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脈

帶脈

人體奇經八脈之一。帶脈能約束縱行之脈,足三陰 、三陽以及陰陽二蹻脈皆受帶脈之約束,以加強經脈之間的聯繫。帶脈還有固護胎兒和主司婦女帶下的作用。帶脈循行起於季脅,斜向下行到帶脈穴,繞身一周。並於帶脈穴處再向前下方沿髖骨上緣斜行到少腹。帶脈病候主要表現為“帶脈不引”,即約束無力所致各種弛緩、痿廢諸證。

基本信息

定義

帶脈帶脈

中文名稱:帶脈

英文名稱:Belt Channel;Belt Vessel;dàimài;G26;GB26

定義1:起於季脅,斜向下行到帶脈穴五樞穴維道穴,橫行腰腹,繞身一周。

所屬學科: 中醫藥學(一級學科) ;中醫基礎理論(二級學科) ;經絡(三級學科)

定義2:足少陽膽經穴。在側腹部,章門下1.8寸,當第十一肋骨游離端下方垂線與臍水平線的交點上。

所屬學科: 中醫藥學(一級學科) ;針灸學(二級學科) ;腧穴(三級學科)

含義

帶脈帶脈

帶,腰帶、束帶,引申為約束。《廣雅》“帶,束也。”取“帶脈”為名,有兩層含義:一是從分布上看,本經行於腰帶部位,像是一條帶子纏在腰間,二是因為與婦女的經帶關係密切,按現代的話說,就是專管調理月經及婦科各器官功能的重要經絡。帶脈是奇經八脈之一,有“總束諸脈”約束腰腹部經脈和臟腑的作用。人體其他的經脈都是上下縱向而行,惟有“帶脈”橫向環繞一圈,好像把縱向的經脈用一根繩子系住一樣,所以哪條經脈在腰腹處出現問題,如鬱結氣滯,瘀血堵塞,都可通過針灸帶脈的方法來進行調節和疏通,而且帶脈上的三個穴位“帶脈”(與經同名也叫“帶脈”)、五樞、維道,又全都壓在膽經上,所以敲擊此處有同於敲打膽經之妙。

總括

人體奇經八脈之一。帶脈能約束縱行之脈,足之三陰、三陽以及陰陽二蹻脈皆受帶脈之約束,以加強經脈之間的聯繫。帶脈還有固護胎兒和主司婦女帶下的作用。《奇經八脈考·帶脈篇》:“帶脈者,起於季脅足厥陰之章門穴,同足少陽循帶脈穴,圍身一周,如束帶然。”帶脈起於足少陰之正脈,出於舟骨粗隆下方之然谷穴。帶脈與腎臟神經系統有關,故帶脈強健可以固精、強腎、壯陽。由於帶脈總束腰以下諸脈,下焦是奇經匯集之所在,張從正(1217-1222)《儒門事親》曰:“沖、任、督三脈同起而異行,一源而三歧,皆絡帶脈。”
本經脈交會穴為帶脈(帶脈同名穴位)、五樞、維道(足少陽經)共3穴,
左右合6穴。

位置

在側腹部,章門下1.8寸,當第十一肋游離端下方垂線與臍水平線的交點上。
帶脈在人體的腰部圍一圈,是一條橫向的經脈。人體上其他的經脈都是縱向的,這條經脈就好像一條繩子將所有的經脈系在一起,所以稱為帶脈。帶脈循行起於季脅,斜向下行到帶脈穴,繞身一周。並於帶脈穴處再向前下方沿髖骨上緣斜行到少腹。我們的帶脈穴在側腹部,章門下1.8寸,正好是帶脈經過的地方,是膽經與帶脈交匯的穴。

