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病耳針療法

作品目錄目錄第一篇 論一、中國耳針發展簡史二、耳針治病原理三、耳郭的形態和結構(一)耳郭的形態耳郭正面耳郭背面耳根(二)耳郭的結構四、耳穴的定義、分布、作用和特性(一)耳穴的定義(二)耳穴的分布規律(三)耳穴在診治中的作用1.反映病證,協助診斷2.接受刺激,防治疾病(四)耳穴在診治疾病中的特性1.耳穴與人體各部的相互對應性2.一穴多能和多穴一能性3.耳穴的雙相調衡性4.耳穴與患部徵象變化的相似性5.耳穴反應和耳穴治療疾病的及時性五、耳郭的分區、耳穴的定位及其功能主治(一)耳郭的分區1.耳郭基本標誌線的劃定2.耳郭標誌點、線的設定3.耳郭的分區耳郭正面分區耳郭背面分區(二)耳郭標準耳穴名稱、部位和功能主治耳郭正面耳穴名稱、部位和功能主治1.耳輪穴位(1)耳中(2)直腸(3)尿道(4)外生殖器(5)肛門(6)耳尖(7)結節(8)輪1(9)輪2(10)輪3(11)輪42.耳舟穴位(1)指(2)腕(3)風溪(4)肘(5)肩(6)鎖骨3.對耳輪穴位(1)跟(2)趾(3)踝(4)膝(5)髖(6)坐骨神經(7)交感(8)臀(9)腹(10)腰骶椎(11)胸(12)胸椎(13)頸(14)頸椎4.三角窩穴位(1)角窩上(2)內生殖器(3)角窩中(4)神門(5)盆腔5.耳屏穴位(1)上屏(2)下屏(3)外耳(4)屏尖(5)外鼻(6)腎上腺(7)咽喉(8)內鼻(9)屏間前6.對耳屏穴位(1)額(2)屏間後(3)顳(4)枕(5)皮質下(6)對屏尖(7)緣中(8)腦幹7.耳甲穴位(1)口(2)食道(3)賁門(4)胃(5)十二指腸(6)小腸(7)大腸(8)闌尾(9)艇角(10)膀胱(11)腎(12)輸尿管(13)胰膽(14)肝(15)艇中(16)脾(17)心(18)氣管(19)肺(20)三焦(21)內分泌8.耳垂穴位(1)牙(2)舌(3)頜(4)垂前(5)眼(6)內耳(7)面頰(8)扁桃體耳郭背面耳穴名稱、部位和功能主治耳背穴位(1)耳背心(2)耳背肺(3)耳背脾(4)耳背肝(5)耳背腎(6)耳背溝耳根耳穴名稱、部位和功能主治耳根穴位(1)上耳根(2)耳迷根(3)下耳根六、耳郭診斷法(一)耳郭視診1.耳郭視診的方法和注意事項2.陽性反應的類型及其性質3.陽性反應的一般規律4.耳郭視診舉例5.常見病在耳郭上的陽性反應(二)耳郭觸診1.耳穴壓痛法2.耳穴捫診法(三)耳穴電探測診斷1.耳郭生物電特性2.耳穴探測儀的使用方法3.耳穴敏感點探測結果的綜合分析4.典型病例介紹(四)耳穴染色診斷1.耳穴染色液的配製2.耳穴染色的方法步驟3.耳穴染色注意事項4.耳穴染色診斷舉例(五)耳郭診斷遵循的原則1.根據耳穴所代表的軀體或臟腑推斷病變部位2.根據中醫髒象學說對陽性耳穴進行綜合分析3.根據現代醫學理論對某些陽性耳穴進行綜合分析七、耳穴治療法(一)常用耳穴治療法1.耳穴壓迫法2.耳針法(耳毫針法)3.耳穴埋針法4.耳穴電刺激法5.耳穴藥物注射法6.耳穴磁療法7.耳穴貼膏法8.耳穴放血法9.耳灸法10.耳穴割治法11.耳穴藥敷法12.耳穴按摩法13.耳穴雷射照射法(二)刺激耳穴時常見的反應1.耳部反應2.患部反應3.循經反應4全身反應5.“閃電”反應6.連鎖反應7.延續反應8.適應反應9.遲鈍反應(三)異常情況的預防和處理1.耳針療法注意事項2.異常情況的處理(四)治療取穴原則和配方1.按相應部位取穴2.按藏象辨證取穴3.按經絡學說取穴4.按現代醫學理論取穴5.按臨床經驗取穴(五)提高耳針療效的幾個基本因素1.診斷明2.配方好3.穴位準4手法對第二篇 常見病的耳針治療一、內兒科疾病(一)細

