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城區

平城區

平城區,為山西省大同市市轄區,位於大同市中部,大同盆地中心。北與新榮區古店鎮接壤,東臨雲州區與大同市經濟技術開發區,西至十里河,南至雲岡區西韓嶺鄉。是晉冀蒙三省(區)的商貿交匯處,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的中心區,是中共大同市委、市政府、駐同部隊首腦機關所在地。平城區是大同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平城區總面積約為246平方公里,人口約100萬。2016年,平城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4.85億元。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平城區平城區
從城西青磁窯村獲得大量的打制石器及一批哺乳動物化石證明平城區在舊石器晚期和新石器時代已是人類的聚居地。

夏商周及春秋時代,為北狄和樓煩所居。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於公元前300年(趙武靈王二十六年)置雲中、雁門、代郡,派名將李牧守衛,為趙國北部重地,大同城始建制。

秦朝,屬雁門郡,秦大將蒙恬率兵30萬北擊匈奴,徵集民眾在城西十里河谷築城以備胡。

西漢,置平城縣,屬雁門郡。漢高祖元年(前201年)封此為代國,先後派兄弟和兒子鎮守。王莽時改為平順縣,屬并州填狄郡。

東漢,稱平城縣,屬雁門郡。漢靈帝末年,匈奴入侵,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平定代地,安集民眾,平城縣易地為今代縣東。

晉朝,鮮卑人拓拔猗盧封為代公,建興元年(313年)修平城為南都,平城復還故治,屬代國。

北魏,拓跋珪於公元398年遷都平城,改元天興,置司州,治平城。北魏在大同城區建都97年,歷經六變七世,平城為北方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太和十八年(494年)遷都洛陽後,置恆州,治平城。

北齊,天保七年(556年)改恆州為恆安鎮,隸屬恆州太平縣。

北周,建德六年(577年)改太平縣為雲中縣,恆安鎮隸屬雲中縣。

隋朝,開皇元年(581年)改雲中縣為雲內縣,恆安鎮隸屬雲內縣。

唐朝,鹹通一年(869年)置大同軍節度使。

五代,清泰三年(936年)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雲州在內。

遼朝,重熙十三年(1044年)改雲州為西京,設西京道,置大同府,大同城始得其名。遼保大二年(1122年)金占大同,改西京為西京路,府治、縣治不變。

宋朝,宣和五年(1123年)置雲中府路,治雲中府。

元朝,金貞佑三年(1215年)元攻占大同,初為西京。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改大同府為大同路,隸屬中書省河東山西道,大同始屬山西管理。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明攻占大同,洪武五年(1372年)建大同城池。洪武七年改大同路為大同府,大同為九邊重鎮之一。駐軍達13萬。

清朝,設大同府,治大同縣,隸屬山西省。順治六年(1649年)因姜壤之變,大同府移治陽高衛,名陽和府,順治九年(1652)還故治。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大同廢府留縣,民國二年(1913年)置雁門道,治大同,民國十六(1927年)年廢道後,屬山西省。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9月13日)日軍入侵大同,10月15日成立“晉北自治政府”,屬偽蒙疆聯合委員會,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改為“晉北政廳”,屬偽蒙古聯合自治政府,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改為“大同省公署”。日本投降後,為國民黨政府第二戰區司令部大同領導組管理,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為第十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管理。

1949年5月1日大同解放後,改縣為市,屬察哈爾省領導。城內設一區,二區,三區和四區,並成立區政府,後改為區公所。同年7月28日,大同市部分農村歸城內一、二區。同年8月19日又將周家店劃歸四區。

1950年3月,城區四個區改為三個區。一區管城內東北隅和北關地區,二區管城內西北隅、西南隅地區,三區管東南隅、東關和南關地區。1952撤消三區,城內只設兩個區:一區轄東北隅、北關、西北隅;二區東南隅、西南隅、東關、南關,區公所改為區人民政府。同年10月撤消察哈爾省建制,大同市城區隸屬山西省管轄。

