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樂鄉

長樂鄉

長樂鄉是一個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重點老區鄉。1928年3月8日,在這裡爆發的“平和暴動”,揭開了“福建農民自動奪取政權第一幕”、打響了“八閩革命第一槍”。之後,中共平和縣委也在此誕生。長樂鄉位於閩粵兩省交界處的長樂鄉,與廣東省大埔縣、龍巖市永定縣為鄰,距縣城64公里。全鄉轄有9個村,人口11868人,全境面積78平方公里,山地面積4568公頃。境內崇山峻岭,是一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鄉鎮。

基本信息

福建省平和縣長樂鄉

簡介長樂鄉是一個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重點老區鄉。1928年3月8日,在這裡爆發的“平和暴動”,揭開了“福建農民自動奪取政權第一幕”、打響了“八閩革命第一槍”。之後,中共平和縣委也在此誕生。長樂鄉位於閩粵兩省交界處的長樂鄉,與廣東省大埔縣、龍巖市永定縣為鄰,距縣城64公里。全鄉轄有9個村,人口11868人,全境面積78平方公里,山地面積4568公頃。境內崇山峻岭,是一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鄉鎮。沿革區劃1958年置長樂公社,1984年改鄉。1993年析置秀峰鄉。1997年,面積60.5平方千米,人口1.2萬,轄南庭村、建南村、建三村、葵山村、聯勝村、聯三村、樂北村、秀山村、農家村9個村委會。歷史人文閩粵交界的平和是革命武裝的策源地,1928年3月8日,在平和縣的長樂鄉,打響了福建工農自動奪取政權第一槍,這裡也是產生福建第一支工農革命武裝組織的策源地。長樂鄉地處閩粵邊境,與廣東的饒平、大埔山區毗連。平和縣委報導組的張碧升先生告訴我們,由於這裡特殊的地理因素,一邊連著廣東山區,一邊通向當時縣城所在地的九峰鎮,因此當時的中共閩南特委決定利用這裡的地理優勢,來組織工農武裝力量,實施革命暴動。這時,一棟具有特殊意義的老建築出現在我們面前。它像是一座廟宇式的建築,張先生說,這個地方原來是間廟宇(有人說是祠堂),當年平和暴動的許多重要的會議就在這裡召開。平和暴動的當天,總指揮部就設在這裡。現在這裡已開闢成平和暴動紀念館,在紀念館不遠處還有一座解放之後建造起來的巍峨的紀念碑。平和暴動之後,由於敵強我弱,原來就讀於集美學校的平和暴動總指揮和許多革命志士後來慘遭屠殺。經濟狀況近年來,長樂鄉黨委、政府大力弘揚“團結拼搏,自強不息;敢為人先,艱苦創業;立志為黨、人民第一”的“平和暴動”革命精神,充分發揮省際邊界的區位優勢和山地廣袤、勞力充足的資源優勢,積極實施“擴展中心、開發一線、建設四區、形成四個支柱產業”的發展戰略,抓好山地綜合開發,農業產業化水平逐步提高,建成一批蜜柚、板栗、脆桃、白芽奇蘭茶等優質果茶生產基地,成為農民增收的穩定財源,昔日貧困老區已發展成為百業興旺、生機勃勃的一塊熱土。轄區內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日臻完善,招商引資水平不斷提高。全縣外商投資額最大的漳州霖和良壩水電有限公司在此落戶。全鄉9個行政村都實現了水泥路硬化。下一步,長樂鄉將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抓好以引導農民進城務工經商為主的“勞務經濟”,突出招商引資和項目工作,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湖南省花垣縣長樂鄉

