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家物語

平家物語

《平家物語》,作者信濃前司行長,後改寫為《平曲》。《平曲》不同於《平家物語》,是軍記正史的文學化和擴充化,又稱《平家琵琶曲》,改寫作者不詳,為盲藝人以琵琶伴奏演唱的台本,成書於13世紀(日本鎌倉時代)的軍記物語,記敘了1156年-1185年這一時期源氏與平氏的政權爭奪。《平家物語》主要敘述以平清盛為首的平氏家族的故事。前6卷描寫了平氏家族的榮華鼎盛和驕奢霸道;後7卷著重描述了源平兩大武士集團大戰的經過,渲染了平氏家族終被消滅的悲慘結局。全書引用了相當多數量的中國典籍。曾由日本的琵琶法師進行了生動的演繹。作者主要是圍繞在平家的兩個時期(平清盛時期與平宗盛時期),保元之亂和平治之亂之後進行描寫,通篇以史書編年體為主,其中作者加入了對許多事件的看法,形成了以作者尋找平氏衰亡原因為主要線索的結構。對於人物的評價,《平家物語》很少以一個固定的觀點來看待他們。

基本信息

介紹

概念

上海譯文出版社最新全譯本上海譯文出版社最新全譯本
平家物語,成書於13世紀(日本鎌倉時代)的軍記物語,作者不詳,記敘了1156年-1185年這一時期源氏平氏的政權爭奪。西方人將之比喻為“日本的《伊里亞德》”。後改寫為《平曲》。《平曲》不同於《平家物語》,是軍記正史的文學化和精簡化,又稱《平家琵琶曲》,為盲藝人以琵琶伴奏演唱的台本。《平家物語》只有3卷,後經說書藝人傳唱、補充,加之一些歷史學家的校勘、改造,在1201~1221年初步形成《平曲》的13卷本。

概況

《平家物語》成書時期相當於中國南宋嘉定年間,比《源氏物語》晚出約二百年,它與中國文學的影響關係,以及寫作水準,要比《源氏物語》更為深厚。全書引用中國文詞典故共124處,直接引用原典文句的有72處,借用漢文典故的52處。幾所引用有確切出典的為108處,其餘屬一般引用,無須確指出於何書何文。這108處引文所涉及的古籍,自先秦迄於唐代有25種之多。引用最多的為《史記》和《白氏文集》,前者29處,後者23處。引文中涉及的歷史人物,有古聖先賢文臣武將共76人。《平家物語》共192節,其中含有引用中國典籍的為56節,占29%。所有這些引用,大多用於敘事論理,寫景狀物,以至人物形象的刻畫,因而我們讀來很感親切。
《平家物語》在描寫平家的興盛方面用墨不多,卻以濃重的筆墨聚焦在平家的沒落與消亡的緊張過程上,即使描寫這一過程,比起寫武士的武藝來,更多的是展現武士的精神世界。在這裡面交織著作者的愛與恨、喜與悲、解放的昂奮與內省的孤寂,使文學的感動得到最大限度的升華。特別是作者用大量讚美的言詞,描寫了東國西國源氏武士在征戰中的驍勇行為和忠貞的精神風貌。

簡介

全書主要分為三個部份,第一部分敘述平清盛當上太政大臣,成為第一位武家登上這個職位的人物,平家的盛極一時,令人讚嘆。但平清盛當上高官後,開始跋扈,除了硬將自己的女兒建禮門院德子嫁給高倉天皇,後來更讓自己的外孫登基成為安德天皇,並曾囚禁後白河法皇,控制整個朝廷。此外,還強行遷都福原,引起貴族公家的不悅,後來不得不又遷回京都。因此福原遷都,也被鴨長明在方丈記中,視為與地震、饑饉、鏇風、大火等同樣的災禍。
而第二部份則是在平清盛因為熱病過世後,由於長子平重盛早就去世,只好由三子平宗盛繼承平家。但由於平宗盛個人能力不夠,使平家漸漸衰落。此時木曾義仲趁勢崛起,成為本書第二個重點。義仲為源氏後代,在北陸一代興起,很快的就打入京城,逼迫平家撤到西國,丟掉首都。不過義仲進入首都後,沒有辦法約束自己軍隊,木曾軍在京城裡壞事乾盡,加上碰上養和大饑饉,軍心很快就渙散,最後鎌倉源賴朝下令兩位弟弟源范賴源義經追討義仲,並且將義仲斬首示眾。
第三部份則是將重點放在被日本人視為戰神的源義經身上。義經進入京城後,受到後白河法皇的信賴,並且在追討平家的一之谷之戰壇之浦之戰等等立下戰功,被視為打倒平家的最大功臣。但是由於戰功彪炳,因此引來哥哥源賴朝懷疑,最後被下令追討,一路逃到奧州的平泉,剛開始受到藤原秀衡庇護,但秀衡死後,其子藤原泰衡為了討好源賴朝,便逼死了義經。也讓義經成為日本史上備受歡迎的悲劇人物。其事跡一再被傳頌,2005年的NHK大河劇便是以義經的一生為主題,由瀧澤秀明主演。
平家滅亡後,平清盛之妻平時子抱著外孫安德天皇與三神器一同跳海,更讓人感受到盛者必衰之感。而這種無常觀也是作者想要表達的重要觀念之一。