1954年2月,城內一、二區合併成立大同市市區,隨後改為城區。

1960年成立人民公社,下設的8個街道改為分社。

1967年3月成立革命委員會,復設10個街道。

1979年12月恢復城區人民政府。

1985年底轄街道10個,社區206個。

1986年南關街道分出部分轄地,成立了向陽里街道。

1989年,新建路街道分成新建南路辦事處和新建北路辦事處。北關街道分為北關街道和新華街街道。共有街道13個,居委會268個,街巷567條。

1992年3月14日,居委會調整為112個,新建26個。

1997年,新建南路分出部分街巷成立振華街辦事處,社區共309個,街巷839個。

2000年新編社區108個。

2012年新編社區11個。

至2014年,城區共有社區119個。

2018年2月9日,國務院對山西省政府《關於大同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請示》作出批覆。批覆內容包括:同意撤銷大同市城區、南郊區、礦區,同意設立大同市平城區,同意設立大同市雲岡區。

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5月,平城區下轄13個街道、3個鄉。區政府駐向陽里街道迎賓街118號。

街道/鄉 下轄社區/行政村
南關街道 柳航里社區 平康里社區 永昌里社區 紅旗里社區 東後場社區 西後場社區
興國寺社區 友誼街社區 府南街社區 御河南路社區 永泰社區 錦祥社區
光熙苑社區 凱德世家社區 - - - -
北關街道 鐵牛里社區 西馬路社區 雁同西路社區 安益園社區 站東社區 白泊窪社區
操場城西街社區 操場城東街社區 同豐社區 紅衛里社區 北辰社區 -
東街街道 東門大巷社區 東史宅社區 雁塔街社區 七佛寺社區 大廟角社區 鼓樓東街社區
御河九號社區 御馨花都社區 橋北社區 橋南社區 水泉灣龍園社區 御錦源社區
財富官邸社區 - - - - -
西街街道 帥府社區 雁同西路南社區 朝陽寺社區 大十字社區 寧馨社區 -
南街街道 善化寺社區 鼓樓社區 福興園社區 園通寺社區 華嚴寺社區 -
北街街道 塔寺街社區 西柴市社區 仁和美社區 大有倉社區 十府街社區 御河北路社區
御華帝景社區 御馨花城社區 岳翠園社區 龍園社區 太陽城社區 -
新建南路街道 北馨園社區 永康路社區 和平里社區 迎賓路社區 康樂里社區 建設里社區
幸福里社區 振興街社區 萬城社區 - - -
新建北路街道 互助里社區 團結里社區 蘋果園社區 花園裡社區 衛星里社區 大齒社區
惠達社區 清遠西街社區 - - - -
大慶路街道 同興街社區 企業街社區 慶豐園社區 文化西街社區 文化東街社區 大慶東路社區
睿和社區 - - - - -
新華街街道 擁軍路社區 臥虎灣社區 岳秀園社區 局東社區 山橡社區 新華北街社區
橋西社區 局前社區 局西社區 新華南街社區 東風園社區 局內社區
躍進街社區 五星花園社區 鴻浩嘉園社區 - - -
向陽里街道 青年路社區 向陽西街社區 向陽東街社區 工農路社區 福寓苑社區 齒欣社區
柳港園社區 馨泰花園社區 文博苑社區 工農路北社區 - -
振華南街街道 育才街社區 迎春里社區 振華南院社區 同泉里社區 綠園社區 永安里社區
雲泉里社區 新世紀社區 明珠社區 振華北街社區 賓西路北社區 惠民里社區
羅馬城社區 天勝雅園社區 惠民南院社區 - - -
開源街街道 民和社區 民諧社區 民康社區 民泰社區 民悅社區 民富社區
民嘉社區 民華社區 - - - -
水泊寺鄉 水泊寺村 石家寨村 泗莊村 海力村 肖家寨村 東墳村
西墳村 牛莊村 燕莊村 泉寺頭村 金家灣村 馬家小村
梓家村 古城村 馬家堡村 曹夫樓村 齊家坡村 小南頭村
寺兒村 沙嶺村 艾莊村 塔兒村 西谷莊村 東王莊村
西王莊村 - - - - -
新旺鄉 五愛村 永久村 解放村 新華村 先鋒村 和平村
新民村 永寧村 新旺村 新中村 紅旗村 新泉村
新勝村 - - - - -
馬軍營鄉 馬軍營村 小站村 五里店村 宋莊村 陽合坡村 上皇莊村
下皇莊村 安家小村 小石子村 白馬城村 陳莊村 田村村
東河河村 西河河村 智家堡村 周家店村 房子村 新添堡村
十里舖村 十里店村 西水磨村 - - -
備註:表格內容整理自大同市城區人民政府入口網站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大同平城區,位於大同市中部,大同盆地中心。它北鄰內蒙,東望河北,距北京3 8 O公里,離太原市3 5 2公里,實為首都之屏障,三晉之門戶,且扼晉、冀、蒙咽喉之咽喉要道,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在歷史上大同城區為一代都城,三代京華,兩朝重鎮的中心區域。在清以前無不派名將鎮守,既防外來侵略又保京師安危,被譽為“北方鎖鑰”。平城區東鄰雲州區,西毗十里河、平旺鄉,南瀕東河河、時莊,北抵白馬城、安家小村,是京包、同蒲兩大鐵路的交匯點和大秦鐵路的起始站,居神府、準格爾新興能源區與京津唐發達工業區的中心點,是晉冀蒙三省(區)的商貿交匯處,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的中心區,是中共大同市委、市政府、駐同部隊首腦機關所在地。平城區又是大同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城區總面積為4 6平方公里。地理坐標為東經113°11'一1l 3°1 9',北緯4 0°01'一4 0°0 8'。海拔平均1060米。

