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暴動紀念館

平和暴動紀念館

平和暴動紀念館位於長樂鄉政府所在地聯三村下坪,館址面積2440平方米,四面種植花草樹木,顯得寧靜肅穆。大門匾額"平和暴動紀念館"為原福州軍區副政委王直將軍所題。館內分前廳後廳兩部份,中有天井和走廓。展廳正中,安放當年暴動總指揮、中共平和縣委第一任書記朱積壘烈士的雕像。館藏文物有實物60多件,圖片、照片數百幅,內容豐富翔實。

簡介

平和暴動紀念館平和暴動紀念館

紀念館原址是羅家祠堂,又名下書齋。這座普普通通的農家祠堂,歷史的機遇給予莫大的榮譽。1927年9月中共平和縣委在下書齋光榮誕生,並以此作為中共平和縣委領導機構的辦公場所。10月中旬,朱德、陳毅同志在下書齋向中共平和縣委宣傳貫徹黨的八七會議精神和講述"八一"南昌起義的鬥爭經過。1928年3月8日,中共平和縣委在下書齋組織領導工農革命軍福建獨立第一團,舉行震撼八閩大地的平和暴動,打響了全福建工農武裝鬥爭第一槍。中共福建省委予以充分肯定,1928年3月15日在《關於平和暴動宣傳大綱》中明確指出,平和暴動"是福建農民自動奪取政權的第一幕,是整箇中國革命潮流的一支,是土地革命在福建開始的信號,是國民黨在福建宣布死刑的先聲"。1961年5月,下書齋被福建省人民委員會(福建省人民政府)定為革命遺址,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中共平和縣委、平和縣人民政府把革命遺址(下書齋)修繕改成平和暴動紀念館。

平和暴動紀念館2000年6月被平和縣委宣傳部定為思想教育基地,2001年6月被漳州市委宣傳部定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7年11月被省政府評為福建省國防教育基地。

開發建設

平和暴動紀念館平和暴動紀念館

平和暴動紀念館國防教育始終堅持以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為指導,堅持有利於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堅持有利於促進改革開放,堅持有利於維護國家和民族的聲譽、尊嚴、團結和利益,堅持有利於促進祖國統一的事業。

開展國防教育的目的,是要振奮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把人民民眾的愛國熱情引導和凝聚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上來,引導和凝聚到為祖國的統一、繁榮和富強作貢獻上來,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為實現四化、振興中華的共同理想團結奮鬥。

開發建設方面,平和暴動紀念館正在深度挖掘紅色旅遊資源,完善"平和暴動紀念館"、"平和暴動烈士紀念碑"等一批具有旅遊景點的修繕、管理工作。印製平和暴動宣傳手冊以及培養解說員,分發宣傳手冊給前來參觀的遊客。近年來,前來參觀的"紅色之旅"的旅遊團逐漸增加,接待了來自五湖四海的遊客,每年前來參觀的遊客達6000人次。  

歷史背景

平和暴動紀念館平和暴動紀念館

1927年8月南昌起義後,9月平和縣在長樂鄉下坪村召開農民協會成立大會,中共閩南特委委員朱積壘(1906~1929)當選為會長兼軍事股長,同時成立中共平和臨時縣委,朱積壘任書記。同年12月4日中共福建臨時省委在漳州成立後,主要領導人到平和貫徹中共八七會議精神,具體組織和領導農民武裝起義事宜。1928年2月24日中共平和縣委召開會議,決定"率領民眾,實行暴動"。暴動委員會由朱積壘任總指揮,羅育才任副總指揮,採取3條措施籌備武器。會後報告省委,經省委批准定於3月8日暴動。7日晚上,以長樂鄉農軍為主體,包括饒平、大埔部分農軍,集中長樂舉行誓師大會後,農軍1000多人分3路攻占了縣城,救出被捕的農友,並將沒收反動豪紳的財產分給農民。當日中午,敵人進行瘋狂反撲,縣委認為暴動目的已經達到,為了保存農軍實力,決定撤回長樂,轉入平和西北山區開展游擊戰爭,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

政治意義

平和暴動紀念館平和暴動紀念館

平和是一塊“紅土地”,是福建省十一個老區重點縣之一。在革命戰爭年代,這塊當年中央蘇區最南端的根據地,湧現出無數革命烈士,他們粉民的解放事業拋頭顱、灑熱血,做出了重大的犧牲和貢獻,譜寫了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今天,在平和的大地上,還留下了許多紀念性的建築,如平和暴動紀念館、平和暴動紀念碑、三平紅軍會師紀念館、蘆溪革命烈士紀念碑、平和革命烈士墓、安厚革命烈士墓。其中,平和暴動紀念館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己成為具有紀念和遊覽雙重意義的一個景點,為遊客們所喜歡。

平和暴動紀念館在長樂鄉下坪村,距九峰鎮15公里,到九峰遊覽或商務的旅客,可抽空到長樂一游,定不虛此行。下坪村是個風光秀麗的山村,依山面溪。村邊有棵大榕樹,樹冠如蓋。樹下有座大橋,橋下溪水澄碧,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山村畫卷。  

這座普普通通的農家祠堂,歷史的機遇給予莫大的榮譽。1923年3月8日,震撼八閩大地,揭開福建武裝鬥爭序幕的平和暴動總指揮部就設在這裡,1978年,為紀念平和暴動50周年,在當年暴動總指揮部舊址建成紀念館。館址面積2440平方米,築有圍牆,四遍種花草,顯得寧靜肅穆。大門匾額“平和暴動紀念館”為原中共福建省委書記羅明所題。館內分前廳後廳兩部份,中有天井和走廓。展廳正中,安放當年暴動總指揮、中共平和縣委第一任書記朱積壘烈士的雕像。館藏文物有實物60多件,圖片、照片數百幅,內容豐富翔實。現該館己成為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為紀念平和暴動死難烈士,中共平和縣委、平和縣人民政府於1975年在長樂鄉聯三村(下坪大橋另一頭)修建一座“平和暴動烈士紀念碑”。紀念碑占地3.5廟,由主碑、欄桿圍牆、石台階三部份組成。主碑高10米,由花崗岩鑲嵌而成。碑銘“平和暴動烈士紀念碑”亦為羅明所題。

緬懷

平和暴動紀念館平和暴動紀念館

在平和暴動紀念館舉行的授牌儀式上,林群明將一塊寫有“漳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字樣的榮譽牌匾遞送到長樂鄉領導手中,並對此表示祝賀。授牌儀式後,林群明還進入平和暴動紀念館展廳興致參觀文物圖片。林群明肯定長樂鄉領導在打平和暴動紅色旅遊一事上付出的努力與取得的成效,並且要求,長樂鄉領導和相關工作人員一定要好好珍惜“漳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這個來之不易的榮譽,充分利用長樂鄉得天獨厚的人文地理條件,加強宣傳,加大資金投入,努力打造紅色旅遊精品,與此同時,務必主動而自覺地將平和暴動紀念館的旅遊精品打造有機融入到全縣大旅遊開發格局當中。據了解,這塊“漳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榮譽牌匾由漳州市委、市政府頒發。截止目前,我縣共有四個單位獲頒此類榮譽牌匾,除平和暴動紀念館外,另有平和烈士陵園、三平紅軍會師紀念館與南勝革命烈士紀念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