作品目錄

目錄
第一篇 概 論
一、中國耳針發展簡史
二、耳針治病原理
三、耳郭的形態和結構
(一)耳郭的形態
耳郭正面
耳郭背面
耳根
(二)耳郭的結構
四、耳穴的定義、分布、作用和特性
(一)耳穴的定義
(二)耳穴的分布規律
(三)耳穴在診治中的作用
1.反映病證,協助診斷
2.接受刺激,防治疾病
(四)耳穴在診治疾病中的特性
1.耳穴與人體各部的相互對應性
2.一穴多能和多穴一能性
3.耳穴的雙相調衡性
4.耳穴與患部徵象變化的相似性
5.耳穴反應和耳穴治療疾病的及時性
五、耳郭的分區、耳穴的定位及其功能主治
(一)耳郭的分區
1.耳郭基本標誌線的劃定
2.耳郭標誌點、線的設定
3.耳郭的分區
耳郭正面分區
耳郭背面分區
(二)耳郭標準耳穴名稱、部位和功能主治
耳郭正面耳穴名稱、部位和功能主治
1.耳輪穴位
(1)耳中
(2)直腸
(3)尿道
(4)外生殖器
(5)肛門
(6)耳尖
(7)結節
(8)輪1
(9)輪2
(10)輪3
(11)輪4
2.耳舟穴位
(1)指
(2)腕
(3)風溪
(4)肘
(5)肩
(6)鎖骨
3.對耳輪穴位
(1)跟
(2)趾
(3)踝
(4)膝
(5)髖
(6)坐骨神經
(7)交感
(8)臀
(9)腹
(10)腰骶椎
(11)胸
(12)胸椎
(13)頸
(14)頸椎
4.三角窩穴位
(1)角窩上
(2)內生殖器
(3)角窩中
(4)神門
(5)盆腔
5.耳屏穴位
(1)上屏
(2)下屏
(3)外耳
(4)屏尖
(5)外鼻
(6)腎上腺
(7)咽喉
(8)內鼻
(9)屏間前
6.對耳屏穴位
(1)額
(2)屏間後
(3)顳
(4)枕
(5)皮質下
(6)對屏尖
(7)緣中
(8)腦幹
7.耳甲穴位
(1)口
(2)食道
(3)賁門
(4)胃
(5)十二指腸
(6)小腸
(7)大腸
(8)闌尾
(9)艇角
(10)膀胱
(11)腎
(12)輸尿管
(13)胰膽
(14)肝
(15)艇中
(16)脾
(17)心
(18)氣管
(19)肺
(20)三焦
(21)內分泌
8.耳垂穴位
(1)牙
(2)舌
(3)頜
(4)垂前
(5)眼
(6)內耳
(7)面頰
(8)扁桃體
耳郭背面耳穴名稱、部位和功能主治
耳背穴位
(1)耳背心
(2)耳背肺
(3)耳背脾
(4)耳背肝
(5)耳背腎
(6)耳背溝
耳根耳穴名稱、部位和功能主治
耳根穴位
(1)上耳根
(2)耳迷根
(3)下耳根
六、耳郭診斷法
(一)耳郭視診
1.耳郭視診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2.陽性反應的類型及其性質
3.陽性反應的一般規律
4.耳郭視診舉例
5.常見病在耳郭上的陽性反應
(二)耳郭觸診
1.耳穴壓痛法
2.耳穴捫診法
(三)耳穴電探測診斷
1.耳郭生物電特性
2.耳穴探測儀的使用方法
3.耳穴敏感點探測結果的綜合分析
