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稻頭蠅

趨稻頭蠅

趨稻頭蠅寄生於黑尾葉蟬體內,單寄生。成蟲善飛行,既能敏捷速飛,也能徘徊於稻株上方懸飛。羽化後即可在空中進行交配,有時也停於稻株上。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趨稻頭蠅趨稻頭蠅

中文名:趨稻頭蠅

拉丁學名:Tomosuaryellaoryzaetora(Koizumi) 

功能類別:寄生性天敵

寄主昆蟲:黑尾葉蟬

寄主危害作物:水稻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約3毫米,翅展約7毫米。體黑色;頭部幾乎呈球形,複眼紫黑色(浸於酒精後變紫紅色),甚大,幾乎占整個頭部,雄蟲兩複眼的上方很接近;單眼黑色,排列呈正三角形,位於複眼後方中間,觸角第一、二節黑色,第三節淡黃褐色,伸向下方,先端尖,觸角芒長,黑色。胸部有褐色粉被,中胸背板前角黑色。翅透明,稍帶煙褐色,密生細毛,無翅痣,前緣脈第三段(即Sc脈和R1脈端部之間)約為第四段長的一半,此兩段之和約為第五段長的一半;平衡棒匙形,淡黃褐色,基部黑色。足黑色,腿節和脛節相接部分、脛節末端,跗節第一至第四節及爪黃褐色。腹部細瘦,腹部背面飾稀薄粉被、兩側有明顯的灰色粉被及相當密的剛毛,雄蟲外生殖器小,約為第五腹節長度的1/3,背針突鈍,其端部圓;雌蟲產卵器小,基部膨大,刺狀部約與基部等長,伸向前下方,其尖端部分稍彎向上方,淡黃褐色。

據解剖,頭蠅腹內成熟的卵呈長卵形,長0.25毫米,徑0.13毫米;白色。

幼蟲

乳白色。未成長幼蟲長卵形,體多橫皺;前端較細,隱約可見內部有兩個分離的口鉤;末端有一對相連的乳頭狀突起,此突起在幼蟲越小時相對越大。成長幼蟲卵形,長3毫米,徑1.7毫米,前端的2個口鉤明顯,末端的乳頭狀突起消失,後氣門同開口於近腹末背面的一塊黑褐色骨化的板上。

卵形稍扁平,長2.5毫米,寬1.5毫米,厚1毫米,紅褐色,表面有不明顯的橫皺,前端有1對小的瘤狀突起,在前方約1/4外的兩側各有一個黃色棘突,後端氣門區域黑色,呈卵圓形,兩側各有一個小突起。

生物學特性

趨稻頭蠅寄生於黑尾葉蟬體內,單寄生。據1971年在浙江東陽調查,成蟲平均寄生率。越冬代為7.2%,第一代為16.5%,第二代為10.3%,第三代為7.4%,第四代為5.7%,第五代為17.3%,全年各代寄生率平均為10.7%。黑尾葉蟬各代雄蟲寄生率平均為11.1%,雌蟲為10.6%。在黑尾葉蟬遷飛時期,原處所成蟲的寄生率卻明顯地高於新處所,如在越冬代成蟲遷飛時期,紫雲英田葉蟬成蟲平均寄生率為10.8%,為當時早稻秧田內葉蟬寄生率1.8%的6倍,又如第二代時,早稻本田內葉蟬成蟲寄生率為14.3%,而同期晚稻秧田內的葉蟬寄生率只有2.1%,相差達6.7倍。在同一地點、同一時間,成蟲多的田,頭蠅寄生率也較高。一般說來,山區的寄生率有比平原地區較高的傾向,如同為5月底前後的早稻本田,平原地區為16.4%,山區為31.0%。頭蠅以幼蟲在寄主成蟲和高齡若蟲體內越冬。據浙江東陽調查,4月中下旬、6月上旬和7月上中旬見有三次化蛹高峰期,根據7月份蛹期僅10天和11月上旬寄主體內的頭蠅多為幼齡幼蟲的情況來估計,頭蠅一年內可發生5代。

成蟲善飛行,既能敏捷速飛,也能徘徊於稻株上方懸飛。羽化後即可在空中進行交配,有時也停於稻株上。白天尤其是晴天則盤旋於稻株上方或穿梭於稻叢之間,一發現黑尾葉蟬就猛然衝去把它從稻株上抓走,徘徊於空中,直至頭蠅在其體內產好一個卵才丟棄下來,再去尋找其他若蟲。從抓走到放回這一過程僅約10秒鐘。被抓走的多為第三齡若蟲,偶爾也有第四齡若蟲,其餘各齡若蟲和成蟲均未見到。葉蟬若蟲被丟落後,隨即跳到附近植株上,繼續發育。從解剖雌蠅了解,腹內已成形的卵有2000粒,由此估計,應有相當寄生潛力。蠅蛆在寄主若蟲腹腔內發育,並不明顯阻礙寄主脫皮和羽化,蠅蛆成長時,葉蟬均已變為成蟲。成長蠅蛆近卵形,占滿成蟲整個腹腔,引起腹部明顯地膨脹,甚至腹側節間膜也脹了起來(而懷卵雌蟲節間膜不脹)。老熟蠅蛆從腹部背面基部環節之間鑽出後,葉蟬成蟲即死亡。蠅蛆爬至植株丫叉或土表化蛹。