地勢地貌

地勢西北略高,東南稍低,區內無高山丘陵,座落在大同盆地腹部。基本為平原地帶,西北東三面環山。御河(又稱“渾水”)、十里河,分別由北向南,自西轉東南,流經境內。

大同平城區周圍北部是陰山山脈,東南部是恆山山脈,西部是洪濤山山脈,北、東、西三面為群山環繞,御河、十里河匯穿東南流走,流域內土地肥美。

水系

本區周圍主要的河流是桑乾河、御河、十里河。

桑乾河從應縣,經由鄭家莊,流入城南,再通過渾河轉入大湯頭、五漸疃,向東過佛堂寺、吉家莊,再轉兼場、左馬村、東冊田等村落流入廣靈縣,澆灌了大片良田,其冊田水庫存水數億立方米,為北京供水之儲水庫之一。

御河的上游稱得勝河。得勝河亦名三台道河,發源於內蒙,向東南流入豐鎮,經得勝堡,由東北方過堡子灣,宏賜堡,在榆澗村附近與由北面來的鎮川水匯合,過孤店,白馬城,經城東流過艾莊,周家堡,注入桑乾河。

十里河本名武周河,發源於內蒙的菱角海,經左雲縣,向東流經高山、雲岡、小站,過城南流入御河。明清時代到解放初期,有護城河流經大同城四周,經水泉灣流入御河,八十年代初期因城建而填埋。

政治

區委書記 張韜【大同市委常委】
政府區長 李繼忠
人大主任 田培山
政協主席 趙世彪

經濟

綜述

2016年,平城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44.85億元,增速為7.5%;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05.93億元,增速為12.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3.53億元;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9200元,增速為7.1%,全市排名第一。

第二產業

2016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2.11億元,平城區籌劃、引進、落地項目126個、總投資596億元,已落地項目45個、總投資121.8億元。

第三產業

2016年,平城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完成241.97億元,增速為7.8%;區新登記市場主體4074戶,其中:企業220戶、個體工商戶3854戶。民營經濟稅收完成7億元,增速為2.04%。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6.61%,同比增長0.87%;三公經費支出248萬元,同比下降60.82%,減支385萬元。

民族宗教

平城區現有宗教教別五大類,分別為: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和伊斯蘭教。正式登記的宗教活動場所有20處,分別為:佛教7處,有上華嚴寺、圓通寺、東關華嚴寺、雲龍禪寺、法華寺、華嚴精舍、淨覺寺;道教4處,有玄真觀、朝陽宮、純陽宮、帝君廟;基督教6處,有基督教東堂、基督教西堂、西花園基督教堂、一電廠基督教堂、機車廠基督教堂、東花園基督教堂;天主教1處,為天主教教堂;伊斯蘭教2處,有清真大寺、站東清真寺。其中有幾處為市管場所,信教民眾據不完全統計約15000餘人。

