。 東晉時以大口小底為多,腹部裝飾格線紋,造型簡潔實用,腹深中等,平底或假圈足。

又稱實足碗,東漢至唐常見碗式之一,器呈直口,弧腹,平底。其平底為燒坯過程中對碗足部分採用平切工藝製成。東漢時碗底略向內凹,碗形有半球形和口沿內斂兩種,腹上部鼓,下部內收。三國時期平底碗內有疊燒支釘痕。西晉時碗口較大,腹淺,平底小。東晉時以大口小底為多,腹部裝飾格線紋,造型簡潔實用,腹深中等,平底或假圈足。南朝時口緣變薄,腹深加大,器底小而厚,足台明顯,有餅形足或假圈足。延續至明清時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