4.典型病例介紹
(四)耳穴染色診斷
1.耳穴染色液的配製
2.耳穴染色的方法步驟
3.耳穴染色注意事項
4.耳穴染色診斷舉例
(五)耳郭診斷遵循的原則
1.根據耳穴所代表的軀體或臟腑推斷病變部位
2.根據中醫髒象學說對陽性耳穴進行綜合分析
3.根據現代醫學理論對某些陽性
耳穴進行綜合分析
七、耳穴治療法
(一)常用耳穴治療法
1.耳穴壓迫法
2.耳針法(耳毫針法)
3.耳穴埋針法
4.耳穴電刺激法
5.耳穴藥物注射法
6.耳穴磁療法
7.耳穴貼膏法
8.耳穴放血法
9.耳灸法
10.耳穴割治法
11.耳穴藥敷法
12.耳穴按摩法
13.耳穴雷射照射法
(二)刺激耳穴時常見的反應
1.耳部反應
2.患部反應
3.循經反應
4全身反應
5.“閃電”反應
6.連鎖反應
7.延續反應
8.適應反應
9.遲鈍反應
(三)異常情況的預防和處理
1.耳針療法注意事項
2.異常情況的處理
(四)治療取穴原則和配方
1.按相應部位取穴
2.按藏象辨證取穴
3.按經絡學說取穴
4.按現代醫學理論取穴
5.按臨床經驗取穴
(五)提高耳針療效的幾個基本因素
1.診斷明
2.配方好
3.穴位準
4手法對
第二篇 常見病的耳針治療
一、內兒科疾病
(一)細菌性痢疾
(二)流行性腮腺炎
(三)流行性感冒
(四)急性氣管一支氣管炎
(五)慢性支氣管炎
(六)支氣管哮喘
(七)心律失常
(八)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九)高血壓病
(十)胃炎
(十一)胃腸道功能紊亂
(十二)便秘
(十三)腹瀉(附:嬰兒腹瀉)
(十四)膈肌痙攣(呃逆)
(十五)食欲不振(厭食)
(十六)噁心嘔吐
(十七)遺尿
(十八)尿頻
(十九)糖尿病
(二十)單純性肥胖症
(二十一)更年期綜合徵
(二十二)神經衰弱(附:失眠)
(二十三)頭痛
(二十四)面神經炎
(二十五)坐骨神經痛
(二十六)肋間神經炎
(二十七)腦震盪後遺症
(二十八)夜驚
(二十九)面肌痙攣
(三十)腦血管意外後遺症
(三十一)競技綜合徵
(三十二)戒斷綜合徵(戒菸、酒、毒)
二、外科和皮膚科疾病
(一)癤、癰
(二)急性乳腺炎
(三)膽石病
(四)扭傷(附:腰肌勞損)
(五)肩關節周圍炎
(六)落枕(附:斜頸)
(七)濕疹
(八)蕁麻疹
(九)扁平疣(附:尋常疣)
(十)瘙癢症
(十一)神經性皮炎
(十二)尋常性痤瘡
(十三)黃褐斑
三、五官科疾病
(一)麥粒腫(附:霰粒腫)
(二)急性結膜炎
(三)老年性白內障
(四)近視
(五)慢性鼻炎
(六)過敏性鼻炎
(七)鼻出血
(八)急性咽炎
(九)慢性咽炎
(十)急性扁桃體炎
(十一)慢性化膿性中耳炎
(十二)膜迷路積水
(十三)耳鳴
(十四)復發性口腔潰瘍
(十五)牙痛
四、婦產科疾病
(一)盆腔炎
(二)月經不調
(三)閉經
(四)痛經
(五)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
(六)經前期緊張綜合徵
(七)子宮脫垂
(八)胎位不正
(九)產後乳汁不足
五、男科疾病
(一)前列腺增生症
(二)陽痿
(三)遺精
(四)急性睪丸附睪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