年代作者

平家物語平家物語
《平家物語》這個題目是成書許多年後的定下的名稱,當初成書時推測名為《治承物語》(交戰正式進行是在治承年間),或者名《保元物語》以及《平治物語》,但是沒有確證。
至於正確成立時期,根據在仁治元年(1240年)藤原定家謄抄了的《兵范記》(平信范的日記)的文書和"治承物語六卷號平家候間,書寫候也"的字樣,應該在此之前就已經成立。但是確實有證的還是延慶本(延慶2年(1309年)),之前成書。
對於作者,自古以來有許多的意見。最早的說法是吉田兼好的《徒然草》,稱“信濃前司行長”(しなののぜんじゆきなが)這一號人物是平家物語的作者。
「後鳥羽院の御時、信濃前司行長稽古の譽ありけるが(中略)この行長入道平家物語を作りて、生佛といひける盲目に教へて語らせけり。」(徒然草226段)
根據兼好法師說法,作品《平家物語》(在此是以單一作品與作者的概念下所做的表記)是由「信濃前司行長」書寫完成後,交由琵琶法師,配合「平曲」講述、傳誦。因此,早期學界在探討《平家物語》作者的過程中,的確曾經將信濃前司行長視為《平家物語》的作者。但是,此種說法隨著時間及研究成果的日積月累,漸漸無法取信於《平家物語》的研究學者。原因在於《平家物語》具有相當複雜的形成過程,它隨著年代不斷流傳、衍生、增刪、改變,不但增刪及改變幅度大,且版本間內容差異也頗為明顯。
因此,如果單純地將《平家物語》視為是由特定作家所創作而成的一部單一作品,則無法說明或真正掌握到具體及可以直接對應或指涉的特定作品。不但如此,這也與增刪及改變幅度頗大的歷時性作品《平家物語》的特性不符。西方文學批評家羅蘭巴特曾經提出所謂「作者已死」的概念,在此並非是要討論或套用這個理論,而是要說明作者不明的《平家物語》,在某些層面已經接近「作者已死」的地步。基於上述原因,學界通常會將《平家物語》視為是團體創作的結晶作品,而以所謂「作者群」的說法,取代「單一」作者或敘事者的概念。

大事年表

平家物語圖典平家物語圖典
保元元年(1156)平清盛任安藝守,平保元之亂有功,轉為播磨守。
保元三年(1158)平清盛升為太宰大貳。
平治元年(1159)爆發平治治亂,平清盛平亂有功,升為宰相。歷任衛府督.檢非為使別當,晉為中納言.大納言。
永萬元年(1165)六條天皇登基。
仁安三年(1168)六條天皇禪位,高倉天皇登基。
嘉應元年(1169)後白河天皇出家,仍總理朝政。平清盛晉升為太政大臣。
治承元年(1177)西光.俊寬等倚仗法皇,密謀推翻平氏,事敗後,西光被斬。
治承二年(1178)高倉天皇之子安德天皇降生。
治承三年(1179)平清盛弄權,免去四十三位朝臣官職,將法皇遷到城南離宮。
治承四年(1180)高倉天皇禪位,安德天皇(平清盛之孫)即位。五月,高倉宮(以仁親王,高倉天皇之弟)密謀起兵,事敗被殺。
治承五年(1181)源氏木曾義仲起兵,在尾張與平家開戰。平清盛病故。
壽永二年(1183)木曾義仲與源賴朝反目。十月,義仲攻入京城。平氏奉幼帝逃奔九州,不久,被地方豪強逐出,後北上。義仲擁戴法皇,把持朝政,免去四十九位朝臣官職。法皇封源賴朝為征夷將軍。
壽永三年(1184)正月,源賴朝派兵攻打木曾義仲,義仲兵敗被殺。平家回師福原。二月,源義經在一之谷大敗平氏。八月,源氏奉後鳥羽天皇登基。九月,平氏在備前國兒島戰敗,敗退贊歧國尾島。
元歷二年(1185)正月,源義經攻占屋島。三月,壇浦會戰,平氏覆滅。幼帝被外祖母抱著投海。
文治元年(1185)六月,平宗盛被殺。七月,發生大地震。九月,平氏族人被流放。十一月,因被源賴朝猜忌,源義經逃離京城。源賴朝奏請天皇討伐義經。安德天皇母后(建禮門院)在京郊出家。
建久二年(1191)建禮門院病故。