簡介長樂鄉位於花垣縣東部,距縣城19公里。東北與保靖縣接壤,南鄰窩勺鄉,西連花垣鎮,總面積81.66平方公里。境內交通便利,北接319國道,南通209國道,長樂至窩勺公路穿鄉而過。轄18個行政村54個自然寨,111個村民小組,3189戶14035人,其中農業人口13871人,苗族人口占96%。年末耕地面積10155畝,其中水田9405畝,旱地750畝,糧食總產量643萬公斤。年平均氣溫15℃,年降雨量1440毫米,無霜期260天。2003年完成退耕還林8600畝,種植混交經濟林6000畝(核桃混交生態林),開發線椒1700畝。主要農作物有水稻、玉米、紅薯等,特產以為茶油為主,年產茶油4噸。礦產資源以黃連片區的水晶石和桃花片區的墨乾石為主,具有一定的開發價值。經濟狀況2003年完成退耕還林8600畝,種植混交經濟林6000畝(核桃混交生態林),開發線椒1700畝。主要農作物有水稻、玉米、紅薯等,特產以為茶油為主,年產茶油4噸。礦產資源以黃連片區的水晶石和桃花片區的墨乾石為主,具有一定的開發價值。全鄉100%的村通電、通路,2008年末有固定電話218部,行動電話300部,網際網路上網戶4戶。現有中國小校13所(國小12所,中學1所),教職工107人,在校學生2302人(國小在校生1617人,中學生在校生685人)。全鄉當年出生人口172人,出生率13‰,計畫生育率91%。全年無重大刑事案件。2003年工農業總產值2310萬元,其中工業產值201萬元,農業產值2109萬元,財稅總收入5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60元。

湖南省邵陽縣長樂鄉

簡介邵陽縣轄鄉。1949年為惟一鄉1956年設長樂鄉,1958年屬勝利公社,1961年析置長樂公社,1984年復改鄉。位於縣境西部,距縣城33公里,面積64平方公里,人口2.5萬人,鄉政府駐長樂。有縣道通縣城及隆回、武岡等地。轄伏溪、渡頭、花江、南花、大聯、天子鋪、新石、長樂、余家、排頭、塔橋、江東、石邊、樂善、馬頭嶺、新華、新光、新聯、大崇19個村委會。煤、石膏儲量豐富。農業以水稻為主,盛產花生油、辣椒。鄉鎮企業以採煤為主。古蹟有江東橋亭。歷史沿革邵陽縣轄鄉。1949年為惟一鄉1956年設長樂鄉,1958年屬勝利公社,1961年析置長樂公社,1984年復改鄉。

安徽省合肥市長樂鄉

簡介長樂鄉位於合肥市東郊,距合肥市20公里,鄉內有九公里店忠路貫穿南北,與合裕路相連,西靠南淝河,水陸交通便捷。長樂鄉現有14個行政村,人口25000人,田畝27843畝,耕地多屬巢湖平畈區,為礦質性土壤,很適宜蔬菜生產。鄉內圩區面積較大,水源充足,為養魚和淺水藕等水生蔬菜生產提供了天然條件。經濟狀況隨著1986年長樂鄉被確定為合肥市二線蔬菜生產基地和“2814”長樂鄉750畝魚塘的建成為長樂鄉實現農業結構調整,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機遇。經全鄉乾群的不懈努力,長樂鄉已建成以旭光等四個行政村為中心復蓋全鄉的蔬菜基地以及750畝立體精養魚塘。為全鄉農業經濟再上一個新台階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長樂鄉蔬菜基地主要以特色香蔥、香芹、藕以及三早(早辣椒、早茄子、早西紅柿)蔬菜生產為主,年產量均在1000噸以上。“2814”魚塘主要以養殖黃白鰱、銀鯽、草魚、紅鯉魚、毛蟹、草蝦等品種為主,年產量在1500噸左右。長樂鄉於1986年成立了鄉辦蔬菜公司。蔬菜公司現有二個門市部,一個擁有15輛農用車的蔬菜運輸隊和十多萬元的流動資金,並在長樂和旭光建立了蔬菜批發市場。同時還於合肥、南京等在城市蔬菜批發市場及食品廠建立了固定的聯繫。0.0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