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怯寄蠅

常怯寄蠅

常怯寄蠅(拉丁名:)為雙翅目、寄蠅科動物。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陝西、新疆、青海、雲南。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名:常怯寄蠅
拉丁學名:Phryxe vulgaris fallen
綱:昆蟲綱
目:雙翅目
科:寄蠅科
功能類別:寄生性天敵
寄主昆蟲:粘蟲、山楂粉蝶
寄主危害作物:水稻、小麥

形態特徵

體長6-9毫米。複眼被毛,額寬為複眼寬的1.2-1.3倍,下顎須黑,末端暗褐,顏堤鬃僅分布於顏堤基部1/3,觸角黑,第三節為第二節長度的3倍,觸角芒基部1/2逐漸加粗;側顏裸。胸部黑,覆灰色粉被;小盾片端半部暗黃,腹側片鬃2+1,翅r4+5脈基部具2根小鬃。中足脛節具8根前背鬃,整個腹部的灰色粉較濃厚,有閃變性斑,鬃及毛均粗大。

生物學特性

(1)年生活史與歷期:根據趙洪有等1980-1981年在吉林省通化市觀察,普通怯寄蠅於9月下旬產卵於寄主老熟幼蟲體表,幼蛆很快鑽入體內,再隨寄主變態過渡到蛹期,蠅蛆在寄主蛹內進行越冬。翌年5月蠅蛆開始發育。5月中旬蠅蛆離開寄主入土化蛹。成蠅於6月上旬開始羽化。在該地區一年可發生4-5代。
蠅蛆的寄生期平均5.70天,最長7天。蛹期平均8.40天,最長15天。雌蠅壽命20天左右,最長40天以上,交配後雄蠅4-5天后死亡。每代歷期平均19.10天,最長40天(趙洪有等,1985)。
(2)寄主與繁殖:普通怯寄蠅的寄主很多,主要是鱗翅目幼蟲。在我國棉田已知寄生黃地老虎和翠紋地老虎等。
成蟲羽化時間多在上午8-16時,其中8-10時為最多。羽化後30-60分鐘後開始飛翔取食。雌蟲羽化後1-2天開始交配,歷時30-50分鐘。交配後3-5天開始產卵。產卵時間以上午9時至下午17時為最多。雌蟲產卵期平均14天左右,最長25天。單雌抱卵數平均170粒左右,最多200粒以上,但產卵數,一般只占抱卵數的72%左右。
卵產出後1-2分鐘幼蛆便破卵而出,從卵殼的腹面鑽入寄主體腔,開始寄生生活。被寄生的寄主很快化蛹。

地理分布

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陝西、新疆、青海、雲南、湖南

雙翅目

雙翅目包括蚊、蠅、虻等昆蟲,約有8.5萬種,是昆蟲綱中居於鞘翅目、鱗翅目和膜翅目之後的第四大目。除了在南極洲之外,在全世界都很普遍。許多種類是傳播疾病給人或其他動植物的媒介。
粘蟲長芒寄蠅
黃粉短須寄蠅
細棱寄蠅
毛蟲追寄蠅
常怯寄蠅
三刺地種蠅
日本纖寄蠅
鈍黑離眼蚜蠅
並葉江寄蠅
蜂寄蠅
鷹鉤黃角寄蠅
毛鬃飾腹寄蠅
鉤突贅寄蠅
長鬃刺蛾寄蠅
透翅追寄蠅
擬對島亞麻蠅
三帶蜂蚜蠅
肥須亞麻蠅
東北球麻蠅
羚足鬃麻蠅
華南球麻蠅
牯嶺等彩蠅
瘦鉤鬃麻蠅
朝鮮陪麗蠅
台灣鼻顏蚜蠅
嶗山壺綠蠅
巴浦綠蠅
西雙等彩蠅
密陽蠅
黃路穢蠅
淨妙蠅
藍翠蠅
紫藍優毛蠅
北棲家蠅
斑跖黑蠅
背葉華草花蠅
膨尾地種蠅
新月陪麗蠅
鄉隰蠅
狹帶食蚜蠅
八斑長角蚜蠅
長小食蚜蠅
黑小食蚜蠅
雲南木蚜蠅
羽芒寬盾蚜蠅
異粉顏蚜蠅
喜馬拉雅管蚜蠅
黑色斑眼蚜蠅
黑蜂蚜蠅
刻點小蚜蠅
黑腹寬跗蚜蠅
東方墨蚜蠅
纖細巴食蚜蠅
印度細腹食蚜蠅
黃帶狹腹食蚜蠅
貴黃隱肩舞虻
安裂肛食蟲虻
灰粉微芒食蟲虻
梯寬距食蟲虻
坎邦羽角食蟲虻
方斑墨蚜蠅
費彎頂毛食蟲虻
東方粗股蚜蠅
三峽包菌蚊
毀陽蠅
溝襀毛蚊
棒足叉毛蚊
銅腹重毫蠅
雙條瘤蠅
銀顏筒寄蠅
狹帶貝食蚜蠅
火紅寄蠅
紫翠蠅
傘裙追寄蠅
狹帶條胸蚜蠅
東方直脈蠅
瘤脛廁蠅
虎爪地種蠅
梯斑黑食蚜蠅
四川寬頭稈蠅
松毛蟲華麗寄蠅
凹帶食蚜蠅
平庸贅寄蠅
稻苞蟲鞘寄蠅
白頭亞麻蠅
黃須亞麻蠅
棕尾別麻蠅
偽綠等彩蠅
肥軀金蠅
叉麗蠅
中華綠蠅
灰地種蠅
大灰食蚜蠅
短翅細腹食蚜蠅
黃腹狹口食蚜蠅
紅腿彎頂毛食蟲虻
南方鷸虻
膨跗毛蚊
黃頭蜚大蚊
巨斑邊食蚜蠅
昆明錐稈蠅
粘蟲缺須寄蠅
冠毛長喙寄蠅
玉米螟厲寄蠅
稻苞蟲賽寄蠅
藍黑櫛寄蠅
斑翅狹口食蚜蠅
爪哇刺蛾寄蠅
褐須亞麻蠅
黑尾黑麻蠅
裸芒寬盾蚜蠅
巨尾阿麗蠅
亮綠蠅
紫綠蠅
南嶺綠蠅
紫額異巴食蚜蠅
突額家蠅
刷毛植種蠅
趨稻頭蠅
天幕毛蟲抱寄蠅
斜斑鼓額食蚜蠅
梯斑墨食蚜蠅
黑腹膝芒寄蠅
反吐麗蠅
廄螫蠅
美洲斑潛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