作品評價

平家物語平家物語
《平家物語》圍繞平氏集團由盛至衰這一中心線索,藝術地再現了平安王朝末期舊的貴族階級日趨沒落,逐漸為新興武士階層所取代,而上升到政治舞台上的武士集團,由於被貴族同化,又被地方上擁有實力的武士集團所吞沒的歷史畫卷。儘管作者有意把平氏的消亡歸咎於他們為所欲為的惡行,但在客觀上卻道出了“貴族化”才是平氏走向衰敗的癥結。《平家物語》最大的藝術成就是塑造了王朝文學所不曾有過的披堅執銳、躍馬橫槍的英雄人物。這些形象的出現,標誌著日本古典文學開創了新的與王朝文學迥然有異的傳統,給後世文學帶來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小說描寫了平家由於實行殘忍的極權統治和過著舊貴族式的奢華生活,以平清盛,辭世為契機,到了盛極而衰的轉折期,這樣就結束了以平清盛為中心的平家鼎盛的前半部分,開始展開後半部分平家走向滅亡的故事。重盛重病,以“命運已盡,人命在天”而拒絕一切醫療和祈禱,最後終結了生命。平家衰落,源氏崛起,樹立起源義仲、義經這兩個人物的英雄形象。首先,源氏在一谷、屋島、壇浦三大戰役中,由於義經的果敢決斷和英勇奮戰,而且親自垂範,一馬當先,大大鼓舞了士氣而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從而樹立了已經作為這一時代的武士的理想形象。
作者更是以富士川一戰中,源、平二氏的精神面貌作對比,突出源氏家族視死如歸的精神力量:他們“打起仗來,父親戰死則由兒子,兒子戰死則由父親飛馬越過屍體,繼續拼殺”。而平氏一族打仗時則是“父親戰死,兒子要退陣守靈,喪期滿後才再參戰;兒子戰死,父親悲痛欲絕,不能再征戰了”。他們已喪盡武士作為新興階級的進取精神。透過源、平二氏族兩種不同的精神世界,誰勝誰敗,已一目了然。所以再富士開戰前夕,平軍目睹源氏陣地夕炊的煙火,驚叫“野里、山里、河海里都是敵人”,於是倉惶逃走。
作者在這後半部的俱俐迦谷、筱原、志度、壇浦等幾次大戰役中,更是有意識地突現以源氏為代表的武士集團始終保持質樸剛健的精神和他們忠勇的英雄群像,他們吶喊起來,真有一股“蒼天震響,大地動搖”的氣勢。可是,他們勝利之後,又反目為仇,這難道是古今中外難逃的悲劇命運?
全書不僅描寫了兩軍廝殺的刀光劍影的戰鬥,武士的忠義剛勇精神,而且隨處都飄溢著人文的“風雅”詩情和“哀”的悲調,交織出一幅豐富的人生和歷史的多彩畫卷。
《平家物語》最大的藝術成就在於塑造了王朝文學所不曾有過的披堅執銳、躍馬橫槍的英雄人物。全書貫穿了新興的武士精神,武士、僧兵取代貴族的地位,而成為英姿勃發的英雄人物。這些形象的出現,標誌著日本古典文學開創了新的與王朝文學迥然不同的傳統,對後世文學有深遠的影響。與《源氏物語》並列為日本古典文學雙璧,一文一武,一象徵「菊花」,一象徵「劍」。

現存版本

作為現存的版本,有以下的兩個。
根據日本學者富倉德次郎於《平家物語研究》中闡明,“信濃前司行長”和生佛合作的版本是“語り本系”的始祖(即唱本,當道系とも),而“読み本系”(増補系、非當道系とも)是民部少輔時長和源光行合著(《醍醐雜抄》)。前者由盲僧琵琶法師說唱流傳,以唱本形式存在,後者則以增補文字形式出現。

