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天桂山

平山天桂山

天桂山景區,距石市90公里,主峰海拔1270米,總面積60平方公里,分為青龍觀、萬佛岩、玄武峰、滴翠谷等八個小景區。這裡峰險、石奇、洞幽、泉多、林木繁茂、雲霧繚繞。山上古建原為崇禎皇帝歸隱行宮,後改為青龍觀道院,又稱“北武當”。建築群規模宏大,富麗堂皇,依山就勢,錯落有致。主要人文景 觀有:真武殿、大光明殿、東西 朝房、鐘樓、鼓樓、蒼岩宮、三道靈官閣等三十餘處建築。自然景觀主要有:真武洞、白毛女洞、無底洞、七泉一井、石乳長廊、飛來石門、大小天橋等。天桂山是一處集歷史古建築和自然風光為一體的山嶽古剎型風景名勝區。

簡介

平山天桂山平山天桂山

天桂山景區,距石市90公里,主峰海拔1270米,總面積60平方公里,分為青龍觀、萬佛岩、玄武峰、滴翠谷等八個小景區。這裡峰險、石奇、洞幽、泉多、林木繁茂、雲霧繚繞。山上古建原為崇禎皇帝歸隱行宮,後改為青龍觀道院,又稱“北武當”。建築群規模宏大,富麗堂皇,依山就勢,錯落有致。主要人文景 觀有:真武殿、大光明殿、東西 朝房、鐘樓、鼓樓、蒼岩宮、三道靈官閣等三十餘處建築。

平山天桂山平山天桂山

天桂山是我國北方著名的山嶽古剎型風景名勝區,隸屬於平山縣天桂山風景名勝區管理處。2001年榮膺國家AAAA級旅遊區,2002年被國務院審定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03年被國家旅遊局和共青團中央授予“全國青年文明號”單位。她位於河北省平山縣西南部北冶鄉境內,處於太行山中段深山,境內奇峰突起,怪石林立,洞泉遍布,林繁花茂,雲環霧繞,古剎重重,既有雄秀交融的天然風光,又有皇家園林的高貴氣韻和道家仙山的莊嚴氣勢及神秘色彩,俗有“皇家道院”之稱,“北方桂林”之譽,為我國名山大川中一朵瑰麗的奇苑。

自然景觀主要有:

真武洞白毛女洞、無底洞、七泉一井、石乳長廊、飛來石門、大小天橋等。天桂山是一處集歷史古建築和自然風光為一體的山嶽古剎型風景名勝區。

平山天桂山平山天桂山

宮天桂山呈典型的岩溶地貌,融山泉林洞於一體,集雄險奇於一身,頗具廣西桂林山勢之特點,這裡四季如春,故有“北方桂林”之稱。山上主要人文景點是青龍觀道院,始建於明末原本為崇禎皇帝的歸隱行宮。除青龍觀之外,還有白毛女洞、真武洞聚仙堂等人文景觀。一九九七年,為慶祝香港回歸,在天桂山一百多米高的峭壁上,鐫刻了一個巨大的“歸”字,字高97.71米寬49.1米,是世界上最大

平山天桂山平山天桂山

的漢字。 天桂山原名“三門寨”,因自然風光頗具廣西桂林山水神韻才改名。天桂山一帶分布大面積白石灰岩、白雲岩、碳酸鹽岩等,這些岩類很容易被水溶蝕,天長日久就形成了喀斯特地貌景觀,以山奇、洞異、水清為特色。抬眼望去,橫立在群山中的天桂山雄渾、壯觀,千餘米的主峰直插雲端。

山體下2/3是直上直下、如門似壁的裸露岩體,頂部遍植蒼松翠柏,看上去天桂山像是戴了一個蔥綠的帽子。谷底的雲霧慢慢地向上升騰、擴展,把天

天桂山天桂山
桂山包裹在一層薄紗中。強烈的山風吹來,把雲霧撕得七零八落,一座座藏匿在綠色之中的紅牆黃瓦的道觀顯露出來。
天桂山有東西兩峰,西峰稱“望海峰”,海拔1054米。東峰略低,稱“朝陽峰”,兩峰相連,景致卻大不一樣。東峰山上怪石嶙峋,溶洞眾多,有著名的三眼洞、三音洞、藏龍洞、金蟬洞、水簾洞等。其中三眼洞最奇特,三個洞口全對著陡崖峭壁,三眼洞又稱“白毛仙姑洞”,皆因當年電影《白毛女》劇組曾在洞中拍攝過喜兒與大春久別重逢的鏡頭。
行宮、道觀主要分布在西峰南北兩側的陡峭崖壁邊,每座建築都在一個拐角處,沿山體環繞呈帶狀排列;會仙樓、呂祖祠、老君堂、飛橋閣、御碑亭……青龍觀是天桂山主要建築,觀宇飛檐高挑、斗拱四起、色彩濃郁,帶有強烈的皇家建築風格。
“天下名山僧占盡”。天桂山不僅具有北方山脈之雄險,更兼有南方山巒之奇秀。當初崇禎皇帝選中此地,也是因為這裡“山高而秀,地僻而幽,有靈氣繚繞,鸞翔鳳舞之狀”,才準備在這裡建造歸隱行宮,“絕塵以棲”。
天桂山呈東西走向,山體由三層疊岩構成,陡崖之間是坡度較緩的平台,形成天然棧道,平台上樹木蔥蘢,一層蒼岩,一層林木,赤壁翠峰,蔚為壯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