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興鄉

常興鄉

常興鄉位於河南省駐馬店市汝南縣西南部,臻頭河東岸,距縣城36千米。薄山水庫南乾渠南北過境。古蹟有吳閣遺址、曹寨遺址。1956年設常興中心鄉,1958年屬和孝公社,1962年建常興公社,1983年改鄉。1997年,面積76平方千米,人口2.9萬,轄常興、大申莊、馬屯、柏丈屯、王集、黃湯、穆屯、西王莊、大田莊、韓寨、魏埠口、任橋、許屯、崔屯、曾莊15個行政村。

基本信息

農業概述

面對新時期農業發展形勢的變化,該鄉以市場為導向,充分發揮本地優勢,大力實施“科教興鄉”戰略,以“抓特色,創品牌”為工作方針,以定單農業生產、種養專業區建設為工作重點,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全面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近年來,常興鄉圍繞農業綜合開發,實現富民、富鄉目標,積極培植支柱產業,依靠科技發展高效農業,形成了區域化種植、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經營、系列化開發、社會化服務的農業產業化格局。並利用自然資源優勢,加大科技投入,調整種植結構,大力發展優質、高產、高效農業。
目前,常興鄉已初步形成東部蓮藕、西部蔬菜、南部水稻、北部花木的區域特色。世行貸款養牛、約克第列瘦肉型豬、波爾山羊、水產養殖和家禽飼養基地初具規模。近千畝的農業高科技示範園區遠近聞名,並被省農科院命名為“省優質粳稻繁育基地”、“豫南西洋南瓜生產基地”。“常興”牌大米、西洋南瓜實心番茄已獲無公害農產品標認證,產品暢銷上海、北京等十多個省市,並出口到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2003年,全鄉發展蔬菜種植3000餘畝,花木生產5000餘畝,發放養牛貸款180餘萬元特色種養來業成為本鄉農業經濟的頂樑柱,在農業總產值中的比重逐步增大。
在穩定小麥、玉米、水稻、花生等作物種植面積的基礎上,鄉里又開發種植百合、蓮藕、花卉、林果等新、稀、特產品。全鄉種植百合600畝,蓮藕70畝,林果1200畝,花卉50畝,優質粳稻8000畝。利用本地豐富的飼料資源,大力發展畜牧養殖,實施“5121”工程,(即:一戶養牛5頭,豬10頭,羊20隻,雞100隻)。

行政區劃

常興鄉位於汝南縣西南部。轄常興、韓砦、木屯、崔屯、許屯、馬屯、柏丈屯、魏布口、王集、黃湯、曾莊、大田、大申莊、任橋、西王莊、大王莊、嚴莊、姜寨、台子寺、老灣、代塔、馮樓、小亮寺、楊莊、李樓25個行政村。

代碼

411727206:~200常興村 ~201韓砦村 ~202木屯村 ~203崔屯村 ~204許屯村 ~205馬屯村 ~206柏丈屯村 ~207魏布口村 ~208王集村 ~209黃湯村 ~210曾莊村 ~211大田村 ~212大申莊村 ~213任橋村 ~214西王莊村 ~215大王莊村 ~216嚴莊村 ~217姜寨村 ~218台子寺村 ~219老灣村 ~220代塔村 ~221馮樓村 ~222小亮寺村 ~223楊莊村 ~224李樓村。

沿革

2005年,撤銷王莊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常興鄉管轄,常興鄉政府駐地不變。
附:常興鄉位於汝南縣西南部,臻頭河東岸,距縣城36千米。薄山水庫南乾渠南北過境。古蹟有吳閣遺址、曹寨遺址。

歷史沿革

1956年設常興中心鄉,1958年屬和孝公社,1962年建常興公社,1983年改鄉。1997年,面積76平方千米,人口2.9萬,轄常興、大申莊、馬屯、柏丈屯、王集、黃湯、穆屯、西王莊、大田莊、韓寨、魏埠口、任橋、許屯、崔屯、曾莊15個行政村。
附:王莊鄉位於汝南縣西南部,距縣城39千米。東北部有唐代報恩寺遺址。境內多崗地,俗稱“九崗十八窪”。 [沿革]1975年設王莊公社,1983年改鄉。1997年,面積69平方千米,人口2.2萬,轄大王莊、姜寨、後李樓、前楊莊、小亮寺、馮樓、代塔、老灣、台子寺、嚴莊10個行政村。2011年7月19日,經省、市、縣批准撤鄉建鎮,總面積154平方公里,轄25個行政村,222個自然村,317個村民組,總人口5.6萬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