回目構成

平家物語平家物語
日文回目:根據12卷版本,灌頂卷獨立的“語り本系”。

巻第一

祇園精舎、殿上闇討、鱸、禿髪、我身栄花、祗王、二代後、額打論、清水寺炎上、東宮立、殿下乗合、鹿谷、俊寛沙汰、願立、御輿振、內裏炎上

巻第二

座主流、一行阿闍梨之沙汰、西光被斬、小教訓、少將乞請、教訓狀、烽火之沙汰、大納言流罪、阿古屋之松、大納言死去、徳大寺之沙汰、堂眾合戦、山門滅亡、善光寺炎上、康頼祝言、卒都婆流、蘇武

巻第三

赦文、足摺、御產、公卿揃、大塔建立、頼豪、少將都帰、有王、僧都死去、辻風、醫師問答、無文、燈爐之沙汰、金渡、法印問答、大臣流罪、行隆之沙汰、法皇被流、城南之離宮

巻第四

厳島御幸、還御、源氏揃、鼬之沙汰、信連、競、山門牒狀、南都牒狀、永僉議、大眾揃、橋合戦、宮御最期、若宮出家、通乗之沙汰、ぬえ、三井寺炎上

巻第五

都遷、月見、物怪之沙汰、早馬、朝敵揃、鹹陽宮、文覚荒行、勧進帳、文覚被流、福原院宣、富士川、五節之沙汰、都帰、奈良炎上

巻第六

新院崩御、紅葉、葵前、小督、廻文、飛腳到來、入道死去、築島、慈心房、祗園女御、嗄聲、橫田河原合戦

巻第七

清水冠者、北國下向、竹生島詣、火打合戦、願書、倶梨迦羅落、篠原合戦、実盛、玄肪、木曾山門牒狀、返牒、平家山門連署、主上都落、惟盛都落、聖主臨幸、忠度都落、経正都落、青山之沙汰、一門都落、福原落

巻第八

山門御幸、名虎、緒環、太宰府落、征夷將軍院宣、貓間、水島合戦、瀬尾最後、室山、鼓判官、法住寺合戦

巻第九

生ずきの沙汰、宇治川先陣、河原合戦、木曾最期、樋口被討罰、六ヶ度軍、三草勢揃、三草合戦、老馬、一二之懸、二度之懸、坂落、越中、前司最期、忠度最期、重衡生捕、敦盛最期、知章最期、落足、小宰相身投

巻第十

首渡、內裏女房、八島院宣、請文、戒文、海道下、千手前、橫笛、高野巻、惟盛出家、熊野參詣、惟盛入水、三日平氏、藤戸、大嘗會之沙汰

巻第十一

逆櫓、勝浦、嗣信最期、那須與一、弓流、志度合戦、鶏合 壇浦合戦、遠矢、先帝身投、能登殿最期、內侍所都入、剣、一門大路渡、鏡、文之沙汰、副將被斬、腰越、大臣殿被斬、重衡被斬

巻第十二

大地震、紺掻之沙汰、平大納言被流、土佐房被斬、判官都落、吉田大納言沙汰、六代、泊瀬六代、六代被斬

灌頂巻

女院出家、大原入、大原御幸、六道之沙汰、女院死去

中文回目

卷第一

祇園精舍
殿上闇討

禿髮
吾身榮花
祇王
二代後
額打論
清水寺炎上
東宮立
殿下乘舍
鹿谷
俊寬沙汰,鵜川軍
願立
御輿振
內裏炎上

卷第二

座主流
一行阿闍梨之沙汰
西光被斬
小教訓
小將乞請
教訓狀
烽火之沙汰
大納言流罪
阿古屋之松
大納言死去
德大寺嚴島詣
山門滅亡,堂眾合戰
山門滅亡
善光寺炎上
康賴祝言
卒都婆流
蘇武

