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持琇

常持琇山東省堂邑縣人,歷代以農為生,家境貧寒,其父為常廣雲,母為常于氏,為家中長子,下有二個弟弟、二個妹妹。

常持琇祖籍山東省堂邑縣(今山東省聊城市堂邑鎮),歷代以農為生,家境貧寒,其父為常廣雲,母為常于氏,為家中長子,下有二個弟弟、二個妹妹。後來家中耗盡財力支持常持琇赴府城就讀國中,後又考取山東省立第三師範,於1937年畢業,隨即赴武漢,投考黃埔軍校十四期炮科,於畢業時留校任助教,擔任帶領十五期學弟為區隊長。1941年始離校調西北胡宗南麾下之第一軍七十八師任上尉連長,少校作戰參謀。1944年升任營長,在職期參與中外有名之中原會戰,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後赴重慶考入陸軍大學二十一期正規班,在學期間結識周麗華,後於南京成婚,育有一子二女。1948年將軍陸大結業即入兵學研究院十六期。1949年國民政府轉進台灣,此間,常持琇得二十一兵團司令劉壽公任命兵團作戰處襄助張國英將軍任中校科長,1951年以原階升任陸軍五十軍作戰處長,1953年調陸軍二七師七十九團團長職務,創中校任團長之先例,1955年奉調國防大學聯戰系進修,畢業後留校任教官晉升上校,升級後奉調陸軍第十軍上校參謀長。
1958年常氏隨軍移防金門兼金防部副參謀長,此時八二三炮戰發生,參謀長中傷送醫,其職務由將軍代襄助司令官胡璉上將。常氏於炮戰中腿部負傷,因戰功攜傷任命升調至六十九師師長,該師系在抗戰時期,以“十萬青年十萬軍”成軍的二0七師為基礎而改變的陸軍精銳部隊,常持琇接任時為上校官階,其副師長為少將官階,亦創下軍中之首例,常持琇接任師長後仍駐守金門,賡續執行藏於坑道下之工事政策。
1959年率部隊返台整訓後擔任護衛首都市之責,1961年卸任入實踐學社石牌聯戰班二期受教,後由總統蔣介石選拔擔任國光作業室副主任襄助草擬對中國大陸的反攻計畫,後因國際環境牽制,國內政情變化而停止。1963年晉升少將,於1966年調任第一士官學校校長,1969年調升國防部計畫次長室(聯五)中將執行官。
1976年鄭為元上將之命調任中部地區警備司令,後因高雄市升格為直轄市蔣經國命鄭為元遴選資深中將調高雄市座鎮南部,常持琇獲選改任南部地區警備司令,並將原在台南市駐地移至高雄就職,掌理南部六縣市。在此期間適逢美麗島事件,以“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為口號處理,創下治安史上首宗首長未因事件而下台之案例;且當時尚未有鎮暴警察之編制,常持琇以未持槍之憲兵擔任鎮暴之責,減少了民眾受傷人數,被許多媒體與黨外人士譽為“當代最具有民主素養之將軍”,並因而擢升台灣軍管區副司令乙職。
限齡退休後轉任台中“欣中天然氣瓦斯公司總經理”,在職期間建議董事長以余資購置土地,並將公司作業電腦化,後亦受警察大學禮聘擔任講座教授。晚年罹患疾病,於2010年3月2日去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