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天山蟲

帽天山蟲

帽天山蟲(Maotianshania)屬於脊索動物門,生活在5.3億年前的寒武紀前期的淺海中,帽天山蟲屬於曳鰓動物類中的一種,身體細長,呈圓柱狀,長約5厘米,寬約0.3厘米,身體長有發達的肌肉,運動依靠肌肉收縮使身體產生的波浪彎曲來游泳。血液循環的方式為閉鎖式循環,呼吸用鰓進行,平時潛伏在海底的軟泥中。帽天山蟲是所有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的祖先,也是地球上最早的脊索動物居民。帽天山蟲於1991年在中國雲南澂江縣帽天山發現,是澄江生物群中最重要的發現之一,也為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重要佐證。 帽天山蟲是所有爬行動物,哺乳動物的祖先,是人類的始祖,也是地球上最早的脊索動物居民。科學研究認為它是魚類---兩棲類--爬行類--哺乳類--人類這一重要生命進化樹和生物演化鏈上的鼻祖。

基本信息

外形特徵

帽天山蟲復原圖 帽天山蟲復原圖

帽天山蟲屬於曳鰓動物類中的一種,身體細長,呈圓柱狀,長約5厘米,寬約0.3厘米。身體靠液壓進行蠕動,平時潛伏在海底的軟泥中,前端有一根肉質軟管,可以迅速伸出體外捕捉小動物。

帽天山蟲的消化器官包括口,咽喉,中腸和後腸等部分。口位於漏斗狀前器之後端,咽喉位於鰓腔的後部;咽喉之前長有兩對以上的齒狀構造,這可能也屬於消化器官的一部分,後腸螺鏇狀,位於脊索的腹面。

帽天山蟲的背部由22—24個骨骼化的肌節組成,肌節被近似平直的肌隔分開。帽天山蠕蟲的體內有一條貫穿前後的軟管,作為肌肉的附著點。它的體內還有一對很小的側褶,後來演化成了哺乳類的四肢。帽天山蠕蟲身體的前端還有一個吸盤,它通過吸盤附在別的生物上來穩定自己的身形。

生活方式

帽天山蟲化石 帽天山蟲化石

帽天山蟲的身體長有發達的肌肉,它的運動依靠肌肉收縮使身體產生的波浪彎曲來游泳。血液循環的方式為閉鎖式循環,呼吸用鰓進行。帽天山蟲營底表濾食生活,在口部經過初步篩選的小顆粒進入鰓腔,食物顆粒及氧氣在鰓腔中流動而被鰓絲附著,並通過咽進入腸道,而水流進入圍鰓腔並通過身體中部腹面的圍鰓腔孔排出體外。這種薄片狀的絲狀構造可增大過濾及呼吸表面積,是原始濾食功能的表現。

分布區域

帽天山蟲化石 帽天山蟲化石

帽天山位於雲南澂江縣城東,距澂江縣城6公里,距昆明56公里,距玉溪市87公里。因化石而聞名,所謂地球生命的“寒武紀大爆發”指的就是這裡。整個化石埋藏帶呈蛇狀蜒蜒達20公里,寬4.5公里,埋藏深度達50米以上。現圈定的保護面積為18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保護面積1.2平方公里 。

帽天山蟲屬除雲南的早寒武世地層外,亦見於貴州中寒武世的凱里動物群;澄江生物群中的本屬化石僅有「圓筒帽天山蟲」(Maotianshania cylindrica Sun & Hou, 1987)一種,普見於雲南地區的早寒武世地層紀錄 。

發現意義

帽天山蟲化石 帽天山蟲化石

帽天山蟲是所有爬行動物,哺乳動物的祖先,是人類的始祖,也是地球上最早的脊索動物居民。帽天山蟲身體中有一條脊索,這在生命是上是第一次。脊索的出現提高了動物控制身體和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帽天山蟲的發現證明了在澄江生物群中蘊涵著脊椎動物的起源,這是生命演化史上的重大突破。

帽天山蟲的發現不僅使脊索動物在地球上出現的歷史往前推進了1500萬年。同時解決了生物進化論上一個最棘手的難題之一,即脊椎動物與無脊椎動物兩大類別的演化關係,這也具有非凡的意義。

帽天山蟲是無脊椎動物與脊椎動物之間最典型的過渡型動物,在進化生物學上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為脊椎動物溯本清源提供了進一步的線索。

相關研究

1909年,在加拿大北部的布爾吉斯,科學家瓦爾克特偶然發現了一塊奇特的化石,進而發現了轟動世界的加拿大布爾吉斯生物群。加拿大布爾吉斯生物群在發現了距今5.15億年的古生物化石,如微網蟲類、腔腸類等動物化石,使地球上生物化石門類從20多個增加到40多個。而澄江生物群的發現大大豐富了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證據,為研究這—現象提供了更好更豐富的佐證 。

1984年以後的10年間,來自10多個國家的50多位古生物學家,在帽天山地區採集了約5萬塊動物化石,這些動物化石分別屬於海綿、腔腸、蠕蟲、節肢、腕足等動物門類。有的動物化石因前所未見,而無法分屬,只好以採集地命名為帽天山蟲、撫仙湖蟲、跨馬蟲等。

同時還發現多種過去曾大量存在,現已滅絕的動物新種,尤以可喜的是在玉溪與昆明交界的滇池海口又出現了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柱動物――海口魚,其結構和功能較帽天山蟲和雲南蟲還複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