卷第三

赦文
足摺
御產
公卿揃
大塔建立
賴豪
少將都歸
有王
僧都死去

醫師問答
無文
燈爐之沙汰
金渡
法印問答
大臣流罪
行隆之沙汰
法皇被流
城南之離宮

卷第四

嚴島御幸
還御
源氏揃
鼬之沙汰
信連

山門牒狀
南都牒狀
永僉議
大眾揃
橋合戰
宮御末日
若宮出家
通乘之沙汰

三井寺炎上

卷第五
都遷
月見
物怪之沙汰
早馬
朝敵揃
鹹陽宮
文覺荒行
勸進帳
文覺被流
福原院宣
富士川
五節之沙汰
都歸
奈良炎上

卷第六

新院崩御
紅葉
葵前
小督
回文
飛腳到來
入道死去
築島
慈心房
祇園女御
嗄聲
橫田河原合戰

卷第七

清水冠者
北國下向
竹生島詣
火打合戰
願書
俱梨迦羅落
篠原合戰
實盛
玄肪
木曾山門牒狀
反牒
平家山門連署
主上都落
維盛都落
聖主臨幸
忠度都落
經正都落
青山之沙汰
一門都落
福原落

卷第八

山門御幸
名虎
緒環
太宰府落
征夷將軍院宜
貓間
水島合戰
瀨尾末日
室山
鼓判官
法住寺合戰

卷第九

生食之沙汰
宇治川先陣
河原合戰
木曾末日
蓪口被討罰
六度軍
三草勢揃
三草合戰
老馬
一二之懸
二度之懸
阪落
越中前司末日
忠度末日
重衡生捕
敦盛末日
知章末日
落足
小宰相身投

卷第十

首渡
內裏女房
八島院宣
請文
戒文
海道下
千手前
橫笛
高野卷
維盛出家
熊野參詣
維盛入水
三日平氏
藤戶
大嘗會之沙汰

卷十一

逆櫓
勝浦,付大阪越
嗣信末日
那須與一
弓流
志度合戰
雞舍,壇浦合戰
遠矢
先帝身投
能登殿末日
內侍所都人

一門大路渡

文之沙汰
副將被斬
腰越
大臣殿被斬
重衡被斬

卷十二

大地震
紺搔之沙汰
平大納言被流
土佐房被斬
判官都落
吉田大納言沙汰
六代
泊瀨六代
六代被斬

灌頂卷

女院出家
大原入
大原御幸
六道之沙汰
女院死去

主要人物

源義經

源義經是日本文學和傳說中最偉大的軍事人物之一,傳說中的軍神,也是兔死狗烹式的悲劇性勝利者的典型。源義朝和常盤御前的幼子,源賴朝之幼弟。

武藏坊弁慶

源義經麾下的首號家臣,從義經起兵到戰敗身死一直隨侍左右。他與源義經的主僕關係一直以來都是武士階級標榜的楷模。

平清盛

平家一代繁榮的鑄造者。他生於1118年,1180年去世,他在世的時候並沒有看到平家一族的敗亡,對他而言或許是種幸運。無論是在小說還是正史上他都是以性格堅強,野心勃勃的鐵腕式的人物出現,人們指責由於他晚年的暴虐使得平家快速的滅亡。不幸的是,他對於源氏寬容的、沒有趕盡殺絕的政策恰恰在成為源賴朝對平氏一門斬草除根行為的藉口。

平重盛

平清盛的嫡長子,(1138年(保延4年)-1179年9月2日(治承3年閏7月29日)),最終的官位到從二位內大臣。因為住在六波羅小松第,所以又被稱為小松公、小松內大臣。此外由於他在自己的邸宅建有48個燈籠,又被稱為“燈籠大臣”。平重盛是一個溫厚柔和、沉著冷靜、目光長遠和文武雙全的全才,可惜英年早逝。在平家興衰中有重要地位,他死後不久平清盛火燒奈良伽藍、囚禁法皇(這些平清盛早就想做,只是礙於長子重盛的幾番苦勸),引起國內上下不滿,加之源氏後代的復仇,在平重盛去世四年後平家就滅亡了。

平宗盛

平清盛三子,是平家繼平清盛之後的家督和實際掌權者,因兄長平重盛早逝而繼承了家督之職。平宗盛為人優柔寡斷、傲慢無禮,其政治手腕和軍事手腕都不及其父其兄,在木曾義仲的攻勢下只得棄京都而逃往西國,之後在與源氏較量中雖有小勝,但最後還是在源義經率領的軍隊攻擊下在壇之浦合戰中戰敗被捕,平家也由此滅亡。

平知盛

平清盛的四子,相對於以勇將之名傳世的木曾義仲,他則以智將之名聞名於後,具有相當的軍事指揮策劃才能,是平源合戰時期平家真正的軍事總指揮,也是歷史上著名的悲劇人物之一。他先後參加了平源合戰中許多著名戰役,主持平氏向西國的撤退和重新集結勢力等事務,多次使得源氏軍隊陷入困境,是源氏前進的真正的障礙。但是由於平氏上層決策的錯誤判斷、知盛對其兄宗盛的愚忠等一系列原因,最終使得平家回天無術。壇浦之戰敗北後他穿上兩套盔甲投海自盡。他是平氏最後的支柱,傳說中也是文武雙全的人才。

