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材板型

帶材板型

帶材板型是指金屬帶材的板形,包括了板凸度和平直度兩個基本概念。板凸度是指板材的橫截面形狀,而平直度(通常所說的板形)是指板帶沿寬度方向的不均勻延伸,從表觀上看有凹凸不平的情況,即板形不好。

簡介

隨著鋼鐵工業的迅猛發展及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 帶材質量越來越多地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帶材質量中, 板型是生產廠家重點關注的對象, 也因此被深入研究 。

帶材板型改善方法

根據帶鋼平直條件, 板平直度的控制最終還是要歸結到板凸度控制上, 也就是要歸結到輥縫形狀的控制上。因此, 凡是能影響輥系變形的方法, 均可作為改善板型的方法。起初, 人們是從來料和軋制工藝( 例如改變軋制規程、調整軋輥熱凸度分布、改變張力分布等) 方面套用各種方法來控制板形, 均取得了一定效果, 但這些手段往往存在回響速度慢、不能實現線上實時控制的問題。於是, 人們通過改進設備來改善板型, 以實現板型控制。具體改善板型的方法有5 種。

1 彎輥

液壓彎輥是調整軋輥彎曲變形的一個主要方法, 也是最早採用的現代板型控制技術, 其主要特點是使用靈活, 回響速度快, 適用於線上調整,是板帶軋機調整板型的最基本手段。然而, 單獨靠彎輥力來控制板型, 其能力是有限的, 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 彎輥力不能太大, 否則軸承難以承受; 第二, 彎輥力對輥縫的影響主要在邊部, 特別是當輥徑比較小的時候更是如此。

2 橫移

橫移是另一項重要的板型控制技術, 早在20世紀50 年代就被套用於二十輥的森吉米爾軋機第一排中間輥上, 但將其作為板型控制手段是在1972年日立公司推出HC 軋機之後。HC 軋機通過中間輥的橫移消除了四輥軋機中工作輥和支撐輥在板寬以外的接觸, 工作輥彎曲不再受到這部分的阻礙,因而液壓彎輥本身的板型控制能力明顯增強。中間輥的橫移, 使軋機的板型控制能力發生了飛躍。如今, 橫移技術已得到廣泛套用, 如CVC 軋機、UCMW軋機等。

3 特殊輥型軋輥

近年來, 人們通過在輥身上磨削出S 形曲線輥、茄形輥、單錐度等特殊的輥型, 與軋輥彎曲和橫移技術合理配置來控制板型。另外, 還採用控制工作輥輥型的方法控制板型, 如將工作輥預先加工成一定凸度, 以補償因工作輥變形等對輥縫的影響, 並沿工作輥輥身方向施以不同程度的冷卻劑,甚至採用局部加熱或冷卻的方法, 有效地改變了軋輥的熱變形。CVC 軋機就是這項技術的典型代表。

4 軋輥交叉

使軋機的上下輥在水平面內與垂直於軋制方向的軸向形成所需要的交叉角, 這樣就在上下軋輥間形成一個拋物線形狀的輥縫, 與軋輥凸度等效, 改變交叉角即可改變該凸度, 從而控制板型。目前,主要有工作輥交叉、支撐輥交叉、工作輥與文承輥成對交叉及中間輥交叉四種形式。其中, 軋輥成對交叉方式對板型控制能力強且軸向力小, 在實際中採用最多, 其他方式則很少採用。

所有板型控制法中, 交叉軋製法的板型控制能力最強, 是一種很有發展前景的方法, 如PC 軋機將上下工作輥交叉, 即使工作輥沒有凸度, 也可以形成一定凸度的輥縫, 達到控制板型的目的。

5 軋輥分段冷卻

軋輥冷卻法包括控制冷卻、局部冷卻和局部感應加熱等方法。為控制軋輥的熱凸度, 通過沿輥身長度方向布置的冷卻液流量實行分段控制, 可達到控制輥型的目的。這種方法是對線上測定的延伸率分布不同於目標延伸率分布的區域, 部分地增減冷卻液流量, 進行點冷控制, 可控制單純的邊浪、中間浪及1/4 浪。但此法的回響時間太長, 將輥溫調整到理想狀態需要幾十秒鐘或更長時間。因而, 對於現代高速板帶鋼軋機而言, 僅僅依靠此法是不能滿足板平直度要求的 。

板型控制的數學模型

綜上所述, 改善板型的方法是通過板型自動控制系統實現的, 而板型控制的數學模型是板型控制系統的核心內容。人們採用不同方法對板型控制的數學模型進行了細緻的研究, 在帶材板型設定、預測和控制等方面均取得很大進展, 出現了套用BP 神經網路與預測控制算法相結合的板型預測模型、基於人工智慧的自適應板型控制等。但是,目前板型控制方案的制定往往依靠大量的生產試驗和經驗積累, 缺乏比較成熟的理論方案和數學模型。

1996 年, 攀枝花鋼鐵公司冷軋廠引進了日立公司製造的1 220 mm 六輥HC 四機架串列式冷連軋機, 但在實際生產中板型閉環控制不理想, 不得不通過手動調節彎輥力和軋輥傾斜的方式控制板形, 板型質量出現了時好時壞的現象。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2 030 mm 冷連軋機組前面4 個機架的彎輥力, 原來是由操作人員目測各機架出口帶鋼的板型而現場設定的, 板型質量不穩定。技術人員通過大量現場數據, 對軋制力、軋件寬度、軋件厚度、壓下量、軋輥直徑對彎輥力設定的關係等主要工藝參數進行回歸計算與分析, 建立了彎輥力設定計算模型。顯然, 這些方法缺少理論指導, 適應面窄, 因此, 迫切需要建立具有理論基礎的板型控制的數學模型。

總結

板型改善方法較多, 但大多基於試驗方法, 精確度及適用性不強。改善板型的方法應通過板型自動控制系統實現, 而板型控制系統的核心內容是數學模型, 要建立具有理論基礎的板型控制的數學模型, 提高板型控制模型的適應性, 在理論上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