循行分布

起於季脅,回身一周。

【注釋】

(1)季脅;脅肋的下部(十一肋端)此處有章門穴,由此交會於足少陽膽經的帶脈穴。

帶脈帶脈

(2)回身一周:環繞腰腹部一周。經過十四椎,交會於足少陽膽經的帶脈、五樞、維道三穴。

【交會穴】

帶脈、五樞、維道(均足少陽)。此外,足少陽膽經之輸穴足臨泣通於帶脈。

帶脈在人體的腰部圍一圈,是一條橫向的經脈。人體上其他的經脈都是縱向的,這條經脈就好像一條繩子將所有的經脈系在一起,所以稱為帶脈。帶脈循行起於季脅,斜向下行到帶脈穴,繞身一周。並於帶脈穴處再向前下方沿髖骨上緣斜行到少腹。 我們的帶脈穴在側腹部,章門下1.8寸,正好是帶脈經過的地方,是膽經與帶脈交匯的穴。

【參考文獻】

靈樞.經別》:足少陰之正,至膕中,別走太陽而合,上至腎,當十四椎,出屬帶脈。

素問.痿論》:陽明沖脈......皆屬於帶脈,而絡於督脈

難經.二十八難》:帶脈者,起於季脅,回身一周。

奇經八脈考》:帶脈者,起於季脅足厥陰之章門穴,同足少陽循帶脈穴,圍身一周,如束帶然。又與足少陽會於五樞、維道,凡八穴。(章門非交會穴,而帶脈屬交會穴)。

局部解剖

有肋下動、靜脈。分布著肋下神經

功能與病候

(一)功能

帶脈的功能可概括為“總束諸脈”,健運腰腹和下肢。楊玄操《難經》注說:“帶之為言,束也。言總束諸脈,使得調柔也。”指約束縱行諸經脈,使起到協調和柔順的作用。腰腹為胞宮下焦之位,約束諸脈,也就能固攝下元故帶脈配合沖、任對男女生殖器官的關係尤為密切。《儒門事親》說:“沖任督三脈,同起而異行,一源而三歧,皆絡帶脈。”

(二)病候

帶脈為病帶脈為病
《素問.痿論》:陽明虛則宗筋縱,帶脈不引,故足痿不用也。

《難經.二十九難》:帶之為病,腹滿,腰溶溶若坐水中。

《難經.平奇經八脈病》:左右繞臍,腹腰脊痛,沖陰股也。

《脈經.手檢圖》:苦少腹痛引命門,女子月水不來,絕繼(經)復下止(也),陰辟寒,令人無子:男子苦少腹拘急或失精也。

根據帶脈分布和以上文獻記載,帶脈病候主要表現為“帶脈不引”,即約束無力所致各種弛緩、痿廢諸證。如腰部痠軟、腹痛引腰脊、下肢不利及男女生殖器官病症,包括陽痿、遺精、月經不調、崩漏、帶下、少腹拘急、疝氣下墜等。

主治

月經不調,閉經,赤白帶下,腹痛,疝氣,腰脅痛。現多用於子宮內膜炎,附屬檔案炎,盆腔炎,帶狀皰疹等。

刺灸法

直刺0.5~0.8寸。可灸。

配伍

配白環俞、陰陵泉、三陰交,有健脾滲濕止帶的作用,主治帶下病。

配中極、地機、三陰交,有行氣活血,去瘀止痛的作用,主治痛經,閉經。

配血海、膈俞,有通經活血的作用,主治月經不調。

文獻摘要

《素問》:王註:足少陽、帶脈二經之會。

《甲乙經》:婦人少腹堅痛,月水不通,帶脈主之。

《大成》:婦人小腹痛,里急後重,瘈瘲,月事不調。

《金鑒》:主治疝氣,偏墮於腎,及婦人赤白帶下等證。

敲擊治療法

敲帶脈減肥敲帶脈減肥
用“帶脈”來治療婦科病,古時是常用之法,有調經止帶及疏肝行滯的作用,最善消除諸經在此處的血瘀積熱,同時也是治療各種疝氣疾患的必選經脈。

用手輕捶帶脈的方法可以讓經絡氣血運行加快,對於腰部冰涼而常常感覺酸疼和痛經都有幫助。了有疏通血脈的效果以外,推帶脈可以強壯腎臟,敲帶脈還可以增強腸道蠕動,對於便秘的人有很好的通便效果,如果腰腹有贅肉的“游泳圈”,還有利於脂肪的代謝,減少贅肉的產生,在保養帶脈的同時,有瘦身的效果。不過準媽媽可千萬不能這么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