平重衡

平清盛的第五子,知盛的弟弟,其母親是二位尼平時子(清盛的正室)。傳說中是文武雙全的人物,相貌和能力皆很出眾,平家眾人品評家人的時候曾以"牡丹"來比喻其人,是清盛和時子膝下最寵愛的兒子。官至正三位中將,在一之谷合戰中力竭為梶原景時部俘虜。後被押送至鎌倉,在源賴朝面前侃侃而談,絲毫沒有屈服之色,使周圍之人皆感敬意。最後追究過去焚燒南都之事,在奈良被斬首。

平敦盛

日本歷史上著名的悲劇美學代表人物之一。傳說擅長吹笛,平經盛之子,戰國武將織田信長時常吟唱的《敦盛》便是為他創作的。雖然在平家不是什麼重要人物,在戰場上也沒有發揮過什麼重要作用,但"敦盛之死"在各類傳說和文學藝術中一直是悲劇美學的題材之一,相當的出名。

平教經

其父平教盛是為平清盛的兄弟。以能登守之名流傳於後,是平家知名的猛將。也是不少文學作品和藝術作品中虛構的、源義經生平的最大對手。傳說他在屋島合戰中曾給予源義經重大打擊,甚至以箭射死了義經四天王中的佐藤繼信。在壇浦之戰中力戰,直至最後雙腋各夾了一個源氏武士跳海而死。

源賴朝

源賴朝源賴朝
鎌倉幕府的初代將軍,他是源義經的兄長。
賴朝出生於1147年,是義朝的第三子,也是源氏家督的正式繼承人。平治之亂後,年僅13歲的賴朝被流放至伊豆。之後回響以仁王的詔令起兵反對平家,在石橋山一役被優勢平氏部隊所敗(傳說當時他曾被尚在平家陣營中的梶原景時所救),當受到更多的軍事上的挫折之後,他便將作戰任務交給弟弟義經,自己退居鎌倉指導行政結盟活動,並建立了一套由武士階級掌權的有效的行政組織。在除卻了木曾義仲、平氏和源義經的勢力之後,他又殺死了源范賴,並受封為"征夷大將軍",開創了鎌倉幕府。1199年卒於馬上摔下的意外事故,掌權遂落於其妻北條政子之手。

梶原景時

梶原景清之的三子,屬於坂東平氏。石橋山合戰賴朝大敗之時,負責追擊的梶原景時故意放過了末路之中的賴朝,之後其投靠賴朝,成為了賴朝的心腹。號稱是源賴朝的"懷刀",在源氏軍隊中具有很特殊的地位。其本身實際上具有相當的能力,城府頗深。但一直以來卻以陷害源義經的罪名被深惡痛絕。傳說就是因為他的進讒致使賴朝最終決心剷除義經。

木曾義仲

木曾義仲也是源氏一族的人,是太子舍人義賢的次子,乳名是駒王丸。其父義賢於久壽二年(1155)八月十六日為鎌倉的惡源太義平所殺,母親將年僅二歲的他送往信濃國的木曾中原兼遠處,因為他是由木曾的中原氏撫養長大,故稱為木曾義仲,是源義經和源賴朝的從兄弟。回響以仁王的詔令起兵討伐平家,在俱梨迦羅峽谷之戰中用火牛計打敗了平維盛。一系列的交戰之後進入京都,曾權傾一時。但由於其縱軍掠奪以及源行家、源賴朝等人的作梗,使之與後白河法皇不和,進而同源賴朝對立。雖然受封為征夷大將軍,但很快在宇治川合戰中為源義經戰敗,身死。
他是源氏最終戰勝平氏的重要人物,其勇將之名長久以來一直流傳。而關於他的故事也流傳得很廣,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他與巴御前的愛情故事、以及他力戰而亡的悲劇命運。

巴御前

中原兼遠之女,是義仲四天王今井四郎兼平和樋口次郎兼光的妹妹。據說她不但容貌出眾,也是傳說中能以一當千的英雄。她善騎不遜的烈馬,在艱險處也能上下自如,打起仗來身披優質鎧甲,手持長刀強弓,率先直取對方主將,屢立戰功,幾乎沒人能和她相比。在宇治川合戰戰敗後,木曾義仲要她單獨逃離但為之拒絕。又刃對方將領御田八郎後,棄盡鎧甲逃往東國,下落不明。一說她與木曾義仲一同戰死。

