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珍珠耳環的少女

帶珍珠耳環的少女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是荷蘭黃金時代巨匠維米爾的代表作,(荷蘭語:Het meisje met de parel),17世紀荷蘭畫家約翰內斯·維米爾的作品。畫作以少女戴著的珍珠耳環作為視角的焦點,現時畫作存放在海牙的毛里茨住宅中。

基本信息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約翰內斯·維米爾(Johannes Vermeer 或 Jan Vermeer ,1632年10月31日—1675年12月15日),和倫勃朗、梵谷名列荷蘭三大畫家。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原作,作於1666年,是大師約翰內斯·維米爾的重要作品。這張畫以神秘的黑暗為背景,襯托少女側身回眸、欲言又止、似笑還嗔的情貌。

基本信息

【畫作名稱】《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創作者】約翰內斯·維米爾(Johannes Vermeer,1632—1675)(荷蘭)
【創作年代】1665年
【類別】畫布油畫
【題材】肖像
【規格】 44.5X39cm
【材質】 布 油彩
【現存藏處】荷蘭 海牙毛利斯博物館藏

作品賞析

畫中少女的驚鴻一瞥仿佛攝取了觀畫者的靈魂。維米爾在這幅畫中採用了全黑的背景,從而取得了相當強的三維效果。黑色的背景烘托出少女形象的魅力,使她猶如黑暗中的一盞明燈,光彩奪目。畫中的少女側著身,轉頭向我們凝望,雙唇微微開啟,仿佛要訴說什麼。她閃爍的目光流露殷切之情,頭稍稍向左傾側,仿佛迷失在萬千思緒之中。少女身穿一件樸實無華的棕色外衣,白色的衣領、藍色的頭巾和垂下的檸檬色頭巾布形成鮮明的色彩對比。
維梅爾在畫中使用平凡、單純的色彩和有限的色調範圍,然後用清漆取得層次和陰影的效果。這幅畫另一個矚目之處,是少女左耳佩戴的一隻淚滴形珍珠耳環,在少女頸部的陰影里似隱似現,是整幅畫的點睛之筆。珍珠在維梅爾的畫中通常是貞潔的象徵,有評論家認為這幅畫很可能作於少女成

婚前夕。
畫中少女的氣質超凡出塵,她心無旁鶩地凝視著畫家,也凝視著我們。欣賞這幅畫時,觀者會很輕易地融化在這脈脈的凝望中,物我兩忘。荷蘭藝術評論家戈施耶德認為這是維梅爾最出色的作品,是“北方的蒙娜麗莎”。《蒙娜麗莎的微笑》的魅力就在於她的神秘,無人知曉這個女子到底為何能散發出如此恬靜的微笑,而畫家又是在怎樣的心情下畫下了這樣的作品。
此畫面世三百多年來,世人都為畫中女子驚嘆不已:那柔和的衣服線條、耳環的明暗變化,尤其是女子側身回首、欲言又止、似笑還嗔的回眸,唯《蒙娜麗莎》的微笑可與之媲美。畫中女子的真實身份,亦如《蒙娜麗莎》一樣,是一個千古遺謎。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被稱為北方的蒙娜麗莎。