平城區有23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有22個,共有9106人,分別為:回族6662人、滿族1617人、蒙古族490人、藏族24人、維吾爾族2人、苗族21人、彝族15人、壯族25人、朝鮮族58人、侗族8人、瑤族5人、土家族42人、哈尼族4人、傣族2人、黎族75人、傈傈族1人、畲族33人、土族3人、達翰爾族6人、錫伯族39人、鄂溫克族4人、其他1人。

交通運輸

平城區平城區

大同市是全國42個全國綜合交通樞紐城市之一,主要交通站點位於平城區。

平城區有得天獨厚的人文資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和聞名遐邇的餐飲美食。是鐵路、公路運輸的樞紐所在,扼晉、冀、蒙三省區的咽喉,是首都的屏障,交通之要衝;東距北京380公里,南離省城太原352公里,京包、同蒲鐵路,京大高速公路、大運高速公路、得大高速公路在此交匯,布局有京包鐵路、同蒲鐵路、韓原鐵路、大張高鐵、大西高鐵、集大高鐵,大秦鐵路以此為起點,大同站、大同南站是山西省重要的鐵路樞紐;大同長途汽車站等公路客運站提供了大同與周邊地區快速聯繫的通道;便利的交通條件帶來了繁榮的市場景象,已成為晉、冀、蒙商貿圈的輻射中心。

社會事業

教育

平城區平城區
平城區擁有大同市最為豐富的教育資源,擁有大同一中、大同二中和大同六中等歷史悠久的學府,並擁有一所高等本科院校——山西大同大學。

醫療

平城區集中了大同市豐富的醫療資源,布局有四所三甲醫院。

大同市第一人民醫院(婦女兒童醫院) 大同市第二人民醫院 大同市第三人民醫院 大同市第四人民醫院
大同市第五人民醫院 山西大同大學附屬醫院 大同市中醫醫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二二醫院

文化

大同市博物館大同市博物館

大同市博物館、中國雕塑博物館、大同大劇院、大同美術館、和陽美術館、大同市圖書館、大同北魏明堂公園等眾多文化場館均布局於平城區。

風景名勝

純陽宮

純陽宮純陽宮
純陽宮,俗稱呂祖廟。位於大同市城區鼓樓西街14號。坐北朝南,東西長18.52米,南北寬23.9米,占地面積443平方米。創建年代不詳,現為清代遺構。當時寺觀規模宏大,供奉純陽呂祖,每年正月初八前來朝拜的人絡繹不絕,場面空前。民國時成為民主人士祁樂天的家廟。1981年歸還宗教部門。現中軸線上僅存正殿,兩側為東西配房及東西垛殿。正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帶前廊四椽袱硬山頂。正殿前存清代功德碑2通。1981年2月24日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寺觀保存一般,現存建築經整修後,基礎穩定,梁架結構保持原樣,殿內塑像為現代所塑。

華嚴寺

華嚴寺華嚴寺

華嚴寺,亦名大華嚴寺,位於大同城內清遠街中段西側。南北長207.6米,東西寬298米,占地面積61865平方米。依契丹族崇日習俗,寺址坐西朝東,始建於遼,現存最早建築為薄伽教藏殿,建於遼重熙七年(1038),清寧八年(1062)重建,是年並“奉安諸帝石像、銅像”,兼具皇室宗廟性質。保大二年(1122)寺因兵火受損。大雄寶殿於金天眷三年(1140)重建,元至大年間(1308-1311)補葺,明成化、萬曆年間(1465-1620)寺院一分為二,上寺居於西北側,下寺偏東南,自成格局。清代屢有修葺,2008年進行周邊環境綜合治理及華嚴寺遼金文化博物館修建工程,漸成今日規模。上寺以大雄寶殿為主,清代增建山門、享殿、觀音閣、地藏閣,布局嚴謹。上寺前隅原有遼建海會殿一座,毀於20世紀50年代,台基尚存。下寺中軸線建有山門、薄伽教藏殿,兩廂明清建配殿、廂房。薄伽教藏殿內現存遼代壁藏樓閣、彩塑、琉璃以及經幢、碑刻和明清時期木雕、彩塑、壁畫等,薈萃了歷代佛教文物精華。寺內現存薄伽教藏殿和大雄寶殿為遼金建築,其餘均為明清時期建築。1961年3月4日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平城遺址