後白河法皇

號稱是"日本國第一的大天狗"的人物。熟悉日本歷史的都知道,退位且出家的天皇上尊號為"法皇",法皇是具有權施政的,被稱為院政。此人為確保朝廷的地位,周鏇在平家、源賴朝、木曾義仲和源義經各勢力之間,挑撥離間,從中取利,他也是各方勢力無法並存的原因之一。

以仁王

白河法皇的第二皇子,因為是住在三條的高倉地方,所以稱為高倉宮。他的母親是加賀大納言季成卿的女兒。本可以繼承帝位,但在平家勢力的壓迫下只得閉門索居。1180年在源賴政的說服下,下詔各地的源氏討伐平家。事泄,在逃亡奈良的途中被殺。

相關作品

中文譯本

平家物語平家物語
譯者:周作人、申非
周作人應北京中國人民文學出版社委約翻譯《平家物語》,未完成即棄世文革中,成為他最後1部譯作,人文社後請申非接續譯完全書,改革開放後出版。13卷本,前6卷周譯,後7卷申補譯。當年由於文革影響未盡,1984年版時將周作人署名為周啟明,取其字。
周作人的翻譯往往不與原文句式過分走樣,但是隨著通行漢語的發展,周翻譯的西洋作品的“信”反而成為了“達”的障礙,但是類似情況卻不見於日文譯作。《平家物語》等作品“依然活潑潑的,讀起來舒服極了”。周譯讀起來明顯不如經過申非修改之後的譯本更符合現代漢語的習慣。申譯也有自己的毛病。主要是太照顧中國讀者的欣賞習慣,而且過於求雅,不免有以辭害意之處。周譯還有比較好的一點,就是他的注釋。申譯的注釋估計是在周譯的基礎上整理、刪減的,所以更為簡明、扼要、精嚴,對了解本書的時代背景、典章制度很有幫助,但也僅此而已。周的注釋卻有一種個人性在裡面,更體現了周作為一個學者的廣博知識和文人的情趣。

佚名書籍

基本信息
作者〔日〕佚名
譯者申非
類別虛構/中篇
提供方世界文學
導言
《平家物語》是在日本物語文學發展後期誕生的戰記文學的代表作品。它起初是一種說唱台本,版本多達二百種。現今仍存有帶曲譜的古寫本,叫做“平曲”,在民間廣為流傳。這部物語就是在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成書於十三世紀上半葉,較我國《三國演義》早一百多年。關於作者,據十四世紀的日本散文集《徒然草》記載:該書是信濃國前司(即地方長官)行長所作,但也有各種不同考證,迄今尚無定論。
《平家物語》產生的年代,正是日本古代貴族社會向中世紀封建社會過渡的重大歷史時期,當時以皇室為代表的貴族階級勢力日益衰落,地方封建武士階級迅速興起,群雄割據,戰亂頻仍,特別是平氏與源氏兩大武士集團雄峙近三十年,爆發了數十次大小戰役,最後源氏取勝,成立武家政權“鎌倉幕府”,從而建立了延續六百餘年的封建社會。《平家物語》正是記錄了這段日本歷史上最富於風雲變幻的年代,集中描寫了平氏的興衰和平、源兩大集團之間政治、軍事等等鬥爭,特別是出色地描繪了平、源兩氏之間波瀾壯闊的戰爭場面,可以說是一部宏偉的英雄敘事詩,素有日本的《三國演義》之稱。後世許多日本小說、戲劇、歌舞伎、曲藝等文藝作品,都取材於這部作品。書中許多故事和人物,也是日本家喻戶曉的,可見它在民間影響之深遠。
《平家物語》雖然是根據史實寫成,但它又不是歷史的原本記錄,而是經過精心的概括和藝術的加工,用抒情和敘事交織構成,並且成功地塑造了不少歷史上的英雄形象,賦予他們各自的不同性格,比如,對平清盛之剛愎暴戾,源義仲之驍勇豪放,源義經之機智果敢等等人物的特徵都刻畫得十分鮮明。在語言藝術方面,它兼用韻文散文,混合漢文體,對日本文學是一次重大的變革,此後的敘事文學以及其他各種文學受它的影響頗大。這部物語同其他物語文學一樣,具有濃厚的佛教色彩,宣揚“淨土往生”的思想,但仍不失為一部優秀的古典名作。
本書現有的通行本為十三卷,凡一百九十二節,在這裡選登《小宰相投海》、《木曾之死》、《土佐坊被斬》、《判官出奔》、《女院出家》等五節。譯者在每節開頭加一段前言,以便讀者了解故事的來龍去脈。
目錄
小宰相投海
木曾之死
土佐坊被斬
判官出奔
女院出家
作品信息
頁數16頁
首次發表《世界文學》1984年第5期
開售時間2012-05