畫家簡介

維米爾這位在逝世以後被湮沒達兩個世紀的繪畫大師, 是十七世紀荷蘭繪畫的第三個重要代表。 荷蘭在十七世紀是歐洲經濟繁榮的強國,文化藝術相當發達,產生了哈爾斯、倫勃朗,在歐洲藝術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維米爾是繼哈爾斯、倫勃朗之後獨樹一幟於十七世紀中期的大家。正值荷蘭的文化藝術逐漸喪失其民主傳統的時候、 荷蘭的德爾夫特市成為先進的藝術中心,而約翰尼斯 · 維米爾 (1632-- 1675)就出生在這個城市並終其一生於此。然而這位偉大的畫家在生前雖曾為人所知卻一貧如洗,負債累累,正當年少力強之時,卻又溘然長逝,只活了43 歲。死後又被人遺忘,直到十九世紀中期才被藝術評論家們重新發現,從此名聲日隆,給了他以應有的地位。他被稱為“沉睡了兩個世紀的司芬克斯”,是“謎一樣的畫家”。他的生平也逐漸為人探索考證,始得知其概觀。
維米爾出生在代爾夫特一個畫商家庭,父親去逝後便繼承父業,同時從事繪畫創作。21歲的維米爾加入了代爾夫特畫家公會,並先後兩次做過公會的領導人,在當時的畫壇享有一定的聲譽。但由於子女眾多(生了11個兒女),生活十分貧困,有時不得不用油畫去抵償麵包鋪的債務,如此窮困潦倒,使他作品流散嚴重。1675年,畫家參加了防禦法蘭西軍隊的入侵而過度勞累,生活又陷於極端貧困,在貧病交加中,留下妻子兒女去世了,終年43歲。從此維米爾在荷蘭畫壇銷聲匿跡,他在世時沒有賣出過一張畫。直到19世紀50年代,才被一位法國藝術評論家杜爾發現,並竭力尋求整理他的遺作公布於世,才使這位埋沒了近兩個世紀的偉大風俗畫家再度光照史冊。
維米爾的絕大部分繪畫內容是他的日常生活,他多以當地殷實的家庭婦女為主體形象,刻意描繪充滿陽光的室內陳設、環境與人物活動,往往採用平面透視,使畫面產生一定的深度,通常畫兩個套間,室內的懸掛和擺設,反映出代爾夫特地區富裕家庭生活的平靜、安逸,以及自我滿足的精神境界。
他對畫面非常講究,不論是畫面構圖、人物比例、光影變化都精緻得跟照片一樣逼真。以致有評論家認為這不是藝術,但在荷蘭的黃金時代,人們並沒有把繪畫當成一種藝術,而只是一種手工藝,一種謀生既能而已。他的畫作通常要花很長時間,基本上都需要兩三年的時間才能完成一幅作品,但每一幅都堪稱精品。 約翰內斯·維米爾,是荷蘭17世紀中期傑出的風俗畫家和代爾夫特風俗畫派的代表人物。
他刻畫織物精湛技藝使無數畫家嘆為觀止,對光線與色彩的套用更是這樣直入畫境.他的作品,往往是在平凡中現出悠遠的寓意和深刻的哲理,既通俗樸實,又神秘莫測。他的作品中流露著和煦與寧靜,那細小而精湛的筆觸足以讓他在自己的時代匯聚成耀眼的光芒。
維米爾留下的風景畫非常少,但是每一幅畫都非常精緻,為人熟知的有《代爾夫特的風景》、《小巷》等。在《小巷》一畫中,整個畫面完全把時間凝固了,無論是在巷中洗衣的女人、坐在門前縫補的婦女,還是在路邊遊戲的小孩,她們原本正進行的動作,在維米爾的畫筆下,完全停滯下來。在這幅畫前,我們的心靈得以沉澱,發出清淡的憂傷,我們在其中感受到身旁的時間正悄然地划過腳趾。
維米爾喜歡畫忙碌的僕人,像《倒牛奶的女僕》、《拿酒杯的少女》、《穿藍衣讀信的少女》、《花邊女工》,儘管這些畫中的人物多是雇維米爾畫像而打扮成女僕模樣的富家少女,但是在維米爾創造出來的畫面中,她們卻是那樣大方質樸,絲毫沒有做作之氣。在這些畫面里,維米爾大膽地使用藍色與檸檬黃,往往在畫面之一角設定一扇窗戶,那照射進房間的輕柔陽光讓整個畫面顯得清新自然。

相關書籍

【崔西·雪佛蘭】 美國女作家。 她以這幅畫為題材虛構了一部小說——《戴珍珠耳環的女孩》。該書在美國圖書排行榜上高居不下。 【故事】 這完全是一個灰姑娘的故事,無論在哪個國家、哪個時代,都有類似的情節。葛麗葉是一個家境貧寒的美麗姑娘,應聘來到畫家維梅爾家做女傭。在畫家的家裡,葛麗葉第一次接觸到了奇妙的繪畫世界,這些美妙的繪畫喚醒了她潛在的藝術敏感,與此同時,維梅爾也被葛麗葉的藝術天分和美好氣質打動,他經常要葛麗葉幫助調配畫料。葛麗葉的聰穎、文靜和美麗使維梅爾爆發出強烈的藝術靈感,她成為了維梅爾的模特,開始了維梅爾新的創作。 於是葛麗葉開始了每天與維梅爾凝眸對視,她看到一個她以往世界裡從沒有過的神奇男人,他那樣自如地把握著色彩和線條,他在她面前構築了一個栩栩如生的美麗世界。這對於一個單純的少女來說,不可能是無動於衷的,情感的天平失衡了,渴望在她內心滋生,她迷戀上畫家維梅爾的藝術才華,願意為他付出一切來協助他完成作品。她情不自禁地融入到維米爾的情懷及他的浪漫色彩世界裡,也漸漸成為其作品的一部分。但在他們之間,似乎隔著一堵透明的,無法跨越的玻璃牆! 在葛麗葉和維梅爾之間,有掌管維梅爾家經濟實權的刁鑽岳母,有表面高貴優雅實際嫉妒成性的維梅爾夫人,還有無法逾越的身份和地位。當那幅《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的作品完成之後,葛麗葉被那兩個氣急敗壞的女人趕出了畫家府邸,最後嫁給了一個屠夫的兒子。葛麗葉是沉默的,因為在那個上流社會裡,窮苦女孩沒有說話的權利,她的語言都在那雙眼睛裡,那種悄然穿過門縫的注視,那雙懷有新奇渴望的怯怯目光。 最終,灰姑娘並沒有變成白天鵝。但我們總也忘不了,那清澈的目光,純潔的眼神,以及珍珠般晶瑩剔透的心靈。 也許生活中有一些看不見的玻璃牆,因著它的透明,誘惑了我們的心,卻隔絕著我們的渴望,當你在玻璃牆前駐足,意識到有些東西永遠無法跨越時,你已經遍體鱗傷,也許療傷的最好方式就是像維梅爾一樣,把那些傷痕變成藝術品永遠珍藏。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