平城遺址平城遺址
平城遺址,文獻與地面遺蹟難以對應,城垣四至尚未確定。據歷年來的考古調查推測,平城遺址大致位於今大同市老城區、操場城至火車站一帶以及御河東岸南北一線。平城分為南北兩部分,北部為宮城,位於操場城至站東一帶。南部為郭城,據《魏書·太宗紀》記載:“繞宮城南,悉築為坊”。泰常七年(422)“築平城外郭,周回三十二里”。經近年來的考古鑽探與調查,發現北魏平城大致疊壓在明清府城之下,只是北魏城略大而已。據《水經注》記載,平城有諸多宮殿、衙屬、里坊等建築。在今御河東西兩岸,採集有砂岩覆盆柱礎、磨光黑瓦、瓦當、暗紋陶片等北魏遺物。城北安家小村至白馬城一線的夯土牆,東西長約4000米,基寬3~5米,殘高3~5米,夯層厚約0.10米,為北苑南牆遺蹟。1995~1996年在大同市東南發現北魏明堂遺址。

九龍壁

九龍壁九龍壁
九龍壁,位於大同市城區和陽街南側。坐南朝北,南北長38.6米,東西寬64.5米,占地面積2490平方米。據《大同縣誌》記載,建於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為明太祖第十三子代王朱桂府邸照壁。府邸於明崇禎末年毀於兵火,唯九龍壁倖存。清代、民國曾予修繕。壁長45.5米,高8米,厚2米,下部為琉璃貼面須彌基座,束腰部分雕刻獅、象、麒麟、鹿、飛馬等動物圖案,壁身正面雕刻九條巨龍翻騰於雲海中。全部壁面用426塊黃、綠、白、赭、紫、藍色琉璃構件拼砌而成,龍壁頂部為仿木構廡殿頂,檐上勾滴、瓦壟、脊獸、戧獸俱全,正脊上雕刻行龍、蓮花等圖案。九龍壁前池沼長35米,寬4.75米,中有雙孔石橋,四周設石欄桿,望柱上石雕石榴、動物等。1954年,因城市建設,依九龍壁原狀向南遷移28米。現存歷代重修碑5通。2001年7月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鼓樓

鼓樓鼓樓
鼓樓,位於大同市城區永泰街上,又名“更鼓樓”。東西長17.7米。南北寬14.3米,占地面積253平方米。建於明代,清順治、乾隆年間重修。是一座三層樓閣式建築。高約20米,面闊進深各三間,三檐十字歇山頂,琉璃寶剎裝飾,周出勾欄平座。斗栱不出跳,二層橫拱為異型栱,三層耍頭為捲雲頭,額枋施旋子彩畫。一層內西北隅置木樓梯通達中層。一二層明間辟門,三層各面均裝格扇門窗。一層廊下存清代碑刻9通。鼓樓已成為大同市中心一座地標性古建築。1996年1月12日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特色產品

大同銅器

大同銅器歷史悠久,久負盛名。歷史上有“五台山上拜佛,大同城內買銅”之說。大同銅器已有25大系列,235個品種,458個花色,主要有銅火鍋、酒具、宮廷餐具、銅牌匾等。大同銅器不僅在國內各地受歡迎,而且還暢銷於日本、馬來西亞、德國以及港澳地區。1973年周恩來總理陪同法國總統蓬皮杜訪問大同時,曾以大同銅火鍋相贈。2014年歲末,大同銅器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大同莜麵

大同莜麵是山西北部地區常見的一種麵食,是用炒熟的莜麥磨製成麵粉,然後用開水和面,再將和好的面切成麵條,上鍋蒸熟。吃的時候既可以冷拌(加燒茄子、拌黃瓜絲、水蘿蔔絲),也可以加熱澆頭(羊肉臊子配蘑菇),味道鮮美。品種有推窩窩(俗名“拷栳栳”)、搓魚兒、壓餄烙等。

榮譽記錄

2018年6月,平城區入選第四批“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

著名人物

李文靜,央視新聞頻道《朝聞天下》主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