其他作品

《新平家物語》 吉川英治
《雙調平家物語》 橋本治
《吉村昭平家物語》 吉村昭
《平家物語》 光瀨龍
《宮尾本平家物語》 宮尾登美子代表作:《天璋院篤姬》
構成:1~4卷,一青龍捲,二白虎卷,三朱雀卷,四玄武卷。
2005年大河劇《義經》的原作。日本「女流物語」的代表性人物----宮尾登美子歷經七年研究、書寫所完成的歷史大作----宮尾本《平家物語》,是展現其綜合文化研究、歷史心得及小說藝術功力的最新代表作!除了忠實呈現平安晚期兩大武士集團源氏和平氏興衰的歷史外,卻又以其獨特細膩的女性視角,一反過去史家對平家大肆撻伐的慣例,強調了平清盛維持家族興盛的心路歷程及苦心經營,並為身處亂世、命運由人的女性發聲,訴說了當時各階層女性的無奈與曲折心境。
宮尾本《平家物語》深入刻劃人物性格,描繪亂世中人物百態,無論是武士之忠、主將之義,還是巾幗不讓鬚眉之姿,都讓這段動亂的歷史,增加了更多的戲劇性,書中人物也更顯得有血有肉、可親可感,不再只是遙不可及的歷史人物。雖是描寫戰亂的時代,然而書寫風格清新,多用現代的話語表現古文化的優雅,流暢易讀;加上注重女性人物的描寫,不同命運的女子,各自有其生動獨特的形象,更令人動容,是您不可錯過的日本歷史物語代表鉅作!

電視電影

《新平家物語》(1972年NHK大河劇 原作:吉川英治《新平家物語》)
《人形歷史劇平家物語》(1993年-1995年NHK人形劇 原作:吉川英治《新平家物語》)
《義經》(2005年NHK大河劇 原作:宮尾登美子《宮尾本平家物語》)
《新平家物語》(1955年大映)原作:吉川英治 監督:溝口健二 主演:市川雷蔵 久我美子 木暮實千代
《新平家物語義仲をめぐる三人の女》(1956年大映)原作:吉川英治 監督:衣笠貞之助 主演:長谷川一夫 京マチ子 山本富士子 高峰秀子 大河內傳次郎
《新平家物語 靜與義經》(1956年大映)原作:吉川英治 監督:島耕二 主演:淡島千景 菅原謙二 香川京子
另外還有幸若舞、能劇、淨琉璃等曲目。
《平清盛》(2012年NHK大河劇主演:松山健一深田恭子玉木宏松田翔太成海璃子藤木直人等)

翻譯版本

英文譯本:TheTalesoftheHeike
ThisbookisanexcellentintroductiontotheclassicTalesoftheHeike.
Ithasaninformativeprologueonthecultureoftheperiodandhistoryofthetale.Itsmaps,periodillustrations,detailedglossaryofcharactersandin-depthbibliographygreatlyenhancethescopeandhistoricalimportanceofthework.Evilandgood,lifeanddeath,victorsandlosersareallexaminedinthisclassicwarriortale,anditsmanyheroesandvillainsarebroughtbacktolifewithimmediacyandinsight.
However.Regardlessoftheexcellenttranslationandscholarshipofthisversion,itisSOabridged.
Granted,thenon-abridgedtalecanbeachallengingtome,butthetextoftheoriginalhasbeeneditedwithtoosharpascalpel.Nuancesofcharacter,intenseaction,painfulandpoignantacceptanceoftotaldefeathavebeenlost,whichlessenstheimpactandemotionaldepthofthisclassicwork.
Butthefactremains:ifthisabridgedversionsparksaninterestinanyonewhoisnotcommittedtoreadingtheoriginalwork,allthebetter.ItquicklybringsreadersintotheHeikeworldandhistory,andoffersthemacompellingandsatisfyingread.
其它外文譯本不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