被頭蠅寄生的黑尾葉蟬成蟲,無論雌雄,內生殖器幾乎全被破壞,而且絕大部分(97.7%)被寄生的雄成蟲外形表現出雌斑型(雌性化),即體形比正常的雄蟲稍大,前翅末端不黑,腹部腹面灰白色或僅稍有黑色花斑。這種雌斑型的雄蟲,早稻期間被寄生的比例可達99.4%,但到晚稻期問被寄生的平均只有35.2%(20-100%),其原因尚不明。被頭蠅寄生的黑尾葉蟬成蟲在夜晚對燈光有趨性。飛入燈下的成蟲,其體內的蠅蛆絕大部分均已老熟,隔1-2天即可爬出寄主化蛹。在頭蠅老熟幼蟲高峰期,如1971年6月上旬和7月上、中旬,黑尾葉蟬飛入燈下的成蟲有幾天每天有成千上萬,似乎是葉蟬暴發,燈下蟲口突然增加,然而其中被頭蠅寄生的竟高達57.4-84.9%。

註:本種異名有黑尾葉蟬頭蠅[A110neura0ryzaet0raK0izumi]。

地理分布

浙江、江西、湖北、福建

雙翅目

雙翅目包括蚊、蠅、虻等昆蟲,約有8.5萬種,是昆蟲綱中居於鞘翅目、鱗翅目和膜翅目之後的第四大目。除了在南極洲之外,在全世界都很普遍。許多種類是傳播疾病給人或其他動植物的媒介。
粘蟲長芒寄蠅
黃粉短須寄蠅
細棱寄蠅
毛蟲追寄蠅
常怯寄蠅
三刺地種蠅
日本纖寄蠅
鈍黑離眼蚜蠅
並葉江寄蠅
蜂寄蠅
鷹鉤黃角寄蠅
毛鬃飾腹寄蠅
鉤突贅寄蠅
長鬃刺蛾寄蠅
透翅追寄蠅
擬對島亞麻蠅
三帶蜂蚜蠅
肥須亞麻蠅
東北球麻蠅
羚足鬃麻蠅
華南球麻蠅
牯嶺等彩蠅
瘦鉤鬃麻蠅
朝鮮陪麗蠅
台灣鼻顏蚜蠅
嶗山壺綠蠅
巴浦綠蠅
西雙等彩蠅
密陽蠅
黃路穢蠅
淨妙蠅
藍翠蠅
紫藍優毛蠅
北棲家蠅
斑跖黑蠅
背葉華草花蠅
膨尾地種蠅
新月陪麗蠅
鄉隰蠅
狹帶食蚜蠅
八斑長角蚜蠅
長小食蚜蠅
黑小食蚜蠅
雲南木蚜蠅
羽芒寬盾蚜蠅
異粉顏蚜蠅
喜馬拉雅管蚜蠅
黑色斑眼蚜蠅
黑蜂蚜蠅
刻點小蚜蠅
黑腹寬跗蚜蠅
東方墨蚜蠅
纖細巴食蚜蠅
印度細腹食蚜蠅
黃帶狹腹食蚜蠅
貴黃隱肩舞虻
安裂肛食蟲虻
灰粉微芒食蟲虻
梯寬距食蟲虻
坎邦羽角食蟲虻
方斑墨蚜蠅
費彎頂毛食蟲虻
東方粗股蚜蠅
三峽包菌蚊
毀陽蠅
溝襀毛蚊
棒足叉毛蚊
銅腹重毫蠅
雙條瘤蠅
銀顏筒寄蠅
狹帶貝食蚜蠅
火紅寄蠅
紫翠蠅
傘裙追寄蠅
狹帶條胸蚜蠅
東方直脈蠅
瘤脛廁蠅
虎爪地種蠅
梯斑黑食蚜蠅
四川寬頭稈蠅
松毛蟲華麗寄蠅
凹帶食蚜蠅
平庸贅寄蠅
稻苞蟲鞘寄蠅
白頭亞麻蠅
黃須亞麻蠅
棕尾別麻蠅
偽綠等彩蠅
肥軀金蠅
叉麗蠅
中華綠蠅
灰地種蠅
大灰食蚜蠅
短翅細腹食蚜蠅
黃腹狹口食蚜蠅
紅腿彎頂毛食蟲虻
南方鷸虻
膨跗毛蚊
黃頭蜚大蚊
巨斑邊食蚜蠅
昆明錐稈蠅
粘蟲缺須寄蠅
冠毛長喙寄蠅
玉米螟厲寄蠅
稻苞蟲賽寄蠅
藍黑櫛寄蠅
斑翅狹口食蚜蠅
爪哇刺蛾寄蠅
褐須亞麻蠅
黑尾黑麻蠅
裸芒寬盾蚜蠅
巨尾阿麗蠅
亮綠蠅
紫綠蠅
南嶺綠蠅
紫額異巴食蚜蠅
突額家蠅
刷毛植種蠅
趨稻頭蠅
天幕毛蟲抱寄蠅
斜斑鼓額食蚜蠅
梯斑墨食蚜蠅
黑腹膝芒寄蠅
反吐麗蠅
廄螫蠅
美洲斑潛蠅

農業天敵昆蟲類大盤點(一)

昆蟲是動物界中無脊椎動物的節肢動物門昆蟲綱的動物,所有生物中種類及數量最多的一群,是世界上最繁盛的動物,已發現100多萬種。昆蟲在生態圈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蟲媒花需要得到昆蟲的幫助,才能傳播花粉。而蜜蜂採集的蜂蜜,也是人們喜歡的食品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